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杨府,左尚鸿 著 页数:221
内容概要
“可怜无定河边骨,疑是春闺梦里人。”世界性的贩卖黑奴结束后,继之而起的最大的奴隶贸易就是贩卖华工(当时称华奴,卖猪仔),200多万的中国劳工,被骗往遥远的异国他乡,无计其数的人悲惨地死在漂泊的旅途中。他们在美洲的种植园、澳渊、非洲的矿山、南洋的橡胶园……过着奴隶般暗无天日的日子,又有多少人暴尸荒野。华工悲惨的命运比起黑奴的遭遇更凄惨和悲壮,他们多次奋起反抗而最终失败,悲剧一次次降临在他们身上。可以说,他们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故事比起许多描写黑奴的文学作品和电影,更具惊世的价值,然而却似乎被后人遗忘了,这是多么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华工们隐忍奋斗,视侨居国为第二故乡,为侨居国的解放而同当地人民并肩战斗,流血牺牲,尤其对古巴、秘鲁、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的独立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铁路、公路、运河等建筑工程完工,华工在完成当地人所不愿作的苦力工作、传播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之后,却受到美洲、澳洲、南非等各国的排斥、歧视、限制入境、甚至驱赶、屠杀等不公正的待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后,华人在世界各地所受的非人待遇才逐渐得到改变,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受欺压、受歧视、受凌辱的悲惨历史才得以结束。
书籍目录
开篇的话唐人街,海外华人心灵中的重镇第一章 追踪先民的足迹第一节 中国人移居海外始于何时第二节 《山海经》给出的答案第三节 殷人东迁——三千年前大移民第四节 暖流把他们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五节 箕子与箕子朝鲜第二章 日本号称“小中华”第一节 徐福东渡与日本开国第二节 徐福即日本的神武天皇第三节 在日本的汉献帝后裔第四节 魏晋归化人第五节 琉球的“闽人三十六姓”第三章 历史并不遥远第一节 亚美尼亚马服君家族后裔第二节 成吉思汗的后裔广布中亚第三节 中亚诸民族对成吉思汗尊崇的原因第四节 保留中华方言的中亚“东干族”第四章 背井离乡的无奈第一节 寻踪海上丝绸之路第二节 国人选择出洋的无奈第三节 近代海外的移民热潮第四节 由民间俗语看”过番”第五节 客家善开埠第五章 远下南洋第一节 东南亚的华人社区第二节 开辟南洋的华人先锋第三节 泰国的华人皇帝第四节 100年前的华人海外共和国第五节 留在东南亚地名街名中的中国人第六节 功比神农的华侨陈振龙第七节 海外华族——缅甸果敢族探秘第八节 南洋华人的分野第九节 印尼华侨悲惨录第六章 寻梦金山第一节 被叫作“猪仔”的“契约华工”第二节 苦难的华工是新大陆早期开拓者第三节 “金山路”上华人洒下的血与泪第四节 美丽的天使岛曾是华人的恶魔地狱第五节 种族歧视的恶法——排华法案第六节 华人移民、华人、华裔的命运第七节 致公堂:从秘密帮会到革命党的蜕变第七章 在大洋的另一边第一节 海途的艰辛:“浮动地狱”第二节 拉美华侨的先驱——”马尼拉华人”第三节 契约华工制即“隐蔽的苦力奴隶制”第四节 秘鲁十万华工的悲歌第五节 死亡地狱——乌粪岛第六节 太平军辉煌的海外战史第七节 废奴运动与古巴华工的血泪第八节 拉美华人的生存之道和政治觉醒第八章 卖身非洲第一节 追踪华人移居非洲的足迹第二节 流落非洲:从华奴到华工第三节 苛律如毛的种族歧视法第四节 “荣誉白人”背后的抗争第五节 揭开”非洲中国人后裔”之谜第九章 西行欧陆第一节 从”船员”到“侨民”第二节 青田石雕创造的传奇第三节 一战中14万华工的遭遇第四节 遍布欧洲的中餐馆第五节 民族命运的探路者第六节 欧洲的唐人街第十章 植根澳洲第一节 白色澳洲的黄种人第二节 “南番顺”的淘金之旅第三节 华侨的牺牲与丰碑第四节 华侨眼里没有卑贱的职业第五节 白澳政策下的呻吟与抗争第六节 梅光达在澳洲的护侨抗争第十一章 血浓于水的故园情第一节 辛亥那年的侨人侨事第二节 逆历史而行的海外保皇会第三节 同命运共患难的海外抗日战争第四节 华侨的罢工、罢运、抵制日货运动第五节 华侨捐出了1/3的抗战军费第六节 见重环宇的爱国精神第七节 华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结束语小资料中国移民简史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四节 魏晋归化人 从先秦时代开始,就不断有大陆移民进入日本列岛。