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北京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石一枫  页数:276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北京,
  你让我们爱也让我们恨,
  你让我们眷恋也让我们恐惧,
  你让我们一往情深也让我们愁肠百结。
  落魄北京顽主与清纯北漂萝莉的恋爱咏叹
  三十来岁的赵小提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男人,心高气傲的他既不肯走仕途,也不肯游商海,而宁愿逍遥自在地混日子。独立好强的茉莉与赵小提离婚后只身前往美国打拼。赵小提的老友B哥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一夜暴富,过着夜夜笙歌的侈靡生活,结果却因为无法安睡而踏上了周游全国的旅程。
  赵小提偶然邂逅了北漂女孩姚睫,两个人在交往中灵犀相通,互生情愫。与此同时,赵小提与学者董东风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董东风与太太伉俪情深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赵小提拒绝了与茉莉重归于好的机会,姚睫却也突然消失了。孑然一身的赵小提鼓足勇气去实现自己开咖啡馆的梦想,无奈天不遂人愿。一蹶不振的他干脆离亲叛众,做起了隐士。
  阔别三年的赵小提与姚睫在董太太的追思会上重逢了,得知真相后的他羞愧难当,跟随B哥去浪迹天涯,不料在途中遭遇了车祸。
  新的一天,伤愈的赵小提与姚睫在北京的街头如约相见……

作者简介

  石一枫,1979年生于北京,现居北京;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原创作品有长篇小说《红旗下的果儿》、《节节最爱声光电》等,译作有《猜火车》、《12》等

书籍目录

1 中关村       
2 圆明园       
3 哈尔滨       
4 四合院       
5 凤凰岭       
6 后 海      
7 拘留所       
8 前八家       
9 拆迁工地      
10 东四五条    
11 美 国      
12 天安门       
13 北太平庄      
14 又一个拆迁工地  
15 新 疆        
16 望 京        
17 她的北京      
18 我的国道      
尾 声  

章节摘录

1 中关村我和姚睫认识,是在某一年的春节假期刚刚结束的时候。那个年我是一个人过的,但却感觉非常疲惫。我父母在海南买了一套酒店式公寓,为了不浪费那套房子,最近几年都是在那边过的。据说这种“候鸟”的状态,在退休老干部里是非常时髦的。海南的房价涨起来之后,更有不少人很是羡慕他们,说他们“想得开”,有先见之明。但在我看来,父母几乎是被我气到天涯海角去的。对于我这个逆子,他们正在学着抱以一种“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不知道这样的家庭关系,在退休老干部里是不是也很时髦。春节晚会进入高潮的时候,我忽然感到内疚起来,便在沙发上靠着,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打了个电话。电视上,几个东北小品演员正在向全国人民拜年。大哥,缘分呐;大兄弟,缘分呐;海上生明月,天涯赵本山,缘分呐。眼下这个时刻所说的任何废话都是真理,而且是全体中国人必须遵从的真理。我听到母亲的声音后,几乎想说:“你们把我生出来,也是缘分呐。”而我母亲则公事公办地问我:“晚上和谁吃的饭?吃的什么?有没有吃饺子?”我说:“吃饺子了,三鲜馅儿的。”她陈述:“我们也吃了,是鲜虾馅儿的。我还给你爸爸买了一顶巴拿马草帽,这样在海滩上散步的时候就不会把脸晒成蒸螃蟹了。”我仿佛闻到了海洋的腥味儿。而更让我凄凉的是,我父亲仍然拒绝和我说话。他通过母亲指示我:“不要喝太多酒,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品;到了你这个年纪,即使开车出门,也必须要穿秋裤了;老寒腿是很可怕的,一旦得上,你的后半辈子就只能在海南度过啦。”我一一遵旨,谢阿玛挂心。对于父母如此强烈的养生意识,我也表示欣慰。再说了点儿别的套话,母亲又告诉我:“前两天在清水湾看了一套更大的海景房,特别适合养老。我们就琢磨,索性把小的这套卖了,再添点儿钱……”正说着,窗外的鞭炮声便大作起来。快要12点了,新的农历年就要来临了。我打断母亲:“您听听,解放军马上就要攻上来了。”母亲像叮嘱孩子一样说:“你要是放炮,可留神别崩了手,点不响的炮就让它搁着,千万不要过去看……”我鼻子一酸,挂了电话,用手指捏了两个速冻饺子,嚼得满眼是泪。发了几分钟的愣,我穿上呢子外套出门,仰头看着一个个奋力向上腾跃的火球。每个火球都如约炸响,在夜空里开出一朵花。和平日相比,北京已经接近于一座空城,现在只好由火焰来填满它。我在大街上遛了好久,只看到几个窜来窜去放炮的孩子,益发感到自己身处于无比宏大、空洞的世界里,而且还这么冷。回到家里,我看到手机躺在桌上,亡命挣扎一般亮着。收信箱里装满了例行公事的拜年短信,一律是鸡年咏鸡、狗年咏狗的行文风格,和晚会相声一个思路——今年歌颂到“猪”这种动物了。除了短信,还有一个不知是谁打来的电话,号码是一长串的“2”。显示出这样的数字,可以判断它是从国外用IP卡打过来的;看着它,我想到了旅居海外的几个朋友,也想到了自己的前老婆。最后,我开了一瓶人家送的“强尼走路”威士忌,在虚空中和那号码的主人碰了碰杯,一饮而尽。一个与我隔了一昼夜的时差、不知是谁的“故人”,陪我度过了新年。此后的几天,家在北京的朋友纷纷从浩大的走亲戚运动中脱身,开始聚众酗酒、打牌,席间还总会冒出许多“同学的妹妹”或“妹妹的同学”。我可算有了事干,频繁赴局,常常开着车过去与人痛饮,喝高了就把车留在饭馆或谁家附近,自己打车回家,次日再打车过去,开上那辆四门乱响的“雪佛兰”奔赴下一个聚会。一定要开车,是为了找个不喝酒的借口,但这也给朋友们留下了笑柄:“装什么逼呀,每次都是你自己灌自己。”如此几天之后,我终于忘了车究竟被扔在哪儿了,只记得自己在丢车那天的聚会上,曾经抱着一个人哇哇大吐,被人强行送回家时,犹在慷慨激昂地抒情:“让列宁同志先走!”我只好给常聚的几个人一一打电话:“鄙人粪口喷人那天,具体地址是在哪儿啊?”一个在报社当记者的发小坏笑着说:“你是不是连喷了谁都忘了?”“肯定挑了个尖果儿吧?”那人往下流的方向引申:“那肯定,这是你的本能——过去就特喜欢在高峰期坐公共汽车,伺机往年轻女性身上刷糨糊。”“别拿你们报纸法制版上的案例往我身上套。”我笑骂,“当年在澡堂子里,一泡尿扫射了一排小姑娘的人不是你么?幼儿园阿姨都管你叫流氓犯。要不是年龄不够,严打运动中第一拨发配新疆的就有你。”按照记者“马流氓”的指引,我赶到中关村的“俏江南”餐厅附近,在立交桥底下的停车场找到了车。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大部分还没有回京,也没人管我收停车费。看看蓝色铁牌上的收费标准,我在心里做了个乘法,然后窃喜着到单位点卯。我混饭吃的那家“文化、传媒、时事网站”,其背景就像它的定位一样含混不清——本是一家以代售话剧票为盈利模式的网站,创始人是我上大学时的河南同学B哥,后来被某国有报业集团裹挟着一笔莫名其妙的境外游资收购了。B哥也有幸成为互联网烧钱运动所造就的第一拨富人,在东四五条买了一个四合院,门口煞有介事地立了俩石狮子。那个时候,我正失业在家,亏得B哥仁义,声称我是创业时期的“元老”,收购条件之一就是给我保留一个职位。我到这儿“上班”之后,才发现话剧票务并不像B哥所吹嘘的那样赚钱,只好急吼吼地转型,想干赚钱的领域;但几个出资方一家一个主意,调和到后来,就成了眼下这种什么都干、却又等于什么都没干的局面——广告倒是没少打,只是回报甚微。而我干了一段时间,互联网行业的钱也烧得差不多了,员工中的志向远大者纷纷跳槽去搞物流、搞房地产,我这个“拖油瓶”反倒成了最有操守的人。除了“迟到早退和即兴旷工的权利”以外,我没向单位提出过任何非分要求。因为很久没这么早在办公室露过面,我进门之后倒把管事务的大姐吓了一跳。她问我:“刚过完年,抽什么风啊你?”“过年实在太无聊了,我现在特别想工作。”我坐到“卡座”上打开电脑,开始浏览“当日趣闻”。大姐慈祥地瞄了我两眼,然后通知我两件事:第一,中午到大堂去领正月十五的元宵;第二,单位正在招聘,她决定让我作为“主管业务的部门领导”去参与一下。元宵节发元宵,很好理解,这是国企的好传统。但让我去参加招新,就有点蹊跷了。这可能说明的问题有:一、单位从什么地方骗着钱了,要启动什么骗人的新项目;二、单位开始把我当个人物看了。后一条比前一条更加难以理解。当我像一个真正的“媒体从业人员”一样端着咖啡杯、哈欠连天地走进小会议室的时候,长条桌子的另一侧已经端坐了几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一男两女,两个漂亮一个丑。很幸运,漂亮的两个都是女的,其中一个乍看上去很像一个桃儿。我点了个头坐下,一声不吭地听着“人力资源部”的同事问东问西。他们问了应聘者几个浮皮潦草的问题:你们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学的是什么专业?当没当过学生干部?然后又让每个人进行了一小段英语会话。走完这些过场之后,人力资源部的人很没兴致地互看了一眼,然后合起文件夹准备离开。“这就完了?”我咽下一口咖啡问他们。一个家伙若有省悟地哈哈一笑,宣布:“下面是业务方面的面试,由评论部的赵小提负责。赵小提先生是知名的媒体人,我们网站每周都有他的时事评论……”我作惭愧状,看着他们离开后,扭过头来兴致勃勃地和应聘者闲扯。那个男生极力强调自己当过学生会副主席,还是团委副书记,“参与筹备过很多重大活动”,其中居然包括举世瞩目的“上海合作组织开幕式”。他一定亲手派发过很多盒饭,并和100多个大腕儿合过影。“那您来我们这儿真是屈才了。”我把他晾在一边,去看那两个姑娘,“你们呢,都有什么特长?”“我会跳弗拉明戈,国家舞蹈协会认定的三级。”一个尖下巴姑娘大言不惭地说,“并且我也是学生会的,当过文艺部长……”“你说的弗拉明戈,是那种会把人的屁股变得很大的舞蹈吧?”“并没有……”“我的意思是,屁股大对当一个网站编辑或许是有好处的——我们需要长期保持坐姿。”看出我的揶揄之意,那对男女都仇恨地看着我,但脸上仍然笑着。我沉默片刻,他们便讪讪地告辞离开,只剩下长得很像桃儿的那个女孩,孤零零地坐在我的对面。“您好像对当过学生干部的人有成见。”看到我不说话,她轻轻说。“那怎么会,都是栋梁之材。”“你是不是觉得他们都是……比较有心机的那种人?”“绝没有。我也是钻营之徒,我还托关系买过公家用剩下的便宜车呢。”“那就行,谁也别看不起谁。”桃儿姑娘笑了笑说,“我也放心了,我也当过学生干部。”“不奇怪,咱们这个国家干部是有点过剩——甭谈这个话题了。”我百无聊赖地摆摆手,“说点儿有用的,今儿有一韩国演员自杀了,就这个事儿,你发表发表评论吧。看你适不适合干新闻这口儿——南方报业也有类似的考题。”“是崔英爱吗?”“名儿我忘了,好像演过李承皖部队的女军医。”桃儿姑娘看着我眨了眨眼,我也同样对她眨了眨眼,等她说话。但过了几秒钟,她说:“我能用笔写么?”“你太过认真了……”“我有个障碍,想集中力气说出一个意思的时候,总是说不清楚……”“那你写吧,”我感到很滑稽,“反正我们招的也不是新闻发言人。”征得同意后,我点上一颗烟,看着桃儿姑娘从米老鼠书包里掏出牛皮本奋笔疾书。她的握笔方式很正确,字一定写得又快又秀气,写着写着,脸旁的一缕短发就耷拉下来遮住了眼睛。她一面继续写,一面把那缕头发撩上去,固定在耳朵后面,如此两次三番。过了十来分钟,我正看着写字楼窗外的烟囱出神,她用笔敲敲桌子:“好了。”“那收卷了。”我忍着笑走过去,拿起她的本子看。很有意思,她一口咬定崔英爱是因为做了过多的整容手术、身体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才自杀的。按照她的理论,硅胶埋在人的身体里,就像癌细胞一样令人疼痛难忍;而疼得不想活了的例子在古代也不是没有,初唐大诗人卢照邻就是因为不堪忍受风湿性关节炎,索性跳河了。我摸摸腿,庆幸自己听了父母的劝,今天穿上了秋裤。“怎么样?”她问我。“卢照邻那个事儿确凿么?”“我选过中文系的课。”“你本来是什么系的?”“城市环境系。”“现在还有这么个系……”我想了想自己的权限,然后告诉她:“你可以参加复试——假如有复试的话。”两天后,我又在单位亲切会见了桃儿姑娘。这时我才知道她是我的母校毕业的,本来打算到南方找工作,但是临了又变了卦,于是错过了去年夏天的就业行情,只能等着我们这种半死不活的单位来“捡漏儿”。她也向我抱怨,北京的物价太高了,如果再找不着工作,就只能顿顿吃方便面了,因为她不好意思再管家里要钱了。总的来说,这次会谈的气氛可谓相洽甚欢,我讲了好几个如今已是著名学者的老师的笑话;她离开办公室的时候,还对我说“师兄再见”。但是她后来又去了一趟人力资源部,打听究竟要不要她,出来时脸色就是煞白的了。我向她点头,她也没理我,满脸稚气的倔强,噔噔噔地朝电梯走过去。我愣了会儿,拐进人力部门,问他们招聘的事定了没有。“你还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儿啊?”那个主管诧异地看着我。“怎么回事?”“已经被咱们的国企股东内定了,是他们一个负责人的什么亲戚。”“可我已经让人家复试了……”“谁让你跟人家充大个儿的。”那厮鄙夷地笑道。自然而然,我有了一种让人当蠢货玩儿了的感觉。再想想桃儿姑娘,她的这种感觉一定更加强烈。不知道为什么,我感到自己十分愧对于她。按说这些年,信口开河的事儿我也没少干,空手套白狼的歹心更是起过不止一次,在不同嘴脸的人面前捶胸顿足、指天发誓之际,我从来没有感到对不起他们;而这一次,却让我有了无地自容之感。这不失为一件奇妙的事情。也许是面对那位桃儿姑娘的时候,我有了这样一种幻觉:自己并非一个30多岁的“老泡儿”,而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愣头青。我端着咖啡杯,在座位上响亮地咂巴了几声,感到自己无法在这儿坐下去了,便拎上包摔门而出。中关村大街上阳光灿烂,“第三极”大厦的玻璃外墙更是将阳光整齐地切割成片,以标准化的形态投射到人们头顶,照得人眼晕。春天的确快要来了,路上的风也并不凛冽,敞开衣服快步行走时还很舒畅。整条街的人看起来都心情不错,除了一个人。我拐了个弯,朝着母校所在的方向前进,果不其然,没一会儿就看见了桃儿姑娘。她正在一个报亭前驻足,翻看着一本《书城》杂志。我插着兜,在她斜后方站了几秒钟,而后还是决定躲到公共汽车站的广告牌后面。这时,摊主大声问她买不买杂志,她说这期不是她想找的,上个月的还有没有?摊主弯腰,从柜台底下拿出一本,“啪啪”拍打着尘土,大度地说:“两块钱给你了。”她把杂志揣到米老鼠书包里,扭身继续走向学校的方向。有一些这个年岁的姑娘,走路时脚步总是故意拖沓,运动鞋的鞋跟仿佛都不怎么离地,这么走道不免很费鞋;但因为她们有着年轻的脚踝、膝盖和腰肢,整个姿态仍然显得很轻盈。桃儿姑娘走路的样子,就属于这种既懒惰、又轻巧的类型,让人想起一颠一颠的小鸟。她还有一双格外大、格外厚的毛线手套,图案是黑白相间的斑马条,由一根绳子相连挂在脖子上。因为手没揣进去,这两只手套就在她的胯部两侧跳起舞来,好像无所事事地对路上的自行车招手。她那件亮黄羽绒外套明显大了一号,像个厚壳子把人罩在里面。一定要穿大一号的衣服,也是如今很多年轻女孩的审美趣味。而从这个背影看上去,她并没有显现出难过的迹象。也许她是个没心没肺的人。我刚刚有点欣慰,随后就意识到自己猜错了。走到“中关村图书大厦”对面的那个麦当劳门口,她拐了进去,到柜台上买了一只巨无霸汉堡和一杯热饮,然后坐到靠窗的位子上吃起来。她的每一口都咬得很大,执意要把嘴巴全塞满,脸鼓起来的形态就更像一只桃儿了,而且还是一只水果摊上无人问津的桃儿——两眼木木地看着窗外。吃着吃着,她用手背抹了一下眼睛,动作既短促、又用力。然后再吃,然后再抹眼睛。她是不是哭了呢?我站在麦当劳门口,无法从侧面透过玻璃看得太仔细。但是她那奋力大嚼汉堡的样子让人心疼。当她把包装纸揉成一团、站起身来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点下作:简直是一个尾随少女的无聊老男人。这个念头让我哑然失笑,慌不迭地转身走开。走到“海淀图书城”的入口处,我回头望了一眼,看见桃儿姑娘的背影消失在大拨儿轰过马路的人流中,如同一只梅花鹿藏身在骆驼群里。此后的几天,我再没心情上班,一直窝在家里看电影,顺便给马流氓的报纸写了几篇口水文章,他们让骂谁我就骂谁、让捧谁我就捧谁,连“张艺谋翻开了人类视觉艺术的新篇章”这种话都说出来了。闲在家里做寓公的B哥跟他的第三任“蜜”闹起了矛盾,大半夜的跑过来滋扰我,我们便挨个儿给人打电话,召集人打牌。被有家有业的朋友们臭骂一轮之后,B哥笑眯眯地往桌上铺麻将布:“玩儿四川麻将好了,两个人也可以打。”他又问我:“按电子游戏的规矩来吗?谁输了谁脱衣服?”我说:“玩儿肉体太刺激,我受不了,还是玩儿钱吧。”我们面对面地打了17个小时,脸都打肿了,结果被这个资本家剥削了1000多块。我掏钱的时候,他执意不收,我差点急了:“福贵少爷他爸是怎么教育儿子的?赌债也是债。”然后我们占据了沙发的一头一尾,四仰八叉地睡了20个钟头。十多年前,我和B哥在北大南门的小饭馆里酗了20瓶啤酒之后,也是这么一个睡觉的格局。当时我的前老婆正在和我闹别扭,他则被一个校女子篮球队的得分后卫粗暴地夺走了初夜,大家心情都很沮丧。饭馆老板也不敢叫醒我们,来来往往的顾客只好一边吃着肉丝肉片,一边听我们俩在梦里骂街。而如今,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受益者,B哥的心态就没有那么穷凶极恶了。他霸占了我的卫生间,仔细地刷牙洗脸,往背头上抹了半瓶摩丝,然后坐在马桶上耐心地打起电话来。拎着裤子出来时,他向我宣布:第一,他刚刚收到一条“内线”,在股市里斩获了100多万;第二,他决定拿出一部分利润,开办毕业十几年后最盛大的一次同学聚会。“同学见同学,就是搞破鞋。”我打起精神来附和他。因为时间定在周末,地址又是城北一家以奢侈著称的度假村,在北京的大部分同学欣然前往,就连过去跟B哥有仇的几个人都来了。“狠狠地吃丫的、喝丫的、叫小姐日丫的”,我这么劝那些家伙。应该说,那次聚会的一切环节都很完美,鲍鱼烧烤吃得我鼻血都快流出来了,不完美的反而是我们这些同学。让人诧异的是,原来很有意思的一帮混蛋,现在怎么变得这样面目可憎、索然无味——不光是别人,就连我也如此,常常干坐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好举杯:“都在酒里。”而我分明看到,酒里融化着这些词语:无聊、衰老、认命。这就是生活酿给我们的毒酒,而我们必须一饮而尽——或者说同归于尽。更让人失望的,莫过于出席的女宾。有人说女同学是世界上老得最快的人,这的确是真理。就连过去几个全校著名的“破鞋”,如今也无可避免地凋零了。破鞋旧到一定地步,反倒生出了古董般的傲慢,她们自己凑成了小圈子,喋喋不休地聊老公、聊孩子,和男同学的交往仅限于与一个重点小学的“校长助理”讨论择校费打折的问题。到了集体泡温泉的时候,又变成我和B哥这对难兄难弟缩在小池子里躲开众人。“我是不忍心看她们,都能想象出耷拉成什么样儿了。”B哥恶毒地骂着曾经觊觎过的几个女生。“我们都得承认自然规律。我怀疑,牛顿发现地心引力并不是因为苹果树,而是见了一个分别多年的老相好。”“老了,都老了。”B哥居然露出了老年痴呆的神态,连嘴都歪了。“我不同情你,我还没老。”我突然于心不甘,披上衣服从他身边蹦出去,脚一滑,差点摔到地上。经过仍在扎堆聊天的女同学时,我听到她们正在说我前老婆的事儿。一个娘们儿信誓旦旦地说她“现在保养得特别好,还那么瘦”,而且“快和一个德国裔美国籍的投资公司副总裁结婚了——是个老头儿”。据说我前老婆又换了一个法文名字,叫“索菲”。看到我走过来,她们也没停嘴。我怀疑她们简直是故意说给我听的。当天晚上,我没和别人打招呼,就独自开车回了市区。驶过四环路旁边的一家商场时,看见几百个青年男女正排着大队,等着兑换网上买的便宜电影票,许多男孩把女朋友裹在大衣里,坚韧地仰望着街上的霓虹。这场面是多么让人心碎啊。我掉了个头,把车开到单位楼下,像做贼一样钻了上去。在漆黑一片的办公室里摸索了十来分钟,我终于撬开了人力资源部一个同事的抽屉,在两盒“六味地黄丸”底下找到了前两天收到的应聘者简历。借着手机的微光,我费力地从两寸照片上分辨出了那张“桃儿脸”,然后照着她留下的号码发了一条短信:你还好吗?在干嘛呢?信息发出去后,我才想起看那姑娘的名字。原来她叫姚睫,是睫毛的睫,不是清洁的洁。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她一定经常对别人这样说。

