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智慧谋略大全集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郝强  页数:304  字数:32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他2l岁考取秀才,28岁考中进士,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为了剿灭太平天国义军,他在家乡拉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他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为“文正”。    可以说,曾国藩用自己的经历,在真正意义上践行了儒家几千年来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曾国藩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性质急剧变化、社会形势错综复杂的时代。曾国藩的政治生活的目标,是为这个社会找一条出路。为此,他提出了一整套解决国内外矛盾的方针、路线和办法。不仅如此,他还是这一套方针、路线和办法的实践者。    清朝末年是一个政治黑暗、军队腐败、社会不安、天灾流行、内乱外患交相侵迫的时代。但曾国藩能赤手空拳,竟使濒于危亡的清朝政府延长了60年的寿命。    毫无疑问,曾国藩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主要不是由于他的官僚地位,而是在于他对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他受到了后世许多人,特别是政治人物的推崇,被奉为官场“楷模”,成为官场中以老成持重、灵活多变、坚韧不拔而著称的“理想人物”。他不是军人,却为清廷建立了丰功伟业;他不是哲人,但留下的文稿字字珠玑,饱含人生的哲理。他曾是一位震撼寰宇的枭雄,却不像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那在死的文字中跳动着的活的思想愈来愈拨动了后人的心弦,在人们平静的心海中掀起了层层巨浪。    其实,曾国藩“堪为楷模”之处,绝不仅限于政治舞台,几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他都留给了后人值得研究、学习、效仿、借鉴或沉思的东西。    曾国藩的成功,是他对人生经验和教训一点一滴积累、不断激励自己迈向卓越的结果。他将这些阅历了人情险恶的官场、风云莫测的战场后得出来的人生经验,或记在日记中,或写在家书、著作中,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挺经》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冰鉴》则是一部鉴人识人之专著;《家训》更是荟萃了曾国藩一生教育子女、指点子弟、培养后人的教育思想与博大智慧。    《曾国藩智慧谋略大全集》一书,荟萃了《挺经》《冰鉴》和《家训》等著作的思想精华,是对曾国藩在品德修养、学习思考、为人处世、当官从政、管理用人、治军打仗和斗争谋略等诸方面智慧最通俗、最全面、最集中的诠释解读。相信每一个志在成功、追求卓越、愿意通过学习和努力改变平凡人生的读者,都会从本书中获得有意的启迪和持久的收获。

内容概要

郝强编著的《曾国藩智慧谋略大全集》有学者指出,曾国藩是一块奇异的碑碣,在他身上刻下了中国文化不同流派的丰富印迹:入世与出世相统一;高贵与卑琐相交织;世事洞明却又纠缠其中;既是忠臣良将,又是严父孝子;既是道德家和诗人,又是刽子手和走卒……这使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
在曾国藩去世后,有人撰写了如下挽联总结和赞美他的一生;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战功盖天下;
知其雄,守其雌,固其本,能文能武,能武能文文章传千秋。
《曾国藩智慧谋略大全集》曾国藩“堪为楷模”之处,绝不仅限于政治舞台,几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他都留给了后人值得研究、学习、效仿、借鉴或沉思的东西。

作者简介

郝强,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曾任中国农业大学第八届国旗班举旗手。在大学时,就曾有诸多文学作品。工作后,对生活对社会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对社科文学书的市场把握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见解。

