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衣食住行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新世界  作者:莫丽芸  页数:154  
Tag标签:无  

前言

一句“大唐气象,诗歌盛世”让唐人的形象就此定型,令人一时忘了,那个辉煌朝代里的人们并非总是霓裳羽衣、巴山夜雨、春江花月夜。等到想起他们首先也是凡人,也一样有衣食住行的要求时,满满的好奇便油然而生:潇洒豪迈如唐代诗人,是怎样度过凡尘俗世的生活的?而五万首意境迷人的唐诗,又怎样透露了最为繁琐的生活细节呢?    唐诗是大雅,所谓“琴棋书画诗酒花”;生活是大俗,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用大雅而写意的诗句去记述大俗而写实的生活,难免让人对其准确性产生怀疑。然而,唐代文人热爱生活,他们的绝大多数诗篇不是赏玩风花雪月、无病呻吟,而是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其现实性和社会性都极强,所以有“诗史”之称。唐诗不但印证和丰富了史料的相关记载,更有自己独特的记录功能。比如关于唐代的水果,史料里只有《初学记》记载了最常见的十二种水果,而唐诗里关于水果的记载就有三十种之多。    因此,从唐诗里去看唐人的生活,在一种感性的了解中收获理性的认知,不亦乐乎?    本书分衣、食、住、行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唐人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借助贴切的诗句和丰富的插图,我们力图描绘出生动翔实的生活场景,尽可能将当年盛世中人们的生活细节再现,一飨读者朋友。    囿于学识,书中谬误之处难免,还望读者方家不吝指正。

内容概要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朵奇葩,五万首流传千年的唐诗,记载了古人的美好情感和生活感悟,也描绘了大唐盛世的社会生活场景。本书《唐诗里的衣食住行》以唐诗为范本,从衣、食、住、行四方面,探究唐代生活。借助贴切的诗句和精彩的插图,力图描绘出生动翔实的生活场景,尽可能将当年盛世中人们的生活细节再现,具有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衣 冶袖长裙兰麝香——裙 薄罗衫子金泥缝——衫襦 衫色青于春草浓——同衫 罗袜绣鞋随步没——鞋袜 翠髻高丛绿鬓虚——发式 青黛点眉眉细长——黛眉 最爱铅华薄薄妆——妆容食 面揉玉尘饼挑雪——面食 稻米流脂粟米白——米饭 小园春暖掇新蔬——蔬菜 水陆鲜肥饫——鱼、肉 万里桥边多酒家——酒 寒食深炉一碗茶——茶 果园坊里为求来——水果住 千金买绝境——别业 乐游古园崒森爽——园林 势拟驱山近小台——亭台楼阁 翠帐云屏白玉床——床 肘摇轻扇倚绳床——椅与凳 横眠木榻忘华荐——榻与靠垫 几案随意设——几案 珠帘挂户水波纹——帘帐行 行愁驿路问来人——驿道 客舍青青柳色新——旅店 十里飘香入夹城——夹城复道 春风细雨走马去——骑乘 万斛之舟行若水——舟行 送客短长亭——长亭短亭