编辑推荐

《恋恋北京》:欲说还休的迷惘,温情脉脉的感伤,天真纯洁的暧昧!作者石一枫生于北京、长于北京,面对着熟悉而陌生的故乡,他用嬉笑怒骂包裹着似水柔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惆怅满怀却又温暖徜徉的北京故事,弹奏出一曲忧伤缠绵而又美妙悠扬的北京恋歌。这本书既关乎北京,也关乎你我,更关乎这个时代。北京不仅仅是北京,它是一座梦想和欲望交织的城市;它的日新月异让我们应接不暇,它的纷繁芜杂让我们迷惑丛生。北京,谁的城?在这座最古老也最新鲜、最繁华也最冷漠、最沧桑也最浪漫的城市里,理想与现实的对峙、逃离与回归的挣扎、奋斗与幻灭的更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有人仓皇逃离,有人执着留守,有人蓬勃绽放,有人黯然凋谢……一个怀揣英雄主义梦想却又颓废迷惘的北京顽主邂逅了一枚生机勃勃而又纯洁明媚的北漂嫩果儿,他们会吟唱出一番怎样的诗情画意?一个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一夜暴富的城市新贵为何变成了一个义无反顾的旅行狂徒?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如何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中安身立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恋恋北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1条)

 
 

  •   北京,这座首都城市,承载/就(着/过)不少人的梦,也伤过不少人的心。对于我这样一个曾无数次过客、玩乐、并数次与其擦肩,无胆扑身其间的人来说,或许感慨会少一点,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座城市都有它的记忆,这里讲述的是关于一些人的事,也是关于一座城的爱恨纠结,都说,可以因为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市,这本书展现的正是关于那些人和事的令人兴奋又心伤的北京之“恋”。