书籍目录

一、一定要在品行修为方面下足工夫
不断完善自身的品德修养
自我反省,致力于克己之学
把血诚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基石
敬、静、纯、淡的修身养真经验
不抛弃仁,不违义去求私利
勤俭孝友,避免骄奢淫逸
日日在“孝悌”两字上用功
注重日常修身,不断完善自我
善于接受批评,严以律己
不掩饰自己的过失,从善如流
身心兼治才能达到人生的一种最佳境界
二、读常人所读的书也要读出一种精神来
多读圣贤之书,修身养性
读书的目的是进德修业而不是升官发财
勤奋和坚持比聪明伶俐更重要
侧重经世致用之学,一生坚持读书
把握读书的方向和方法
读经书以追究道理,读史书以考察事实
融会贯通,推究事物的道理
求学问的道理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吸收传统理论精华,注重恢复理学的经世功能
虚心好学,注重拜师访友
把书中讲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学诗学文,必先学做人
读诗、学诗以专心学好一两家为下手处
鉴古而不泥于古,效人而不拘于人
依靠进德和修业“进步”
随着学识的增加,随时调整自己的人生策略
三、以柔克刚,追求豁达与淡泊
抱残守缺,不要求全、求圆、求满
透彻地理解人世间的兴衰浮沉
用迂回、柔弱的方式更容易达到目的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得罪自己的人应采取宽容和仁爱的态度
奉行的息事宁人、委曲求全的处世之道
关键时刻不能随波逐流,要敢于挺然特立
气量宏大,具有包容天下的心
豁达是一种见识,淡泊是一种态度
持盈保泰,讲求谦让退却之术
看淡名利才能四时安平,处处顺利
抱持知足常乐、于世少求的人生态度
若要家泽绵远,就要奉行勤俭之道
四,己之所欲,先施于人
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
学会谦虚谨慎,才能成大事
诚敬待人,不可狂妄自大
经路窄处退一步,让与人行
“礼遇”他人,做到“明理情通”
克服傲气太盛和说话太多的毛病
言而有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
务必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对朋友当宽宏大度、不计前嫌
宽怀大度、谦恭忍让,善解恶缘
以联姻的方式凝聚人脉、扩张势力
老有所尊,幼有所爱,兄弟和睦
五、以韧劲和恒心造就成功人生
做人要确立志向,自强不息136-
志高则品高,志FN品下
以超人的韧劲和恒心克制自己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能挺得住
从“屡战屡败”到“屡败屡战”
唯天下的至拙,可以破天下的至巧
“打脱牙,和血吞”的倔强之气
既要尽心竭力,又要淡泊达观
轻言放弃,不断地走出逆境
危急之时不可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六、善用智谋,灵活地处理各种事务
一种原则“适时则贵,失时则损”
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分寸
大节不舍糊,大处不吃亏
偶尔使用权诈手段,但内心操守分明
注重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谋求自强,捍卫民族尊严
放眼全球,禁大言以务实
把国际关系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用官场的圆滑手段对付洋人
广泛征求意见,运用集体的智慧
七、广收慎用,依靠众人之力成就大业
人才要靠当权者去发现、培养及使用得当
在人才问题上要具历史的卓识与战略的眼光
要能从外在面貌去探究一个人的内在本质
选择人才应以德才为本,不拘一格
放弃门户之见,广泛访求网罗人才
笼人有术,把别人招纳不来的人才吸引过来
精心组建庞大的人才团队
用人之所长,充分发挥其能力
选用那些具有“忠义血性”的人为将领
对那些“纯朴”的人委以重任
曾国藩在用人管人方面的高明之处
不是所有有才华的人都使得推荐和保举
对下属在名利问题上要宽,在是非问题上要严
培训人才当从培养他们的志向与意趣八手
课读、历练和言传身教相结合
八、以仁礼治兵,在战争中致人而不致于人
克服种种困难,赤手空拳创立湘军
要有强大的团队与迎合人心的理念
改善军队装备,提高战斗力
经常对部下施恩惠,厚饷养兵稳定军心
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注重培养士兵最紧要的品格与操守
强化封建意识,倡导忠义思想
改革兵制,整治军风
大处落墨的战略思想和通筹全局战略部署
随势变通,鉴古而不泥于古
利用心战战术振奋士气,瓦懈敌人
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以奇用兵,以退为进,后发制人
不求速成,两军对垒以稳慎取胜
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作为战争指导原则
从史书中学军事理论,在战争中验证和总结
九、身处官场,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
仕途中要善于寻求贵人相助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上司出力
以国家利益为重,敢冒风险进谏
革除陋习,踏踏实实做官
挽救国家危亡,转移社会风气
体恤爱民,关心人民的疾苦
用“刑”的手段达到实行礼治目的
埋头苦干,躬身力行,勤于政务
一定要知道有所畏惧,谨慎从事
内心操守坚定,表面上和光同尘
在做事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害关系