最早用文字撰述的日本史籍《古事记》、《日本书纪》中,把外来移民称之为“汉人”、“新汉人”、“吴人”、“唐人”、“归化人”等。其中也不乏日本朝廷为吸收先进文化,引进技术人才,多次遣使至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寻觅、劝诱汉人来日等,种种因素推动了大陆移民的赴日高潮。 在日本早期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等书中,把这些来自朝鲜半岛的汉族称为“归化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人常常自称为秦始皇或者汉高祖的后裔。比如,弓月君及其所率领的秦人,自称为秦始皇的后裔;阿知使主及其儿子刘都贺率领的汉人,自称为汉献帝的后裔;身狭村主又自称为三国吴孙权的后裔;再如司马达止等则自称为东晋司马氏的后裔等等。不可否认,这些“归化人”,其中不乏有秦皇汉武的血统后裔,但是秦、汉、吴、晋等国号却更能代表他们进入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时代或地点。 人的生活方式、习惯或特点可以改变,而种族的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和意识等等,却不是轻易可以泯灭的。所以,尽管他们在日本群岛定居很久,甚至已成为道地的日本群岛的居民,却仍然认为自己是汉人。 日本史书里经常被提到的汉族“归化人”的代表,有弓月君、东汉直、西文首等人。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所载,大约在4世纪初,弓月君率一百二十县部民归化日本,这是后来他们被称作秦氏一族的来源。秦氏一族在日本的活动主要在农业技术以及与农业有关的土木工程方面,而养蚕业和制丝业是秦氏一族主要从事的职业之一。众所周知,《三国志》倭人传中的邪马台国已有养蚕及丝织业。但是那时的技术非常低下、简陋,秦氏一族抵日本后,开始从事养蚕制丝业。从此,日本群岛上的养蚕制丝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到雄略纪时(也就是倭王武时代,大约在5世纪后),由于各地豪族的役使和人身占有,独立从事生产的归化人所剩无几,严重影响到养蚕制丝业的发展。因此雄略王下令,收集秦氏遗族,一共得92部18600人,赐其首领名为酒公。下令酒公率其部民养蚕制丝,贡献庸、调。在酒公的督领下,秦氏民众辛勤劳动,业绩显著,所献绢、帛数量大增,所织绢、帛质地优柔,着肌软滑适意,雄略王大喜。据史书记载,雄略王为了酬谢酒公之劳,特赐姓波多公。后人以汉字秦代替波多,写为秦酒公。后来秦酒公在政治上有了地位,成为日本统治者中的一员,又被称为太秦公。 秦氏一族不仅在养蚕和农耕方面的业绩显著,在土木工程方面的建树也十分突出。倭王为贮藏秦氏所献的绢、帛,特令秦氏建造八丈大藏于宫侧。名其地曰:长谷朝仓宫。八丈大藏,在当时的侯国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规模较大的建筑。大藏建成后,秦酒公就成为管理大藏的官吏,成为具有实力的地方豪族和倭王的得力官吏,形成地域集团的首领。 ……
编辑推荐
唐人街踏满了早期开疆拓土者的脚印,也印满了他们忍受种族歧视和种种不平等待遇的血泪痕迹,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完整的华人华侨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传播史学。《新世界文库·中华血脉:探秘海外古今华裔族群》为我们讲述的就是历史上海外各地华人的血泪历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