    赵小提,一个出生北京,年已而立之年的离异青年,虽不是地道的啃老族,但也算是胸无大志一类的“阔少”;姚睫,一个与赵小提同一所大学的小师妹应届生,因面试机缘相遇,因无聊瞬间相交,因颇多吸引相爱;B哥,赵小提的哥们,一个因网络多元化发展而爆发的顽主;考研三年终致精神失常的姚睫所租住城中村的邻居;茉莉,曾毅然离婚,只身前往美国又恋着北京要复婚的赵小提的前老婆。所有的人,凭借一股最初努力,活脱脱的展现心灵躯体,又在现实中蜷缩起血淋漓的自己,让人看到了一场爱之痛,恋之伤。

    《恋恋北京》既有湖水的纯美,又有池水的“混沌”,既有河水的潺潺静息,也不失海水的波涛灵动,静时不露孤寂,动时不显躁烈,可谓动静皆宜,平滑圆润中又有足够锋利的棱角分明,将平凡用笔墨雕饰后,显得雍容,在幽默带刺的语言映衬下显得脱俗,可见作者的思维活跃度和笔尖的写作功力。这一鲜明性也正是受读者喜爱的作者的一种特立型,他们在写作时的选材不见得多么新颖,在情节设置的时候也并没有大风浪冲击的离奇,人物很大众,故事很老调,但却独能用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每一个人写活,让人乐于看乐于读,依旧延续《节节最爱声光电》的行文魅力。

    作为1979年出生的石一枫,很有八零后的写作范儿,又融入了一些70前的思维构架和套路,正是这种矛盾结合的让全书表面看来酣畅痛快的浅显,而内里却隐忍着无限的成熟和沉重。当然也可能作者出生地的原因,他的小说写作背景和方式也都流露出浓烈的京腔。

    本书最初的恋爱地图也很有意思,也许会让诸多身在京城的年轻人们都有所怀念和共鸣,北漂现象严重的今天,这本书牵扯了多少人的北京情结,那点爱,那点恨,那点恐惧,那点愁肠,就像面对自己的老情人,感慨万千,那些奋斗,那些无奈,那些快乐和泪水交叉的故事过往,怎能不牵动人心,北京不老,但人已沧桑。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作者每本书的书名,看起来都很纯净,一看就知道写年轻人那点事的,但书名无一不笼罩着一层朦胧的纱,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让人好奇又猜不透真相,这一招狠,且聪明至极,粗犷的线条与细腻的情感相结合,人物的名字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同时却独找不到刻意费尽心思的雕琢,也让我不自觉的要给本书加分。

    然而,在这本书的故事虚构背后,我们也看见了一种社会现实的残酷,关于生存,关于理想,关于奋斗,关于爱情。抛开故事情节但看社会环境,圈定在不算大事却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的男女琐事间,在“老夫少妻”现象几多、小三猛增的今天,青春少女对于家业有成或者玩世男青来说,有着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之力,她们青春,活泼,开放,大胆,矫情却不做作,黏得上来也掀得下去。这所有的种种其实对社会对人妻都是一种考验。
  •   跟着赵小提的脚步,仿佛又再次的游历了北京城一遍。北京,的确是个令人着迷的城市。就像这个北京的顽主所言:北京的生活本就不舒服,假如一个人真心觉得北京的生活很舒服,那他一定是来自于更加无聊的穷山恶水。但是,在千万个不爽中唯求一爽,仿佛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孤注一掷的人生观。
    我们贪恋的只是那一爽,就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城市。比起石康的《奋斗》,一群北京人的奋斗的故事而言,石一枫的小说更加真实,只是他还只是在远远的观望着北漂的生活。在他的故事中,北京土著终于还是和外地奋斗的小姑娘终于走到了一起,而姑娘的奋斗也终于掷地有声,然而,在偌大的北京城里,我们听到了很多的传奇更多的只是让一场“北京梦”越梦越暗淡。一些人离开一些人到来,流水的人民铁打的北京,多年来它默默不语,它不爱任何人不给予承诺不挽留任何人,给人的不过是北漂内心聊以自慰的希望罢了。有“果儿”成熟了,更多的“果儿”凋落了。在北京,我们经常是“找不到北”的,只是我们依然贪恋着这座不爱自己的城市。
    离开北京已经一段时间,无法能够止住思念,思念这座城市也思念曾经生活在那里的自己。读着石一枫的文字,好像又回到了那段疯狂生长的日子里。因为无所顾忌也就变得更加坦白,因为坦白也就更容易接近真实的自己。
    只是,石一枫毕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生于斯长于斯,说斯里的故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即便不敢爱甘于颓废容易放弃,那又如何?这个城市的确有太多的这样的北京人,可以不去奋斗,但是他们和赵小提唯一的不同的是,缺少那一根指头的证明。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失败感受不到已然消弭的自卑。
    悲凉的是,北漂是没有资格去肆意肆虐任性的自卑的。
    赵小提,或者石一枫,他们不会懂得姚睫们的伤,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北京,你不再繁华的六亲不认,不再古老的千秋万岁,你是我沧桑的不老情人。”
  •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生命象鲜花一样绽开
      我们不能让自己枯萎
      没有选择我们都必须恋爱
      鲜花的爱情是随风飘散
      随风飘散随风飘散
      他们并不寻找并不依靠
      非常地骄傲
      孤独的人他们想象鲜花一样美丽
      一朵骄傲的心风中飞舞跌落人们脚下
      可耻的人他们反对生命反对无聊
    为了美丽在风中在人们眼中变得枯萎

    《恋恋北京》中的赵小堤没有张楚的觉悟,他自动选择了孤独,选择了可耻的生活。作为一个北京土生土长的“老爷们”,赵小堤一直拿着股顽主的劲儿,不论是和前妻茉莉的婚姻,还是对待自己的事业,他都抱着混的心态,甫一结婚,便向老婆宣布要吃软饭,而事业上则选择了一个非常“自由”职业,快乐的享受这种生活。茉莉赴美后,他的生活进入到无序的状态,醉生梦死却又英雄壮怀,可能就是当时当日的他最好的写照,而正是在这种状态当中,赵小堤遇到了姚睫,一个触动他心灵的女人。这个面容像桃儿一样的女子,这个怀揣梦想,特立独行的女子。

    赵小堤似乎活的比谁都要明白,话里话外透着看透社会的狡黠、看透红尘的豁达,但实际上他却是活在自我世界中无法自拔的混沌人儿。赵小堤是自私的,他以看破人世为由,躲避责任,往后退一步,可以重拾与茉莉的旧情,往前走一步,可以尽享与姚睫的激情。但他不前不退,就这样可耻的停留在原地,只因为“不堪重负”,他受不了突然出现一个人与自己的生活中,受不了负担她的喜怒哀乐、伤悲春秋、美好理想、残酷现实,哪怕这个人是他深爱的女人。赵小堤认为,原来敢爱敢恨的自己是不成熟的,遇事退缩轻易不许诺未来,才是成熟的表现。但在我看来,这才是自私的,而自从这个自私的决定作出后,他的生活也陷入到空前的杂乱之中。

    茉莉是自私的,她一直生活在人生的巅峰状态,家境优渥、成绩优异、美丽大方,她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勇往直前,没有为身边的人有丝毫犹豫和停歇,婚姻随着签证顺利到手戛然而止,她甚至都没有时间停留去扪心自问。直到有一天,她终于清醒的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却为时过晚。

    董东风和董太太都是自私的,董太太因为一己私爱牵绊了青春少年,却也将自己禁锢在扯不断的思绪之中,董东风压抑激情、压抑青春,精神的困顿中不由自主的寻觅自由的清香,道德的重担却永远背负不能放下。

    自私的人是可耻的,可在这冰冷的城市森林中,冷漠穿梭的人群,又有谁不自私?石一枫,这个我相当喜欢的作家,用落寞兼带调侃的文笔,书写着这个令人彷徨,苍白无趣的世界,塑造一个又一个自私的身不由己彷徨无助的人物,看似轻松的故事却让人喘不过气来,就好像他几年前的小说《红旗下的果儿》,都是借助爱情抒发对个人成长中对社会变迁产生的苍茫无助之感。

    就一个读者的感觉来看,石一枫应该不是一个锐气十足的北京爷们,内心似乎永远为一个姑娘存留着一丝柔软之地,而他的小说不管之前的情节如何,结局却总是圆满的。圆满的结局在《红旗下的果儿》时看起来还令人感动,可换到《恋恋北京》却感觉不太流畅。姚睫在最后的出场以及颇为励志的经历,和前文似乎不太搭调,也许是我心态有问题反倒觉得,如果赵小堤在滚下山坡,打通姚睫电话后死去的结局,更顺应剧情的发展,强行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片祥和,颇感突兀。

    总之,石一枫的文字带着骄傲的孤独,人物带着英雄主义的悲情,故事带着看破红尘的沧桑,是我的菜,也会继续支持下去。
  •   我跟随着赵小提和姚睫绕着首都走了一圈,最终看到赵小提和姚睫走在一起居然眼睛有些湿润,心中澎湃着感动。从第一眼看到书中的北京恋爱地图就莫名的喜欢上了《恋恋北京》。虽然文字中免不了的粗口但我却没有以往的反感,反而从赵小提和姚睫的身上收获了有关人生和爱情的一些从未思考过的感悟。回头又仔细了解了一下作者,原来是北大的才子,难怪能以如此独到而精准的思想,别致而犀利的文字把平淡的生活演绎的这般精彩和动人。

    赵小提何许人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北京一混子。一个家在北京的高干子弟,一个喜欢没事儿找人逗闷子的不学无术的主儿,一个满怀个人英雄主义一心想要活的不俗的俗人。但这又似乎不是赵小提的全部,赵小提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仗义之士,是一个混在昏天暗地的糊涂蛋群里的明白人,是一个把细腻和温情藏得很深的有情有义的好男人。就是这样的一个赵小提,就是这样的一个根在北京的人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我们平日里并不熟知却又真实而鲜活的存在着别样的北京。从赵小提和姚睫的第一次相遇起,场景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一个又一个地标式的建筑,一个又一个鲜明个性的人,让我感觉自己不像是在读一本小说,而是像在过一种真实的生活。

    每一个人的眼里都有一个不同的北京,作者以赵小提的视角带我们走进了生活在北京的各层次的人。我的眼前像电影一样在闪过一个又一个场景,闪过一个又一个匆匆忙碌着的人,《恋恋北京》涉及了城市拆迁、贩票的黄牛、考研大军、就业现状等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作者在用不同阶层的人在北京的生活状态让我们思索我们的生活究竟图的是什么。当你看到赵小提的前妻茉莉,这个发奋图强后站在受众人仰视的美国主流圈子的最顶层的成功女人,为了姥爷的一句“好好过”而伏在前夫赵小提肩膀上痛哭失声的时候;当你看到B哥这个怀揣一腔雄心的农村大学生终于混成了中产阶级却噩梦无边精神空洞的时候;当你听到赵小提和姚睫苦苦从拆迁工地倒塌的房架下救活的研究生睁开眼的第一句话是“怎么没有砸死我”的时候,当你听到董东风的妻子,这个被众人认定了精神已然错乱的女人清晰而敏感地道出一句“她可能会伤心呢”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赵小提那样一个喜欢耍贫的人浑浑噩噩的把自己圈在屋子里过与世隔绝的生活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姚睫这个异乡的女孩在这座城市找着了北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去深思我们活着究竟是在图着什么。

    除了活着的意义让我思索的还有爱情,赵小提这样的一个一无所成的男人却收获了两个女人最至诚的心。无论是赵小提和前妻还是赵小提和姚睫,书中有关爱情的文字没有那些赤裸的欲望的描写却这样深刻的打动了读者的心,因为这样的爱情才是真实生活里的爱情。“爱就是不在一起的时候你会痛苦。”多么精准的对爱情的形容。爱情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心中的城市。

    《恋恋北京》一个朴实而深刻的爱情故事,让你用另一种眼光重新认识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让你用另一种心境去品味匆匆的生活和纯洁的爱情。
  •   我很喜欢这本书。首先是喜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很多“装”的书不一样,透着一股子活泼可乐的劲儿,确实有王朔语言的味道。赵小提这个人物形象既不高达阳刚,也不心如毒蝎,就是一普通人,有些玩世不恭。不是王朔的痞子,不是蔡智恒的痞子,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带着心高气傲的颓废的味儿,他不和我们传统教育中那样,要励志,要成功,要爱拼才会赢。他就是混。他动不动就宅在家里,靠吃罐头度日,一吃能吃上几十天。说不上有什么大恶,正如说中赵小提自己所说,虽然没有做什么贡献,但也没有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差。他一副看透了社会人生的劲,他知道很多事情其实就是骗人,本质上上是很自卑的一个人。所以,事情还没看是就失败,他怕他努力之后还是失败。感情上也谈不上圣洁,有个老婆不好好珍惜。只因两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前妻是要强的人。对于离婚后出现的各种女人,赵小提也不勉强,一副随遇而安的姿态。一种30多岁的“老男人”,有种看透了的豁达与慵懒。嘴里骂骂咧咧的,也做过一些荒唐事,无非是情场上的勾勾搭搭,其实并不太坏——比伪善的那些人强多了,比那些正经人有趣多了。

