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新世界 作者:龙柒 页数:275
Tag标签:无
前言
曾国藩生活在动乱不堪、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就是在这种悲剧色彩浓重的年代里,他仍旧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他由科举入仕途,随后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成为大清一根顶梁支柱。这其中的原由正是百年来人们好奇和关注的焦点。 曾国藩出身于耕读之家,本身资质并不出众。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也正因此,他思想谋略的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他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但却影响了几代人。 对自己,他能克己修身,不骄不躁,实学进取,一生三变。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自省自知,围绕自己在官场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对自己进行思想上的洗礼,并不断进步。 对朋友,他认为“朋友贤否,关乎一生之成败”。因此,他能做到不嫉不妒,广交师友,以诚待人,教学相长。这些能人雅士在他的官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其出谋划策,同渡难关。 对家人,他本着“苛教于己,严教于人”的原则,以兄长之责教弟有方,对外大公无私,对内爱护有道。 对国家,他一生为官铭记“忠”字。不论是腥风血雨的战场之上还是功成名就之后,都能怀抱一颗广济天下的心,对君主至忠至诚,为国家荣誉赴汤蹈火。 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许多历史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毛泽东曾说:“他是地主阶级里最厉害的人物。”并在军事纪律方面借鉴了曾国藩组建湘军时提倡的精神。蒋介石更是认为曾国藩可以做他的老师,并把曾氏学问作为枕畔必备读物。从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中,从他的人格品位和素养里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如何能做到“立身如针,处事如线”;如何在多方利益纠葛的时局里营造自我发展的舞台;如何与人相处发展人脉;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挫折……所有的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精彩的答案。 本书从做人、做事多个方面解析曾国藩的一生,用他真实的经历向人们展示打造辉煌成功的方略。希望世人能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加以利用,缔造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内容概要
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许多历史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毛泽东曾说:“他是地主阶级里最厉害的人物。”并在军事纪律方面借鉴了曾国藩组建湘军时提倡的精神。蒋介石更是认为曾国藩可以做他的老师,并把曾氏学问作为枕畔必备读物。从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中,从他的人格品味和素养里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如何能做到“立身如针,处事如线”;如何在多方利益纠葛的时局里营造自我发展的舞台;如何与人相处发展人脉;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挫折。所有的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精彩的答案。本书从做人,做事多个方面解析曾国藩的一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行事滴水不——天下之事,贵在谨慎 ◎第一堂课◎推美让功巧避嫌慎用人,戒三端扬人抑己,谦虚而行小心行事,得意不忘形 ◎第二堂课◎羽翼不丰,绝不妄动靠自己渡难关因骄而败,因慎而胜严教子女,规以治家严戒自傲,言多必失谨慎行事,巧于用智第二章 处事如线——万事以“活”为宗旨 ◎第三堂课◎为公当强,争名当退与对手周旋,有为有不为修身恕道,内圣外王静观沉浮,洞察风云 ◎第四堂课◎随机应变,应时而动退步宽平,清淡衡久委蛇多势之中,左右逢源巧隐锋芒,圆通求成第三章 做事讲原则——心有规矩,自成方圆 ◎第五堂课◎名利场三大铁律远近亲疏,自有定位忍无可忍之时,还以颜色轻名利,清名利 ◎第六堂课◎适时而进,不时不进以善养人,辅以权谋对无德之人严惩不怠不妒不求,以耐心应万事保身有方,参与有则第四章 