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独立早成功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伊尔  
Tag标签:无  

前言

独立不容易。    好在,在这个时代寻求独立并不比其他时代更困难。    一个十八岁离家出走,只靠自己而不靠父母的人,算不算独立?不一定。    一个由父母帮忙付了房子首付,还不时回家蹭饭的人就不独立?也不一定。    其实,独立并不是表面的东西。    离家出走的人很可能在他父母看不到、他也看不到父母的地方,仍然重复着家中的老模式:他讨厌父亲粗暴,而他可能一样粗暴;他讨厌母亲软弱,他也未必敢为自己争取利益。把逃避误认为独立,不过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这样的人无异于鸵鸟。    独立的人具有这样一种特质,他拥有良好的位置感和自信心,这种位置感和自信心使他可以和父母近在咫尺地生活,而仍然保持他自己的本色。他不期待被理解,但他懂得去理解,他明白如何与父母相处,这是关键。    一个既懂得保持自我,又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人,他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意志,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做想做的事。他是自由的。    这就是成功。    父母是孩子的宝藏,不仅因为父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初的供养者和保护者,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近距离地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他们成功的经验。而对于他们的失败,因为有了观察的机会,孩子得以不重蹈覆辙。    对于不独立的人,父母是当头棒,对于独立的人,父母是教科书,是明镜,是合伙人,是加速器。

内容概要

  豆瓣网上有一个长期存在的小组——“父母皆祸害”,人数近4万多人,还有很多相关小组,可见还是有很多孩子无法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祸害”这个词反映的是很多孩子已经视父母为敌人。
为什么父母会这样?为什么他们不理解我的处事方式?为什么不信任我?这是很多孩子想不明白的事,本书作者跟父母纠缠了多年,最终理解并接受父母对自己的行为方式,自己也总结了一套对待父母的处理方式,在此,愿意与众多和自己有同样困惑的年轻人分享。
与父母的关系,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大问题,为什么做你们的孩子这么累?很多人明里暗里会这样埋怨,有的甚至与父母成了敌人,而家,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为什么会这样?做为孩子,不可能不爱自己的父母和家的,可是,要怎么爱,怎么才能爱?的确,父母和孩子的成长环境差异很大,尤其是现在的中国社会变化太快,思想观念和对事物的看法,父母和孩子存在一些天然的差异,造成了父母和孩子的一些矛盾。很多人把这个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代沟。实际上,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太大,即使一个人对父母憎恨无比,但是他的行事方式、处事方式,甚至包括情感方式,都可能跟他的父母一摸一样。他憎恨父母的一个原因,就来自于他的潜意识里认识到自己其实跟他的父母是一样的。
  “早独立早成功”,这个词已经很多人提过了,但时代不同,含义也不同。这个“独立”,指的是独立于每个人的原生家庭。“人要与父母分离,与妻子结为一体”,这是基督教带给西方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伦理基础。离开原生家庭,并不简单。真正的离开,不仅仅是物理上或地理上的离开,更多的是心灵上的离开。只有思考并意识到自己身上那些行为、意识、思维习惯是原生家庭或者父母带给你的,你才可能真正的离开,并且独立于你的父母或者原生家庭,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有自己的目标和使命的人。而这里所指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成功,更多的是与你的爱情、友情、亲情,甚至你的心灵有关,是关于一个人的灵魂的事。 

作者简介

伊尔,时尚行业从业者,以文字谋生,关注内心,与父母斗争多年,希望内心能长出那个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父母或者别的人所希望的样子。

