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按常理出牌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德)沃尔夫冈·舒尔,(德)冈特·魏克  页数:240  字数:3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一个怀揣梦想的实习生这个男人身上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协调,笔挺的西装,右手自然地插在西裤兜儿里,柏帛丽的雨衣披在肩上。他虽然站在对面的站台上,可远处的人们还是会注意到他那双名贵的皮鞋。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他的神韵,自信的眼神、优雅的姿势、走动时泰然自若的样子,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优越与成就。我就这样注视着他。他的随从喋喋不休地向他述说着什么,而他只是偶尔瞥那个随从一眼或是心不在焉地向他点点头,之后就又越过他向远处望去。这个人肯定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快来了。”我自己嘟囔着,“我也准备好了。”这时刚好有一辆火车驶进站,挡住了我的视线,打断了我对那个男人的观察。我不得不又为自己担心起来。忽然,我感觉到二月的寒冷空气穿透我身上夏装薄薄的面料,一直钻进我的双腿。我冷极了,就连皮鞋的鞋底也被雪水浸湿了。“该死的!真应该穿暖和些!我本可以等上了火车之后再换衣服的!”我在心里记下了这样一条:“如果天气很糟糕,就等上了火车之后再换上好衣服。”我决定过后把这点写在我的日程表上。像这样琐碎的小事,我已经专门记录了很多,因为它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我的生活变得简单。其实这种记录的作用就像在学校里用过的作弊小抄:我永远不会真的在考场去查阅它,但是因为我曾非常仔细地做过记录,所以我会把这些要点牢牢记住,而且绝不会再忘记。我对自己的做法很满意。如果谁能对待小事都很有条理,谁就总是能完全控制一切。我想,要做一个一帆风顺的成功者,这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虽然这是句不折不扣的蠢话,但是那个时候,我又怎么会有更准确的理解呢?从两个月前开始到现在,我一直在信息服务集团(全称Information Services Group,缩写ISG)做实习生,可以说还是个“小牛犊”。你不知道ISG吗?那你真的是孤陋寡闻了!ISG是世界知名的做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公司。作为该领域的“领头羊”,ISG为客户量身定做、开发和生产计算机,并提供技术支持。ISG接到的订单通常都是上亿美元,并且可以得到丰厚的利润。我进入ISG时,公司的职员已经达到了14000人,其中大部分员工在美国本土工作,只有2300人在德国。而且ISG的员工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增长。ISG有选择接受订单的自主权,那些实力比较弱的公司,像ABS和Bangers Consulting,如果能接到一些项目会非常满足。而且它们接到的项目往往是由于ISG的生产能力有限而不能接手,或是因为ISG觉得盈利的期望值达不到要求而放弃做的。所以,你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希望到ISG公司工作的求职者都能排成长队了。当ISG公司到我就读的大学来介绍他们招收实习生的计划时,大教室里挤满了人,这可是在上大课时都很少见的景象。但是对我来说,这并不是个大难题,因为我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要想将来过上真正的好日子,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我还记得,每次父亲和我出去散步时,都会用手臂搂着我,和我来一场“男人间的对话”。“怎么样,小子,”他问我,“生意如何?”他所说的“生意”,其实指的是我的功课。他喜欢把学习称作是我的“职业”。大多数情况下,我都能带给他好消息,因为我确实聪明,而且成绩优异。我喜欢看他在听到我的好消息时,露出的满意微笑。高考终于结束了,毫无疑问,我将进入大学学习。我决定攻读经济信息学。有一段时间我曾想学医,因为所有平均分得10分的人都会这么做,但是我还是放弃了学医的念头,因为我的愿望是有朝一日能够进入一家大公司的管理层:做出真正重要的决策,运作大买卖,受人钦佩,担负重大职责,大事情必须由我拍板同意。聪明的我出色地完成了大学的学业,期间我还在美国读了两个学期,而我所有的假期也都被用来做实习了。所以,我寄出的每一封求职信,几乎都能得到面试的机会。坦白说,对于这点我并不是特别意外。但是当ISG公司通知我去实习时,我立即回绝了其他公司的邀请。相信我,我的同学们绝对都很羡慕我有这样的机会!上个星期,我是和我同年的实习生一起在汉堡的豪华饭店里度过的。ISG公司十分注重对年轻员工进行创业计划方面的培养,所以,这次公司特意为我们开办了一个以此为主题的为期一周的培训班。