    赵小提和姚睫的爱情不是一见钟情,不是直线发展。尤其是在赵小提这边,不是过分有意为之,只不过是心灵相通。姚睫作为北漂,吃了不少苦,最后的成功随时北京给了北漂一个笑脸。这两个人走在一起,很有点缘分的意味,茫茫人海,过尽千帆,还是觉得你最好,还是想和你在一起。赵小提的心理刻画是很多的。姚睫刚开始为什么和赵小提在深夜里到处逛的心理书中没有揭示,我觉得这方面的笔墨淡了点。

    赵、姚的爱情发生在北京,一个土著,一个北漂。在北京这座城市里,外来人口怀揣梦想,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一座繁华的城市能不能让飘在这里的年轻人有幸福感?能不能让他的子民能有幸福感?许多人对北广深充满了复杂的感情。作者就是写的普通人对北京的爱与恨。B哥在被富起来之后噩梦连连,睡不着,最后周游全国。他最终走上的是一条有意义不颓废的路。这是以北京为背景,专为北京写的故事。对北京,既逃离,又迷恋;有爱有恨,百味杂陈。
  •   近期读了一本《恋恋北京》,挺不错的,向大家推荐下。小说的对比很是鲜明,一个是怀揣英雄主义梦想却又颓废迷惘的北京顽主,一个是生机勃勃而又纯洁明媚的北漂嫩果儿。他们俩的邂逅,相爱,别有另外一番感觉。书中还提到了男主人公的好友B歌,一个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一夜暴富的城市新贵为何变成了一个义无反顾的旅行狂徒;另外,还有一个叫董东风的温文尔雅的学者,他是如何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中安身立命的。
  •   石一枫骨子里是个纯情的人,他眼中理想爱情是这样一派纯真。从《红旗下的果儿》中陈星与张红旗天长地久的爱情到《恋恋北京》里赵小提和姚睫“发乎情止乎礼”的精神恋爱。尽管小说里充满了种种戏谑的调侃,但是看着看着,你就会发现主人公嬉皮笑脸的背后藏着一颗温情脉脉而又敏感脆弱的小心灵。用小说里的话来说:“一切口淫犯都不是实干家。”赵小提对于感情抱着至高无上的理想主义态度。因此,石一枫安排了一位纯真而又明媚的姑娘来拯救这个颓废忧伤的顽主。他们的邂逅与相恋让我想起一句歌词:际遇不讲理,命运没协议,只有从爱人怀抱寻找真理。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小说。
  •   套用某句流传甚广的话来说,《恋恋北京》的风格就是“明媚的忧伤”。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优雅顽主,一个初出茅庐的北漂嫩果儿,他们的相遇会激发出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呢?顽主返老还童,果儿长大成人,世界一片美好。让我吃惊的是,如今居然还有这样谈情说爱的人。赵小提和姚睫,确实是在“谈情说爱”,他们之间的关系恰如小说里所言:一片天真烂漫的暧昧。如果你向往纯真的爱情,如果你喜欢浪漫的邂逅,如果你渴望心灵的契合,那就看看这本书吧。它描写的是我们这个时代里稀缺的一种理想爱情。
  •   石一枫的语言幽默诙谐,比如叫爸爸阿玛,爱用政治词汇,引人发笑,标准的北京人。而且修辞上的亮点很多,不愧于他中文系的科班出身。
    其实我从赵小提身上更多的看到了一个教育体质下的悲哀:赵小提的妈妈酷爱小提琴,希望唯一的儿子可以继承她的衣钵并青出于蓝,于是标准中国模式下的苦练就被引出了,只注重手法不注重灵魂上的沟通使得他在听过一位俄罗斯同行的灵魂演奏后,深深的挫败了,无法超越的窘境让他想出了用左手中指支撑全身重量做俯卧撑的方法来自毁前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他之后“失败”的间接诱因。姚睫说他因为无法成功所以就用失败来证明成功,以及最后他不敢面对姚睫的爱情等等,我觉得都与赵小提学习小提琴并自毁前程的经历有关系。
    然而庆幸的是,大概善良人的身上都会散发出特有的人格魅力,以致于早已进入不惑之年且事业上惨淡无光的赵小提还能再次迎来前妻的回心转意、赢得自强姑娘姚睫的芳心。命运的车轮无声无息的运转着,在姚睫的鼓励和暗暗支持之下,与B哥经历了生死之旅之后的赵小提,最终接受了这份迟来的爱情。也许那时的赵小提已学会了宁静而坦然的注视生命中的隐痛了吧,这是一个很让人欣慰的结局。
    面对人生的苦难,有些时候我更喜欢看一看顾漫,像《微微一笑很倾城》《何以笙萧默》,这种轻松的阅读总会给人以暖意,郎才女貌的男女主人公、最后结婚生子并相爱一生的大团圆结局……然而《恋恋北京》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不惑之年的落魄光棍的故事,他嘴上不留德却心地善良,他“一事无成”却从不向朋友张口要求支援,他不帅不富不潇洒却有两个优秀的女子为他痴迷,这个故事不浪漫、不完美,却让人最温暖、最感动,作者把一切虚妄拉回现实:原来不是完美才可以酝酿出完美,这世间百态、这万事万物,只要心存善念、心存希望、心存善意,那么,它都可以与心灵上的完美相互契合。
  •   《恋恋北京》是一部北京恋歌,虽然主人公之间没有让人痛彻心徘的缠绵故事,但他们间的感情却是让我感动。那是一种深深埋在心底,却从不曾忘怀的爱。尤其是姚睫,那个勇敢爱的女人,在看到赵小提的前妻回国两人似乎和好时,她毅然离开,但却无时无刻不在默默的观注赵小提。看着赵小提生意失意,她暗中相助;当赵小提离亲叛众,做起隐士的时候,她也在默默地关心。小说最后的一小段话,感动了我:“我站起来,看着她,也看着她身后巨大的北京。啊,因为有了她,就连北京都变了样子。北京,你不再繁华得六亲不认,不再古老得千秋万岁,你有了生命。你是我沧桑的不老的情人。”
  •   “北京,你不再繁华得六亲不认,不再古老得千秋万岁,你有了生命。你是我沧桑的不老的情人。”——《恋恋北京》的作者在小说的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作者石一枫生于北京,长于北京,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对于北京,他的感情一定是非常深的,所以,在他笔下的人物才会如此深动。赵小提身上,一定也有他自己的一点影子吧。最后这句感慨,也许是感动于赵小提和姚睫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生命因为彼此而生机勃勃。喜欢赵小提,喜欢“桃儿”,也喜欢《恋恋北京》。
  •   来北京有几年了,但离我的梦想还很遥远。当初来北京,也是出于一种对这个帝都一种莫名的感情。这个城市,我又爱她又想逃离她。她有很大魅力,浓重的文化氛围、先进的医疗、交通的便利等,我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但同时,北京又有很大的压力,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久有单纯而深厚感情的朋友,有点孤单,所以有时候,我会偶尔的,那种逃离的情绪会像灵光一样闪过我的脑海,而最后又归于沉寂。
    《恋恋北京》中,不管是地道北京的人赵小提还是北漂的姚睫,亦或是B哥,北京对于他们,那种说不清道不明,既爱,也恨,也迷惘……而无论如何,你已经离不开她。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这样的一个城吧~
  •   石一枫的小说一路看来,从《红旗下的果儿》到《节节最爱声光电》,再到现在的《恋恋北京》,感觉他俨然是要成为塑造北京“后现代顽主”的专业户了。书里人物的对话幽默而直指人心,尖酸刻薄又透着善良,恶毒中又满是温柔,看这样的灵光闪烁、智慧交锋,犹如盛夏里吃了一个冰镇西瓜,透心凉地美好。我亦相信大部分女孩子都不会讨厌这样的男生或者男人:嬉皮笑脸,混不正经,和熟悉的人言语多猥琐下三路,却又内心善良,甚至懦弱,有着深重的文艺情结,个人英雄主义与悲观主义并存,让人常常哭笑不得,爱上他之后常常是爱恨交加、纠结不已。姑娘有时忍不住骂他们“臭流氓”、“口淫犯”,却未必真舍得打下去。赵小提就是这样的男人。
  •   离开老家也有几年了,在北京的日子,也快三年了。对了这个城市,有了点熟悉,又感觉很陌生。但无论如何,似乎还是对它有了一份感情,恋恋不舍离开。看到《恋恋北京》时,似乎心里有根弦被轻轻的拨动了一下。这个古老庄严,又新鲜阳光的城市,像一个梦幻之城,很多的外地人都挤进了这个城,有人成功了,牢牢扎下了根,也有人失败得离开。喜欢书中的女主角姚睫,一个明媚真,但又积极向上的女孩子,在这个城市里努力拼博,终于取得一定的成绩。在感情上,她也是敢作敢为。当她明白自己对董东风的倾慕只是“跟自己较劲”的冲动盲目以后,果断放弃了这段不属于自己的感情。当她明白自己对赵小提的爱恋之后,开始默默关心他,并暗中帮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
  •   一口气看完《恋恋北京》,才发现确如封面上所说的,这是一个和北京息息相关的故事,故事里所有人的命运都和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看了作者简介,石一枫是北京人,难怪他对北京那么熟悉,他笔下的人物对北京充满了恋恋不舍。主人公赵小提是个地道的北京哥们,贫嘴、善良、古道热肠却又得过且过、一事无成。他从小生长的城市渐渐变得陌生,乡关何处的迷惘让他不知所措。姚睫的出现仿佛一阵清新的风,吹散了他眼前的迷雾和心中的惶惑,让他睁开双眼勇敢地面对现实。北京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成为两个人相依为命的地方。
  •   石一枫的小说,一直都很喜欢,虽然他书中的主人公在很多人眼里其实不是那么可爱。他的新小说《恋恋北京》上市了,如我猜测的,呵呵,男主人公是一个不太讨人喜欢的人,一个自已都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的地道北京人。不过,在看完整本小说,我对赵小提这个人物,有了新的认识。他本质上应该是一个纯粹的人。他虽然看似活得没心没肺,实则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这样一个人,不在乎“吃软饭”,对工作基本放任敷衍,也自认是失败者,其实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迷惘与挣扎。当他的前妻想要回到他身边时,他却毅然回绝了。他明白他们走的不是一个路子。姚睫身上他看到了为生存,为理想所做的努力。当姚睫突然失踪时,他就找不着“北”了。以及后来为了实现自己对前妻的承诺开咖啡店等等,都让这个人物变得可爱起来。《恋恋北京》是石一枫又一部好作品,觉得很适合搬上银屏。
  •   还没拿到这本书时,我脑海里第一反应是想起老狼的一张专辑恋恋风尘,哦,那么恋恋北京的意思就是恋恋风尘中的北京吗?拿到书之后,我是在去西藏出差的旅途中断断续续地看了。低头看着书中满溢出纸面的老北京的那种幽默和嘲讽,和抬起头来看到现实中那浓厚的藏民风情,总让我产生时空错乱的感觉。

    男作家写情感类小说,真是和网络上的女写手很不一样,主角一点也不玛丽苏。男主赵小提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人过三十而不立,婚姻和事业都比较失败,在正常人看来就是在浑浑噩噩地混日子,连自己的父母都放弃他了,连过年都不愿和他一起。其实,起因就是手受伤了不能拉心爱的提琴而已,何必连自己的努力都要放弃呢?在我看来,觉得男主比较自私,内心怯懦,虽然他才华横溢,风趣幽默,还热心助人,但他不敢也不愿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特别是在感情问题上。前妻茉莉和他根本不是一路人,所以他们的婚姻迟早要走到头,不管是否还有感情。女主姚婕就是来挽救赵小提的圣母吧,被塑造得那么美好,连我这样的女读者也喜欢她。作者借着赵小提的经历,嬉笑怒骂,说出了很多京味十足的话,屡屡让我捧腹大笑。

