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关仁山,王家惠  页数:331  字数:34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三十四年前,我国京津唐一带出现了地质异常状况,国家地震局为了加强地震监测,派青年地质工作者周海光赴唐山任唐山市地震台台长。因为坚持自己的监测结论,周海光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与政治圈套;与市长女儿向文燕的爱情,却让他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最终地震发生,证实了周海光的预测,而他与文燕却生死相隔……

作者简介

关仁山
  男,河北唐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与作家何申、谈歌被文坛称做河北“三驾马车”。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代表作《船祭》获香港第二届《亚洲周刊》华文小说冠军奖;《苦雪》获河北省第四届文艺振兴奖;《天高地厚》获2003年度文艺类十大畅销书奖;中篇小说《九月还乡》获第六届《十月》文学奖,三次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三次获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转载。部分作品翻译成英、法、日文字。作品多次改编拍摄成影视作品或话剧等。
  王家惠
  男,河北唐山人,著名作家,红学专家。1993年起从事《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研究,在《文艺报》等报刊发表多篇论文,和杨向奎、刘润为同被称为“新丰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创作的30集电视连续剧《曹雪芹》剧本由中国电视剧艺术中心拍摄,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段首播。处女作短篇小说《感情》,被北京电视台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在央视和北京台等多家电视台播放。

书籍目录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所有失去亲人的同胞所有抗震救灾的英雄们第一章 七彩的光芒				第二章 残酷的玩笑				第三章 世界就是你				  第四章 一曲心魂				第五章 撕裂的大地				第六章 消逝与永存				第七章 重写的不仅是城市		第八章 陌生的家园				第九章 向蓝天放飞灵魂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七彩的光芒  国家地震总局的会议室里人很多,但极静,静得沉重。  沉重的宁静被布帘轻轻拉开的声音撕裂。  随着白色布帘拉开,一幅巨大的国家地质总图呈现在人们眼前。  总局局长张勇站到图前:“目前京、津、唐等地正处于地震活动的高潮阶段,预计在今年可能发生五至六级甚至更大的地震,尤其是唐山近期出现的异常现象更值得我们关注。虽然目前京、津两地还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临震现象,但从地震前兆的空间分布来看,在唐山与朝阳之间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周海光……”  总局最年轻的专家周海光答应一声站起来。  “总局决定派你去唐山支持地震预报工作,有困难吗?”张勇目不转睛地盯着周海光。  “干我们这行就是解决困难的,没有困难要我们干什么?”周海光显得信心十足。  “好,你到那里以后,一定要抓好分析和防震工作,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向局里和唐山市政府请示汇报。”张勇显然对周海光的回答很满意,也对于自己的决定很满意。  “是。”周海光答应一声坐下。在座所有专家的目光几乎都有意无意地向周海光投来,很明显,这种异乎寻常的任命说明着这个年轻人在总局领导心目中的位置。    列车在涌动着大片绿色的原野上疾驰。  大地是万物的摇篮也是万物的坟墓,孕育生机也孕育死亡。  万物在命定的生死之间挣扎、抗争,这一过程谓之命运。  万物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命运将给周海光带来什么?    唐山市,具有百年历史的现代工业重镇,街道一派祥和,人们根本不知道在他们的脚下正在酝酿着什么,行人脚步悠闲,各种车辆也显悠闲。  人行道上,一个井盖敞开着,井口四周用绳子围了起来,绳子上挂着纸条:人防工程检修。  戴着安全帽的工人站在四周。  