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新世界 作者:黎靖 页数:247 字数:2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相臣的首要岗位职能,就在平衡。汉相陈平曾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也就是说,宰相能够平衡上下内外、朝廷民间的各种关系,使整个体制内的各个岗位、各个阶层能够各司其职、各行其是,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相臣的最大颜色属性,就是灰色。灰色,是一种调和色,它和任何色彩都能够搭配,是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成功的相臣也是如此,他能跟最大多数的人交际、交流,他能利用绝大多数的资源,他能适应绝大多数的环境,他能消化和包容绝大多数的事物。
作者简介
黎靖,男,湖南邵阳人,大学毕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多家杂志社,文化公司担任主编工作。企业咨询专家,曾在一些励志培训机构和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担任特邀讲师。著有《会读史是本事》,《向北方人学直爽,向南方人学灵活》、《女人有境界才有幸福》、《改掉农民性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姬旦:八百年周天下的真正奠基者 1.知其雄,守其雌 2.不避嫌疑,勇于任事 3.雄心和野心的区别 4.放下权力,放下负担第二章 管仲:春秋第一相 1.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2.欲谋事,先谋身 3.细节决定成败 4.仰望星空,脚踩大地 5.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三章 李斯:仕途成功的典范 1. “官仓老鼠”的哲学 2.机会是“耗”出来的 3.授士以金,不如授士以事 4.小机会也是机会,没机会创造机会 5.低调,低调,再低调 6.两点之间,并非直线最近 7.化危机为转机的能力 8.月盈则亏,物极必反第四章 萧何:扶刘兴汉第一功 1.识时务者为俊杰 2.识俊杰者为相臣 3.功人与功狗的区别 4.为相有三忌 5.幕后没有掌声的寂寞 6.专业精通者为将,综合素质高者为相 7.无为即有为第五章 陈平:用之于术而失之于道 1.假如上天给你一次吃软饭的机会 2.德与才哪个更重要 3.通阴谋之天下鬼才 4.晓权变之精明政客 5.以退为进,不争是争第六章 诸葛亮:万古云霄一羽毛 1.智者审于量主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3.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4.“以身作则”与“事必躬亲” 5.“抱残守缺”和“以攻为守”第七章 张居正:游走于黑白之间 1.相权与皇权的博弈 2.感谢折磨你的人 3.权力斗争是一场零和游戏 4.以天下为己任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姬旦:八百年周天下的真正奠基者2.不避嫌疑,勇于任事周公姬旦和军师姜尚同为武王的左辅右弼,姜尚偏重于军事,而姬旦则更侧重于政治。那个时候还没有“相”,只有“宰”。西周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其下分设六卿、五官等。由于三公之类的官职是授予位高爵尊的诸侯的,而诸侯们在出任周朝大臣的时候也要治理自己的国家,所以三公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通常执掌中央权力的是太宰,太宰本来是王室的家庭事务总管,因亲近统治者,所以从夏商以来太宰的地位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中,在西周可以说达到了顶点。而姬旦担任的,就是太宰一职。姬旦被武王封国于鲁,可他并没有离开中央,继续辅佐武王处理国事。殷商是灭亡了,可是对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和上层贵族的问题,武王一时拿不定主意。他首先问姜尚。姜尚说:“我听说过爱屋及乌。相反人如果不值得爱,那么村落里的篱笆、围墙也不必保留。”意思是不光杀掉殷纣,连敌对的殷人也不能保留,而要统统杀掉。这种种族清洗的政策居然会是聪明绝顶以至于“封神”的姜太公提出来的,真让人大跌眼镜。这说明他打天下是把好手,坐天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正所谓“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土”也是需要“王臣”去经营打理的,把人杀了,你统治谁去?更何况杀人是最易引发反抗的,本来周朝的统治基础还未稳固,各种矛盾尚未缓和,这一开杀戒就把矛盾激化了。这样的笨主意,英明的周武王当然不接受。周武王又问召公,召公说:“那有罪的杀,没罪的留下行吗?”武王还是摇摇头说:“不行。”