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李永强 页数:304 字数:296000
前言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他21岁考取秀才,28岁考中进士,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剿灭太平军后,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他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为“文正”。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致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的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难怪毛泽东说,他一生只服过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曾国藩。他称曾国藩为“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然诵参悟。 “挺经”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套为人处世哲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为官带兵、战胜困难、走向卓越的法宝。 曾国藩的一生确实深得“挺”字诀。他多少次抗旨不遵,多少次自杀不遂,多少次打脱牙和血吞,都是用的“挺”字诀。挺是刚直,是执理不迷,是临难不苟,是泰山压顶不弯腰。有了挺,人生有一种境界,就不会趋炎附势,就不会为五斗米丢弃士大夫的脊梁,就不会失掉为官应负国家大责的良知。 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他懂得“至刚非刚,至柔非柔”的道理。生活中,他潜心治学砺志,主动、积极、参与,以恬淡的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敢于直面现实,以坚韧无畏的精神成就了“天下之大功”,最终赢得了“中兴名臣”的美誉。 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坎坷和磨难,生存和成功需要考验的是我们的意志品质,需要考验我们的“打脱牙和血吞”的精神和气概。相信每一个志在成功、追求卓越、愿意通过学习和努力改变平凡人生的读者,都能从本书对曾国藩的“挺经”全面、通俗而新颖的诠释解读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和持久的收获。
内容概要
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他懂得“至刚非刚,至柔非柔”的道理。他生活中,他潜心治学砺志,主动、积极、参与,以恬淡的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敢于直面现实,以坚韧无畏的精神成就了“天下之大功”,最终赢得了“中兴名臣”的美誉。
作者简介
李志强
80后生人,硕士学历,现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青年文学爱好者,对经济管理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尤其喜好将现代经管理论融入日常生活中,用平时的语言使人有所感悟,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平生三好:结交挚友、杯中之物、舞文弄墨。
书籍目录
一、守笃实,戒机巧,注重品格修养
作为一个政坛上极为成功和耀眼的大人物,曾国藩区别于其他政客最为显著的地方,就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促进仕功的建立。他一生遵循着“内圣外王”的儒家思想,对内修身养性,对外力图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兢兢业业,在自己的道德修养上一刻不敢放松,所以他的人品得到了世人的一致好评。良好的道德品格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一定要在修身养性方面多下些工夫
毕生奉行砺志生活以筑就辉煌
勤奋和坚持能够弥补先天智慧的不足
自我反省,坦率地承认和改正错误
“诚”必须出自内心,达到至极
只要自己诚实,便能影响别人
读书要与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生的事业
抱持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志
养成勤劳的习惯,避免骄奢淫逸
不图安逸,时时强调一个“俭”字
二、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者,都是从立志开始的。正如曾国藩所说:“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对于出身农家,后来官至极品的曾国藩来说,宦海生涯既是一种修炼,同时也是立志追寻的过程。“砺志”是曾国藩一生孜孜不倦的精神要求,是他风雨人生的坚挺支柱。在“男儿以懦弱无刚为耻”的祖训下,“倔强”的曾国藩,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在生活中要能立坚卓之志
无论在低微鄙陋时还是在温柔富贵中都追求自强
靠一种不流于俗的雄心壮志出人头地
在志向方面思想开明,注重实际
坚持下苦功夫使自己奋发向上
努力扭转人生之中的被动局面
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做实事
无论如何困难都要拼命地去干
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成就大的事业
谁经历的苦难多,谁得到的东西也就多
要抓大事,也要关注细节
越是处境艰难就越需要有坚定的意志
不听天由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面对困难,一定要挺住
曾国藩说:“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之时。”“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他认为,越是处境艰难,就越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强者并不是无畏惧,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在于他们都在心里害怕和畏惧一些事情,而强者却总能克服自己的畏惧和害怕的心理,咬着牙,挺着身,坚定不移,百折不回,努力去战胜那些曾经让自己望而生畏的困难,跨越那些常人望而却步的障碍!遇到逆境,挺直腰杆不低头
以超人的韧劲和恒心去面对困难