唐山地震台的超凡正和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说话,他本来是到火车站去接周海光,看到这里检修,要下去看一看。  “听群众反映这地下常冒热气,我想下去看一看,我是地震台的。”超凡满脸是笑。  “没有的事。这是军事工程,让你下去,我也当不了家。”干部不笑。  《唐山日报》的记者丁汉也骑车走到这里,他也是急着到车站去接周海光,他们是多年的好朋友,刚到这里,就被工人截住,让他绕道。  “绕道来不及呀,我还要到车站接人呢。”丁汉单腿支住车,笑嘻嘻地和工人说。  工人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听一声巨响,一股黄色的烟雾如同一条黄色的怒龙,由井口里蹿出来,直蹿向高远的天空,天空立时昏沉如阴,随着黄色的烟雾,是无数碎石和水泥渣滓如流星雨一般自天空狂泻而下,覆盖了广大的街道,行人和车辆都惊慌失措地躲避。  丁汉扔下自行车就往井口跑,超凡和干部也向井口跑去。  碎石泻尽,惊魂甫定的行人也朝井口跑来,工人们徒劳地拦挡着,但是无济于事,人们迅速把井口围得水泄不通。  在井口,超凡和丁汉都不约而同地停住脚步。  一名工人从余烟未散的井口爬上来,一上来便倒在地上。  超凡和干部蹲下身看着工人,只见他满脸漆黑,烧焦的脸上满布水泡,烧焦的工作服紧贴在身上,眼睛紧闭,只能听见很微弱的呻吟。  “下面怎么了?”干部焦急地问。  “洞里突然喷出蒸汽……”工人闭着眼睛说,声音微弱。  “他们三个呢?”干部更焦急地问。  “不知道,可能已经被烧……烧……”工人没有说完便昏死过去。  干部愣了。  “救护车,快,去叫救护车……”丁汉站起身来对着那些工人大喊。  超凡撕下工人身上已经烧焦的工作服,放在鼻子下闻,若有所思。    解放军二五五医院的外科医生向文燕穿着一身军装走在医院的走廊里,她要去火车站接妹妹向文秀,文秀随市歌舞团去外地演出,今天回来。  护士丰兰抱着一摞病历追上,边走边说:“向大夫,有一个工人在防空洞里被不明蒸汽烧伤,烧伤面积在百分之六十以上,黄主任让你去看一下……”  向文燕没有说话,转身走回急诊室。  在急诊室里,护士给向文燕穿着白大褂,向文燕问:“情况怎么样?”  “脸部和手部深度烧伤,神经严重受损。”一名医生回答。  “血压多少?”向文燕继续问。  “已经听不到了。”医生答。  “准备插管。”向文燕说罢走向病人。  护士们有条不紊地做着各项准备。  突然,一股鲜血由病人口中狂喷出来,喷溅在病人的身体和急诊床上,也喷在向文燕洁白的大褂上,氤氲,浸润。  人们都静下来,一片恐怖的寂静。    井口边,救护人员已经赶到,救护车停在一边,发动机在响,围观的人仍然里三层外三层,赶都赶不走。  超凡和干部蹲在地上,他们面前摊着一张人防工程图纸。  不远处,丁汉问一个工人:“下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工人似心有余悸:“不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  丁汉遗憾地转头,看到超凡和干部,走过去。  “我看这事和蒸汽无关。”超凡语气肯定。  “那你认为和什么有关?”干部奇怪地问。  “地震。”超凡更加肯定地说。  “瞎说,怎么会和地震有关。”干部以一种奇怪的眼神看超凡,似怀疑他有什么病症。  救护人员又从井口里拉出两具乌黑的尸体。  围观的人群又是一阵骚动。  干部起身和工人们一起忙碌着。  丁汉问超凡:“同志你好,我是报社记者,我刚听你说此次事故与地震有关?您能详细说一下吗?”  “我无可奉告。”超凡一脸警惕。  “你是地震台的工作人员?”丁汉追问。  超凡没有说话,匆匆离去。  丁汉遗憾地合上记事本。  尸体被抬上救护车,救护车鸣笛绝尘而去,留下一片猜测与流言。    唐山报社的总编室,总编明月正在看稿子,一阵敲门声,明月抬头,看见丁汉兴冲冲地走进来。  “总编,能不能换一篇稿子下来?”丁汉说着,走到桌前。  “今天晚报的样报都已经出来了呀。是有重大题材,还是突发新闻?”明月笑着问。  “刚采访到的,是重大题材也是突发新闻,您看看。”丁汉把手中的稿子递给明月。  明月低头看稿,标题是:“人防工程出现意外三死一伤,地震台认为,这起意外与唐山地震有关”。  “这篇文章发出,肯定轰动。”丁汉看着低头看稿的明月说。  “丁汉,这篇报道一旦发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你想过吗?”明月抬头问。  丁汉一愣:“这……”他摇一摇头。  “稿子先放我这儿,你忙去吧。”明月说完,把丁汉的稿子放到旁边,又低头看稿。  丁汉往外走,觉得很遗憾。  丁汉出去,明月拿起电话。    火车站的出站口里,周海光身上背着鼓囊囊的网丝兜站立,他的脚边是一只皮箱。他的身后,是一群叽叽喳喳的歌舞团演员,向文秀也在里面,银铃似的笑声比谁都响。  向文燕站在出站口的外面张望,她发现了向文秀,抬手招呼。  周海光以为是招呼自己,也笑着抬起手,他身后的向文秀大声叫着:“姐……”她也抬起手向文燕摆,但没有忘记对周海光做一个调皮的鬼脸,周海光的周围腾起一片姑娘的笑声,周海光的脸一热,手不知道往哪里放,幸好这时候他看见在向文燕的身后,唐山地震台的崔坚在向他招手,赶紧摇手,摇出许多尴尬:“崔坚你好。”