面对麻烦事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树立正确的从政观,看淡权力的得失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儒家讲究“道之以德”,并认为:“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曾国藩为什么能成为立德、立言、立功的三立完人?主要原因就在于在立志修德方面下足了功夫而已。 曾国藩也和平常人一样,有着自己的不良习性。但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旦当他意识到其危害之后,就会通过不断自励,严格限制自己的欲望,来改掉不良习惯,不断完善自身的品德修养。 儒家强调,对于君子来说,除了理想和追求外,道德修养极为重要,要经得住生活的种种的考验。看到贤德之人,就向入学习;看到不好的人,就引以为鉴,反省自己。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过上美好而成功的生活,就必须具备与之相符的良好的道德品格。他从骨子里想做一个“道德完人”。在考究了历代宦官之家兴衰史之后,曾国藩精心营造一种滋润子嗣、泽被后世的道德修养理念。他语重心长地嘱咐子侄门,勤俭持家,不可骄奢淫逸,当以“考、宝、早、扫、书、蔬、鱼、猎”八字为本;“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意思是说,即使一人独处,也要严格要求小心谨慎,不妄取妄为;要有一种敬重严肃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要有一副仁爱慈善之心:要靠勤勉劳作、不懒惰获得社会地位;“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八字”“八本”,是曾国藩自己遵从也要求子女们遵从的一根根墨绳,如今仍闪烁着智慧和人性的光芒。 曾国藩认为,对于修身,最大的障碍是外界的诱惑。曾国藩的应对措施是“谨慎”“求过”“自律”。诱惑,是修身的毒药,如不能抗拒,与修身的追求背道而驰。善修身者以“谨慎”防失误、以“求过”寻进步、以“自律”求正果,最终达到——宁静致远。 曾国藩慎之又慎,防身陷泥。总结其一生,有五慎。 一是“慎”择友。曾国藩一生诤友颇多,对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朋友曾有激烈的矛盾,如左宗棠,但曾去世后,左在挽联中写道:“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生平。” 二是“慎”择业。曾国藩对子弟择业指导有方,他说:“吾不愿景弟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只要“习劳作、多读书、勤耕作,”无愁“没饭吃”。 三是“慎”说话。君子敏于事,慎于言。曾国藩在自己慎言的情况下,要求弟弟慎言,告诫弟弟,在情况掌握不多的情况下,绝不妄下断语。 四是“慎”为官。对功名利禄,曾国藩追求的是“花未开全月未圆”,不使之盈满,而留有余地。要常有“畏惧”,畏惧良心,畏惧左右,畏惧公众。 五是“慎”处世。处理事情秉公在先,“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 曾国藩既是四方学人的楷模,也是家庭家族的楷模。自曾氏兄弟以下,先后出过外交家、数学家、翰林、诗人、画家、教育家等等杰出的人才。一个家族盛及五代,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这与曾氏的家训严明不无关联。 曾国藩终生手不释卷,枕书而眠,为后世留下1500万字的文字,尤以散文创作成就著称。他不愧为典型的文人学者,终身追求炉火纯青的千古美文和流芳百世的道德文章。他给家人写了1400多封家书,坚持记日记达200多万字,著多篇经典范文,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妙。他还编纂了《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书籍。他对书法、绘画、诗文、收藏等多方面有精深的造诣和见地,其书论、画论、文论、书评等精当深刻,为后世效摹。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的这些论著,多在风声鹤唳的军营中、颠沛流离的车轿里、危机四伏的城墙边、军旗猎猎的战船上完成的。 这种品行的修为功夫自然不是常人所能及的,因此,他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令常人所望尘莫及。 中国知识分子,最富优患意识和报国情怀。历代仁人志士莫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管曾国藩也有十分强烈的立功、立言的追求,但他从来就是将“尊德性”的立德置于最高地位,并以具有崇高德性作为理想人格的根本标志。他认为,任何人在面临各种人生处境中,都应该通过“正心诚意”的德性修养,最终达“民胞物与”的崇高道德境界。对于修身养德,在数十年的身体力行中,他多有体悟,他的很多理念和做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编辑推荐

《曾国藩智慧谋略大全集》所写曾国藩,中国19世纪下半叶叱咤风云的政坛人物。他八湖南乡村的普通秀才成长为力挽狂澜的“中兴名臣”、晚清“三大重臣之首”。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时至今日,民间还有着“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的说法。更有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每天读一点曾国藩谋略,汲取他做人、为官、处世、识人、治军等方面的智慧,能为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曾国藩智慧谋略大全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