书籍目录

CHAPTER 01 只有分离才能开启真正的亲密
 01 你和父母心底里那个心思从来是相通的
 02 真正的沟通,是“从倾听开始的宽容”
 03 你序:当一个人不能更换父母时
CHAPTER 01只有分离才能开启真正的亲密
01你和父母心底里那个心思从来是相通的
02真正的沟通,是“从倾听开始的宽容”
03 你最想为父母做的事情,未必是父母所需要的
04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完美的亲子关系
05 只要学会和父母相处,就能赢得整个世界
CHAPTER 02当你理顺和父母的关系,就接近了自己该走的路
06 爱父母要真爱,不要依赖
07 走自己的路,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尊重
08 父母断了你的经济来源?请从今天开始热爱这个打击
09 经济不独立,谈不上人格独立
10你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遗传的
CHAPTER 03 至少有一次,你要学会坚决对父母说“不”
11 如果我们不能为自己感到骄傲,就无法让父母骄傲
12 不要让父母习惯对你发号施令,这是一种坏习惯
13 会说话的儿女父母难对付,承欢膝下是一门技术
14 不学会说谎,就不能赢得父母
15 行动大于语言,这是最有力的“不”
CHAPTER 04 何必把父母变朋友
16找到父母的弱点,在那一点上战胜他们
17 和父母关系的改善,永远是从改变自身开始
18 和上一代人交往过多会变呆
19 学会做有隐私的人
20巧妙应对父母各种“招儿”,不要以为他们是父母就不会对你用招
Chapter05 当你有了另一半,怎么跟父母相处?
21如果你不能对另一半满意,通常是因为你对父母不满意
22父母和配偶,究竟爱谁多些更合理
23 如果连父亲都不能相信,就很难相信男性的爱
24 婚姻不是加法,不是在父母之外添加一个人这么简单
CHAPTER 06 没有找到另一半,跟父母的关系尤为要小心
25父母给予我们的原生家庭是为了帮助我们离开那个家庭
26不能走出和父母关系中的“恐惧”,在很多关系中你都会恐惧
27找不到另一半,往往不是和父母的关系不好,而是太好
28最听话的那个人,到最后往往成为“最不听话”的人
29“见不得父母受苦”的假救世主心态,只会毁掉自己的前程
CHAPTER 07 孝敬父母要有原则,不能事事满足
30父母的真相,越早明白对你越有利
31 好父母也会有愚蠢的时候
32 爱父母要有限度,别把自己沦陷了
33 让父母学会自己成长,一起绑着不是好办法
34 不该过问的事情,千万别过问
Chapter08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父母?
35 在东方与西方观念之间的徘徊
36我们需要对我们有信心的父母
37开明的父母愿意接受儿女的检验
38我们需要不抱怨的父母
39懂得“收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40我们需要勇于承受子女失败的父母
41我们需要愿意改变意见的父母
CHAPTER 09 从原谅开始,一点点去重新了解父母
42假如你对父母伤害你的事耿耿于怀,你和父母没什么区别
43是否和父母一起住,都要有能和父母一起住的能力
44莫在“子欲孝,亲不在”时,才遗恨万分
45如果你觉得父母做得不成功,最好的超越就是理解他们的不成功
46用一颗愿意原谅的心,去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
最想为父母做的事情,未必是父母所需要的
 04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完美的亲子关系
 05 只要学会和父母相处,就能赢得整个世界
CHAPTER 02 当你理顺和父母的关系,就接近了自己该走的路
 06 爱父母要真爱,不要依赖
 07 走自己的路,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尊重
 08 父母断了你的经济来源?请从今天开始热爱这个打击
 09 经济不独立,谈不上人格独立
 10你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遗传的
CHAPTER 03 至少有一次,你要学会坚决对父母说“不”
 11 如果我们不能为自己感到骄傲,就无法让父母骄傲
 12 不要让父母习惯对你发号施令,这是一种坏习惯
 13 会说话的儿女父母难对付,承欢膝下是一门技术
 14 不学会说谎,就不能赢得父母
 15 行动大于语言,这是最有力的“不”
CHAPTER 04 何必把父母变朋友
 16 找到父母的弱点,在那一点上战胜他们
 17 和父母关系的改善,永远是从改变自身开始
 18 和上一代人交往过多会变呆
 19 学会做有隐私的人
 20 巧妙应对父母各种“招儿”,不要以为他们是父母就不会对你用招
CHAPTER 05 当你有了另一半,怎么跟父母相处?
 21 如果你不能对另一半满意,通常是因为你对父母不满意
 22 父母和配偶,究竟爱谁多些更合理
 23 如果连父亲都不能相信,就很难相信男性的爱
 24 婚姻不是加法,不是在父母之外添加一个人这么简单
CHAPTER 06 没有找到另一半,跟父母的关系尤为要小心
 25 父母给予我们的原生家庭是为了帮助我们离开那个家庭
 26 不能走出和父母关系中的“恐惧”,在很多关系中你都会恐惧
 27 找不到另一半,往往不是和父母的关系不好,而是太好
 28 最听话的那个人,到最后往往成为“最不听话”的人
 29“见不得父母受苦”的假救世主心态,只会毁掉自己的前程
CHAPTER 07 孝敬父母要有原则,不能事事满足
 30 父母的真相,越早明白对你越有利
 31 好父母也会有愚蠢的时候
 32 爱父母要有限度,别把自己沦陷了
 33 让父母学会自己成长,一起绑着不是好办法
 34 不该过问的事情,千万别过问
CHAPTER 08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父母?
 35 在东方与西方观念之间的徘徊
 36 我们需要对我们有信心的父母
 37 开明的父母愿意接受儿女的检验
 38 我们需要不抱怨的父母
 39 懂得“收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40 我们需要勇于承受子女失败的父母
 41 我们需要愿意改变意见的父母
CHAPTER 09 从原谅开始,一点点去重新了解父母
 42 假如你对父母伤害你的事耿耿于怀,你和父母没什么区别
 43 是否和父母一起住,都要有能和父母一起住的能力
 44 莫在“子欲孝,亲不在”时,才遗恨万分
 45 如果你觉得父母做得不成功,最好的超越就是理解他们的不成功
 46 用一颗愿意原谅的心,去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
CHAPTER 10 职场成功与亲子关系息息相关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如果能做到以上五点,大约就可以算作完美的父母了。除了这些必要条件之外,他们最好还能有些怡人的品质,比如会说说笑话啊,衣着不俗啊,能够得到亲戚朋友的尊重啊,如此种种都可以令孩子更有颜面。问题是我们很少看见这么完美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就像一台全方位立体化的ATM机,不仅能够提取现金,还能提取指导、关爱、安全感等等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父母存在的意义似乎就是为了我们能够不断地从ATM里支取所需要的一切。但我们常常会遇到两类父母,第一类父母,大家都觉得他的孩子挺不错的,但他自己不这么认为,总能挑剔出孩子很多的不足。他的孩子本是一个普通人,父母却对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熟视无睹,总希望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的人,搞得父母、孩子和旁观者都觉得很累。还有一类父母正好与此相反,他的孩子实在有很多问题,实在需要管教,但是父母视而不见,一味纵容。不仅如此,当别人指出他的孩子的问题时,他一定要与之争辩,大家才知道,在他眼里,原来他的孩子真是完美无缺的。其实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完美主义的父母,不过是希望子女照着自己的方式来,同样,那些要求完美的子女,也不过是如法炮制,希望父母照着自己的方式来。也许双方所要求的内容不同,本质却是一样的。

后记

对我来讲,《早独立早成功》是一本破冰之书。尽管它似乎并没有引起很多共鸣,大概更多人习惯的方式是黑或白,但我不是。我觉得任何一种都太沉重了,为什么不两边都看看呢?    我不想做出一副全世界都欠我的样子,尽管这样比较讨好,但我也做不到我欠了全世界那般高尚,我就是在中间的普通人。    有一天,我在东单附近的一间咖啡馆里用餐,进来一对母女,母亲走在前面,女儿跟在后面。两人都环抱着手臂,进门之后,都用同样的速度和神态环视左右。看着她们,我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她们就是一个人。    尽管那只是短暂的一瞥,我却有一种直觉,她们在应对生活的很多局面时,会有同样的反应,她们的生活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改变的相似性。当时我还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这样的话,这个世界上的人口虽然是60亿,但并不意味着就有60亿个独立的人。    这个命题其实并不新鲜,在文学家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里,它写了一个有相同命运的家族,而它最后定义这种命运的注脚是“孤独”。孤独,是因为彼此之间无法沟通,相似就如平行线一再相似的两条平行线也是无法相交的。    在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上,只有当我们跳出了家族遗传的命运时,才有可能理解父母,并真正爱他们。真正的孝顺一定是建立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的,不是简单的服从,不是无法改变的叛逆。    这几年,关于如何做好父母的书多了起来,有很多书既借鉴了西方的理论,也结合了中国的实际,给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新方向。但是关于如何做好子女的书却很少,仍然有一顶“百善孝为先”的大帽子压在那里。这顶帽子肯定会压不住的,整个时代都在进步,单纯的说教不能满足越来越自由和开放的心灵。    如何做好子女,就像如何做好父母一样,不是天生的,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得到。从主要方面来说,这是一个人的本分;从次要方面来说,它也将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好处。在最近十年,讨论如何爱自己的话题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接受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这种想法。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无先后次序,而爱自己和爱父母也没有先后次序。    在我们这个时代,父母的问题是寂寞,他们无法被子女了解。这是人类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产生的新的需求。生存问题一旦解决,接下来就是爱的问题。    而从我们自身来说,一旦解开很多与父母关系上的“结”,工作和生活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这意味着你跳出了家族命运,吸取了其中有益的部分,摒弃了其中多年沉积的痼疾。