他尴尬地喊。  “周台长你好。”崔坚走前几步。  周海光验了票,朝崔坚走去。他的网丝兜挂在文燕胸前的钮扣上,没有发觉,急着往前走,想尽快摆脱身后那些歌舞团的姑娘,向文燕被他拽着,跟着他走,边走边急着喊:“同志,你的网兜……”  周海光没听见,仍是往前走,向文燕也不得不跟着他走,脸通红。  向文秀也出站,向前几步,不客气地朝周海光喊:“喂,你的网兜,挂住人家衣服了,你没听见啊……”  周海光停下脚步,转身,卸下肩上的网兜,这才发现网兜挂在文燕的胸前:“对不起啊,我……不是故意的……”他尴尬地点头,笑。  文燕解着网兜,一双漂亮的眼睛扫了周海光一眼,有许多不满,许多羞涩,还有羞涩中透露出的惊人的美丽。  目光使周海光一颤。他不由自主地动手帮向文燕解胸前的网兜,丝丝缕缕,缠得很紧,不好解,越不好解,向文燕的脸越红,如三月的桃花。  周海光的手刚伸到向文燕胸前,就听文秀一声断喝:“干什么?你的手往哪里放呢?你这人怎么这样啊……”  周海光的手高高举起,茫然四顾:“对不起。对不起……”他连声道歉。  “没教养。”向文秀依旧不依不饶。  “我……只想帮着解一下……”周海光羞得眼神迷离,分不清两个姑娘谁是谁,只是不住点头。  他太关注地下的事情,对于地面的事情往往不通。  “这忙是随便帮的吗?”向文秀狠剜一眼周海光,帮着文燕解那丝丝缕缕。  幸好崔坚赶上来,连连说:“对不起,他不是有意的,对不起啊。”  姐俩到底解开那倒霉的网兜,向文燕看一眼周海光,差一点笑出来,他仍然高举着双手,嘴里兀自嘟囔:“对不起、对不起。”  向文秀也忍不住笑,笑过迅即板起脸:“对不起、对不起。”她模仿着周海光的声音。  “同志,没事了,文秀,我们走吧。”向文燕说着,拉着文秀走开。  崔坚也背起周海光的行李:“周台长,我们走?”  “走,走。”周海光连声答应,跟着崔坚走。    周海光和崔坚走进唐山地震台的预报室,大家正忙着,见到周海光,都站起来打招呼,周海光几乎和每一个人都熟悉,因而也不用怎么客气。  “周台长,你到了。听说你要来,太忙,没能去接你。”红玉笑着说。  “没关系,没关系。”周海光连声应着。  “这个您过一下目吧。”红玉说着递过一份文件。  周海光来不及坐下便看起来,边看边笑:“你呀,还是老样子,这是什么?”  “水样分析报告。”红玉笑着说。“水氡持续一周处于异常状态。”红玉指点着报告上的表格。  另一位工作人员也说这些日子地磁处于连续下降趋势。  周海光看着报告没有说话,只是问超凡为什么没来,红玉说照往常他早该来了,这时候超凡的电话打过来,问海光到了没有,周海光接过电话,超凡没有什么寒暄,只是说人防工程出了事,有大量炽热气体喷出,伤了人。周海光说他马上去,就挂了电话。    作为一市之长,向国华的家里算得上朴素,一栋二层小楼,几件简单的家具。因为小女儿文秀由外地演出回来,向国华特意早早回了家,明月到家里,向国华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明月也是特意早下班,要为两个女儿做一顿像样的饭。她把丁汉写的报道递给向国华,就要到厨房里去。哪知向国华只看了一下标题脸就沉下来:“明月,这篇文章……”他抬头看着明月。  “这篇文稿是我们一个记者今天采访到的一个突发事件,我看问题严重,压下来,先给你看一下。”明月边抽着围裙边说。  向国华没有说话,站起来在客厅里踱步,一会儿,他拿起电话要地震台,找台长,那边是红玉接的,说台长出去考察了。向国华告诉红玉,台长回来要他马上到市长办公室来。放下电话,向国华又看了一下稿子,对明月说:“我不等文秀了,马上去办公室。”  说完,就走了出去,好在明月已经习惯,没有说什么,自顾去做饭。    防空洞里漆黑一片,周海光和超凡打着手电筒在防空洞里走,虽说洞壁都是水泥浇铸的,还是有无数树根钻进来,由洞顶和洞壁垂下,隐隐约约似烟雾缭绕,看上去阴森恐怖。  “出事的地方就在前面。”超凡用手电筒晃着,对周海光指点,刚说完,忽然有无数红色的亮点向他们蔓延过来。如红色的光波,伴随光波,是一种阴森的气息,潮湿,阴腥,无声地压过来,让人喘不过气,在这光波与气波之中,像是雨打瓜田般的响声,随着光波蔓延。他俩都不由停住脚步,屏住呼吸,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尤其是超凡,刚刚目睹了死人的事情,更感恐怖,不由往周海光身边靠。  那是一群老鼠,一群在防空洞里长大的老鼠,不知道有多少只,也看不清有多大,结成长长的队伍,向他们跑过来。两支手电筒的光亮并没有使它们停止脚步,它们径直朝着周海光他们跑来,由他们的脚下跑过去,如水一样,漫向不知道尽头的前方。周海光和超凡一动不敢动,直待老鼠跑净,才敢长出一口气。  他们在黑暗中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继续往前走,走了没有多远就感觉很热,热而闷,出不来气,于是都把衣扣解开,大口喘气。  手电筒的光柱小心地在两边洞壁上扫,脚步在光柱的引领下小心挪动。  一片白花花的东西在光柱中呈现出来,两边的洞壁之上,有两条白色的长蛇样的东西蜿蜒。