    当我在定日县的小旅馆里住下时,看到书中赵小提和B哥在全国各地周游了。是的,走出困住你的那座城,张开眼睛和心灵来看看和感受这个世界。总有能够触动你的心灵的事情和感悟吧,能够揭开你玩世不恭的那层表面吧?能够击破已经包裹住你的那种自私吧?在感情这个问题上,总得有一方主动向前一步,去承担本该承担的责任。

    我的一朋友也看了这本,他的反应却是觉得结尾太突兀,他觉得应该就让赵小提在车祸中死了算了,怎么结尾就和姚婕大团圆了呢。我却喜欢Happy Ending,即使在高原上那长长的朝拜路上,两个人一起结伴,也比一个人孤独地朝拜要好得多呢。滚滚红尘中,就让我们凡夫俗子多一些快乐吧,不管你是否看透世事,不管你是否在北京。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人在努力地活着,在自己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
  •   北京是一座,有着很强文化气息的城市。《恋恋北京》中的文人们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首先是赵小提,他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但却是完美主义者,宁愿无所为来掩饰内心的迷惘与挣扎。再就是董东风夫妇,董东风和真小提一样,一直有自己喜欢的学术,不想受世风影响;他的妻子以一种钻牛角尖的方式 保持自己对文化与高雅的追求。然后,说说B哥,一个一夜间暴富的他,财富带给他的不是安逸的生活,是失眠与精神不安,B哥这种受过高等教育,他不肯抛弃文人气质,确实只会是这种结果。现实和理想似乎总是有差距的,而文人们在追求自己心中的一种理想时的各种态度,在内心深处,我都是尊敬的。
  •   看完了《恋恋北京》,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男主人公赵小提了,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典型的“多余人”。“你可真是个好心眼的人啊。”小说里的好几个女人都对他说过这句话。无独有偶,这句话让我想起《围城》里赵辛媚对方鸿渐的评价:“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赵小提就是这样一个百无一用的好人。妓女,姚睫,董太太,三个不同的女人在不同的背景下,对赵小提说出了相同的话。这样一个众口一词的“好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赵小提确实是个好人,而且不能不说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从表面上看,他聒噪讨厌,满嘴脏话,仿佛没什么正行,整日以斗嘴消磨时间,套用小说里的一句话:“一切口淫犯都不是实干家。”他的理想主义体现在男女关系上,他认为男女之间的理想状态是:一片天真烂漫的暧昧。面对理想的女孩,他堪比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实际上,内心的怯懦、自卑、愧疚以及责任感混杂在一起,让他不敢越雷池半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算是真诚善良的。起码他没有欺骗身边的人。他知道自己无法承担、惮于付出,还敢于坦然说出来。
    不过,作者出于偏爱,还是赋予赵小提一个美满的结局,作者还是赋予小说主人公一个温暖的归宿,一事无成的赵小提获得了好姑娘姚睫的青睐,对方心甘情愿地与他一起同甘共苦,开创美好未来。
  •   前阵子从朋友那边借来一本《恋恋北京》,当时朋友还在感叹,爱情也许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吧!我自己读完这本小说,才明白她当时的感慨。赵小提和姚睫,看似性格差异挺大的,但他们却自一开始就在心中有了对方,最后走到了一起。但仔细想来,他们的相遇相知相爱也是必然的。他们在聊天时,是那么的默契,坦然,没有任何的伪装,没有任何的障碍。“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比起赵小提的前妻茉莉,姚睫应该是赵小提生命里那场无可医治的癌症吧。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姚睫那桃子般的脸,他从一个三十好几的混混变成一个没有任何邪念的纯情男,他真心希望姚睫过得好;阔别数年后,他因为大街上偶然间看到姚睫的脸而跌进正在施工整修的下水道,摔得那么惨。人的一生中要是能遇到那个叫你当街跌倒的人,就要躲起来偷笑了吧?
  •   “谁被世道放逐身不由己,谁曾朝不保夕,才为幸福而卖力,才舍得面对镜子,说我可以”。 《恋恋北京》讲述了一个关于大时代和小人物的故事。在当今这个成王败寇的时代里,每个人都面对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处境。赵小提这个优雅的文痞,在沽名钓誉的现实中左躲右藏,终于体力不支,节节败退。B哥先时代而行,获得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财富与成就,然而却噩梦连连,只能踏上风尘仆仆的漫漫旅程。白领精英茉莉为了寻求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背井离乡去了美利坚,想要回头却发现没有了归路。文质彬彬的学者董东风与赵小提惺惺相惜,他选择去遥远的边疆继续自己的人生和理想。每个人都被时代裹挟着向前走,只不过有的人闲庭信步,有的人跌跌撞撞,有的人大步向前,有的人步履蹒跚……
  •   女儿最近在读完《恋恋北京》后,发出感慨,真不明白,姚睫怎么会爱上赵小提呢?那是怎样的一种爱呢?——是出于好奇吧,我也拿来读了读。其实,赵小提和“桃子”在一起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我认为他们身上,有很多共通的特点:执着、坚持、大度,恨与爱表现得极为鲜明。这段爱情看似好像与北京这座城没什么关系。可是,他们却因在这个城里或艰难或轻松地活着,进而越走越近,就算中间有种种插曲,最后俩人还是在这儿生活着、爱着;而这座经历过历史洗涤的老城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温暖,不再迷茫与冰冷,更不会让人彷徨不安。
  •   在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座城,是他心里的城,因为某个原因,恋恋不舍。《恋恋北京》对于赵小提来说,是生他养他的土地,同时,他身上地道北京爷们的善良、老好人、懒散等性格表现得很明显。是姚睫的出现,让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而她突然的离去却又让他再复一蹶不振。爱情真的是有如此奇迹般的作用。就像我,现在,北京也是我的城,千里迢迢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只因为这个城市有我的他。
  •   看完了石一枫的新著《恋恋北京》。惊异地发现,赵小提是那么像现在的我。曾经的梦想一点点被现实割断,我不知道,现在的我,是不是像寺院里敲钟的和尚。身体日渐衰朽,心境茫然破落……看完小说,我又为赵小提庆幸,他遇到了桃儿姑娘,B哥,董东风,茉莉,大妹子,老爷子等人。而正是这些人,特别是那个活得认认真真的桃儿姑娘,让他重新找到自己,让他眼中这个城市不再那么模糊。他终于认识到自己活着,而且要好好活着,可以活得更好。
  •   单一个“恋恋”二字,就足以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喜欢与忧伤的情绪交织,就像是多年前听到的那首歌词里的“恋恋风尘”,不觉就有一种陷入与沉沦的美,不单是恋,而是久而长的恋恋,仿佛是那又迟迟不愿松开的手,仿佛是那远去却消失不了的背影,那份爱,就那么坚持而又温柔地,在岁月里写满它的故事。

    也许这本书更深层的意义是为了挖掘关于青春、梦想、生存等等现实的东西,可是对于已过了追逐梦想年纪的我来说,喜欢读出的味道仍然是爱情。爱情不仅仅是年轻的权力,它是生命亘古不息的源泉,有时看看别人的爱情,就能感觉到青春的气息,仿佛坚持不懈地飘拂着。虽然这个叫做赵小提的男人觉得自己老了,一事无成,但读小说的快乐就在于,我们可以忘却尘世里的烦恼与现实纠结,只关注于爱情本身的美丽。爱情如果想要发生,它一定会自顾自地发生,不论年龄的距离,不论它是否可能,即使故事本身会让人觉得脱离现实,我们也愿意爱情来得如此不可思议,女人读书,总是愿意将自己生活中并不可能会发生的想法,在书里的爱情中得以实现。

    我很喜欢这个赵小提,他有点逃避,这点逃避让他显得有点幽默,虽然到最后,你会为他的逃避而捉摸不定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当你想要他明确他的喜欢时,他依然用他的逃避来回答你,但一开始,我是喜欢他的,爱情赤裸裸的来到,总是敌不过这种一波三折,你躲我藏来得更符合女人意愿,从一点点小误会或者小偶遇开始,仿佛是上天一步步安排好的那样,慢慢开始。但爱情有时并不是说毫无缘由,在那里面一定有着你想要的,你所喜欢的,就像是他和姚睫第一次正式的谈话,居然可以谈到淋病,那里面就是两个人关于生活的一种幽默的碰撞,若是毫无幽默感的女孩,恐怕早就让他吓回去了,爱情的开始,总是有它存在的理由的。

    这样的书读起来,就像是与一个看起来对你略略示好的男人在谈恋爱的感觉,但他又总是不明说,你以为他是一个低俗的人,但他又偶尔幽怨与抒情一下,每个人的内心也许都会有伤吧,赵小提的逃避也来自童年,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样不成功又不正经的男人,没什么值得爱的,前妻会为了他而承担太多,后面的姚睫又爱得太莫名其妙,其实不是,换作是我,我也会喜欢他,女人的爱情里,不单单是金钱、富裕就能够满足与构成的,女人是情感动物,她喜欢的那个人,满足了她对爱情的幻想。