现在我知道了,要想在ISG公司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哪些东西是最重要的。我们学习了企业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了解了应当如何通过全身心的投入以及诚信,一步一步地向事业的顶峰攀登。有一次在听报告时,我不经意地环顾四周,当看到坐在我身边的另外30个实习生,心里产生了疑问:“这30个人怎么可能同时坐上第一把交椅呢?”然而这种疑问转瞬即逝,我马上又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我美好的前途上。不管怎样,接下来将在法兰克福度过几周已经激发了我全部的热情,令我期待。在那儿我将准备做我的第一个项目。“尊敬的旅客,开往慕尼黑的海因里希•海涅号超特快列车在12站台进站,途经汉诺威、法兰克福和斯图加特……”我的火车来了。我泰然地观察着身后远处拥挤的人群,那儿是二等车厢停靠的地方。而这边,在前面的一等车厢那儿,一切都进行得文明有序。几位衣着考究的男士拎着他们的皮包走下车。反光的车窗非常清晰地映照出我的模样。我不得不再重复一遍,毫不谦虚地说,我长得确实很帅。将近1.90米的身高,运动员的体形,让我无论走到哪儿都格外引人注目。我还不到25岁,整齐的短发是最近才修剪过的,深色的西装、衬衫,还有领带,都是新的。在汉堡我买了一副精致的银丝边眼镜,就像我所预料的那样,它与我的新发型很配。我喜欢就这样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想,将来我一定会获得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一幕。我的座位在一节小车厢里,预定小车厢座位的人相对较少,我很看重这点,因为通常在这里,可以比在较宽敞的车厢里更好地工作。小车厢很空,只有一位白发老者坐在靠窗户的位子上。门上的预留座位牌上写着,他是从弗伦斯堡出发到斯图加特去的。老人友好地回敬了我的问候。这时我注意到,他比第一眼看上去要年轻很多,可能是因为他的一头白发,所以起初我才会觉得他很老。仔细一琢磨,我猜他大概在55~60岁之间。他身上穿着传统的带针状条纹的英式三件套西装,从款式上来看,他的这套西装根本无法与我穿的时髦的意大利西服相比。在他身旁的座位上放着一份儿折着的商业报。我觉得这个人有些古怪。他好像很松驰,一副与世隔绝的样子,但同时他的神情又很专注。我顾不上关心他的事,打开牛皮箱,取出手机放在身旁,然后把笔记本电脑放在折叠桌上并摁下了启动键。当火车缓慢地开动时,我已经打开了Excel。我打算把路上的时间(一直到法兰克福)都用来制作数据表,希望明天早上能作完它。正当我把一串串的数字敲进工作表上的单元格里时,我觉察到,那位白发老者正注视着我。没过一会儿他就和我搭起话来。“你的工作和电脑有关吗?”他问。“是的,”我点点头,真希望他会到此为止,不再问下去了。可是他没有。他提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把电脑撂在了一边,给他讲起所有关于我、我所在的公司和我负责的项目的事情。他是个很好的听众,总是积极响应我,但是我丝毫感觉不到,他对我在过去两个月里从ISG公司的教授那里学来的东西,以及我的信口开河有什么样的评价。他好像很喜欢我的热情,因为他偶尔会轻轻一笑。特别是当我兴致高昂地向他介绍这些年来ISG公司的那些杰出成绩和神奇举动时,他总是重复地说:“啊哈,太有趣了。”“那么你是想成为ISG公司出色的程序设计员吗?”当他向我提出这个无礼的问题时,汉诺威已经被我们远远抛在了身后。“我?程序设计员?”我用力地摇了摇头。他怎么会这么认为!以我这么出色的成绩和口才,我怎么可能是程序设计员!“不,我会成为经理!”我整个人完全还被那个创业培训班激励着,我补充道,“20年后我将成功地管理公司在德国的所有生意。”他感兴趣地看着我:“哦,那你想怎么做呢?”我悠然地靠在柔软舒适的座位上,这种感觉我再熟悉不过了。“首先我必须出色地完成实习阶段的工作,这通常需要一年多的时间。然后我要着手去熟悉专业工作,并且要做成几个大项目。我将以工作组成员的身份稳定下来,之后逐渐去适应、慢慢学会做好一个个项目的商业运作,接着是越来越大的项目,继而成为一个业务区域的全权代表,直接受总部的领导。这时候再去进修一下,我很可能会去学经济法,因为这还不是我的强项。最后成为公司的核心人物。成功!”我说这番话时所用的语气,就好像是在讲世界上最平常的事。他睁大眼睛看着我,我不敢肯定他的眼神中是否含有讽刺的意味。“就这样吗?”当然,他是不了解的。“不,当然不是,还有大量的工作,无休止的加班,还要始终把企业的利益记在心间。”“是吗?和这些也有关吗?”渐渐地我开始讨厌这个矮个子的白发老人和他那双转都不转的淡蓝色的眼睛。“当然了,这谁都知道。”我心里暗暗期待着他能提出什么反对意见。然而他只是浅浅地一笑,接着又换了个话题。“如果你立志做一名经理,那你为什么还要用电脑工作呢?”这个老笨蛋!他大概还生活在使用制表器、蓝色复写纸和机械式打字机的时代吧!我简直不明白,我怎么会碰上这么荒唐的事。“想在当今社会有所发展,这个就必须掌握!如果你不懂电脑,那你就已经失败了。”那位白发老人却坚定地摇了摇头,说:“你知道,坦率地说我对电脑一窍不通。但是谈到事业,那我还是略知一二的。请你相信我,就成功人士而言,有一条完全令人信服的准则,一个绝对的前提。”“这条准则是怎么说的?”“绝不亲自用电脑工作。”