他们小心翼翼地走到跟前,发现那是两排蘑菇样的东西,白惨惨,大的像磨盘,小的像锅盖,不管大的小的,统是一副狰狞的面目。歪七扭八,龇牙咧嘴,如地狱里的牛头马面,拥挤着,纠缠着,纠缠成两条白色长蛇,向洞的深处钻去。周海光撕下一片,放到鼻子下闻。  “是什么?”超凡小声问。  “好像是蘑菇,有股硫磺味。”周海光也小声说。  “不对头,哪有这样的蘑菇。”超凡的声音依旧很小。  周海光没有说话,扔掉蘑菇,继续朝前走。他们感到越来越热,像是走进了锅炉间,超凡说:“海光,我的鞋底都要化了。”  周海光由背囊里取出仪器,插进洞底。突然,一股黄色的气体在离他们不远处的洞壁里喷出来,就像火车开动时喷出的气体。他们都呆呆地看着,他们此行就是要探究这种气体,如今它来了,他们却有些不知所措。手电筒朝着气体喷出的方向照去,微弱的光柱根本打不到气体的深处,却看到地上有无数死去的老鼠。插在地上的仪器红灯闪烁,发出嘟嘟的响声,周海光突然大喊一声:“超凡,快走。”他拉起超凡的胳膊,和超凡一起滚到一边。  黄色的气体带着吼叫声朝他们冲过来,把他们包裹起来,由他们的身边飘过去,瞬息之间就消失了,如同它们出现时一样突然。  他们紧贴洞壁站着,呆愣愣地看着那奇怪的气体消失。周海光取出仪器,和超凡小心地往后退,突然一阵轰轰隆隆的响声,洞里剧烈地摇晃起来,洞顶的树根,洞壁的蘑菇都在晃动,土块如雨般落下。“地震了!”超凡大喊一声,周海光和他一起躺倒在洞壁根下。  轰鸣声渐渐远去,周海光显得很轻松地站起来,指着洞顶说:“上面有火车经过。”  超凡不好意思地一笑,笑得凄惨。    文燕和文秀两人回到家中,一进家门,文秀就大声叫:“妈,我回来了。”  明月从厨房里端着洗好的水果走出来:“文秀回来了,哎呦,让妈看看,瘦了没有?”  文燕接过妈妈手里的果盘,明月便拉住文秀看,文秀就势倒在她的怀里,问爸爸怎么没有回来。文燕把果盘放在茶几上,插嘴说:“老闺女就是不一样,妈都快想死你了,成天翻日历,数着日子盼你回来,知道的你是去北京演出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发配边疆了呢。”  明月看够了闺女,认为还是瘦了,便要她们姐心俩先歇着,又到厨房里忙饭。文秀趁机由包里拿出一件男式衬衣给文燕看:“姐,你看这个可好不好?”  文燕故做惊讶:“给我买的?”  文秀略显尴尬:“这个……不是……”  文燕接过来比一下:“我猜着了,是给爸买的。”说完,抿着嘴笑。  “哎呀,不是,不是。”文秀有些着急。  “我知道,是给何刚的,对吧?至于急成那样儿吗?”文燕笑出声来。  “怎么样,你说好看不好看?”文秀很认真。  文燕仔细打量,表情很凝重。  “怎么了?是不是颜色太嫩了?这可是最新的样子。”文秀见文燕不说话,有些紧张。  这时明月在厨房大声问:“文秀啊,这次进京演出怎么样啊?”  文秀急忙将衣服藏起来,姐俩同时大声说:“好。”  说完,两人便笑着滚到沙发上。    周海光回到地震台,就见台里的庄泉正和两名地质队的工程师俯身在桌子上,看一张地质图。  他还没有来得及打招呼,红玉就告诉他,向国华市长来电话,让他马上去一趟。周海光答应一声,问庄泉两位地质工程师的意见,不等庄泉说话,两位工程师就主动发表对于人防工程的事情意见:他们认为这次事件是地下岩层不稳定所致,至于什么原因,还很难下结论。周海光问是不是和地震有关,两位工程师说目前还找不出与地震无关的证据。  周海光便显得很紧张,他没有想到地震这样快就逼到面前了。  一位工作人员进来说向国华市长和梁恒副市长已经到了地震台,正在办公室里,要周海光快去。周海光便匆匆和两位工程师握握手,去了办公室。  向国华正在地震台的办公室里兜圈子,周海光走进来,有人为他们做了介绍,向国华便开门见山地说:“周台长,我是来了解防空洞发生的事故是否和地震有关。”  周海光第一次与唐山市的主要领导见面,有些紧张,但事情逼到眼前了,也就顾不得许多。他走到地球仪前指点着说:“向市长,梁市长,地壳就像有无数条裂缝的蛋壳,唐山就位于这无数裂缝的一条上,裂缝下塌时造成地裂或是地震,有时会涌出炽热的气体,甚至是熔岩,也就是岩浆。”  “这是否意味着唐山会发生地震?”向国华打断他问。他关心的不是理论,而是实际的问题。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认为唐山有发生地震的征兆。”周海光说得肯定。  “会在什么时间?”向国华有些紧张了。  周海光说还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和对数据进行分析。  梁恒问会不会在近期发生,周海光说确实很难说,地震是一种很难预测的自然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  “如果是那样,唐山……”梁恒的话没说完就打住,看着向国华。  周海光说:“我认为市政府应该立即采取防震措施,以防不测。”  向国华当机立断,让朱秘书马上通知市委常委开紧急会议。  这一来,周海光反而感到压力很大,他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全市第一把手对于地震的事情如此上心,决策又如此果断。  向国华对周海光说:“周台长,你要尽快确定震级、时间、发震的地点。