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新世界 作者:龙吻 页数:246
Tag标签:无
前言
人们常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并说此语出自胡适先生之口。但实际上,胡适先生并没有说过这句话,他所说的正是与之相反的一段话:“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这是胡适发表在《新青年》中介绍詹姆士的实在哲学理论时说的话,“女孩子”只是他用的一个比喻的说法。胡适原话是讲哲学的,与历史毫无关系。但是却被后人讹传为胡适说了一句“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正如胡适的原话被讹传成与其原意几无相关的话一样,真实的历史也一直在被人们随意打扮,历史史实被篡改,历史人物被脸谱化,历史事件被掩盖,而且这些“被打扮”之后的历史一直在讹传。比如蔡桓公明明不曾见过扁鹊,但是他讳疾忌医的故事妇孺皆知;宋子文明明清康自律,但是他却被厚诬为祸国殃民的官僚资本家;海瑞明明心理变态虚伪残忍,但是他却被后人当成是清官楷模道德完人……诸如此类被随意打扮的历史比比皆是,但是不明就里的人却深信不疑,既误读了古人,又误导了自己,并且还参与了讹传。 中国人对历史人物的认知、评论往往是“非此即彼”,如果一个人做过一件影响比较大的好事,就有可能被认为整个一生都是完美的英雄,而不问其过错,比如抗击后金的袁崇焕,人们只赞扬他的功绩,而不计他乱杀功臣的过错;如果一个人做过一件影响比较大的坏事,就可能被认为是整个一生都在犯错,从不问其功绩,比如卖国求荣的汪精卫,人们只彰显他卖国的罪恶,而不光大其早期革命功绩。此仅为正反两例,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被高度脸谱化了,美化之则美化成完美英雄,丑化之则丑化为千古恶魔,根本不去客观认识,久而久之,以讹传讹,也就使得我们无从正确了解历史,客观评判历史人物,一直以错为正,循环往复,代代传讹。 本书正是基于太多对古人的误读,对历史人物过度脸谱化的认识而编写,书中选取了被误读最深,被脸谱化最严重的历史人物七十余个,分门别类地正本清源,让人们从更全面的角度审视这些古人,从而给他们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不再因“历史的积毁”而将一些优秀的古人看成恶魔;不再因“忠奸”难以辨别而将忠者看作奸,奸者误认为是忠;不再因不知“智与愚的真相”而将智者当成愚者,将愚者捧为智者;不再因看了“文艺作品的‘无中生有’”而认为某个历史人物十恶不赦;不再因一些人的“盖棺定论”而对其只贬不褒;不再因为“光环”的照耀而认为某个历史人物十全十美;也不再因为某些阴影而认为某些历史人物一无是处。 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力争使我们能够客观地认识我们的先辈,公正地评价青史留名的先人,让历史这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面貌更加接近真实。
内容概要
我们在读历史时经常会发现一些与我们曾以为真实的历史不同,甚至相悖的地方。许多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部分或者完全被扭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人物被扭曲是因为一些艺术作品改编的需要,有些则是固有的误区。
本书所选取的六十多位历史人物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本着以正史为依据,参考史学界的考据,以客观公正为原则,尽量还原这些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既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给读者带来真实的历史知识。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历史的积毁
1.帝辛不“纣”,商纣王被古人厚诬
2.刘邦是英雄还是流氓无赖
3.吕雉虽是最毒皇后,但也有可称道之处
4.蔡邕哭悼董卓不能说明他对汉室不忠
5.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
6.杨广功大不输唐太宗,只因二世而亡被骂千年
第二辑 拨开迷雾辨是非
1.华歆本是道德高尚之人,却被诬为为虎作伥之辈
2.“不倒翁”冯道不倒只因胸怀天下,而非忠于一姓一国
3.高力士不曾狗仗人势,何来飞扬跋扈
4.秦桧并非金国奸细,千年骂名替高宗背
5.李秀成虽然写了“自供书”,但是否“叛变”不能一概而论
6.李莲英位高权重属实,但从未肆无忌惮为非作歹
第三辑 智与愚的真相
1.后主刘禅不痴不愚,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2.李世民兄长李建成德才兼备,绝非无能贪财好色之流
3.唐高宗李治并非懦弱无能之辈
4.岳飞忠君,但并非一味“愚忠”
5.韩侂胄是奸臣吗?
6.慈安太后不愚不蠢,理朝政慈禧都听令
7.黎元洪是“黎菩萨”,但一点儿也不糊涂
第四辑 文艺作品的“无中生有”
1.诸葛亮主内政是高手,用兵打仗根本没那么“神”
2.周瑜胆识过人,并非气量狭小
3.张飞非但不“粗”,更是智谋过人
4.鲁肃有主见有智谋,从不畏首畏尾
5.蒋干才貌双全,绝非败事之徒
6.魏延固然跋扈异常,但未生“反骨”
7.苏定方不奸不恶,当真平定四方
8.张士贵没有嫉贤妒能,有军功能识人才
9.任成王李道宗对李唐立有大功,不是奸佞之辈
10.徐茂功不是牛鼻子老道,而是唐朝开国大将
11.唐僧胆识过人,既不迂腐也不愚蠢
12.潘仁美既仁且美,枉负骂名千余年
13.庞籍功劳不输潘美,但比潘美更“惨”
14.武大郎又高又大,的确“死不暝目”
15.陈世美岂被包拯所铡,德行高尚比窦娥还冤
16.福康安不是乾隆私生子,而是能征善战的“福将”
17.刘墉才能超群,但并非刚直不阿不畏权势
18.纪晓岚实为“世故老人”,不曾嫉恶如仇
第五辑 盖棺难定论
1.秦始皇“焚书坑儒”背后的诱因
2.曾国藩的历史功过?