内容概要

大多数的励志书告诉我们,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可是那些崭露头角的明日之星,最终沦为“万年科员”的事实却告诉我们,如果你爹不是官一代、富一代,那么你仅仅是埋头苦干,努力工作,按照常理,遵循常规,就很难爬上职场的顶端。在职业中,如何才能在初期避免走入误区,快速培养核心能力,成企业的核心人才?成功的人靠的不是天份,不是智商,也不是丰富的经验,成功者和普通人最大的差別在于技巧,而这个技巧的核心在于不按常理出牌。本书的作者以自己在跨国大公司的职场经历,手把手地教你走好人生中最关键的几步,让你的职场走直线。

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舒尔(Wolfgang
Schur)德国著名市场营销学专家,曾以惊人的速度成就了一番事业,经历了从销售员,到销售部经理,最后成为中欧和东欧“电子商务”这一业务范围的总负责人的成功之路。1997年以来一直是SofTrust
Consulting企业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冈特·魏克(Günter
Weick)德国著名企业顾问,经济学硕士,曾做过大客户服务人员、客户投诉部经理、销售部经理、市场营销部经理和负责整个欧洲业务的部门经理。他创立了许多新的业务部门,并于1
996年成立了SofTrust Consulting企业咨询公司。

书籍目录

准则一 绝不亲自用电脑工作
准则二 视专业知识为绊脚石
准则三 想方设法进入权力的中心
准则四 绝不要把前途寄托在事部
准则五 人脉圈:没有不重要的人
准则六:要想成功,就要故意违反规则
准则七:关键时刻要争取大人物的支持
准则八:做事不必有始有终
准则九: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公司之上
准则十:去估算司给你的任务,不要多也不要少
准则十一:把同情心和宽容心放进储藏室
准则十二:亲自在重要人物面前演绎成功,千万别让下属抢了风头
准则十三:把事情做好,并让所有人知道
准则十四:事业中,别被人情绊
准则十五:什么都可以改变——动摇是经理的中心任务之一
准则十六:处理好家庭与事业关系
准则十七:这是你想要的吗?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别相信人事部的鬼话 如果谁相信可以通过人事部发展成功的职业生涯,那么他一定会被淘汰。人事部可能是(只是在大部分情况下)整个公司中唯一一个相信事业的成功是可以模仿的部门。他们会给新员工冠以“经营管理接班人”的名号或称他具有“极大的潜力”。他们会让他通过那些旷日持久的培训计划,再将他委派到国外的分公司,对他的发展评估进行审核,然后对他说,他必须“对事务从头学起”,“对于负责项目他还太年轻”,在适当的时候他们会鉴定,他有能力担任几年重要的职位。人事部总是在谈论缓慢,可靠而保险的晋升。这所有的一切似乎是正确而合理的。 只是唯一的弊端在于,当这些受培训者在天真地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做准备时,另外一些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已经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并占据了那些受培训者今后梦寐以求的职位。而人事部则会告知这些可怜的受培训者:“很遗憾,你们的年纪太大了,公司需要比你们年轻的人担任主要部门的主管和经理。” 在雇佣时的谈话中,总会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先生会用令人愉快的口吻向你谈起人事部的重要性:事实是,在德国企业的等级制度中,人事工作远远没有那么高的地位(而富有戏剧性的是,对于许多正处于高速变化的信息和知识社会中的企业,本应该让人力资源的经营处于中心位置——但很遗憾,他们没有这样做)。相应的,在人事部门的主管位置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人事部门主管通常都是一些“古代的化石”。相比较而言,那些经济部门的同事更有活力和革新精神。你最好还是忘记周日聚会时人事部的同仁所说的,关于需要“思想怪癖者”“拥有别具一格的有趣的简历的人”和“有新思想的人”之类的话吧。德国的人事部门负责人在有生之年是绝对不会雇佣这样的人的。即使技术部门真的需要雇佣一位具有新鲜思想的、不那么传统的员工或经理,人事部门主管也一定会出面阻止的。 有一点需要澄清的是:技术部门绝不是蓄意去破坏人事部的努力。但是他们经常置身于那样的一种环境中,任何一个位置都会令人吃惊的突然被占据。面对一个部门经理的空缺,那些总经理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是应该把这个空缺给一个专业能力很强的雇员,因为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个人的工作足以证明他可以担当此任,还是应该等待一个需要完成培训6个月的受训者,他在专业领域没有丝毫的经验并且几乎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决定很快就可以做出。