媒体关注与评论

见解还不错,确实需要度省我自己的问题。父母对我们不理解,无法跟我们沟通,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是我太过羞急,总希望父母立即站在我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  ——试读者李娅 公司职贯书里说到的一些事情,跟我遇到的一摸一样。不知道作者是个哥哥还是姐姐?我回去试试你的方法,希望有效。  ——试读者丁天 大学生很多父母根本不会跟孩子沟通,总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硬塞给我们,其实,我们的内心需要他们根本不了解,我试图告诉他们我所想的事情,他们总不以为然,在他们眼里,我什么时候才是个大人呢?  ——试读者王希 大学生西方从来不认为孩子是属于父母的,孩子的一切只跟上帝有关,父母只是代替上帝养大孩子。但是在中国父母这里,孩子是私产,他们不管孩子怎么想,要求孩子按他们设计的路走,这不过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幸福而已。  ——试读者陈静安 公司职员我今年高一,在外人看来我和我父母关系很好。但我总觉得我和他们之间有很深的隔阂,学校里的事和我自己的想法我从来不告诉他们,遇到了麻烦我也是自己解决。因为他们无法站在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他们也从来不接受我的观点,他们也只关心我学习,至于我过得开不开心也从来不问,后来我也不想跟他们沟通,觉得自讨没趣。  ——试读者章蕴之 高中生

编辑推荐

《早独立早成功》:学会独立之前,我们和父母是彼此想靠近对方,却不时带来伤害的动物。父母希望我们听话、孝顺,我们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其实,被理解了又怎么样呢?更重要的是独立。独立之后我们可以理解父母,这个过程我用了十年,读了《早独立早成功》,你或许可以快一点。要想不被控制,独立才是王道,对于独立的人,父母是教科书,是明镜,是加速器。独立与离开,是未来成功与幸福的绝对条件。一个“叛逆”青年的搞定父母经验书。父母不是敌人,家庭不是战场。父母的家不是你的家,只有离开才是最好的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早独立早成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诚如作者自己所说,《早独立早成功》是一本破冰之作。在先前的图书市场,“亲子教育”主题书做得风生水起,却无一例外都是写给为人父母的。而这本《早独立早成功》却别具一格,是写给孩子的“亲子关系”书。

    作者站在一个孩子的立场,提出了“独立了才能正确去理顺亲子关系”,且“只有正确地处理好了亲子关系,才能够很好地走入社会,处理好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而什么又是独立呢?作者以为:一个人,只有当他拥有了良好的位置和自信心,既懂得保持自我,又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意志……这才算独立,才算成功。而不是表面上的离家出走,或离开父母自己住着。

    如果说以上见解并不出常理左右的话,那么作者最可贵的地方便是:作者以为,独立的起点,成功的开始,是从和父母的相处中开始的。一个人,在开始认识父母的同时认识自己,进而认识与自己相关的这个世界;一个人,也是从学习如何与父母相处开始,学习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父母,是一个孩子成长路上绕不过去的起点。而对于独立的人来说,父母是教科书,是明镜,是加速器。

    作为一名父亲,这本写给孩子的亲子关系书,无疑给了我一个从未有过的视角,自然也就收获了许多从未有过的思考和践行。为人父母者,其出发点莫不是“我这是为你着想。”而至于“你”到底怎么想,却少有关注。“你”终究是“你”,虽然与我血脉相连,却终不能替代“你”去思考,安排“你”的一生。如果说,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早独立”极其重要的话,那么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看,“早放手”则实为必要。当然,这里所说的放手并非放任不管,而是指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智慧地去处理与孩子相处、沟通等各方面所产生的各类问题。这一点,对孩子的独立,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孩子总有一天要走进这个世界,而我们,则是他们迈出的第一扇门。

    细读这本书,我“反思”良多,时不时在书页上写下些什么,算作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回应。在这里,我愿意摘录数条与大家分享,且权当给是本文一个欲说还说的结束:

    1,沟通在一个平等而自由的平台上进行,而前提是彼此双方的独立。如果一方抱着权威的心态要去说服另一方,沟通终究会归于失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听孩子把话说完,并尝试着去理解。因为,这是孩子人格独立的开始。因为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在父母面前都不能表达自己所想的孩子,他如何独立而又自信地去面对这个世界?

    2,规避风险,是否也是教育的一种局限?对于孩子,我们之所以迟迟不肯放手,是因为我们总是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规避孩子去犯错,受到伤害。而最终,我们无法为孩子规避一生。那还不如早些放手,让孩子学会选择,学会承担。人生总是这样,荣辱与共,悲喜交加。父母尚且如此,孩子岂能免俗?

    3,对于别人的抱怨,我们心中厌烦,这是人之常情。所以,请放弃对孩子的抱怨和不满。即便孩子做得不好,我们为人父母的,应该以此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教育方式。要从孩子的不足中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因为我们“抱怨和指责”的,多是我们“自身存在”的。

    4,爱孩子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孩子是那样霸道,是那样自私……你要反省,你所给予孩子的,是爱?还是你内心的私欲?

