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张莉,陆杰峰 页数:209 字数:210000
前言
道家学派为战国时期庄子所创立,其思想源于春秋时代的老子。儒家学派以“孔孟”并称,道家学派以“老庄”并称。 对于这样的并称,学术界有许多质疑。有人认为,老子和庄子的哲学虽然都是以“道”和“无为”作为理论根源的,但两人的思想有所不同:老子的思想比较简约深邃,庄子的思想更具主观色彩。 面对所处时代背景下污浊的现实,老子选择置身其中,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建构一个乌托邦式的人间乐土。只不过,和儒家彻底的“入世”哲学相比,老子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策略更多的是一种旁观式的介入,体现在实践上的行动较少,这或许也是和他“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一脉相承。 庄子则不同。庄子从现实中抽离,拉开自己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拒绝的方式来对抗不符合他梦想的现实世界。庄子努力追求内心的安宁,除了自己的心灵,他并不想去改造任何外物,“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他一直坚持的姿态。 老子清醒地认识到世间万物的矛盾对立,并且把这种对立当成现实接受下来:有无相生,祸福相依——在这些相互转化的对立面中寻找应对一切问题的策略。 庄子也认识到了万物间的不同与对立,但在处理对立问题上与老子不同,他主张消泯一切对立,忽略差异:物我同一,生死无别——既然找不到解决办法的策略,那就消解这个问题本身。 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子是理性的,庄子是感性的。老子像一个从问题中找出答案的观察家,而庄子则是一个让问题不再成为问题的艺术家。 可以说,老子是清醒的,庄子是浪漫的——老子像一个冷静地站在人生边上观察世界的旁观者,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事物之变化和运动;而庄子像一个披发行吟的诗人,诗意地栖居在梦幻和现实之间。 从老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老子看世界的眼光——我们总是陷入世界当中,像瞎子摸象一样看不透人生的全貌,那么,何不像老子一样跳出世界看世界,跳出人生看人生,站在“道”的高度,洞悉世界和人生的真谛? 从庄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庄子浪漫的人生态度——我们总是在意太多,被人生中的各种问题束缚住手脚,那么,何不像庄子一样放大心灵的境界,跳不过束缚,就消解束缚本身,自由自在地逍遥于世间? 希望本书能够让读者窥到实现这两方面愿望的路径,对道家智慧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体悟,希望它能成为一阵清风,为忙碌、紧张、疲惫的人送去些许清凉。
内容概要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总结了老子与庄子的智慧精华,针对现代人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开出了一张对症下药的方子,用轻松的笔触在道家思想和现代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由张莉、陆杰编写。
书籍目录
清醒的老子
?问道——像老子一样看世界
问道,给人生找一个参照
抓住源头,就等于抓住了力量
反者道之动,换一只眼看世界
相乘相因,祸福不必存于心
玄之又玄,你能看穿几步棋
?抱朴——本色是最绚丽的色彩
心如枯井,波澜不生
一颗素心何处寻
最标榜的就是最缺乏的
心不乱,就没有乱局
不矫揉,不造作,是生命的原生态
?智愚——聪明与智慧相差几许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才智总有困窘时
“呆气”就是“灵气”
老子校正“厚黑学”
?有无——没有人会真的一无所有
从“无”中发掘出“有”的价值
谁也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无”是一切美的前提
“有”太多,才会真的一无所有
越是真理,就越是淡乎寡味
?得失——如何看待人生必要的丧失
能跳出得失,就能看清得失
权把黑暗当做光明的投影
得失不挂心,宠辱毋心惊
无私之心,成全私心之利
想得到的越多,失去的越多
?动静——浮躁,是不懂沉静的力量
沉静中积蓄着无穷动能
沉潜是腾飞前的准备
凝神于心,事半功倍
图难于其易,为大必于细
笑到最后才是大赢家
?刚柔——失败,是因为太强大
柔弱方为持久之道
谦卑是高贵的根基
柔弱是被保留的力量
强横从来都是留给失败者的
勇于不敢才是真勇敢
有实力,才有守弱的气度
?进退——后其身,才能先人一步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久处巅峰,必有隐患
懂得退让,才能享受成功
和光同尘,跟谁都合得来
出世入世间,做个半路人
化解恩怨,不如置身恩怨之外
?无为——成功者难享的清福
事业有成,清福难享
不争胜者天下无敌
别让享受变成难受
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越是不刻意,越接近目标
浪漫的庄子
?逍遥——像庄子一样逍遥游
自由自在的“无所待”
放飞心灵的“吾丧我”
相对幸福与绝对幸福
放下是非,从执念中解脱
心如蝶飞,人生大梦何必醒
?境界——心界大,视界就大
把心域拉到无限远