后记

结束语    两年过去了。那个决定不是简简单单就能作出来的。但做我现在的工作,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做的是什么决定?呵呵,我并不准备告诉你。因为这个其实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我搞清楚了自己心中的优先次序,然后按照这个次序作了选择。    不行,你这样反复追问实在是没有意义。真的什么意义也没有。我什么都不会告诉你。绝对不说。你就接受我这个决定吧。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是这样,我想,你也许会对此感兴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那么运气,能够碰到像格雷戈尔·韦塞尔那样的人。他能告诉你,要真正作出一个决定,你需要的是什么。    顺便提一下,我把我的底稿拿给韦塞尔看过了。他哈哈大笑,说我是在白费功夫。说经验只能各人自己去体验,而不能用来传颂。但是这一次我可不愿意再相信他了。    (《让你少奋斗1O年的工作经验》一书中所描写的种种行为方式,很少能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也并不是在每一家公司都能取得成功。也许刚好就在你的公司里,情况完完全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吗?    你不妨想一想,最近几年哪些人在你的公司里很快就得到了提升,再给出你对这些人(只是这些人)的看法和评价。对于你的观点,我们当然会保密。我们将把结果在《德国事业成功指示》一书中总结并出版。你也可以访问我们的网页www.eichborn.de,在网上把你的评价告诉我们。    对你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Wolfgang Schur    Gunter Weick

编辑推荐

《别按常理出牌》编辑推荐:在别人制定的规则下按部就班,别人吃肉,你只能喝汤。要想出人头地,只能另避蹊径;要想迅速上位,只能突破常规。如果你试图在被定义的过程或模式中获得提升,那么你就必须忍受漫长的等待,并且你的能力一定要比竞争对手更强。那些在超车道上行驶的追求成功的人们可不能容忍这些。他们根本不想将时间浪费在论资排辈上。他们不希望在6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基层部门的主管,而是希望在40岁的时候成为老板。所以,他们要做的与众不同才行。“拼爹时代”的职场生存术。一无所有,一穷二白,只有不按常理出牌,光脚的才能战胜穿鞋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别按常理出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德式的写作风格真是很简练,讲剧情是讲到点子上就过,接着上规则教育,然后就接着下一出,故事很跌宕但也不去营造什么文学氛围。所以书不算长,但时间跨度不小,主要人物也有十来个,而且其间也发生了很多的故事内容。同样的内容要是照着《圈子圈套》三部曲那样的写法,只怕是六部曲七部曲都没问题的。正因为这样的简练,一气读下二百多页,读得很顺畅,主题也很突出。翻译有点美中不足,这是部生活性重于文学性的作品,遣词造句引证都是很日常的东西,但是两位译者对某些细节的翻译还是不太准确,欠一点火候吧。全书错字什么的倒还过得去,只是都快最后一两章了,非把葡萄酒印成个“葡萄牙”,主人公还一杯以一杯地喝着“葡萄牙”,读着总觉得责编有点晚节不保。
      