现实主义实干精神——一切行动从积极效果位指向 ◎第七堂课◎持之以恒,死而后生精识务实,亲力亲为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脚踏实地,学自有得敬德修业,不可固愤而废 ◎第八堂课◎真诚慎独,人生乐事宏济艰难,博爱于民补拙补心,勤必有成学有所用,用中又学多行义事,力争前程第五章 造势养才——知己知彼,选才有道 ◎第九堂课◎广纳言,交谏友交人交心,择人而从知已知彼,百人百用交志同道合之友,创激情澎湃之业 ◎第十堂课◎量才施用,不拘一格以和为贵,切忌树敌真心激励,奖惩有别广交英才,提携后辈宽容大度,不计小节第六章 立身如针——修身自守,修心立德 ◎第十一堂课◎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俭以养德,物贫心富宽以待人,公平之心服众人内外兼修,誓做完人平和为本,恕而不怨 ◎第十二堂课◎心有本源,只在进德雕琢性情,锻造气质志有定法,脱于俗流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戒骄戒躁戒妄言,人必自强谦而不欺,立身之本第七章 超凡品性——坚如磐石,韧如蒲草 ◎第十三堂课◎屈心抑志,坚韧渡难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清隐忍有道,终有所得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第十四堂课◎面对强敌,勇者无惧勇敢面对,不退不缩义字当先,自胜者强第八章 敏感以对变化——抓住机遇,择时而动 ◎第十五堂课◎治事与育人兼顾,方可乘势扩势欲自强,先强思想术有专攻,专致以求褒机贬奸皆为道 ◎第十六堂课◎裁旧纳新,择时进言火候不到,不动声色把握关系,借梯登高“糊涂”应世,不失良机第九章 精忠与守诚——从忠诚为本,以才智为用 ◎第十七堂课◎人以机巧,我以诚愚为势不贪,厚待于人忠诚体国,以为天下集体利益,据理力争赤诚之心,器成远大 ◎第十八堂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恳为人,以求务实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假拙诚真,世故不可取注重宣传,攻心为上第十章 胸怀天地——读书为明志,荷道以躬 ◎第十九堂课◎眼界开阔求通变婉拒命旨,以磨心智志当存高远,日益求精进立人之前,读书明志 ◎第二十堂课◎分才而用,各用其能借力使力,观势乘势甘心吃亏,早有戒备第十一章 好学求和——学无止境,广纳新物 ◎第二十一堂课◎学新知求变,变而生智勇于向对手学习学习益友优点,量才而用 ◎第二十二堂课◎言传身教皆而有之改过迁善,而后兴家专心潜读,明道经世切己体察贵专而有恒学而优则仕第十二章 我为人,人为事——强烈责任感和远见卓识 ◎第二十三堂课◎公而忘私,自尽厥职拔除腐草,惩治贪吏息事宁人,以柔蓄志“任”字当头躬身人局挺膺负责,成事可冀 ◎第二十四堂课◎谨小慎微,防微杜渐蓄势待发,增强实力
章节摘录
慎用人,戒三端 当事业进行到守业阶段,自己可以掌握的事情越来越多,凡事不可能亲力亲为的时候,就会面临用人的问题。而用人有很大的学问,用人得法与否关乎事业成败。曾国藩用人治人之法是其事业成功的重要部分。 曾国藩认为,世间的人种类繁多,但惟有两种人不能用。 第一种便是夸夸其谈之人。有的人可能学识渊博,有的人可能孤陋寡闻,但无论多么有才学的人都忌讳炫耀和宣扬。而其直接表现就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大家在一起交往,如果一个人老是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处处争强逞能,不给别人以表现和施展的机会,那么别人很快就会对他产生反感。为人应力戒表现欲太强,这在曾国藩所谈的处世禁忌四缄中,第一条就已谈到不喜好夸夸其谈,到处表现自己。另外,曾国藩还说:人只要稍微有些才能,就想要表现出来,以显示与别人的不同。争强好胜的人这样,追逐名利的人更是这样。因此,“吾日三省吾身”是每天都要做到的,这对此类人是极好的教诲。 曾国藩第二次任两江总督时,李鸿裔来到他的幕府中,少年倜傥,不拘小节。曾国藩特别钟爱他,对他像儿子一样看待。曾国藩的密室,只有李鸿裔可以随便出入。当时曾国藩的幕僚中有所谓“三圣七贤”的条目,都是名极一时的理学大家。曾国藩惊叹他们的名声,把他们都召纳了进来。然而只是挨个地安排他们的衣食住行等,并不给他们职位和事情做。一天,曾国藩和李鸿裔正在室中坐着谈话,正巧有客人来到。曾国藩出去迎见客人,留下李鸿裔自己在室中,他翻看茶桌上的文本,看到《不动心说》一诗,是某一位老儒所写的。这老儒,即是十个圣贤中的一个。 文后边写有这样一段:“使置吾于妙曼娥眉之侧,问吾动好色之心否乎?日不动。又使置吾于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高爵厚禄之心否乎?曰不动。”李鸿裔看到这里,拿起笔在上面戏题道:“妙曼娥眉侧,红蓝大顶旁,尔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写完,扔下笔就出去了。曾国藩送走了客人,回到书房,看到了所题的文字,叹声说:“一定是这个小子干的。”就让左右招呼李鸿裔。这时李鸿裔已经不在衙署中,很可能又去秦淮河游玩去了。曾国藩命人拿着令箭到处去找,果然在某姬的船中找到了李鸿裔。曾指着他所写的问道:“是你干的吧?”李答:“是。”曾说:“这些人都是些欺世盗名之流,言行一定不能坦白如一,我也是知道的。