唐山有百万人口,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责任重大,你既不能误报更不能漏报,你我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不懂地震,可就全听你的了。”  周海光点点头,对向国华说请再给他几天时间,对唐山的情况再做详细考察。  向国华拉着周海光的手往外走,边走边说:“那好吧,希望唐山能像海城那样让全市的百姓都能平安度过这可怕的灾难。”    明月做好饭,文燕帮着她把饭菜摆到桌上,却见文秀背着背包由楼上下来,说她不吃饭了,要出去。明月问她去哪里,她说去何刚家,明月的脸立时便沉下,拉文秀坐在沙发上,尽量和颜悦色地说:“文秀,妈不是和你说过吗,你们俩的事情是不可能的,你怎么就不听妈的话呢?”  文秀的脸也沉了,问她为什么不可能。  文燕也笑着坐在文秀旁边,对明月说:“妈,文秀和何刚在一起都这么多年了,你就别管他们的事了,再说何刚人也挺好的。”  明月的气便往文燕的身上撒:“文燕,你是姐姐,又是军人,党员,在文秀的事情上你怎么那么糊涂啊。他们在一起就是不合适。”  文秀仍然只是问为什么不合适。  明月说:“何刚会毁了你的前途,你清楚不清楚,成分问题是一个原则问题……”  文秀想解释,明月不容她说话就接着说:“你听我说,妈不是一个嫌贫爱富的人,也不讲究什么门当户对,何刚对你好,妈都知道,对咱家有恩,妈也记着,可何刚他父亲是……”  “何刚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再说以后……”文秀还是忍不住插嘴。  “以后?什么以后。就是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也是照样受牵连。”明月的口气变硬。  “我不怕牵连。”文秀的口气也变硬。  “你……”明月一下噎住,说不出话。  “妈,我觉得我和何刚在一起很好,况且爸爸也很喜欢何刚啊。”文秀怕妈真生气,变软了口气,但搬出了爸爸,绵里藏针。  “谁喜欢也不行,我告诉你,你和何刚的事情,咱家谁说了也不算,就我做主,何刚那边的工作我去做。”明月果真生气了。  “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做主。”文秀也当真生气。  “你怎么和妈说话呢?啊?你想把妈气死啊?”明月站起来,指着文秀说,声音高了几度。  “我不管,我要和何刚在一起,吃苦受罪我愿意。”文秀也站起来,甩下这句话,就走出去。  明月看看文燕,说不出话。  文燕看看明月,不敢说话。    市委常委会在夜间召开。  本来临时召集会议,也属正常,但是开这样一个会议,却是大家没有想到的,这些常委们忙地面上的事很多,地面下的事想得少。  周海光先介绍情况:“在国务院[1974]69号文件下达两年时间内,华北及渤海地区的地震活动确实空前活跃起来,总局预测京、津、唐地区今年有发生五至六级地震的可能,前段时间在我们唐山出现的问题尤为严重。在最近几天里,又发生了一系列临震异常现象。唐山目前处在一个高度危险时期,地震很有可能随时发生。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定发震的准确时间,但是我认为市政府应当尽早做好防震、抗震的准备工作。”  周海光说完,常委们立时像开了锅一样议论起来。各种意见都有,但大体上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在没有确定发震时间,没有发布临震预报的情况下就采取防震措施,不但会严重影响生产,还会造成市民恐慌,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料事件,会造成很坏的政治影响。另一派以副市长梁恒为代表,认为可以先做一些准备工作,为了不惊扰市民,可以先把抗震所需的粮食、药品、车辆、燃油以及一些生活必须品准备好,在全市架起高音喇叭,广播电台组织两套人马昼夜值班,保证紧急时指挥畅通。还要组织解放军和民兵协助公安民警加强治安管理。其实这样一来,说是不惊扰市民,也已经是满城风雨了。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向国华的身上,会场静下来,只听到向国华的手指轻轻叩着会议桌,他在沉思。  半晌,向国华一字一顿地说:“各位,今天的会议是决定我们唐山百万人口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的会议,在座各位责任重大啊。我的意见么……”他略一停顿,扫视一下会场。谁也不说话,连动一下的人都没有,所有的目光都向他集中:“……一个字,防。我决定,立即采取防震措施,出了问题我向国华负责,有意见的可以保留意见。今天做出的决定,任何人无权泄露,包括自己的亲属子女,这是组织纪律。”    东湖,是一个开滦煤矿塌陷区形成的湖泊,深不见底,故俗称锅底坑。水深,水面又广,春日杨柳依依,夏日荷花映日,秋季蒹葭苍苍,是人们游玩垂钓的最佳去处,也是唐山的著名风景区。  