      需要说明白的是,书里所写到的功成名就,指的是某一类人的,而非指所有的从业者的。作者在最后专门用一节叫“争取典型升迁的多种可能”把这个问题和这不同的几类人的事业成功模式给讲清楚了,就在让大家明白不用所有人都需要书中写的这些招和这般的功成名就的。托马斯的职业背景和《圈子圈套》里的洪钧差不多,先做跨国软件公司的销售,后来到高层了就开始管人和搞人。所以上面提到的“某一类人”大概可以以托马斯和洪钧来作个代表。作者管他们叫“纯粹的政治家”,以区别于“命运不定的工蜂”等其他的几类从业者。在这里,如果读者在职场上既不是“纯粹的政治家”也对以“纯粹的政治家”的方式功成名就不感兴趣,那他大可不必跟着书中“疯狂”,书中的条条准则也绝不会是他们的事业良方。比如一个注册会计师,一个医生,一个律师,一个创业者,一个公务员,如果他们也学着托马斯疯狂一把,那他们的事业离结束也就没多远了。
      
      还是回到书中大着笔墨的“纯粹的政治家”吧。这类人在现在被更时髦的叫做“职业经理人”,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还会被冠以什么“打工皇帝”“XX大风云人物”。这本书就是他们这类人的实战教科书,我们的德国作者真是太率真了点,写了一整书的“小兵到元帅”般的光辉历程,最后的总结时还是毫不客气的叫他们“做什么都很好却哪儿都用不着的人”。其实我老在诸如“对话”“波士堂”“财富人生”之类的电视节目里看到这些“纯粹的政治家”,当时只是觉得他们还挺会“秀”的。现在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疯狂做秀还真是他们功成名就的看家本领呢。至于他们头衔归属的那些公司如何如何,反倒不重要了。百货业的高管可以不懂食品消费品批发零售,专业建材超市的高管可以不懂建筑,IT公司的高管可以不懂硬件软件。老实讲这类人凭什么做上了“打工皇帝”呢?他们的本领就是书中写到的那些了。
      
      作者说了一句话,这类人是职场里的狼群。以后在电视机前看他们做秀咱还是小心点,别楞楞地光崇拜结果被大灰狼们一张嘴给咬着了。为什么还是有人争先恐后地去做狼群里互相撕咬呢?因为地位、荣耀、高薪这些东西。但是看了书中的描述你会相信,狼将永远处于饥饿状态。地位、荣耀、高薪这些东西从下往上看觉得已经是高山仰止了,但在他们自己看来,这些东西是这样的匮乏而且脆弱,让他们不得不张大了嘴继续觅食,直到他们中很少的一些能够爬到狼群金字塔的最顶端。作者在书中用详细的例子告诉大家,为什么大家眼中的高薪(几十万的那种)收入在狼们那里还是觉得不够用,例子很准确,让人不由得不信服.
  •   和这本书的内容相比,书名和slogan实在是太华而不实了。内容奇赞!作者把要说的主题通过故事穿起来,在每个重要抉择时刻,都用与智者韦塞尔的对话引出观点,并且很实用。读起来一点都不刻意,也不虚假,非常自然、非常受用。
  •   此书内容非常好,是正版哦。
  •   很有思索的价值
  •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好好看一看。
  •   虽然是适合德国人的职场,但是某些方面还是很符合中国职场的。写的也不错。
  •   有时候社会地残酷的,你仅仅是埋头苦干,努力工作,按照常理,遵循常规,就很难爬上职场的顶端。本书的作者以自己在跨国大公司的职场经历,向我们讲述了职场法则,要想迅速上位,只有打破常规。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一本专门讲述职场的好书。同时也需要注意,追求职场上的步步高升真的是自己需要的吗,有时候平凡或许更好。
  •   我们需要逆向思维为我们的未来添彩
  •   看简介感觉挺好玩的,可以看看
  •   女儿爱不释手女儿爱不释手女儿爱不释手
  •   书很不错 值得购买 学到了很多
  •   内容还不错,蛮适合阅读的
  •   正品的没问题,还没开始看,觉得会很有用~
  •   写的挺好挺喜欢的,值得一看!
  •   读了一半了,真心觉得还不错,以一个叙述故事的方式来描写,栩栩如生,里面很多作者的想法还是挺不错的
  •   书的印刷质量一般吧,内容还没来得及看。
  •   快递很快,书的表面被磨花了,不过不影响阅读,比较满意
  •   还没看完呢,总之还不错吧
  •   长了见识,死干不如巧干!多干不如少干!
  •   这个时代按常理里出来的都已经死光了
  •   等我细看后再补评,敬请期待
  •   首先物流太慢,六天才收到,虽然说是折扣的书,可是看起来就是旧书,压皱的很明显,第一次感觉这书太差了,而且还脏的很,太失望了,不知道内容怎么样,希望不要在失望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