    更何况,世界上的爱情,本来就千差万别,上天创造每一个人,都会为他创造另一个来等待,所以赵小提,是一定会有女人来爱的。这种隐隐约约的爱,读起来总是更容易打动女人的心。
  •   北京,这个城市对我而言,有着神秘的力量吸引着我。《恋恋北京》可以说是这个城市的缩影吧,小说里的人物虽然不是所有在北京人的代表,但却是有典型意义的。坚毅挺拔的董东风和他那抑郁不安的妻子,前往美国却无比怀念北京、想要与赵小提复婚的茉莉,操着一口河南话给B哥当保姆的小姑娘,考了三年研究生结果精神出了问题的女研究生邻居,背着老婆偷偷抽烟的疗养院医生,打着电话对赵小提说“过来让我使使”的平面模特儿……他们都是生活在北京的众人的缩影,在成就赵小提这个带着混蛋劲并具有鲜明个人英雄主义的人物的过程中,起着非比寻常的重要影响。这些丰富的、搞笑的人物,他们细腻的感情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都带给读者感到无限的乐趣与思索。
  •   石一枫的新小说《恋恋北京》出版了,第一时间我就买来一读。石一枫还是石一枫,他笔下的赵小提还是那么个不太严肃的玩世不恭主,但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却是让人喜爱。小说的字里行间,依旧是嬉笑怒骂、妙语连珠。这部新小说,作者笔下的这个忧伤缠绵且美妙的爱情故事还是挺让我感动的。
  •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精神之恋显得更加难得。《恋恋北京》最近正在读,很喜欢。主人公赵小提虽然有点不太讨人喜欢,不上进,混着过日子。但他的身上那种对“英雄主义”的追求与坚持,还是显得难能可贵。最喜欢的人物还是姚睫,上进,为了爱情,默默的付出。他们的爱情虽然不轰轰烈烈,但这种精神之恋,在现在社会中感觉很难得,很喜欢。
  •   《恋恋北京》,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的目光就停滞住在它上面:那是怎样的一种恋情,是对北京的恋,还是更多的不舍。我从小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但现在,我离开了她,但对于北京,我却有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思念。撇开个人的对北京的私人情怀,小说的内容也非常棒。书中的赵小提,感觉就像当年的自己,不过他是幸运的,遇到了那么爱他的“桃子姑娘”。这是一个在如今梦想与欲望交织的城市中,很难得的一种精神爱恋,一首北京恋歌。
  •   看石一枫的小说,永远不用担心无趣。除了主人公们状况百出,各个配角也是毫不逊色。比如最近读的他的新小说《恋恋北京》,书中赵小提的哥们B哥,一个挥霍无度却又伏义诚恳的游荡暴发户,最终走上浪迹的旅程才找到生活的意义,才真正活出自己。他对赵小提一针见血的嘲讽,一度让我笑岔了气。作为新生代笑星登场的河南老乡小妹,一举一动充满笑点,倔强又泼辣生猛,嗓门和身形一般彪悍,阅人无数的B哥却偏偏对她没辙。这两个“活宝”,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我不由得就要爱上他们了。这样的阅读,才处处充满惊喜呢。
  •   从《红旗下的果儿》里的陈星到《节节最爱声光电》里的节节再到《恋恋北京》中的B哥,石一枫小说中的人物似乎都有一种出走的情怀或者倾向,以出走来逃离现有的桎梏或者拯救自己的身心。也许,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职场的勾心斗角已经让人不堪承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旅行这种方式来释放压抑的内心,寻找灵魂的自由。近年来一波又一波的徒步热潮就是明证。小说里的B哥生活得逍遥自在,钱多得花不完,妞多得泡不完,但噩梦却也多得做不完。夜夜难以安睡的B哥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开车上路了。神奇的是,他的失眠和阳痿在风餐露宿的艰苦旅途中竟然都不治而愈。“出走”已然成为当今人们自我疗愈的一剂良方。从这个角度而言,《恋恋北京》恰到好处地把住了时代的脉搏。
  •   读完《恋恋北京》,我在抱着书思索着:不知道作者面对电脑敲打这篇故事的时候,有没有在赵小提的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应该是有的吧,要不然这个赵小提怎么会这样栩栩如生,让人既爱又恨呢?我不禁会想,这样的人在今天这个时代中是怎么生活的呢?也许,他只能是一个“虚幻的构想”,集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于一身,去做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作者想要做的事情,去完成那些作者未完成的理想,去经历那些作者仍在追求的人生。而这些会使读者在文字里去想象、去感受赵小提或完美或残缺、或喜或悲的生活,纠结其中却又不断沉迷、不可自拔,这就是《恋恋北京》的魅力。
  •   说起来,我也算是北漂的一员。最近在读到石一枫的新小说《恋恋北京》,书中的女主人公姚睫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她可以说是“北漂”一族的代表吧,在她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想其他北漂的人一定也会有同感。作为一个北大毕业生,姚睫的经历未免与名校的招牌反差过大,不过鉴于她学的是“城市设计”这样一个概念模糊、四面不靠的专业,大家也就可以理解了——现在的高校确实设置了许多噱头很响、最终却让学生找不着工作的专业,这无疑也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讽刺。姚睫住过平房,经历过无家可归;晚上在宜家打工,为了获得一点微薄的报酬以维持基本生活;由于过于拮据,她甚至买不起找工作穿的新衣服;勉强找到了工作,又面临性骚扰的威胁;跟李宝塔创业之初甚至在满是废气的马路上发过传单。看过这些,后来再看到她事业走入正轨赚得人生第一桶金时,就不会觉得她单凭好运气了。这是一个坚韧的女孩,她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付出才有回报。
  •   最近读了一本石一枫的新作——《恋恋北京》。说实话,开始的时候,并不喜欢男主人公赵小提,觉得他不思上进,得过且过。而慢慢地,一点点往后读,在他身上,又发现了一些可爱之处。用现在流行的词“二”来形容他,似乎挺贴切。或许北京人都有点这种性格吧。他们表面上有点“二流子”的气息,但骨子里又透出那么点京爷的范儿,所以与真正意义上的流氓相差甚远。赵小提身上,作者将北京人的这一特性得以放大。但他虽“二”,但却是“二”得靠谱。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真好人”,会为了一个关系还一般的朋友照顾家人;不轻易承诺,但一旦承诺了,就认死理了去做。他的“英雄主义”,也很可爱可贵。
  •   70后的我们已经开始迈入而立之年,有时候我感慨,自己并非真正成就了最早的理想,生活中太多的无奈。《恋恋北京》是无意中读到的,开始看这个书名,说实话,我并没觉得有什么抢眼的。但随便看了下介绍,书中的赵小提,我感觉有那么点和自己相似。也许人都是喜欢和自己有点类似的人吧,反正我是的。买了一本来读,对赵小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可以算是70后典型代表吧,30多了30多的人了还住着父母的房子,老婆也跑了,吃了上顿没下顿,汽油一涨价就在网上骂‘fuck gay委’……”,而自己的同学不是做官就是经商。更多的时候,他都不愿意流于俗事为钱卖命,厌恶那样的铜臭;他想与众不同,得过且过、飘飘浮浮地混着,抱怨一两句,却转过念想感慨自己的幼稚与可笑。他总是以尖酸刻薄的眼光,去看待周遭的一切,但又善良而不失热心地帮助别人,有点“矛盾集合体”那么个意思。如此种种,赵小提的的确确算是个“人物”了。
  •   男人们一定都希望自己生在乱世,可以当一把“英雄”。生在和平盛世的男人们,依旧怀揣着“英雄主义”。这也是我最近读《恋恋北京》,对书中男主人公最欣赏的地方。他厌恶现实,“与世无争”,生活工作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他的“英雄主义”理想却一直都在。当被姚睫问及为什么喜欢《勇敢的心》时,他的回答是:英雄主义吧……就是弱小者执意对抗强大敌人的那种坚决……他不是不上进,只是为了挣钱而工作,他觉得俗,宁愿做一个混子。小说自始至终,他的“英雄主义”都没有放弃过,只是在这个被现实捆绑着的“英雄主义”显得那么渺小而脆弱。
  •   石一枫的名字常常和王朔扯在一起,他们都被称为“顽主”。“顽主”只属于北京人,这部小说也是一部关于北京的故事,关于土著和北漂的故事,对北京的爱恨情仇都在里面了。
  •   一气呵成的看完了石一枫的新作《恋恋北京》。喜欢石一枫的文字,他的语气仍然是那么调侃。也许每个作家心中都有一座城吧。就好像上海之于张爱玲,凤凰之于沈从文,武汉之于池莉,而北京,之于石一枫,都是他们生命,也是他们文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者石一枫给我们讲述了生他养他的老城的故事。北京城里的北京人,以及北漂一族,各自在这个城市里以不同的姿态生活着。作为北漂的一员,在看完书后,静心下来,我也在思考,在这个城市里,我是怎么的一个角色,以怎样的一个姿态~
  •   高考终于结束,如愿以偿,我拿到了北京某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北京,我来了~才来没几天,我读到了《恋恋北京》,这个我一直向往的城市。姚睫留给我的印象很深,我欣赏她的奋斗精神,也感动于她对爱的执着和勇敢。孤身一个人在北京上学,毕业后又为了生计和偷学艺,在宜家卖家具,后来也自己创业,甚至上街发传单……最终,她成功了,我佩服她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姚睫身上,那种向日葵一样,一直迎向阳光发出灿烂微笑的人,相信一定是会产生巨大力量的。
  •   石一枫的小说也看过两三本,很喜欢。他的新小说《恋恋北京》上市我就买了一本。虽然通篇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字里行间却自然地流露出真实的感情,即使是讽刺与嘲笑,也觉得很真实。我的思维就这样被他牵引着,走在这座古老而又新兴的城市。似乎身临其境一般,我想像着他笔下那些曾经我踏上过或未踏上过的地方。记忆也在旋转,想起身边的一些人、物,也想起自己的曾经,很有感触。
  •   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虽然喜欢小城市的安逸,却也对北京——这个帝都有着很深的向往。想像着那个城市的美丽与优雅,它的热闹与躁动。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这本《恋恋北京》,虽然未曾真正在那里呆过,但似乎又陌生又熟悉。没有犹豫,我就买下了它。虽然没有很扣人心弦的情节,但作者委委道来,却让人依依不舍,读后还回味无穷。书中的主人公,正好体现出在北京的两类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以及外来学习务工人员。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一些思想,也正是这两类人中最明显的特征。
  •   《恋恋北京》是朋友送我的礼物。从看到它的第一眼起,我就喜欢上了它。
    封面的花纹清新淡雅,让我这个“花纹控”甚是喜欢。雪青色和鲜红色的搭配看上去很美。古老的天坛和极具现代风格的建筑放在一起显得很和谐,亦古亦今。
    翻开书首先看到了一张素净优雅的铺满小玫瑰的纸,让我有撕下来写字的冲动。
    书中还有一张可爱的 “北京恋爱地图”,北京著名的地标都被收纳其中,我想读过书的人一定都想和心爱的人一起去走一遍。书中的小细节设计得也很不错,小提琴啊、音符啊,看起来赏心悦目。说了这么多,感觉自己像是外貌协会的。其实内容也不错,一个忧伤而又温暖的故事,大团圆的结局,我喜欢。
  •   我很喜欢《恋恋北京》的故事,正如封面所言,作者讲述了一个“惆怅满怀却又温暖徜徉的北京故事”。我喜欢小说里干干净净的爱情,让我想起了曾经喜欢的日剧《东京爱情故事》。现在的北京越来越像东京了,地铁里、大街上到处都是涌动的人潮。我常常想,身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都在想些什么,他们经历着怎样的人生呢?小说引起我诸多思绪,让我回忆起很多过去的人与事,谢谢作者写出这样一本美丽的书。
  •   我一口气读完了《恋恋北京》。恋一座城,亦如恋一个人,彼此倾心,共享包容,携手未来,方能一生相濡以沫。有时候恋一座城,可能只是因为这个城市里有某个人。这种感觉真的是很美好。北京,或者另外一个城市,对于你到底是一座空城,还是你奋不顾身前往的围城;你对她延续的是温暖的眷恋,还是冰冷的回忆?读完《恋恋北京》,我开始思考我的城,我的爱恋。
  •   王朔之后,写北京的北京作家——陈染,刘索拉,石康,孙睿,张弛,狗子,阿坚(大踏),大仙,都梁.......就属石一枫最靠谱了。没理由不喜欢,没理由不关注,没理由不收藏!
    石一枫的现有作品如果有一个靠谱一点的导演拍成影视作品,没理由不火!
  •   人们经常感动于轰轰烈烈的爱情,现实生活中,显然没有太多壮烈的爱情。说不上为什么,看到《恋恋北京》的书名时,我就感觉有点隐隐的忧伤。书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间,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甚至他们还称不上情侣,但在他们的心中,却一直有着对方。喜欢书中的女主人公,果敢,大方,事业上积极争取,爱情上,也在默默地努力付出。我觉得,她是懂得爱的。
  •   整本书北京的味道很浓,嬉笑怒骂,处处透着一股熟悉的亲切感,通过书中的人物,也让人感受到人生的另一面,让人读后在笑中回味
  •   本以为是一本介绍北京著名景点的书,没想到还是一部感情小说,融合了北京很多地域文化,很赞
  •   北京情节,是很多人的纠结
  •   书的质量不错,正在看呢,感觉书中的“我”像一个上了年纪的小愤青
  •   好看的小说,也让我关注我所在的城市,以及这个城市里我的爱恋。
  •   因为这本书关注了作者,得知作者是个有趣的人!
  •   停写实的小说,不错,推荐
  •   喜欢封面,更喜欢故事!!!
  •   看了一小段丢了买了这本新的
  •   京味很浓,打发时间很好的书
  •   喜欢,吸引人
  •   嗯内容不错
  •   《恋恋北京》百转千回恋在古城;纷纷扰扰情系北京
    一曲《北京欢迎你》唱遍了整个神州大地;一部《恋恋北京》纠缠了一段欲说还休,温情脉脉,天真纯洁的北京恋情;一座繁华而又沧桑的古都激荡了百转千回的爱恋。这是怎样的一个古都?这是一场怎样的爱情?这里就让我们翻开书卷,共同徜徉于作者石一枫为我们勾勒下的北京灵魂所在吧!