夜幕下的东湖别有一番姿色,杨柳,荷花,芦苇,都融进无边的夜色之中。无边夜色之中只见看不到头的水波,月光如霏霏的雨丝洒下来,融进水波之中,水波便白了,亮了,闪闪烁烁,明明灭灭。  轻微的晚风吹来遥远的蛙鸣,把无边的夜色衬得格外寂静。  文秀和何刚坐在湖边,轻轻地说着话。  “你回来也不跟我说一声,我好去接你。”何刚说。  “我给你们厂里打电话了,说你们钢厂今天搞业务比武。”文秀说。  “这次进京演出怎么样?”何刚问  “还行。对了,前几天我和我们团长说了一下你的情况,团长说,他考虑一下,如果你能调到我们团,咱俩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文秀虽说刚和妈生过气,见到何刚,就把生气忘了,只有喜悦。  “那样的好事怎么能落到我的头上呢,我怕是要炼一辈子钢了。”何刚有些泄气,躺在地上,看天上的明月。  “起来,你别把一切都看得那样暗淡,一切都会好起来。”文秀拉起何刚,要他为她吹口琴,吹《喀秋莎》,何刚说都吹过不知多少遍了,文秀不依,一定要他吹,于是何刚掏出口琴。  轻快的乐曲挟着向往与爱慕,在晚风中流荡起来,蛙鸣也消隐了,只有这轻快的乐曲在闪烁的水波上面轻轻地游走。  文秀起始还静静地听,慢慢地,她站起来,跳起了轻盈的舞蹈,如月亮里面走下来的精灵。  何刚看着文秀,逐渐忘了吹奏,整个心都融进了文秀轻盈的律动之中。  好半晌,文秀才发觉没有了乐声,她停下来,问何刚:“你怎么不吹了?”  “你跳得太好了。”何刚轻轻地说。  只这一句话,文秀便醉了,她轻轻坐到何刚身边,低声说:“是你吹得好。你那首曲子写完没有?”  “还没有。”何刚也低声说。  “写完先给我听。”文秀歪着头看何刚。  “那是一定的。”何刚躲闪着文秀的目光。  文秀由包里拿出衬衣:“我在北京给你买了一件衬衣,你试试,合适不。”  “合适。合适。”何刚连声说。  “什么合适呀,你还没试呢。”文秀的眼睛在夜色中很明亮。  “回去试。”何刚的声音有了紧张。  “不,现在试。”文秀的声音很坚定。  “我没穿背心。”  “我不管。”  “那好吧。”何刚难为情地脱下衣服。  文秀边给何刚穿衣服边说:“你脸都红了。”  “没有吧?”何刚的语气很不肯定。  “红了。”文秀的语气很肯定。  “没有。”何刚继续否认。  “就是红了。”文秀笑了,轻轻地笑。  月亮隐进一朵云彩之中,水波也不闪烁,只有两人轻微的笑声如涟漪般荡漾。

媒体关注与评论

  灾难中的爱情绝唱,不可不读的佳作!  ——著名作家周梅森  唐山大地震体现了中国人坚强不屈的精神,这种众志成城的品质应当永远延续。  ——中华网  《唐山大地震》历时六年、六易其稿,是一部有很强纪实特征和文学色彩的作品。  ——新华网  在当时技术条件和国家实力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唐山大地震的营救和唐山的震后重建,显得更加悲壮和坚忍。  ——腾讯读书频道

编辑推荐

  河北作协主席关仁山反思人性之作,多位著名作家联袂推荐!  地震像是一面镜子,照出危机中人性的缺憾,更反射人性的光辉。任何一个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被深深打动。这种对人世的大爱,撼动我们的灵魂,让每一个人动容、落泪。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唐山大地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1条)

 
 

  •   对于一场发生在三十四年前的灾难,生于八零后的我无法想象它的惨烈程度。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秒,唐山7.8级强震爆发,相当于四百枚原子弹在地下16公里处猛烈爆炸。强烈的震荡中,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这座新中国的工业重镇,仿佛被人用手指从地图上抹去,瞬间被夷为平地。
    不同于报告文学,小说《唐山大地震》在故事中细密地穿插历史,作者关仁山和王家惠,都是当年那场浩劫的幸存者。两人都觉得,唐山大地震,必须由唐山人来写。于是用了六年的时间深入调查,搜集资料,六易其稿,在纸上重建那座被毁灭的城市,更用充满人间大爱和人性之美的故事,安抚地下亡灵。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这是一本治愈心灵的小说,尤其在经历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的阵痛之后,更需要这样一部作品抚慰人心。
    两位作者的磨合达到浑然天成的程度,使小说天然而完整,丝毫看不出是两个人合作的作品,但又融合进两位作家对人性的反思和怜悯,具有深度的同时,体现出对人性的宽容。人在极端境遇之下所做出的反应,都一一得到合理解释。善与恶只有一线之隔,作者以最大的包容度来看待善恶的转化。于是,一场深重的劫难成为背景,真正站在舞台前的,是灾难中闪光的人性。