    5,忍耐,意味着承担,意味着坚持,意味着积极去寻求解决之道;而抱怨,则意味着逃避。如何教会孩子忍耐?我们的教育首先便要学会忍耐,用坚忍之心去看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总在下一个路口等着他。

    6,当孩子听话了,乖乖地照你说的去做了,此时你可曾发现,从他内心深处涌起的无奈和酸楚。还有,那对一个人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的“自信”与“自尊”,也正经受着无情的打击和摧残。我曾看见一个妈妈,粗鲁地推搡着她的孩子,骂道:“你怎么这么懦弱?”你看,因和果都在这里了。

    ……



    ***
  •   这本书归在“教育、亲子关系”的分类中,一半文字基本是写给成年的孩子们,另一半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给年轻的父母的。传统上我们认为,亲子关系存在于孩子的幼年时期,而事实上,通过本书让我明白了,其实有关亲子教育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那么也势必的影响到他在社会上和其他人的关系,当然,传统的亲子关系经常给人一种单向度的感觉,而本书写到的部分内容也的确可以给一部分开明的家长以启迪——教育同时也是一个双向度的问题,当你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同时也应该接受自己孩子对自己的教育。不要苛求亲子关系,一切最为自然的关系也是最好的关系,当然,前提就是本书的精神内核——要独立。对于父母与子女来说,以爱之名不一定是爱,独立灵魂给的爱才是真的爱。
    事实上,对于理解的苛求不仅仅存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同样它也存在于很多的亲密关系中。可是,也许我们都未曾意识到,当我们苛求他人的理解的时候,就如同父母苛求我们听话懂事一样,都是价值观的捆绑。作为东方文化圈中的一部分,尽管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只一次的受到西方亲子关系的震撼,但是,事实上,很多人却是接受不了父母全然放手自由背后独立的代价的。
    既然如此,早些认识到独立的代价也就能更早的接近成功。作者并没有给“成功”下任何一个定义,但是,也只有人格上的独立,才能让一个人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是谁的自己,那个“自我”标签不再是某某的儿子或者女儿,而且也摆脱了父辈给的期望,能够更加自由的追寻内心的自我,而凡是活的自我和轻松的人,就离内心自我的满足更近一步。也许,认识到真的自我活的充实活的快乐并不是父辈期望的大富大贵出人头地,但是这依然是一种“成功”,这才是独立的最终归属。
    书中有一句话,令人感动——在爱中是没有恐惧的。害怕失去父母的爱或者是因为爱让你感到愧疚,为了讨好这样的亲密关系,不惜一次次的做出伤害自己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长此以往会以为自己下意识的举动是自己意识的选择,最终会令自己生活在恐惧中,销蚀了内心光明的力量。其实这样的例子并不乏见,“父母皆祸害”小组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我们很难想象,什么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已经变得势如水火,而彼此不是不沟通而是沟通无效。很多人宁愿来网上倾吐苦水,却不敢与和自己的亲密关系说一句:不。究其原因,长期的恐惧已经让内心虚弱无比,理智上不能反抗情感上却不能接受长期的顺从和压抑,这必然要爆发内心对父母的对抗和对自我的痛恨。如果一个人长期活在这样的负面情绪,也就恶性循环的成为了他人言语中那无用的人。
    任何时候恐惧都是一层罩在真爱上的膜,只有勇于揭开它看清楚自己真实的内心,才可能走向独立,要记得这句话,在爱中是没有恐惧的。
    那些沉湎与亲密关系的伤害中的人,应该去读读这本书。锻炼自己坚强的内心,勇敢走向独立才是正道。纠缠与无力更改的关系,为他人的不完美买单的人只会侵蚀自己的意志,到头来和真实的自己愈行愈远,当然也就与成功无缘了。
  •   差一点点被这本书的封面给迷惑了。红格子排列做底,一左一右一男一女立着两个很萌的卡通人物,在大大的书名“早独立早成功”上面还站着一个小小的拿着三叉戟的小魔鬼,书名下面再来一排红字“一个叛逆青年的搞定父母经验书”,还有一句“要想不被控制,独立才是王道”,嗯,这是在暗示什么?是在教孩子如何与父母为敌吗?不过好在下面还有一些标识“父母不是敌人,家庭不是战场”,可以缓和一下气氛啊,最后来一句粗体字的话:对于独立的人,父母是教科书,是明镜,是加速器。终于算是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给了一个比较好的比喻。所以这个这个封面的设计,明显是把读者群定位为孩子那一方的,为此在封面设置好几个矛盾的对立,才看几眼封面,就让我这才当了4年妈妈的家长心中涌起无数好奇的泡泡啊,想必也能吸引住年轻人的注意力。毕竟现在很多时候,是父母愿意和孩子沟通,而孩子却拿着“有代沟”的理由而不愿意和父母做沟通。其实,正是因为有了“沟”,才需要去“通”!父母和孩子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如果不是双方都有相互理解对方的本心,何来真正意义的沟通!

    因此,这本《早独立早成功》里面,光看前言就觉得非常精彩,短短一篇,却把成功和独立这两个词进行了新的阐述。“一个既懂得保持自我,又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人,他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意志,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做想做的事。他是自由的。――这就是成功时。”写得真妙!

    书中有很多精彩的章节,比如第一章“只有分离才能是开启真正的亲密”、第七章“孝敬父母要有原则,不能事事满足”等等。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育儿专家也反复告诫:不能事事满足孩子的要求。现在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孩子不能事事满足父母的要求。原来道理都是相同的,只要想一想也能想明白。但是能够想明白,却不一定能够做明白。无论如何,努力去做吧,起码从阅读这本书开始。

    最后,对作者比较好奇,在整本书都没有找到关于作者的任何介绍,这个比较少见。看文字觉得作者可能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所以会有冷静的视角来看待世事,有丰富的案例进行佐证,有专业的基础可以分析人物,有流畅的文字进行记录和分享。而且,行文叙事的风格和另外一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有相似之处。

    所以,这本书诚挚推荐给年轻人,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恰当的时期看到这本书,确实会对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和谐,家庭和睦有巨大的正面作用。

  •   我们做了父母的人,之所以热衷于各类育儿书籍,就是怕孩子重蹈我们前半生的覆辙,我们从父母那里受过的伤不忍心再让孩子去受,我们愿意不断地进步,不停地学习,来给孩子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可是当我们努力去试着做一个好父母时,却会无奈地发现,自己的身上依然会有父母的影子,他们在我们年幼时施行的教育是如此根深蒂固,我们甚至会发现自己讨厌父母的那些缺点,在自己身上竟然如此鲜明地存在着。

    这世上幸福的家庭也许有,但不幸福的孩子也很多,因为人类这种本能的爱,总是会无奈地变了质,使孩子不堪重负。所以我们会全心全意地去爱孩子,却很少有人能够全心全意地去爱父母,因为我们觉得父母是再难改变的了。