    此小说的封面设计比较的独具匠心。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的淡紫色花下是那一幢幢红色的实体建筑物。有高耸云集的高楼大厦,有蜿蜒曲折的高架天桥,有古色古香的天坛。尽管作为读者的我没去过北京,但是对着这些看似抽象的画面,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个城市的气息所在。繁华之中不失寂寞;古老之中不失紧张;眷恋之下不失惊恐,庸庸扰扰之下不失奋斗拼搏。事实上,红色一向是属于北京首都的象征。红色的底色更映衬着你我红色的心灵。在一片红色的首都下,我们可以看到那段掩藏于北京城内的故事。

    及至书中的目录页,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它独到的设计。每个章节都以北京的一个地点展开话题;每个章节都以北京的一个地点作为主题。文章至始至终围绕着北京展开;文章从初至末围绕着不变的城市展开。因为这是一个有关于恋在北京,爱在北京的主题。形象鲜明的地名时刻提醒着我们故事发生的城市。因为它是属于一个有关于北京的爱恋故事。

    《恋恋北京》的故事情节并非特别的跌宕起伏。它也没有其他言情小说所惯有的风花雪夜。但是,故事就是如涓涓细流般慢慢地铺陈在我们读者的面前。写的是恋在北京。这里的北京既包含着城市的北京,同样也包含着北京城中的人,事,物。书中的主人公赵小提以第一人称的我出现在文章中。由他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他转变,让他愁肠百结的剧情。借用书中的词句,那就是落魄北京顽主与清纯北漂萝莉的恋爱咏叹。那就是赵小提偶然邂逅了北漂女孩姚睫之后引发的一场北京爱恋故事。当然啦,爱情看似甜蜜中却依然有着苦涩。离离合合之下终究情牵彼此。在北京这个城市中,他们终究在分分合合之后,心之所属,情之归结。爱让人改变;情让人牵绊------

    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这有一个有着时代变迁的古都;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有感情,有眷恋,有不舍的大都市;这是一个在每个角角落落的历史古迹中存在着故事与爱情的不平凡之地;这是一个让我们有着北京情节的读者牵肠挂肚的北京故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有着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北京古城;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更多的是时过境迁般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普通的恋情;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更多的是有着新时代气息;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生生不息的寻常生活;在这里,我们更可以看到的是有着沧桑中不失浪漫,理想中纠缠现实,奋斗与幻灭不断交替变迁的实质---这就是故事里面各种的内涵;这就是故事里面话中有话的潜在题引;这就是故事里面埋藏深处激发读者引起共鸣的伏笔所在。

    恋在北京,爱在北京。这里让我们一往情深;这里让我们愁肠百结;这里让我们魂牵梦绕;这里让我们百转千回。
  •   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新鲜故事,在人人向往的热闹繁荣背后也有着令人心寒的冷漠。恋恋北京,一段美丽的爱情在这里刻上沧桑的符号,最终黯然凋谢而成为这座大城市里一个微不足道的记忆,生生不息,又有一段浪漫的爱情在奏响着进行曲。

    故事中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赵小提和他的朋友们一直在浑浑噩噩地混日子。父母没有在身边,前妻在跟自己离婚后去外国发展,挂着闲职,一无所成,随心所欲,及时行乐,颓废却自得,过着不孤单却内心贫瘠空虚的生活。在前妻茉莉的眼中,赵小提身上的玩世不恭曾经是吸引自己的优点,在岁月的变迁中,也成了自己无法容忍的缺点,才有婚姻的失败。为了践行与茉莉的约定,第一次用心地做事,经营一家咖啡店,收益入不敷出,最终只能转手给他人经营,看着自己失败的事业却能在别人手中起死回生。纵然这样的结果有遗憾,也无法撼动他的颓丧生活。

    没有亲情的牵挂,没有爱情的羁绊,在自己的英雄主义梦想世界里,追逐名利是拘于流俗,淡泊名利才是精神的高境界。看似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其实是自己在心中早已编好的富丽堂皇的借口,为了掩藏内心长久的自卑,通过展现鹤立鸡群的独特个性,来彰显自己表面上的自信。少时在意识到自己在音乐上资质的平庸,演奏的曲子空有技巧而缺乏生命力,彼时对小提琴的热爱之情成了不可承受的负荷,自己的多年付出看不到了回报的希望,于是自废中指,一劳永逸,终止自己的梦想之旅,不用面对前方可能的失败,因为永远到不了彼岸,可以自欺欺人。害怕人生的种种失败,所以选择了颓废迷茫的生活,没有付出,没有收获,没有了功成名就的喜悦,自然也不会有了一无所获的悲伤。

    姚睫,在这座大城市里满怀梦想的北漂一族,曾经有过感情的迷茫,曾经有过失败的沮丧,曾经也想从这片六亲不认的土地仓皇逃离,冥冥之中却在阻挠她的离开,终究留守在北京里,机遇加上努力,最终闯出自己的天地。离开了那个曾经帮自己走出感情漩涡的赵小提后,始终在背后默默关注着他,作为唯一知道他心中掩藏多年的秘密,希望能够帮他挣脱心结。姚睫一番犀利的剖白让赵小提无处可逃,终于开始正视自己的生活,两人的爱情也有了希望。

    小说里通过主角赵小提对自己生活的自嘲调侃,幽默地展现了一群对生活迷茫的人在北京这座城市里的生活百态,他们曾经放纵过,一夜暴富的B哥经历了损身伤神的奢靡生活后,在漫长的旅行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离开北京的董东风在新疆里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天地。学会努力经营生活,积极面对失败,乐观展望未来,不要畏惧前方的荆棘,这样痛并快乐的生活才有乐趣,这样的人生才会精彩。
  •   再次读石一枫的作品,从冷眼旁观到第一人称般的亲历,赵小提这个人物比之节节更令人印象深刻。废材是赵小提自嘲之语,他整个人及人生都充满了矛盾。他本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本应该优越感十足,贵族遗老气派十足,本应该北京的玩物儿地道个十足,可是赵小提生来就是在自卑与自信两极的争扎。他身上所有的标签,无论是他人强加的,社会强加的,还是时代强加的,或者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都相当的消极和颓废。不过,即便这样的糊不上墙的赵小提依然得到我们的同情和喜欢。他表面很废材,可是他善良,他真实,他实在,他的尖酸刻薄常常一针见血道出伪善者的道貌岸然,他的忧患意识又让他对现实充满了屈折和无奈。他虽然拥有上天独厚的对待,却依然是时代与社会夹缝里的可怜虫。

    关于生活。石一枫在这部小说里,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老北京和漂在北京的几拨人的形状。用语幽默俏皮,也让我们读者看着不亦乐乎,舍不得放手,硬是一口气读完。赵小提不必说了,自从练琴练技术练到顶峰,突然被同龄伙伴琴音里充沛的情感打倒,自伤中指,从此弃琴。这样的赵小提让人说什么好呢。或者他性格当中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来自旧年时的这次负儡,他总是逃不开这场失败的阴影,于是甘愿混大学,结婚吃软饭,整日游手好闲,百无聊赖。他在爱情面前依然被动。当他遇上他的前妻,前妻的光闪闪更衬托他的废材,于是世人眼里的因缘也随着两人的差距悄然断开。当他遇到了桃儿,一颗心儿又活络了,甚至化身纯情男,只是他没敢再走前一步,远望而退避。这样的赵小提其实蛮可怜。多年后姚睫发展良好,回头反而再救了赵小提,这一段我觉得有点童话。这时的赵小提便可以与姚睫牵手么?姚睫不会发展成第二个茉莉么?只因萍水相逢便有了初恋般的情怀,便可以由此热恋而一往情深么?赵小提可以突破自己的个性缺陷么?一个人好了,一个人还病着,这两个人可以走到头么。我有疑问。

    小说里,漂在北京的一族里,B哥一夜暴富,穷奢极欲却落着个夜夜恶梦,不得安眠。B哥吃喝嫖赌居然还怀揣着文人的梦想,想在四合院里组织话剧。但他在文中也是极为鲜活的一个人物。和赵小提关系极好,不舍不弃。路见不平,伸手相助。见了老乡,捡回个脾气直楞的小妹子,也可以忍气吞声。甚至终于找到自己存在的方式---在旅途中寻找人和活着的感觉。这个人,也是在这个时代里,不适应这样大变革,找不着北的一个。钱能解决许多问题,却解决不了内心的空虚。

    董东风夫妇,是怀着旧文人气质的知识分子,这样的人在上一个时代里,会活得比较滋润,然而时代变化太快,董东风夫妇这样的人注定在不是在压抑中爆发,就是在压抑中灭亡。赵小提其实很懂得董东风夫妇,也懂得B哥,也懂得茉莉,也懂得这个变化太快的时代,就像也茉莉的老爷子懂得赵小提的好一样。因为懂得所以赵小提无法掩蔽自己的迷惘,只化作看似刻薄的不客气的话语,其实这种反叛和挣扎不正是让我们有种共鸣之感么。

    给没劲的生活找点劲。好好儿过,只到有一天可以晒着太阳过日子,如同浸泡在子宫的羊水里。
  •   我看书常常回味,会想这本书到底要讲什么。是不是能像在小学课本中看到的一样,能够一本讲义,让我去弄明白其中的中心思想等等。第二次看石一枫的小说,上一本是《节节最爱声光电》。我当时就很好奇,为什么他的小说名字都那么另类,当然之前的《红旗下的果儿》在手边,刚刚开始看——就是第一眼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这本儿我好想能猜出个大概应该是北京城里的爱情故事。

    因为生长在北京,自己可能也算是半个北京人,但是胡同串子里面长大的孩子那种痞子劲儿、潇洒风度、贫蛋的程度我是望尘莫及的,他们有我羡慕的东西,是那种什么事儿都不放在眼里的气势,还有不势力,大气的感觉。所以在我去外面上学的时候,我很喜欢找“老乡”说话,因为能让我想起家里周围的味道——但是我也很快发现,自己说话没有京味儿。当我在人人网上看到很多“老乡”分享的北京话讲解这一类的帖子时,也会不自觉的点进去。说这么多,其实也是在探究自己喜欢看石一枫小说的原因。从他的书中,能让我感受北京人到底是怎么思考的,什么行为的。

    “找乐子”——非贬义的词语。觉得看石一枫的书是很欢快的,明亮的节奏、愉悦的调子,在看似随心所欲的文字之下,却规规矩矩的推动的情节的发展。赵小提的自嘲、自甘“堕落”,姚睫的大方奋斗,B哥的肆意,茉莉的小霸道,构成一幅北京人和北漂人的画面。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能够看清这个赵小提为什么会成为那样的人——急流勇退,自知之明——或许只是为了更好地去掩饰自己的。
    当然,我无意去揣测作者的构思是如何,他是不是很喜欢赵小提这个角色。但是在经历了赵小提姚睫的暧昧、分手之后,我发现情节落入了一个相当俗套的剧情——真相大白,新杜拉拉奋斗实录的种种。或者还夹杂了“包养”(非贬义)。甚至到大结局的完美团圆。就像是我在公园里看着好好的景色,忽然突兀的来了一栋后现代的建筑,和周围格格不入的感觉。当然,我喜欢喜剧的结局,但是我更信奉大脸师太在说到金庸改写《天龙八部》段誉和王语嫣结局后的那句话“不能因为你是王子就网开一面吧”。也许是我多虑了,但是在我看到的大部分,都看到了因果循环(逻辑)的影子。

    我不喜欢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高峰低谷,只是这么两部去比较的话,我更喜欢《节节最爱声光电》的情节和人物个性。赵小提虽然是个完整的个人,却因为结局的完美让我觉得不出彩,而姚睫呢,却是成了前后两个人嬗变让我不知所措——当然人总是会变的,我总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来去耽误人家的发展吧。但是总体来说,无论如何,还是不错的。
  •   《恋恋北京》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与一个北漂人的故事,被生活压力所迫,北京人他发现在这个时代,压力越来越大,外来人不断提升周边的生活成本,他在北京要有自己的优越感,可是慢慢地发现这只不过是一种奢望,因为他本身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内心善良,可是外表给人一事无成,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好人”而已。有点像钱钟书《围城》中赵辛楣对方鸿渐的评价,一个好人,但是也是一个没有用的人。
    在石一枫的作品中,赵小提发现同龄人的小提琴的技艺好过自己,便自废“功力”,弃学不练。事业上无建树,婚姻上也很失败,结婚后自己的爱人又去了美国,婚姻最后只能以离婚为结束。自认自己是一个废材,用北京独有的调侃方式在生活着。调侃着自己的伤痛、调侃着所谓的生活。
    而赵小提身边的不乏北漂之人,他们的生活境况也好不那里去。虽然B哥曾一夜暴富,开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但是最终是噩梦不断,睡眠极度糟糕。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有着一定人文情结,他要搞话剧。与赵小提关系甚密。在北京不断打拼但是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有钱精神未必不空虚,没钱精神一定不充实。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却万万不能。
    赵小提在百无聊赖中遇见了姚睫,互相调侃、攻击中慢慢相熟了,后面的故事就显得有些老套,相熟之后,姚睫不喜欢赵目前的生活状态,自己作为一个北漂总不能老飘着,要落地啊。就离开了赵,开始了自己的打拼生活。小说中没有正面描写,而只是通过姚睫的陈述,我们看到了她打拼的历程,从深入绝境到慢慢转好,到略有小成。直到两人在相见的时候,一笑释前嫌,原来是一场小误会。这个误会来源于赵的前妻回国来找赵,想要重归于好,可是赵放弃了。姚睫至于能不能与赵走到一起,其实不重要。
    小说主要通过本地人和外来人来阐述在一个大都市中他们各自的生存状态,当然这两者都属于社会中下层人士。一个总认为自己永远都是一事无成的,自认自己一生都是倒霉的。心有千千结,总难释怀。一个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不断调整自己的前进方向,努力寻找一个生活的突破口,让自己能够好歹在这个都市中存活下去。生活的过程就是先勉强的活着到后来的稍微的可以生活。
    这就是当前各个都市中同类人的生存状态,要么像人一样的活着,要么不像人一样的被活着。
  •   最近不经常读小说,但是这一本还是挺吸引我。虽然北京的作家多,但是写北京的作家比写农村的作家要少得多,二十岁的时候喜欢王朔的京片子味,很是痴迷了一阵子,后来才知道写北京的更有名气的是老舍和刘心武,可惜他们的作品《龙须沟》和《钟鼓楼》却一本都没看进去。也许是那个时代距离现在太远了吧,有了一点代沟。