人生何愁没有路走
另辟心径,别有天地
放大心界,看到自己的价值
有大怀抱,人生才有大格局
放不下,是因为看不清
?自然——从本性中汲取幸福
不攀比,做自己
释放本性,才能汲取幸福
定住本心,不为外物侵扰
物来而应,物去不留
成败常存于“在乎”二字
?斋心——擦拭心灵,轻松做人
斋心养静,心静则身轻
坐忘人生事,心迹了无痕
按住“心兵”,持一份镇定
减去杂念,心如止水澄波
机心如流毒,处处蔓延
?养生——养生之福,可得永年
养生诀:缘督以为经
补好身心的短板
太上忘情,不以好恶伤身
顺他人意,可养己身
停下疲于奔命的脚步
?淡定——人生要经得起诱惑
可以贫穷,但不能潦倒
别忘了自己出发的目的
名心退尽时,悠然见南山
身外之物何必以身相殉
名利,不是幸福的终点站
?达生——豁达的人生不寂寞
享受生命的大自在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生命自由流转,达生只需无为
生命有所坚持,生存随遇而安
舍弃无可奈何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至乐——生命各有各的快乐
快乐没有定式
把生活过成一门艺术
“成材”与“不材”间,是轻松的生命
同是过往客,辛苦为谁忙
人生得一知己,不亦乐乎
?生死——把生命看做一次旅行
生命只有一次,善待便是珍惜
平静地接受身体的变化
安时处顺,生死不存于心
把生死当做一次快乐的旅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问道,给人生找一个参照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开篇便提出了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的概念——“道”。这个“道”究竟是什么?“道”是一种抽象概念,可以理解成生育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宇宙间一切存在与运动的规律和法则,当然,更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的参照和规范。 有学者认为,道就是道路,其他意思都是引申而来的,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沿着“道”这条道路,“道”就是我们人生的路标和参照,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偏离正确的方向。 那么“道”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老子给了我们一个字作为答案——大。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 “大”,指的是“道”这一人生参照超越我们所能仰望的一切高度。“道”高高在上,跳出了人世间的一切喜怒哀乐、得失祸福、善恶黑白,像一个冷漠无情又绝对公正的仲裁官一样俯视着人间万物。 每个人的人生境界都不相同,之所以会有如此不一的境界,正是因为每个人为自己所选择的人生参照系不同,有些人一生执著于金钱和权力,对于那些以“立功立言立德”为参照系、追求千秋功业的人来说,沉溺于眼前享乐的人是浅薄的;但是对于以“道”为参照的人来说,功业的境界依然太低,无极的逍遥才是真正至高至大的境界。 《列子·周穆王》中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周穆王时,最西方的国家有个懂幻术的人来到中国,穆王对他十分推崇,以最高的规格接待他,让他住自己的寝宫,享用祭祀给神灵的膳食,选择美丽的女子乐队供他娱乐。可是,这个人认为穆王提供给他的享受实在太不入流。 于是穆王为他另筑宫殿,几乎把国库的钱财全部耗尽,终于建造出一座高达八千尺的楼台,可是那人还不高兴,不得已才进去。 没住多久,他邀请穆王一同出去游玩。穆王拉着他的衣袖,腾云而上,到天的中央才停下来,接着便进入天上的宫殿。这个宫殿用金银建的,以珠玉装饰,在白云与雷雨之上,不知道它下面以什么为依托,看上去好像是屯留在白云之中的。 周穆王低头往地面上看去,发现自己的宫殿楼台简直像垒起来的土块和堆起来的茅草,顿时觉得自己即使在这里住上几十年也不会想念自己的国家。那个懂幻术的人此时已是神仙模样,他邀请穆王一同游玩,所到之处,抬头看不见太阳月亮,低头看不见江河海洋。光影照来,穆王眼花缭乱看不清楚;音响传来,穆王耳鸣声乱听不明白;百骸六脏,全都颤抖而不能平静。 最后,神仙推了周穆王一把,穆王好像跌落虚空之中。醒来以后,发现自己仍然坐在原来的地方,左右还是原来侍候自己的人。看看眼前的东西,那酒是刚倒出来的,菜肴是刚烧好的。穆王问左右:“我刚才是从哪里来的?”左右的人说:“大王不过是默默地待了一会儿。”此后,穆王精神恍惚三月才完全恢复正常。
媒体关注与评论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汉书·艺文志》 孔子学说依其严格的意义,是太投机,太近人情,又太正确。人具有隐藏的情愫,愿得披发而行吟,可是这样的行为非孔子学说所容许。于是那些喜欢蓬头跣足的人走而归于道教……孔子学说的本质是都市哲学,而道家学说的本质是田野哲学。 ——现代学者·林语堂 《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 ——当代学者·南怀瑾
编辑推荐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希望能够让读者窥到实现这两方面愿望的路径,对道家智慧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体悟,希望它能成为一阵清风,为忙碌、紧张、疲惫的人送去些许清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