    但是等等,我们为什么会觉得父母一定就是错的呢?从什么时候,父母失去了他的权威性,而变得一无是处起来?其实,是我们自己也开始变得自大起来,只关注自我的感受,而忘记了,父母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父母的性格、教育,都只是他从前的人生所造就的,我们要做的,应该只有原谅与理解。更何况,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所得到的一切都是被给予的,你并没有被剥夺什么,你本来就一无所有,别再觉得你不被爱不被了解了,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被给予的。读到这句话,心中豁然开朗,是啊,我们通常会喜欢抱怨,为什么我的父母不是那么有钱,我的父母不是那么有文化,我的父母不是那么能干,但是想一想,假如没有他们,我们根本就不会来这个世界上感受这一切的欢喜哀愁,我们得到的,无论多还是少,都是他们给予的,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学会感激。
    父母的确会有很多方面做得不那么完美,但是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需要反省自己呢?父母试图说服我们时,我们却在内心抗拒着他们,所以境况越来越糟。

    父母将我们养大,我们的人生很多方面已经定型,既然很多事情难以改变,也无法挽回,为什么不试着去理解父母呢?虽然他们的做法欠妥,但是我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人生,将内心的纠结理清,不要让他成为你未来的障碍,当你懂得原谅父母时,其实就是原谅了自己,纠缠不清并不会让你的人生更为好过,只在学会放下,学会做真正的自己,才有可能获得内心强大的力量,获得更多的成功。

    当我们花很多时间去读育儿书籍,渴望理解孩子时,其实也应该花一些时间去理解父母,学一些与父母和睦相处的方式方法,其实就是给自己过去的人生解下一个枷锁,家庭里的矛盾理清了,你会发现,原来职场也不过如此。

    这本《早独立,早成功》值得每个做孩子的去认真读一下,不要总是去抱怨了,与其抱怨改变不了的事实,不如学会在内心里理解父母,学会在工作与情感方面的问题发生时,如何与父母进行友好的沟通之道,我觉得,这本书至少也告诉我们,我们既是父母也是孩子,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一生,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感受人生,我们要明白,自己永远都是独立的一个人,不应该被父母控制,也不应该成为控制孩子的父母。

  •   这本书很值得青春期的孩子来读一读,抑或是刚过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总是像刺猬与刺猬之间的沟通,虽然是一家人但却身上带刺。亦如我那才18岁的妹妹,她与我爸妈的关系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或许我曾经也是那样的,只不过我的叛逆更隐性一些。谁没有过青春叛逆的日子,在于你跟父母之间有没有爱,有没有理解?而我觉得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沉默和包容或许是对爱的一种理解,不论是孩子还是父母,在那段一碰就敏感的时期,更多的还是用爱去融化一切吧!

    这本书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当然父母也可以看,每个即将要长大成人的孩子,都觉得自己已经有独立的思想,可以承载一切,不需要在父母的屁护下当花花草草,而那些所谓“叛逆”的孩子,教育学者们也早有研究,都是家庭中缺少一种爱的氛围,才会让孩子有出格的行为。社会中总是将责任推给家长,不论孩子学得好或者学得不好,孩子是孝还是不孝,首当其冲的都是先分析家庭背景,父母关系,以及孩子童年的成长教育……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有没有人从孩子身上入手,虽然孩子还只是孩子,但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对世界、对价值、对负责的启蒙认知,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引导这些孩子,让他们也能理解父母的爱,那么是不是会更加和谐和美满呢?

    养儿方知父母恩,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自己当了母亲之后,才能深刻体会到当父母的不易,自己掏心掏肺、省吃俭用地为儿为女,可惜做儿女的非但没有半点感激,而且还会怨念父母怎么不是有钱人?怎么不是当官的?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自家的亲妹妹就是这么一位真实的90后,从16岁起就总想着自己要离开家,要独立,读不进书,提早踏入社会,然后在社会上拿着微薄的薪水,跌跌撞撞地生活着;她如今18岁,还经常往家里要钱借钱,如果不借就会说家人对她不好,早知道当初还不如不要生她……总之,除了责怪还是责怪,让父母很是伤心,而再多言语上的劝慰和提醒也只是仅限于给了钱以后的那一小段时间,说完过后她该干嘛还是干嘛,完全无视我们的教导。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书中提及的很多问题,我都细细品来,结合我妹妹的现实情况,选择沉默和包容,让她在这个最敏感时期,怨念少一点,过得顺畅一些就好。每个人都是要经历才会有成长,而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当她过了20岁,她或许会猛然觉醒,原来父母对我还是很好的,供我吃穿,盼我回家,只是自己之前总是想要脱离,总想要独立,但却没能真正的独立,因为思想还不够成熟。

    本书中的独立是真正意味上的独立,不是指在生活上与父母隔离,而是即使同居一室,也能完全独立于父母之外,是思想的独立,是人格的独立,是真正一个人能够完全不依附父母,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当我看完这本书,跟我母亲分享时,她也很欣慰我的劝解,妹妹已经18岁了,不是小孩子了,可在母亲眼里她永远是小孩子,总怕在外面受苦吃亏,而妹妹却自己觉得是成人了,不需要父母的管束和啰嗦,可以养活自己就算是独立。两代人在沟通上显然存在很大的分歧,而这种分歧一时半会儿谁都赢不了谁,只能让时间慢慢去化解一切,而我们当家长能做的就是用爱去理解孩子,站在一旁静候着孩子受伤时的归巢,当某一天,孩子真的累了,想要回家休息,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最温馨的避风港。如果我妹妹有一天这么想,那么她就真的长大了,也真的独立了!
  •   理解很重要,成人十年前就改看的书。因为这些道理我们总是在之后才明白,这是一本帮助孩子塑造成功,培养品格的书。

    一个人的成功可以是注定的,也可以是后天培养的。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我们常常能听说这样一句话:教育从娃娃抓起,由此,成功也是如此。