然而他们所以能够获得丰厚的资本,正是靠的这个虚名。现在你一定要揭露它,使他失去了衣食的来源,那他对你的仇恨,岂能是平常言语之间的仇怨可比的,杀身灭族的大祸,隐伏在这里边了。”李鸿裔很敬畏地接受了教诲,从这以后便深深地收敛自己,不再敢大言放肆了。 第二种人便是轻薄之人。人最忌轻薄浮浅,没有内涵,几番接触,就会使人感觉俗不可耐,或令人生厌。大凡有一定学识或修养的人,都能够沉着稳练,谦谨坦荡。 曾国藩对于轻薄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认为大凡没有品德修为的人都会有三个容易犯的错误:乐于听到别人不好的传闻,妒忌有所成就的人,对别人的不幸幸灾乐祸,此为第一错;人由天命,臣从君言,儿子被父亲管教,这些都是规律,但有些人不接受这些,身份越卑贱想的事情越多,自认为自己有多么的高明,此为第二错;世上的人清浊难辨,是非难明,对与错常常没有绝对的界限。遇到事情就焦躁激动是轻薄的习气。不体察真伪就盲目地效仿别人,评头论足,使优秀的人感到难过,使低劣的人更加自卑,此为第三错。曾国藩说他自己现今老了,这三错还要加以防戒。 因此曾国藩最反对幸灾乐祸、狂傲自大、妄断是非、自以为是的那些人,而他则自修严谨,更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对别人富有怜悯之心。 咸丰年间,曾国藩驻守祁门,险象环生,储备极其困乏,是他一生行军中最苦难的时候。一天,忽然想起安徽那一带多有经学大师,遭受战乱,颠沛流离,生死都不知道,于是派人四处寻问,对活着的人给以书信,约他们来军中的幕府相见,死去的人对其家小给予抚恤,索取他们留下的文章保留。 至于轻薄的第二端,曾国藩特别指出其危害:骄傲是最可恶的一种德行,凡是担任大官职的,都是在这个词上垮台的。指挥用兵的人,最应警惕骄傲和懒惰的习气。在做人的道理上,也是骄、惰这两个字误事最多、最大。至于妄断是非的第三端,他曾规劝有关人士。他主张精明必须与宽容结合,且要以尊重别人为前提。为人、为官、治世、为政戒此三端,必当受益无穷。 此外,曾国藩在对付悍将上也颇有一套方法。这也是用人之道中的重要内容。 刘铭传生长在民风强悍的淮北平原,自小养成了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豪霸之气。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回原籍招募淮军时,第一个就看中了他。但对于刘铭传的居傲狂妄,李鸿章也着实恼火。因此,当曾国藩借用淮军“剿捻”时,李鸿章就把“铭军”拨给了老师,希望曾国藩能够熏陶、管教他一下。 果然,在“剿捻”过程中,刘铭传军与另一悍将陈国瑞军发生了两次械斗。怎么处理这个事端,可真让曾国藩犯了难。不处理吧,于事不公,双方都不能平心静气,今后还会发生内讧;处理吧,这是李鸿章的属下,且刘铭传谋勇兼备,又有洋枪洋炮,今后自己还要倚重他。于是,曾国藩想了个万全之策,就是对刘铭传进行严厉斥责,嘴上说得狠,但对其过失不予追究,使他心生悸畏。 对于老师的办法,李鸿章心领神会,所以他照方抓药,在“剿捻”成功后,向清廷力保刘铭传的功绩,使刘铭传得以委任台湾道员。正是这个桀骜不驯的人,在中法战争中带领台湾军民奋起抵抗法军的进攻,使法军终未能攻下淡水,占领台湾的梦想破灭了。1885年,清政府将台湾正式撤道改建成省,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第一任巡抚。 而对付陈国瑞则是另一种办法。曾国藩觉得只有让他真心地服自己,才有可能在今后真正地使用他。于是,曾国藩拿定主意,先以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打击陈国瑞的嚣张气焰,继而历数他的劣迹暴行,使他知道自己的过错和别人的评价;当陈灰心丧气、准备打退堂鼓时,曾国藩话锋一转,又表扬了他的勇敢、不好色、不贪财等优点,说他是个大有前途的将才,切不可以莽撞自毁前程,使陈国瑞又振奋起来;紧接着,曾国藩坐到他面前,像与儿子谈话那样谆谆教导他,给他定下了不扰民、不私斗、不抗令三条规矩。一番话说得陈国瑞口服心服,无言可辩,只得唯唯退出。 曾国藩驾驭悍将,无外乎是外严内宽的办法。这样,就可以人尽其才。 曾国藩曾说过:“傲为凶德,凡当大任者,皆以次字至子颠覆。用兵者,最戒骄气、惰气。”由此可见,无论用什么人、做什么事,都应该像耐心的园艺师修剪花草那样,先辨明品种,再根据特点修理。P5-8
编辑推荐
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许多历史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毛泽东曾说:“他是地主阶级里最厉害的人物。”并在军事纪律方面借鉴了曾国藩组建湘军时提倡的精神。蒋介石更是认为曾国藩可以做他的老师,并把曾氏学问作为枕畔必备读物。从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中,从他的人格品位和素养里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如何能做到“立身如针,处事如线”;如何在多方利益纠葛的时局里营造自我发展的舞台;如何与人相处发展人脉;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挫折……所有的问题都能在龙柒编著的《曾国藩为人处世24堂课(白金版)》中找到精彩的答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