坚忍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挺住压力、熬过难关才能取得胜利
要有不怕失败、屡败屡战的精神
没有志气和刚强的性格是无法成功的
要有坚持不懈、忍辱负重的拼劲
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
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不可为之事当尽力从之
在危难的时候必须要靠自己的力量
四、做人能屈能伸,处事刚柔相济
曾国藩深深懂得刚柔兼济、能屈能伸的为官之道、处世之法。他说:“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他指出,天地之道,要刚柔互用,不可偏执。太柔了会萎靡不振,太刚了则容易折断。刚指的不是暴虐,而是说强矫;柔也不是说要卑弱,而只是谦让。办事为公,就应该强矫;争名夺利,就应当谦退。开创家业,应该强矫;守成安乐,则应谦退……要表现出柔和的一面,不要显得过于刚硬
安然之时不忘疾苦,逆境之中保持乐观
真心爱民,关心人民的疾苦
怀柔和镇压两手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对下属既要利益引导又要严格约束
秉公执法,力争做到赏罚分明
厚饷养兵,经常对部下施恩惠
把仁与礼当作治国治民的根本法则
对于有才能有缺点的人也要尽量使用
屈是为了伸,藏心本是蓄志
在收敛低调中做人,在挫折屈辱中做事
做人之道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处事不烦,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五、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曾国藩曾这样写道:“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他认为,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也有自己的优势。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缺陷,而无视其所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做到胸怀坦荡,虚怀若谷,以诚意来对待每一个人,宽容地对待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就能够得到别人的广泛拥护和支持,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和打击。做大事必须要有豁达的心胸
豁达是大智慧,淡泊是大情趣
与人相处尽量采取宽容和忍让的策略
委曲求全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祸端
己之所欲,先施于人
对人当宽宏大度、不计前嫌
宁人负我,我勿负人
尽量去理解、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和支持
善于接受批评,善于自我反省
严于自律,勇于改过
六、坚持原则,弘扬正气
《淮南子·主术训》中有这样一句话:“智欲圆而行欲方。”也就是说,既要中庸、圆滑,同时又不能失正气、骨气和品德,要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和保持独立的个性。曾国藩则时时告诫自己:切莫老鼠混世,一定要打出自己的人生品牌。在生活中,曾国藩正是努力这样做的。他在腐朽的封建王朝中为官,面对的诱惑当然很多的,但他却做到了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不贪不腐,明哲保身,这是非常的难能可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敢于挑战官场的潜规则
大节不含糊,大处挺得住
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
操守坚定,摆正官、权、名、利的位置
摒弃官场陋习,成就清官之名
以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己任
坚持原则,敢于直谏
树立正确的从政观,不搞阴谋诡计
秉持忠君思想,只做中兴之臣
七、机智灵活地去面对各种困难
曾国藩认识到,由于人们缺乏机智、不能随机应变而造成的错误与损失,不知道有多少。很多人因为缺少机智而糟蹋了自己的才能,或是运用自己的才能时不得其法。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如果他缺少足够的机智,不能随机应变、权衡利弊,不能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当的话、做恰当的事,那么,他就不能最有效率地表现自己的才干。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藩善于审时度势,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障碍,他都会努力动脑筋,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从喜誉恶毁间获得变法是一机巧
因时制宜,灵活地运用先前的经验
见微知著,把握事情的态势
把握好刚与柔的尺度与分寸
适应现实的需要,调整自己的人生策略
偶尔使用权诈,内心操守分明
用官场的圆滑手段对付洋人
利用别人的智谋和长处成就自己的事业
排除万难,赤手空拳创立湘军
一纸檄文,可抵得十万雄兵
变动无定时,转移无定势
不求速成,稳健成熟地做好准备
以主待客,致人而不至于人
把史书中的军事理论与战争实践相结合
八、要知进退,识好歹,明时务
曾国藩深深地懂得,身在封建官场,不可不露,也不可太露。不露,则徒有满腹才华,却永无出头之日;过露,则会树大招风,弄不好落得“枪打出头鸟”,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因此,他强调,身当时任,首先应是造就自己进取的资本。得意之时,势不使尽、弓不拉满。人生是一个不断进退的过程,如果在该进的时候不前进,在该退时不回收,就会让自己遭致失败。曾国藩把握了进退的智慧,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因此,成就了他的辉煌人生,使他成为一代中兴名臣。有主见,敢于伸手要权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出力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以大局之变决定自己的进退隐显
该进时进,当退时退
以退为进,以娴熟的政治谋略化险为夷
谦让退却以求持盈保泰
身居高位,不可骄傲
出可为将,退可为民;得不得意,失不失志
知足常乐,戒除贪婪的心理
九、藏巧于拙,谦虚低调地保护自己