    这是一本教孩子如何去独立的书,也是一本培养优秀孩子的教育理念的宝典,可用来孩子自我成长的自学,也可以用来家长的自省,这是链接孩子与家长之间友谊和亲情的纽带,是跨越两代人沟通障碍的跳板。彻底打破了“父母是敌人,家庭是战场” 的现实悲哀,对令父母头疼的“叛逆孩子”有了深层的剖析,让孩子给自己寻找准确的定位,也让家长摆正了心态,将矛盾一一指出并和解,纠正了父母错误的传统教育理念,不主张圈养,也没有鼓励放养,而是遵从孩子的选择,之处孩子需要独立这一根源,在帮助孩子摆脱控制束缚的同时,也帮家长释压。让育子不再那么揪心和紧张,看过很多亲子书籍,但我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全新理念,其中很有一些案例和论点,让我们在解读透视其背后的暗语后恍然大悟,对自己对爱的表现方式的误读表示悔不当初。

    在豆瓣上看到这样一个小组,叫——父母皆祸害,似乎也曾有这么一本书,看起来很残酷也触目惊心,也无异于是给用心良苦的家长热心上扎了一把冷到,而这种比喻在中国来说,还是很恰当形象的,我们在质疑应试教育体制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家庭教育观念的改革,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此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比例的增加,更是出现了一种父母为孩子的人生做安排的怪现状,孩子的温顺听话被认为是美德,也是孝顺,更是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辞,而这种看似良好的教育模式和道德标杆确实一种舞蹈,让孩子无法独立,丧失了独立健全人格,毁在家长当初“为你好”的良苦用心。更是有家庭上演了重压下孩子离家出走的悲剧,不久前某地三名小学生未完成家庭作业手拉手跳楼的消息触目惊心,让父母汗颜,让教师胆寒,这都是教育缺失和人格不健全的一种方式,因此即便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厨的“模范孩子”,在今后也是很难有所成就的,他们习惯了围绕家长划的圈去转,丧失了自我,或者对家长的好意产生了排斥,造成你说往左,我偏要向右的扭曲。

    这本书重在用贴切的案例作出较为深刻的分析,用入木三分的剑客语言来点醒读者(孩子或家长),起到了一定的润滑作用,如果能早几年读到,今天或许都会变得不一样。
  •   江山/文

    我们都曾从叛逆的时代走过,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当年的叛逆思想是对的,直到今天读到这本书《早独立早成功》。虽然当下亲子类的图书很火很畅销,却从来都只是帮助父母,或者站在孩子的角度让父母去理解和教育,可这本书改变了以往的创作模式,即使再换位思考都不如成为其中的角色来现身说法更值得有说服力。作者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他的亲身经历和诸多例证去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让父母反思与反省自己对孩子们的做法,是与孩子沟通太少,还是方式不对,真正了解叛逆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1、思想上的差异。以前都说10年一个代沟,如今3年就一个代沟,其思想上的不同步,已成为亲子之间沟通的障碍。孩子们在思想上渴望自由自主,对社会与价值观的理解更加尖锐,可父母一直站在10至20年前的理论上教育孩子,已然不再适应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

    2、生活上的不同。每个年代的人都有他固有的生活方式,根据社会与家庭的条件决定了行为上的不同。60后墨守陈规,70后脚踏实地,80后无所畏惧,90后甚至00后斗智斗勇。这是社会进步的方向,也是生活的流行趋势,所以父母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这并非一些极端家长口中的道德沦丧,而是生活观念上的不同罢了。

    3、沟通上的弊端。父母一心想左右孩子们的思想,所以在沟通上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以至于在沟通上出现很大的分歧。其实,真正的沟通,是从倾听开始的宽容。建立亲密而友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变得相对容易,孩子们才会彻底放下心中的包袱,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与疑惑。

    4、学习上的压力。我国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危机中,所以,父母给予孩子的压力就是考试的分数,以致使中小学生缺乏自主创新的灵活精神。过多的学习压力成为当下孩子们思想负担的根源,如果父母不在思想上给予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的话,孩子们就会离父母越来越远。其实,包容理解是促进孩子们学习的动力,一味地压制势必会造成极端的亲子关系。

    其实,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完美的亲子关系,我们希望父母做到的,父母同样渴望我们与他们保持一致。如果你觉得父母做得不成功,最好的超越就是理解他们的不成功。就像这本书的理念,早独立才能早成功,这是父母的教科书,也是孩子们与父母“斗法”的秘笈。然而这一切都源于爱,爱的五颜六色,爱的真真切切,虽然叛逆过,虽然放弃过,虽然逃离过。只因亲子之间的爱,我们才变得丰富多彩。
  •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子女,我见过的传授为人父母之道的书很多,但是像《早独立早成功》这样讲如何做好子女的书实属少见。如何做好子女?虽说“百善孝为先”,但是孝顺不只是简单的顺从、不顶撞,就如后记中所说:“真正的孝顺一定是建立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的,不是简单的服从,不是无法改变的叛逆。”由孝顺二字,我想起了我成长过程中那许许多多的快乐和不快乐。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有一个极其不自由的童年,自己想做的事情和父母让做的事情总是达不到一致,而自己又没有能力自食其力硬气的摆脱家长的控制。不知道别人小时候都想什么,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早点长大。在家里我一点隐私都没有,无论我偷偷藏起什么都会被父母翻出来看到。比如说,爸爸会偷看我的日记,而我则会在日记本的某一页里写上“谁看谁是大坏蛋”;他会偷偷抠开我糊的密不透风的小纸盒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而我则在里面放上一张小纸团,纸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呸”;他会逼着我在别人还念a、o、e的年纪就开始学习A、B、C,而我则热衷于看藏在英语书下的武侠小说……与老子斗其乐无穷,童年就在彼此间你来我往的战斗中很快过去,而我也习惯了跟家长对着干,他们说向东我偏要往西。他们总觉得我越来越不听话,我却总觉得他们越来越不理解我。现在想来,那时候总是把自己的不自由放得很大,反而忽视了父母带给我的正面影响。

    本书不是育儿书,做父母的可以看,做子女更该看看完本书之后,才理解了作者为什么强调独立的重要,我也是在独立之后才开始理解父母的心情。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在陪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产生诸多烦恼之后,更能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女儿,我既不想向我父母那样管得宽,又不想疏于管教放任自流,我想把她培养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本书适时的出现给了我必要的指点。书中说:做子女的需要对孩子有信心的父母,需要勇于承受子女失败的父母,需要不抱怨的父母,需要开明、平等、民主的父母,需要愿意改变意见的父母,这些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做子女的也要试着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理解父母,用一颗愿意原谅的宽容的心去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莫在“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遗恨万分。而父母和子女相处的时候,总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要互相尊重。

    在我国的很多家庭里,夫妻关系的矛盾恰恰存在于如何处理父母关系和配偶关系的问题里。夫妻关系是与父母关系的试金石,父母和配偶,究竟爱谁多些更合理?本书中提出了问题给出的说法,不知道会不会对你有所启发呢?