  •   地震仿佛一双巨手,抹平了街巷、折断了桥梁、掐灭了烟囱,将列车横推出轨,一场大自然的恶作剧把唐山变得面目全非。无辜的死难者被突如其来地推向了死亡。7200多个家庭从地球上消失了,15000多个男人和女人失去了伴侣,4204个孩子没有了双亲。从此之后,24万亡灵有了一个共同的祭日。每年7月28日,唐山举城皆哀。
    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但同时也是震撼人心的一页,这里深埋着一段段震撼人心的爱情,很多人在黑暗中失去了挚爱,又在黎明后找到了幸福,他们互相搀扶走过了生命最黑暗的时刻。书中,地震台长周海光与市长女儿向文燕“死而复生”的传奇爱情成为灾难背景中的一抹亮色,而向文秀与何刚至死不渝的感情更让人唏嘘不已。正是这些在唐山生活着的最普通的男人、女人,因为他们曾经承受巨大的磨难,他们的平静、坚韧、痛楚,以及相互间的扶持与依存都使他们的面孔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   昨天收到书的,这本书里有一个人物让我很感兴趣。。郭朝东。地震之前,他走马上任,为了稳定政绩,一直否认台长周海光的监测结果。地震发生之后,他失去了家人,又因为感情上遭到向文燕的拒绝,转而报复周海光,栽赃陷害什么都做……
    这样的人似乎是个反面角色,但他身上的人性弱点又广泛存在于每个人身上——贪婪、自私、自负……似乎与惯常见到“公仆”形象不符。郭朝东的“丑”与周海光的“美”激烈碰撞,在灾难中被无限放大,情节冲突,高潮迭起,我觉得作为作者,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很有勇气。敢于直面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啊。
  •   我始终觉得,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不仅仅靠词藻的华丽,情节的动人,更重要的是透过作品折射出来的时代光辉和作者的思想之光。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是那个时代的印记,更是两位作者的心血。唐山人写唐山大地震,不管如何客观,骨子里总带着悲凉的。更何况作为一部小说,它并不是用数据、事实来讲述当年灾难的惨烈程度,而是在故事中隐含鞭笞、隐含悲悯与同情。这正是我被它打动的地方~~~~~
  •   作为一个广州人,买这本书纯属因为喜欢关仁山老师的作品。。。

    没的说了~~ 好看,而且他的文笔向来是我欣赏的。
    缅怀所有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同胞。
    唐山现在所有的建筑都能防七级大震,我很欣慰。。
  •   作为小说,本书虽感人,但过于执著于故事本身,对“唐山大地震”这样的题材,人们了解较多,在这个框架下植入一个悲情故事,不免给人以好莱坞大片之感。而发生唐山大地震的年代,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已颇为陌生,如何消除这种陌生感,让读者迅速融入故事中?作者堪称匠心独运,除忽略大量背景外,本书更像是一个脱离了时间空间之外的故事,仿佛隐喻了人与命运之间的抗争,这是本书的亮点。
  •   非常喜欢。。
    大清早收到书,包装得很好,封面做了磨砂,很有品质。
    读了两个多小时,情节引人入胜,对人物的刻画很立体。
    相比钱钢老师的《唐山大地震》而言,这本小说用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那段历史。
    纪实文学里提到的哄抢物资什么的,这本书里也有侧面反映,最妙的是很隐晦,又与情节相关。佩服作者写作功力,把很多线索埋得很深但又交织在一起。
    百度了一下作者,两个人都是祖籍唐山,都是大地震的亲历者,让他们写这段历史,很有感触吧。
  •   重建的不仅是城市,更是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人们受伤的心灵。抚慰人心,这是作者的心愿,更是文字的力量。虽然文字无法补偿灾难带来的损失,但至少它背后的精神鼓舞了人心。在时隔三十四年之后,重新审视被称为二十世纪人类十大灾难之一的唐山大地震,也许意义就在于,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宏大描述,更需要来自记忆深处的细节,需要普通人的悲欢和叹息。
  •   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承载着记录历史的功能。报告文学重在真实,小说以更易接受的方式重现历史。时隔三十四年,中国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汶川和玉树地震,却仍然没有发布有效的正式预警。难道面对地震,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吗?