这时候姬旦说:“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殷人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他这种给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武王的赞许。这项方针推行开来,对周朝收服人心、稳固统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相者,不能站在民族恩怨、个人情感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而要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统筹全局,为君王提出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政方针。在这方面,姜太公不过是个不懂政治的武夫,召公只是个脑无创见、胸无格局的应声虫。由于夙夜思治,武王病倒了,姬旦虔诚地向祖先祈祷。他说,你们的元孙姬发得了重病,如果是因为你们欠了上天一个孩子,那就让我去代替他。我有仁德,又多才多艺。你们的元孙姬发不如我多才多艺,不能侍奉鬼神。这样的话在今天某些人听来也许很搞笑,不过我却从中感受到了他的真诚无私。要知道,那个时代的人对于天命鬼神是毫不犹豫地相信的。姬旦这样做一来是对自己的哥哥周武王尊敬甚至崇拜;二来兄弟之间的感情确实很深。他认为天下初定,国家可以没有自己,但不能没有武王这样强有力的领导人。祈祷以后,武王还是病故了。临终前,他愿意把王位传给这位有德有才的弟弟——姬旦,并且说这事无需占卜,可以当面决定。姬旦的表态是涕泣不止,不肯接受。我们来看,类似的故事在三国时代的蜀国也同样发生过。刘备白帝城托孤,就曾经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人说,刘备这番话其实是对诸葛亮的试探,也是逼他表态的一种心理策略,后面对刘禅说的“汝与丞相从事,以父事之”同样如此。诸葛亮果然大惊。汗流浃背地匍匐在地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样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刘备和诸葛亮打的就是兴复汉室的旗号,指责曹操也常用“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之语。可见这种正统观、忠贞观是他们至高无上的“神主牌”,丢弃了它,也就丢弃了一切,蜀汉政权将成为被抽去了骨头的一盘烂肉,别说诸葛亮了,神仙都难救。因此,被逼到墙角的诸葛亮明知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也只好硬着头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而周武王姬发在临终时对弟弟姬旦的“让位”之语,与其说是一种试探,不如说是一种商量。他的“让位”和刘备的“让位”不同,刘备是绝不可能把位置让给外姓旁人的,在帝国制度已经根深蒂固、儒家思想早已深人人心的三国时代,民主禅让的制度是不可能实行的。刘备也知道,即便让,标榜自己是“君子之儒”的诸葛亮也不可能接受。但姬旦与诸葛亮不同,他也是文王亲子、王室血脉。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外姓最后夺取政权,只有两种手段,一是革命;二是篡权。革命需要流血,篡权必受挞伐。可如果篡权者本身不是外姓的话,受到的挞伐和阻力那要小很多。像宋太祖赵匡胤在“斧声烛影”中被自己的弟弟篡了位,明成祖朱棣打出“靖难”的旗帜把自己的侄子建文帝赶下了台,在当时和后世都没有受到过多的指责。为什么?就因为他们也姓赵,也姓朱,国事就是他们的家事。即便这事儿干得不地道,那也容不得旁人插嘴。在君臣纲常非常讲究的帝国时代都是如此,何况是刚从原始的部落联盟进化而来的周王朝,兄终弟及十分正常。而且姬旦的文才、武略、德望也均能够服众,由他继承天下大统,对于政权不稳、百废待兴的周王朝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而当时周武王的太子姬诵刚刚十二岁,即便是由群臣和军民来选,也不会选这样一个黄口小儿来领导自己。因此,即便是周武王一百个心思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他也知道,只要自己不在,弟弟姬旦想要夺取这个王位,儿子肯定是斗不过的。就算斗得过,那对自己刚刚打下的大周江山也没有好处。既然如此,姬发就不如索性大方点,和弟弟商量商量,如果姬旦有意自己即位的话,那就不如让他即去。毕竟还是大周的江山,也毕竟弟兄感情一直还不错,肉烂了也还在锅里。如果他没有这个心思的话,那自己的“让位”之举就更能够让弟弟感激涕零,从而愿意全心全意辅佐太子治理天下。
编辑推荐
《相谋:成大事必先研究的相臣权谋》编辑推荐:沟通上下,协理阴阳,权衡利弊,谋定后动,此相臣所以能成大事者!卖点1:历史与励志相结合,以古鉴今,向古代名相学沟通上下、协理阴阳、权衡利弊、谋定后动的成功哲学和做人道理。卖点2:故事很精彩、文字很幽默、思想很深刻,是一本真正能够继承《明朝那些事儿》所开创之“明月体”风格的一本历史书,更是一本能为今天的人们工作生活提供思维和方法借鉴的励志书。好玩,也很实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