    很多问题,虽然书中没有给出任何现成的解决方案,但却可以让我自行领悟如何做好子女。反之亦然,知道了子女需要什么样的父母才学会如何跟子女更好的相处,更平等的交往。感谢本书给我这个上有老下有下的人以启发领悟至超越旧我,让我有信心带给孩子更多的快乐,也有信心回报父母恩,做孩子需要的父母,做父母贴心的孩子。
  •   看了很多如何做父母的书 迎来了如何做子女的 早独立早成功 一本如醐醍灌顶的好书

    本书详尽诠释这条规律-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好书,推荐!
  •   很好的书。适合父母看,也适合大些的孩子看
  •   读这本书的时候适逢班里一个孩子离家出走,一个孩子浓妆艳抹,两个孩子早恋,四个孩子整天与家长吵架的战火纷飞的时期。家长们隔三岔五打电话来询问孩子表现情况,顺便抱怨抱怨孩子的桀骜不驯,为自己的辛苦劳作诉着苦,嘱咐我一定跟孩子多做做工作。这本书越往后读,我要把它分享给大家的心情就越迫切。于是,加班加点地读完,便一口气订了很多,班上人手一本。接下来就看看效果如何了
  •   备着的,等女儿自己能看的时候送给她.
  •   不建议买,看到三分之一有点看不下去了!
  •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是关于青少年家庭教育的书籍,读来才知不然。这是一部任何一个对美好生活都心怀憧憬的人都应该反复阅读的书籍,它适合于任何年龄段的读者。
    《早独立,早成功》带给我两方面的思考:

    一方面是我与我的孩子之间的沟通问题。做为一个十六岁正处于逆反期女孩儿的母亲,我和孩子的关系融洽了吗?我们之间存在了怎样的距离或亲密?我是不是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女儿眼中的“祸害”?其实当我在网络上看到“父母皆祸害”这几个字的时候,心中极其的震惊,因为在我的字典里,除了十恶不赦的大恶之人以外,我不能接受用这样的两个字来形容我们周围的任何一个人,尤其是拥有了父母这么高尚圣洁的称呼的两个曾经含辛茹苦辛勤养育了孩子成长的两个人……于是千万种委屈涌上心来,我就想为人父母者恨不能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全部积蓄全部关爱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在孩子的心目中,竟然把父母等同于“祸害”……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另一方面是自己与父母间的相处问题。总以为自己是一个独立性非常强的人,有过遵照父母之意在父母身边享受安逸生活的经历,也有过曾经背井离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全新的生活的经历……虽然至今也没有尝到什么成功的滋味,但是踏踏实实、津津有味地活着已经使我长久地被一种幸福感和自足感所包围。但是,看过《早独立、早成功》以后,我才意识到,可能我还能够更独立一些,或者说更加富于自我一些。例如我现在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都是延续了父母亲的影响与教诲……不过这些思考过后,又有一点小小的纠结,那就是我真的要彻底摆脱父母吗?摆脱父母的意义究竟是孰重孰轻?曾几何时,拥有了优秀父母的言传身教那是我的骄傲啊!

    《早独立,早成功》教授每一个孩子“即达到独立的目的,又不能伤害父母”,其中以孩子的视角看待父母和周遭的方式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很能够与孩子形成有效的沟通;其中以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笔触和理据分明的行文也能够对已为人父母亲的读者形成一种警醒,使他们可以轻易找到可以触动到自己的那个点,从而更进一步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愿意尝试去改变。

    在深入地阅读与思考之后,我才真正地意识到了父母与孩子只有在树立了属于自己一个人人格的的独立之后,才能拥有了相互理解、相互原谅、相互包容的良好关系,才能更进一步地拥有我们(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所热切期待的成功。当然独立是一个人的,而成功则是三个人的。
  •   听说豆瓣上有一个有名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当时心头一惊,觉得小组名字太过大逆不道,然而转念一想,放在十年前的自己身上,恐怕会感觉这是最贴切不过的一句话。

    我现在作了妈妈,成了“父母”中的一员,现在来看这样一本书,会在想到自己当年的同时试图去提前感知孩子的感觉,心理很复杂,所以读起来更有滋味儿。而也正因为已经失去了做女儿的机会,所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儿在心头……

    我以为这是一个非常清醒理智的作者,他会强调对父母的爱,但同时在强调与父母的距离;他会同意传统的孝顺,但同时会告诉你不要“愚孝”;他会要求你尊重父母,但同时要求你有自己的主见……在中国,封建文化占据了太多的时间,所以“棍棒底下出孝子”和“百善孝为先”已经深入人心很难抹去。而也正是这两点,使得我们大多数的童年并没有那么快乐,我们被父母压抑着想法,禁锢着思想,干涉着生活,我们却不敢反抗,生怕被扣上“不孝”的帽子,我们有太多委屈,却无法让父母知道。我们两代人中间不是缺乏沟通,而是没有沟通。我们受到父母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尽管我们一直希望并且努力在做一个民主的父母,以让我们的孩子更多地感受快乐,可是,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我们打小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然后反过头来再影响我们还小的孩子。

    《早独立,早成功》的作者一直以一种极其冷静、客观、理智的态度来“教育”所有的“孩子们”,事无巨细,在于父母相处过程中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作者都一一列举,然后给出一个既不伤害亲情又不伤害自己的意见,就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来说,我认为作者给出的意见是聪明而可行的。

    我已经失去了父母,无论童年的记忆有多少不堪,现在想起父母仍然觉得温暖。所以现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站在母亲的角度上阅读的时候更多,所以,我更为作者能够理解父母而鼓掌。作为一个母亲,我读这本书更多的时候在思考我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如何才能做一个“非祸害”的母亲?在我们长大以后,往往会忘了小时后的样子和想法,所以,我们只有记忆却没有思考。要想做一个不害孩子的母亲,我们就必须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才能知道什么会让孩子讨厌和为难,从而规避这些做法,作成一个真正的好母亲!