    这本书里对地震局工作方式的描写,虽然不是完全写实,但我有理由相信它呈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地震局。也许现在的地震局,远远不如当年了。。。
  •   重建的不仅是城市,更是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人们受伤的心灵。抚慰人心,这是作者的心愿,更是文字的力量。虽然文字无法补偿灾难带来的损失,但至少它背后的精神鼓舞了人心。
  •   等了几天 书终于到手。。
    很喜欢,看得我很触动~~ 奶奶是唐山人,跟我讲过大地震那段历史,那时候爸爸也才七八岁,一家人就剩下奶奶和爸爸了 %>_<% 唐山人民,你们是震不垮的!!
    回顾历史,反观现在,玉树地震后我在震区当志愿者,对于所有“地震”话题,我有着很深的情结,也许就是唐山大地震给我留下的影响,我的血液里也流着唐山人的血脉。
  •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描写很细腻,冲突很强烈的小说。
    作品前半部分展示了灾难发生之后人们逃难或者遇困时的惊险和绝望,这种情感是大开大合的,是外在流露的。但是当灾难过后,重建家园时,人们的生活回归到平静,地震造成的山河断裂转变为人内心的床上与还念,前后两种极端弥合得非常好~~~这就是作协主席的写作功力 啊!
  •   书本来是给爸爸买的,结果自己先看完了。。。无限感慨不知道从何说起。感动又悲伤。只有天灾才会让我如此。。可是唐山大地震又是个“人祸”,我语言不能了。。。推荐大家都读一读。
  •   作者通过写地震题材,并不是为了单纯记录灾难,更是要通过作品向读者传递人的力量。多大的灾难都不能绝望,书中向我们提倡了一种大爱精神,通过这个作品,我们更加懂得感恩。。
  •   下午收到书,迫不及待看下去。。。看到郭朝东出场我太生气了。。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写作功力,河北作协主席果然不一样。。这个反面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人性的纠缠啊!! 唉……
    书很好,就是送来的时候外面的塑封有点破了,还好没有影响到书本身。
  •   好看。
    对于这本书我没啥可说的了,原先是有拍成电视剧的,不过那个香港导演把画面处理得太血腥,读这本小说,发现很多情节都修改过了,更饱满也更合理。
    书是给爸爸买的,自己先读完过过瘾。
  •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一口气看完了
    挺不错的
    因为自己的亲人是唐山的,看完很感动。
  •   收到书几天了,今天才来写评。
    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宏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视角,亲近,平凡,所以打动人心。从位居高职的市长,到医生,舞蹈演员,地震局长,钢厂工人,街头混混,流民,各色人等出现在书中,因为不同的事件产生奇妙的联系。各种冲突在联系中碰撞、发展,十分好看。
  •   文秀和何刚那段我看哭了。。。
    我比较肤浅,对所谓人性大爱不是很感冒,但这段朴实的爱情,何刚死之后文秀的怀念与忠贞,真的把我看哭了。。。
  •   很好看的一本小说,其肉容的真实度不知有几成!
  •   感人,喜欢纪实文学的力量,用文字震撼内心
  •   写得很精彩。正在读。故事情节很吸引人。。。
  •   电影看完我一包纸没有了不说,第二天眼睛肿的不是我了。。。。这书本来是借同事的在火车上看,情节写的很紧凑,回家就自己也买了一本。
  •   好评。感人。
  •   入胜
  •   不错---
  •   书质量好
    写得很好。感动!!!
  •   三十四年前,我国京津唐一带出现了地质异常状况,国家地震局为了加强地震监测,派青年地质工作者周海光赴唐山任唐山市地震台台长。因为坚持自己的监测结论,周海光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与政治圈套;与市长女儿向文燕的爱情,却让他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最终地震发生,证实了周海光的预测,而他与文燕却生死相隔……

    关于地震的文字,总是能让自己对生命有更多的思考,每每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情去阅读那些文字,希望少一些自然灾害,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的珍惜生命吧。
  •   关仁山与王家惠都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在他们笔下,地震固然可怕,但对灾难中“人”的描写更值得我们反思。当人性被天灾逼到极限时,我们看到了亲历者内心的崩溃和坍塌。人性美丑在极致中无限放大,每一个人读了之后都忍不住扪心自问:如果亲历如此天灾,你会坚持还是放弃?舍己救人还是发国难财?“小我”与“大我”面前,怎么选择?在经历了这场吞噬24万多生命的灾难之后,人生转折和内心变化都成为不可避免的际遇。这种心如刀绞的伤害不仅是地震发生的瞬间,也不仅是失去亲人、失去家人的那一刻,更深的伤害伴随着那些活下来的人,以及他们日后每一天的生活。
  •   正如小说中写到的:地震改变了许多人。读过这部小说,我们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亲情并不完全依赖于血缘。灾难之后,留给人们的就只剩亲情,在废墟上见到的每一个幸存者,都是亲人。地震改变了城市,改写了历史,更重塑了人心。生命珍贵,这既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勇气,也是让我们泪流不止的原因。
  •   看了大家的书评,都说故事好,反应的精神好,之类。。我只想说,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语言,太像剧本了。。。。。。。不过读着读着也习惯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