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雅瑟,培培 编著 页数:456
内容概要
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对联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作者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多年来潜心于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先后从事杂志编辑、心理医生等职业,发表心理励志类作品近100万字。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对联知识
对联的起源及发展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联的种类和作用
对联的种类
对联的作用
对联的用字方法
对联的逻辑关系
对联的修辞手法和用字技巧
对联的修辞手法
对联的用字技巧
第二篇 对联集萃
时令节日篇
“生肖”新春联
“干支”春节联
元宵节联
清明节联
端午节联
七夕节联
中秋节联
重阳节联
元旦节联
妇女节联
植树节联
劳动节联
青年节联
儿童节联
共产党诞辰联
建军节联
教师节联
国庆节联
恭贺新春篇
通用春联
农村春联
林区春联
牧区春联
渔乡春联
侨乡春联
党政机关春联
工矿企业春联
财贸商业春联
学堂校园春联
卫生部门春联
部队营房春联
拥军优属春联
经典春联选
嫁娶联
通用婚联
贺春日嫁娶联
贺夏日嫁娶联
贺秋日嫁娶联
贺冬日嫁娶联
贺月份嫁娶联
贺政界嫁娶联
贺农界嫁娶联
贺工商界嫁娶联
贺军界嫁娶联
嫁女联
招婿联
同学新婚联
……
第三篇 对联趣事
章节摘录
版权页:门以及寺庙、佛门,已经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楹联”。而且,据有关资料证实,最早的寿联、挽联、题赠联也在当时产生了。明朝开国初年,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一道圣旨,春联遍布金陵各地:“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清·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自此,春节张贴春联,取代了“题桃符”之习俗,而且一夜之间,由宫廷豪门普及到了百姓门户。在楹联发展史上,这不能不说是朱元璋的一大贡献。明清时期是对联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清代的康乾盛世,对联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日臻完美的程度,不仅内容涉及面广,口对笔题,俯拾皆是,而且名流云集,高手不穷。统治阶级对骈文和对联非常看重,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文人将时局政见、流派纷争通过对联的形式予以表达。对联的应用已遍及社会的每一个阶层,蔚为大观。对联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联产生后,起初只应用于文坛、官场、宫廷,后来也逐渐普及于广大民间社会,以至发展到名胜古迹、殿堂署廨、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以及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等等,无不悬挂、张贴对联,以作装饰或者标识。在民间,就连戏台、神座、花灯、香炉、箱柜、粮囤、车辕、畜栏等处也都有贴对联的现象。随着对联应用范围的扩大,它日益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除了春节贴对联已逐渐成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习惯以外,若遇喜庆之事,则用贺联恭祝;遇丧葬祭悼,则用挽联哀吊;遇不平之事,则用对联呼号呐喊;在文人诗客、学者名流中,也有的以自题或者互相馈赠对联来寄寓情怀,交谊劝勉,抒发感慨,宣传思想主张,也有的以对句互相逞才思,逗乐趣,或者游戏嘲谑。
编辑推荐
《中华对联大典(超值金版)》注重“实用”和“大全”,凡是有对联的场合,凡是有对联的时日,都有所涉及。在编排顺序上,全书采用先短后长并按照音序排列、类别清晰的方式,帮助读者对中国对联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华对联。中国文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汉字艺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对联文化,源远流长。在当今我国社会备阶层,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兴起的“对联热”,也是中国当代“国学热”、世界当前“中国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生动地反映了国人乃至世人回归传统文化的精神诉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