曾国藩说:“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情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在为人处世中,曾国藩强调平和朴实,不求标新立异。他秉持“守拙”的策略,体现了“大智若愚”的智慧。他处理问题的手段,看起来都很平常,有些甚至有些笨拙,但结果却非常有效。曾国藩很清晰地洞察到险恶的政治局面,他淡化自己头上的光环,尽可能地缩小自己被射中的目标,度过了表面风光、实际上危机四伏的种种险恶的人生阶段。有才华的人应该含而不露
开阔气量,学会谦虚谨慎
为人处世最忌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开口必诚,力除狂妄的恶习
虚心纳言,择善而从
克服傲气太盛和说话太多的毛病
有所畏惧,做人处事要留有余地
为人处世要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做事时尽量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害关系
附录:曾国藩生平
章节摘录
良好的道德品格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曾国藩最为尊崇的孔圣人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加以钻研,听到了义却不能遵循去做,不对的地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忧惧的。 儒家强调,对于君子来说,除了理想和追求外,道德修养极为重要,并认为:“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曾国藩为什么能成为立德、立言、立功的三立完人?应该说,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在立志修德方面下足了功夫。 曾国藩也和平常人一样,有着自己的不良习性。但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旦当他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就会通过不断自励,严格限制自己的欲望,来改掉不良习惯,不断完善自身的品德修养。 儒家强调,对于君子来说,除了理想和追求外,道德修养极为重要,要经得住生活的种种的考验。看到贤德之人,就向入学习;看到不好的人,就引以为鉴,反省自己。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过上美好而成功的生活,就必须具备与之相符的良好的道德品格。他从骨子里想做一个“道德完人”。在考究了历代宦官之家兴衰史之后,曾国藩精心营造一种滋润子嗣、泽被后世的道德修养理念。他语重心长地嘱咐孩子们,勤俭持家,不可骄奢淫逸,当以“考、宝、早、扫、书、蔬、龟、猎”八字为本;“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意思是说,即使一人独处,也要严格要求小心谨慎,不妄取妄为;要有一种敬重严肃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要有一副仁爱慈善之心;要靠勤勉劳作、不懒惰获得社会地位;“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八字”“八本”,是曾国藩自己遵从也要求子女们遵从的一根根墨绳,如今仍闪烁着智慧和人性的光芒。 曾国藩认为,对于修身,最大的障碍是外界的诱惑。曾国藩的应对措施是“谨慎”“求过”“自律”。诱惑,是修身的毒药,如不能抗拒,与修身的追求背道而驰。善修身者以“谨慎”防失误、以“求过”寻进步、以“自律”求正果,最终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 曾国藩慎之又慎,防身陷泥。总结其一生,有五慎。 一是“慎”择友。曾国藩一生诤友颇多,对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朋友曾与他有过激烈的矛盾,如左宗棠,但曾去世后,左在挽联中写道:“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生平。” 二是“慎”择业。曾国藩对子弟择业指导有方,他说:“吾不愿子弟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只要“习劳作、多读书、勤耕作”,无愁“没饭吃”。 三是“慎”说话。君子敏于事,慎于言。曾国藩在自己慎言的情况下,还要求弟弟慎言。他告诫弟弟,在情况掌握不多的情况下,绝不妄下断语。 四是“慎”为官。对功名利禄,曾国藩追求的是“花未开全月未圆”,不使之盈满,而留有余地。要常有“畏惧”,畏惧良心,畏惧左右,畏惧公众。 五是“慎”处世。处理事情秉公在先,“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 曾国藩既是四方学人的楷模,也是家庭家族的楷模。自曾氏兄弟以下,先后出过外交家、数学家、翰林、诗人、画家、教育家等等杰出的人才。一个家族盛及五代,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这与曾氏的家训严明不无关联。 曾国藩终生手不释卷,枕书而眠,为后世留下1500万字的文字,尤以散文创作成就著称。他不愧为典型的文人学者,终身追求炉火纯青的千古美文和流芳百世的道德文章。他给家人写了1400多封家书,坚持记日记达200多万字,著多篇经典范文,可谓字字珠玑、旬句精妙。他还编纂了《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书籍。他对书法、绘画、诗文、收藏等多方面有精深的造诣和见地。其书论、画论、文论、书评等精当深刻,为后世效摹。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的这些论著,多在风声鹤唳的军营中、颠沛流离的车轿里、危机四伏的城墙边、军旗猎猎的战船上完成的。 这种品行的修为功夫自然不是常人所能及的,因此,他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令常人所望尘莫及。 中国知识分子,最富忧患意识和报国情怀。历代仁人志士莫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管曾国藩也有十分强烈的立功、立言的追求,但他从来就是将“尊德性”的立德置于最高地位,并以具有崇高德性作为理想人格的根本标志。他认为,任何入在面临各种人生处境中,都应该通过“真心诚意”的德性修养,最终达“民胞物与”的崇高道德境界。对于修身养德,在数十年的身体力行中,他多有体悟,他的很多理念和做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P3-5
编辑推荐
李志强编著的《曾国藩挺经大全集》以全新的方式,让读者轻松领略曾国藩的处世哲学;全书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系统阐述了曾国藩修身、励志、处世、治国、兵法、家教等六个方面的人生哲理,彰显了一种刚柔并济的处世策略和“打掉牙和血吞”的“挺”字精神。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