    王朔沉寂了好多年,最近几年又出版了几本,可以一本接一本的让我感到失望,当年的那个王朔再也找不回来了,顽主只属于那个年代。在《恋恋北京》中,从赵小提身上让我又看到了顽主的形象,顽主进入了中年,在北京在这个商品社会中显得很不适应。做什么都很失败,只是依靠着朋友和父母甚至前妻和女友在社会上混,而且还总是自命不凡。

    说实话我不喜欢现在的顽主赵小提,年轻的时候轻狂傲慢都情有可原,可是三十多岁了,依然如故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虽然不太喜欢主角,但是却不影响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作者的故事让你会打心眼里开始同情和理解这个不争气的中年男人。

    赵小提实在是不争气,家长都是北京有身份的人,自己运气好,上了名校,毕业老爸给找了个好工作,却不爱在体制中,走出去了。遇到了一个好老婆,人家去了美国创业,分手的时候还留给他一大比财产还有房子。然后跟一哥们儿混吃混喝,什么都不做,接着就遇到了比他小快十岁的桃儿脸的姚睫,两个人就很暧昧的混在了一起,虽然暧昧,却有很单纯。然后前妻竟然回来了,还要和他复婚,可是这么好的事他竟然不同意,于是姚睫生气离开了他,自己去创业了,而且创业很成功,成功以后发现自己还是爱着这个一事无成要什么没什么的老男人,这就有点让人想不通了,赵小提好在哪啊?怎么好事都让他赶上了,两个那么优秀的女孩去追着喜欢他,呵呵,是不是作者有点自恋啊。当然这就是爱情,没有道理,没有原因,要都是门当户对,那还有什么意思,作家的高明就在于让那些在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在书中实现,而且还让你感觉很和情理。

    书的确不错,但是到最后我还是不喜欢赵小提。而且也清楚,即便他洗心革面,却仍然是扶不起来的墙,姚睫有为了爱情而后悔的一天。不过那是下一个故事了。


  •   北京,对我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熟悉是因为作为首都,它的存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上,报纸上,广播里,电视中,哪里都有北京的影子,哪里都有北京的故事,从小,对北京就有着一种憧憬,一种期望。说它陌生,是因为从小到大,旅行过许多地方,却始终没有机会去北京一游,常常想着要去爬一爬长城,体验一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想着要去天安门广场,领略一下雄伟的天安门,想着要去天坛转一转,看看是否天坛就像电视上看到的那样,许许多多的想法,终究只是想法,还未成为现实。所以北京,便成了心中的一种憧憬和希望。
    在全国各个不同城市长大的人,对于感情都有着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在网络上也曾经有过各种总结每个城市人爱情的帖子,看来形象生动,让人忍俊不禁。
    《恋恋北京》从题目上看,应该就是写的与北京有关的爱情故事,实际上也确实是写北京人的爱情故事。书中的主人公赵小提,不知道是否符合大多数北京人的形象,这个主人公看起来是个游手好闲之人,家中父母都是有些实权的人物,却偏偏有了这么一个有些不思进取的儿子。也许在某些人眼中这算是一类典型吧。
    赵小提曾经的婚姻在他自己的不思进取中以失败告终,随即又终日游荡,他每日浑浑噩噩,去公司是混日子,在家也是混日子,看起来他的整个生活都是混日子,却偏偏遇上了个小姑娘,在他的感情生涯中,又添了一笔壮举。这个小姑娘不同于赵小提的混日子,她的率直,她的单纯,在赵小提的世界里早已绝迹,她的出现是一种合理的回归,也是必然的因果。对赵小提而言,也许更算是一种救赎,从他的“操蛋”的人生中,将他救赎出来。
    当然,情感故事如果太一帆风顺了就等于平淡的生活了,既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那么故事就不能太平直。前妻的重新回归,期翼的再次复合,成了他们两个感情路上的一个路障,面对这两者之间,也许赵小提的心中早已有定论,可对于姚睫来说却并不可知。
    故事的最后是作者给予读者温暖的结束,我们终究还是能看到属于北京这个城市的独特情感。
  •   月旦评之《恋恋北京》

    毕业以后,兄弟都不在身旁,偶尔聚到一起,聊的是贷款买房。在工作以后,朋友都各自很忙,想找人醉一场,到最后独自上网。青春是一场无知的奔忙,总会留下颠沛流离的伤,我多么希望明天有太阳,灼烧我那腐烂的梦想。

    北京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些孩子淡淡的生长,四九城就是一座围城。那么一个有点“第一次亲密接触”般的网络邂逅,混子般的赵小提在现实的苦逼,又在网络虚拟世界有着自己的角色,情感作家,会说话,与人套磁儿。大学生活,让我想起了《折腾岁月》,当时看的时候觉得很好笑,可是当进入大学,你才发现你刚离开天堂,进入地狱。

    以前有做不完的复习资料需要完成,现在有理不清的人际关系需要打理;以前只有考试是唯一的负担,现在除了考试有太多的负担;以前总爱翻看高考简章,想着自己如何上个名牌学校;现在总爱关注招聘启事,想着自己怎么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以前我们穿着统一的校服,朴素中透出的是阳光般的灿烂;现在我们穿着不菲的服装,华丽中流露出的是淡淡的忧郁。

    那个时候考大学差不多是目光所及的唯一光阴大道,现在想起来没得选择也是一种幸福,大学选择太多诱惑太多,不知何去何从未尝不是一种痛苦。我们生存的全部意义在于高考,而高考的意义在于将来生活得好一点,为了一张沉重的薄纸而玩命,一切代价在所不惜。长辈们总教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但河水里却没有供我们摸的石头,冷不丁还会摸到一把锋利的匕首。可最后大学提起裤子从你的身上起来,冷冷的对你说,走吧,把青春留下!这个时候你会觉得是大学上了你,而不是你上了大学。

    以前我们谈及爱情,总是羞涩,现在我们谈及爱情,却是生涩;以前渴望爱情,但不知道什么是爱情,现在知道了什么是爱情,却不再拥有爱情。以前说王八蛋才谈恋爱,现在却说爱情是王八蛋。当时间和耐心变得奢侈,我们只能靠星座,联谊来了解彼此,进行快餐式的交往。

    年少的顾影自怜,世界观的撞击与挣扎、一边怀念一边遗忘的成长、顾盼的挣扎,在自尊和爱情矛盾中的两伤,在无限的等待与有限青春间的惶惑,在奔三路上的迟疑和坚守,在无数伤害中的温暖和善良……人人都怀揣理想,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无奈生活千疮百孔,随意的某天,我们的理想高殿里,能见的,只一片残垣断壁的凉景。

    要把真实的人生,真实的生活看得很透,然后又完全没有放弃一种对自由的追求,不管是竭力盛放,还是静默颓败,都如此甘愿和珍重。
  •   “北京,你不再繁华得六亲不认,不再古老得千秋万岁……你是我沧桑不老的情人。”在书店看到这本《恋恋北京》,我一下就被封面上的这句话吸引了。我似乎看到一位老者用一双饱含深情的眼睛,环视着这个古老的深深爱着的城市。那是怎样的一种经历,怎样的一种沧桑过后才会有如此的感慨。被深深诱惑着,我看完了《恋恋北京》。程让和姚睫,他们的爱情看似有点不可思议,但却又是一种必然。他们的爱,让我感动。当最后终于克服一切走到一起时,读着小说结尾的封面上这句话,我的眼泪不自觉得就下来了。因为你,我找到了自己,我在北京这个大城市摸着了“北”;因为你,我恋上这个城市。
  •   北京,对我来说,是个永远都无法忘怀的城市。曾经,我也和姚睫一样,只身来到北京上学,毕业后留在北京,也在这里结识了我的初恋。姚睫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在这里,有我的汗水,也有我的泪水,当然,也有我的欢笑。所有伤心或是开心的记忆,都随着《恋恋北京》中的主人公所到之处被一点点唤醒。当我的手指轻轻触摸书中的那张“北京爱情地图”,青春美好的回忆又浮现眼前。
  •   看看别人怎么说北京
  •   京腔的对白,老北京的恋情,贫嘴也真!
  •   读着这本书,勾起我对所在城市的各种情怀。
  •   我是上海人,很喜欢听北京人说北京话,所以买了这本书,看后挺过瘾的。
  •   这本书很好,看完之后感觉真不错。
  •   系统默认好评
  •   看来还挺感动的
  •   我是很喜欢这种调调的。看了一半了。
  •   惭愧 买来没看完 因为上学 没太有时间 但是里面有很多段话都很符合自己的感慨和心理
  •   石一枫,经常跟另外一个名字同时出现,“王朔”。这两个名字时常跟另外的一个称谓扯在一起,“北京顽主”。“顽主”一词好像是送给北京孩子们的特殊出生证明,没听说过别的地方的孩子喜欢这个词儿。我去百度词条搜索了一下,居然有这个词的解释。“顽主是一种京味儿文化,不务正业是有的,但未必不学无术。顽主最重要的是把玩儿当成正经事,得玩出花儿,得玩得兢兢业业。 就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跟家庭出身没有必然关系。当然,纨绔子弟可能更容易变成顽主”。不知在百度上贡献这个词条的作者是如何总结出以上定义的。纨绔子弟,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同学,算吗?,如果出身不够富有的话,就只能凭个人奋斗,等待穷人乍富后蜕变成“顽主”了。它预示着一种优越感,只有北京人才深有体会的感受。
      
      谈到出身,石一枫只能划归到纨绔子弟一类,就像当年划分黑五类、红五类似的。他北大研究生毕业,主流文学杂志编辑,当红现代青春小说作家。这些头衔至少可以PK掉一大帮穷人乍富的,向往“顽主”文化的老、中、轻三级青年们。在读这本《恋恋北京》之前,还读过一本《红旗下的果儿》。因为是外地来京人员,在买书之前,我一直琢磨“果儿”是什么意思?又得感谢百度,知道是北京人对女青年的称谓。尽管对京味儿文学并无特殊喜好,实在读者们评价太好了,我主动下手买了一本,一般当代中国文学,都向别人借。我一口气读完了,书中的陈星和张红旗刻画得都是那么真实可爱,两个人的命运纠缠,让人觉得青春是一场痛并快乐着的人生盛筵。石一枫是位好作家,我心里暗暗地下了判断。
      
      《恋恋北京》是他今年的新书,我又迫不及待地揽卷速读。读罢,我才发现,这一次,他“顽”大了。《恋恋北京》讲的一个北京“土著”赵小提和一个“北漂”文艺女青年姚睫的感情故事。这个故事是没有根的,一直都在“漂”。男青年不用赡养父母,不用养家糊口,每天光顾着颓废,时不时地还能助人为乐。女青年,立志奋斗,终成正果。女大学生暗恋男教授,师母还患重病,男教授不离不弃,这样的故事情节,基本哪本涉及男教授的小说里都有。所以,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太一般了,书读过半,大致就能预知结局了。
      
      当然,我理解石一枫还是着眼于社会变革给当代年轻人生活带来的影响。比如贫富差距、择业艰难、经济膨胀,在这架高速行驶的经济列车上,它没脱轨,你已经先卧轨了。这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无形压力,是初入社会的青年人必须面对与承担的,这一点小说里的表达很是到位,再加“京味文学”的语言特色,读起来也饶有趣味。
      
      石一枫曾经在一次媒体访谈中说过,王朔在那个时代的写作主题是躲避假崇高,现代社会缺乏崇高,文学还是应该给人以崇高。那么,石一枫是在躲避假崇高,还在迎合真崇高?在这部作品里,我隐约读到了湮没在颓废里的“崇高”,真伪难辨。看来崇高不容易,因为这里不是你一个人的北京城。
  •   还是有北京味儿的,虽说有些我没有亲自经历过,但是整体的京韵还是能感觉到的,还不错~
  •   看着没什么感觉
  •   这是老石的意淫系列之一,语句十分之猥琐有内涵,抒发了自己对各种事情都保持一种愤青的愤怒感,不算佳作,不过能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