3.李鸿章是“卖国贼”吗?
4.“六不总理”段祺瑞的功过是非
5.吴佩孚的另一面
6.张作霖与日本人狼狈为奸了吗?
7.“贿选总统”曹锟的生前身后事
8.宋子文谤满天下究竟有多冤?
第六辑 光环的背面
1.李广难封,难说只因“命不好”
2.少年英主孙仲谋,晚年却成昏残帝王
3.“千古一帝”唐太宗为遮丑,开了帝王干预修史的先河
4.王勃才高八斗,但为德不卒秘密杀人
5.“湿青衫”的江州司马白居易活生生逼死了一个琵琶女
6.冯延巳词品高于当世,人品却“低三下四”
7.科学家沈括无所不通,人品却大为有亏
8.张居正鞠躬为国,但也有一些“不正”之举
9.海瑞也许有一定的道德,但不是完人似虚伪
10.董其昌书画独步天下,为祸乡里也无人能比
第七辑 这些人并非一无是处
1.王莽祸乱汉室,也并非一无是处
2.北齐开国帝高洋虽然荒淫残暴,但也曾多有善政
3.童贯虽有专权乱政之嫌,但军功不能一笔抹杀
4.宋高宗偏安东南是真,但昏庸无能不实
5.金主完颜亮固然残暴荒淫,但雄才大略也非常人能比
6.贾似道误国致宋亡,但也曾为南宋立过大功
7.崇祯帝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也曾勤政爱民
8.世无巨贪和珅,难有《红楼梦》传世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因为高力士数次立功,所以唐玄宗一直对其十分信任。而高力士虽然身居高位,但是行事谨慎,非常低调。他自称:“供扫酒之余,遂蒙侍从之顾,扶戴明皇,逼畏艰难,大固不敢不密,小亦不敢不诚,事必记心,言无漏口,日慎一日,将二十年。”故有的史书称他“性和谨少过,善观时俯仰,不敢骄横,故天子终亲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恶也”。当时在朝廷内外都很有声望的张说、张九龄、李邕等贤相名臣都对他十分尊重,非常赞赏。可见他为人处事,品行作风是非常好的。历史上的大多数宦官都是阿谀奉承之辈,唯皇命是从,但是高力士却并非如此,他敢于对唐玄宗的错误决定提出反对意见。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对高力士说:“现在天下无事,人民安居乐业,我想把政事全部委托给李林甫处理,你以为怎样?”高力士说:“天子大权不可让他人代柄,李林甫权势咄咄逼人,一旦他大权在握,谁还敢议论政事!”玄宗很不高兴,没有听他的,结果后来真的出现了李林甫专政,朝臣无一人敢言的情况。 754年,唐玄宗又对高力士说:“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指杨国忠),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高力士觉得玄宗过于盲目乐观,如此一来会导致大权旁落,必然酿成祸患,便对玄宗说:“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无忧也?”高力士所言“云南数丧师”是指杨国忠隐瞒在云南用兵损兵折将20万人。“边将拥兵太盛”是指安禄山领三镇节度使,兵强马壮,心怀叵测,而朝廷又无武备的情况。作为一个宦官,能严肃地提出问题,暗指两位玄宗最赏识的将相,已是不顾安危。唐玄宗知高力士忠心,并不怪罪,只“徐思之”。唐玄宗虽然没有因为高力士的直言而问罪于他,但是却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后来果然招致安禄山、史思明叛乱,致使唐玄宗只好逃至成都,此时他才痛悔不已地对高力士说:“悔初不听卿言,致有今日之祸!” 安史之乱,危及两京,唐玄宗避乱入川,仓皇逃跑,途经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死了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又逼迫玄宗杀杨贵妃。要江山还是要美人,玄宗犹豫不决,气恼无奈之下,责问将士:杨国忠就算该死,有杨贵妃什么事?
编辑推荐
《最容易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人物》是基于太多对古人的误读,对历史人物过度脸谱化的认识而编写,书中选取了被误读最深,被脸谱化最严重的历史人物七十余个,分门别类地正本清源,让人们从更全面的角度审视这些古人,从而给他们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不再因“历史的积毁”而将一些优秀的古人看成恶魔;不再因“忠奸”难以辨别而将忠者看作奸,奸者误认为是忠;不再因不知“智与愚的真相”而将智者当成愚者,将愚者捧为智者;不再因看了“文艺作品的‘无中生有’”而认为某个历史人物十恶不赦;不再因一些人的“盖棺定论”而对其只贬不褒;不再因为“光环”的照耀而认为某个历史人物十全十美;也不再因为某些阴影而认为某些历史人物一无是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