    《早独立,早成功》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一个好渠道,互相理解的一个桥梁!
  •   《早独立,早成功》是一本教青年搞定父母的经验书,虽然我早已不能算是青年,但处在上有父母,下有幼子的阶段,读一读这样的书还是挺有启发的。

    过去我就经常在想,为什么我和父母之间总会产生一些摩擦呢?是他们不爱我吗?不是,父母一直把什么最好的东西都留给我用,自己经常舍不得这舍不得那。是我不爱父母吗?不是,我一有时间就带孩子去看他们,有什么好吃好玩的都愿意和他们分享,几乎每天都通电话。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我很久,读过《早独立,早成功》这本书我才渐渐明白,我们之间的矛盾是我们都不能接受对方的缺点,不能接受对方是不完美的。小时候,父母在我心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现在,父母老了,脑子转得没那么快了,做事开始忘东忘西了。我看到了父母的“不完美”,但又不愿意承认。所以很多时候宁愿自己花钱费力去帮他们买大家电,办很多事,去掩盖父母已经不那么完美的事实。但我父母总觉得自己还没老到需要我照顾的时候,什么都愿意自己去做,即使买了不值的东西也乐意。过去我只知道和父母吵,觉得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愿意花冤枉钱费冤枉力,并没有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他们希望独立的心。而父母也没站在我的角度去考虑我是为他们着想,总觉得我一照顾他们就是他们老了无能了,总是把N年之前的事一通机关枪似的碎碎念。

    对于养育孩子,很多地方也让我特别纠结。一方面我不想让儿子重走我的老路,什么都是父母逼着学逼着练,另一方面,我又不能完全摆脱父母教育我时犯的错误,因为一切都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模式,必须要很努力才能免除。其实很多时候父母逼孩子学东西我也能理解,因为那些都是他们当年想学而学不着,想练而练不了的东西。现在家里有了条件,自然想让孩子什么都学学。但作为孩子一方来说,谁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想学的不让学,不想学的非让学,不产生矛盾才怪呢。

    童年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以及生活环境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重大影响,比如我现在一手把儿子带大,不让父母公婆帮一点儿忙,就是想弥补小时候父母不在我身边的遗憾。比如我会给儿子买很多书很多玩具,一方面是因为我小时候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就多,所以我知道读书多的好处。另一方面,买一大堆玩具也是为了圆我小时候想要玩具的梦。

    这本书作者提出的观点是独立与离开是未来成功与幸福的绝对条件。我认为,这里的独立与离开并不是形式上的,可以是心理上的。我们对父母要多多理解,因为他们与我们生活的年代,经历的事情完全不一样,很多观念都是根深蒂固的,不要试图去改变什么,还是多理解和包容吧。对于教育孩子,我们就不能用老一套,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信,与孩子建立好亲子关系,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也让孩子明白父母也不是时时事事都完美的,父母也有不懂的东西,也不做不成的事。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去发挥能力,去施展才华。
  •   书中有大量的例证,使你阅读起来,比较容易理解和体会。

    如果你是70后,那么读完这本书,我想可以帮助你反思或反省一下!

    如果你已是父母,那么,怎样让自己的孩子提前做个心理上的防备,以便更好的生存下去,你也应该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不能说很好,有点像心灵鸡汤什么的,但,看完会多少给你一点启发,如果,你对现实生活尤其是对80、90后的身边人,不可理解的时候,应该看看这本书,呵呵。
  •   内容还行,只是感觉有面没点,讲的不够具体,但感觉很不错。。。
  •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这句话,让我感触很多。以前,我总觉得父亲对我很不满意,无论我做什么,怎么做,他都不会满意,在我看来,他希望我是完美的。可是,我根本不可能完美,他可能觉得我给了你那么多,给你最好的教育,给你最好的生活,可是,你却什么也不会,把你带在身边教你做事,你学不会,让你自己去单独干,你赔本。很长时间,我为之抓狂,我觉得他们根本不放心我,表面上是我在做事,实际上他们都把事情安排好了,我其实是个工具而已,这让我觉得自己真的非常的无用。后来我决定离开他们,可是他们这样更加不放心,随时跟踪我的行踪,更别说让我独立做事了。    看了这一章,我的思维突然反了过来。原来,我的父亲希望有个完美的我,但是这怎么可能,20岁以前,我还可能认为我自己是完美的,现在,我能真确地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实际上,我对父亲的态度和父亲对我的期望是一样的,在他的心里,有个他认为最完美的儿子,而我,无论从谈吐,学识以及稳重、精明等等方面,根本无法跟他心里设想好的儿子匹敌!可是实际上,在我的心里,也有一个完美的父亲形象——他对我要有耐心,让我充分发挥,而不是指手画脚,做我坚强的后盾,而不是他冲在前面,我在后面打杂。那一瞬间,我明白我和我父亲的矛盾在哪里了,他心里的完美儿子,我无法达到,我心里的完美父亲,他也不可能做到。    有一段时间,我不明白我和父亲之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苦闷至极。记得小学和初中,父亲很痛爱我,每天抽时间陪我玩,对我也很宽容,有一点小成绩,都能得到他的鼓励和赞许。可是到了高中,父亲渐渐严厉起来,很难再见到他的笑脸,更难听到他的赞许。这给了我一个很大的错觉,以为父亲不爱我,甚至会怀疑到自己是不是他亲生儿子。    到了我大学快毕业,我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开始接触父亲的生意,因为这是他所希望。后来我才明白,我潜意识了是为了得到和父亲的和谐关系,得到他的首肯,才选择了从事家里的生意。可是,这几年来,我始终无法达到父亲的标准。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父亲对我的这种近乎苛刻和理想化的要求,不就是他不完美的一部分吗?我接受了我自己的不完美,也得接受父亲的不完美啊。小时候,总认为父亲是无所不能的,虽然后来没这么想过,但是潜意识里,这种想法还一直存在,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害死人啊,以后我有孩子了,我决不向孩子隐瞒我无能的一面,一定要告诉他,爸爸也有做不到的事,爸爸并不是完美的。 阅读更多 ›
  •   初拿到书得时候,没发现有什么特点。后来读着读着,感觉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很巧妙的把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表达出来。语言简洁又不乏风趣,幽默。值得一看,特别是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不妨买一本,细细研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