章节摘录

裙子,最能将女性的柔美气质和曲线风姿表现得淋漓尽致。唐诗里描写女陛的诗篇很多,自然少不了裙子的芳踪。其中明确提到“裙”字的唐诗就有300多首,加上各种对裙子的代称,怕是远远不止这个数目。    并非唐代诗人对裙子格外青睐,而是裙子到了魏晋之后才逐渐成为女性专用的装束。到唐代时,裙已经成为女性标志物,风行之广更是令人瞩目,从妃嫔贵妇、大家闺秀到歌舞艺人、青楼女子,及至农妇村姑,裙子无不为各个阶层的女性所青睐。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绮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金麒麟。”这是杜甫《丽人行》中的诗句,描写了上祀节曲江水畔一群贵妇踏春的场景。那能够与暮春景色相映照的绮罗衣裳,该是怎样华美飘逸呢?年代相隔久远,诗句只可意会,让想象总是显得贫乏。好在有传世的画作可以一解好奇。唐代画家张萱的仕女图驰誉天下,他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仿佛是为杜甫这一诗所作的插图。在画中,杨贵妃的两个姐姐身着的是精致的红色描金花长裙,既有花团锦簇的明艳华丽,又具绮罗质感的绰约风姿,确与暮春景致相得益彰。    裙子可以做得精美如斯,是宫廷和富贵人家的女子才能享受的。至于以取悦他人为生的歌舞艺伎和青楼女子,虽然没法企及,但对体现女性风韵的裙子也是异常在意和讲究。李峤《东飞伯劳歌》云:“谁家窈窕住园楼,五马千金照陌头。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描写青楼女子身着罗裙,略施粉黛,便堪与春日媲美。如果单单描写玉佩和妆容,少了罗裙二字,“竞春日”恐怕就少了很多说服力,从中可以想见这件罗裙的精美程度。    而在平民百姓诸多富有劳动生活气息的场景里,裙子的倩影也是随处可见,如: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    (王勃《采莲归》)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纶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    (刘禹锡《插田歌》)    江南采莲的女子身着飘逸的罗裙,白皙的手臂轻摇渔舟,说不出的清新动人。采莲这件事从古以来就被诗人们描绘得极具意蕴和风情,尤其是在六朝,全然忘了这其实是件并不见得轻松惬意的体力活儿。唐诗也不例外,在这首采莲诗里,因为裙子的出现,采莲的场景尤为浪漫飘逸,惹人遐想。至于插秧这听起来就跟苦累相联系而丝毫没有浪漫可言的事情,被善于捕捉民间生活气息的刘禹锡描写得也很引人入胜:白裙绿衣与清水绿苗的田野相映衬,犹如一幅天然画卷。那农妇所着白纶裙,也就是麻布做的裙子,虽然粗糙,但也是时尚的着装了。    唐代裙子相比前代而言的独特之处,一是裙子的长度有明显的增加。裙裾拖至脚踝,盖住脚面,这都不算什么,还要在地下拖着一截曳地而行,这才是再常见不过的所谓长裙。这种施施然的迤逦之感无疑很能表现女子身姿摇曳的风情。在《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传世画作以及出土的陶俑中,长裙曳地的妇女形象异常鲜明,而孟浩然的《春情》更把这种长裙的风姿摹写得曼妙无比:“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长裙在当时的普及程度,可以从以下诗句中略窥一二:    黛眉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    春设殿前多队舞,朋头各自请衣裳。    (王建《宫词》)    长裙锦带还留客,广额青娥亦效颦。    (王翰《观蛮童为伎作》)    南国佳人至,北堂罗荐开。    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鸾杯。    (卢照邻《辛法司宅观妓》)    绝世三五爱红妆,冶袖长裙兰麝香。    (张柬之《东飞伯劳歌》)    君看红儿学醉妆,夸裁宫额砑裙长。    (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虽然这些诗句描写的多为青楼歌伎,但作为最注重着装打扮的一类女子,翩翩长裙不知为这些女子们平添了多少动人的风韵。她们纷纷着长裙亮相,也很能说明当时裙子的流行趋势。在水田里插秧的农妇也身着长裙,但那怎么干活呢?爱美的人自有妙方应对,农妇们在穿着这种长裙劳作时,会将裙幅撩起,并在腰间以带系之。在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里就能看到这样的形象。    二是裙子越来越宽大。唐代是崇尚浓丽之美的,尤其女子以丰腴为美,更是一种审美主流。女子为了使自己显得更丰满,以前那种束缚腰身的裙子就逐渐被淘汰,而朝着越做越宽大的趋势发展,总之是极尽阔大之能事。对此诗人李群玉有“裙拖六幅湘江水”的形容,虽不免夸张却很形象,因为当时一条裙子一般用六幅布帛竖向缝合而成。据考证,六幅裙的周长折算起来足有3.18米。裙子摆动起来,裙褶的起伏可不就像荡漾的湘江水面吗?然而,后来六幅也不算什么了,七幅、八幅甚至十二幅布帛的裙子也不少见。施肩吾的《定情乐》就提到:“感郎双条脱,新破八幅绡。”曹唐在《小游仙诗》中也说:“不知昨夜谁先醉,书破明霞八幅裙。”而八幅裙的周长算起来有4.15米,跟这种裙比起来,西方古代宫廷中流行的曳地长裙怕是犹有不及。    配合裙子的修长和阔大,唐代女子着裙时就不会将裙腰束在腰部,而是多将裙腰提高至胸部,有时甚至束至腋下。这样,整个人从肩部和胸部开始凸显浑圆丰满,而腰身曲线则被包裹在飘散而下的裙幅之下,越发给人以丰腴无限的感觉。但裙身的肥大并不等于没有了女性的曲线和柔美。因为裙子的质料多为丝类,即所谓的“绮罗”,这种质料是很贴合身躯的,所以能够在隐约问把女子的曲线表露出来,更有一种回味不尽的美感。《江南曲》就写道:“郎船安两桨,侬舸动双桡。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少女苗条的身材藏在长裙下,随着湖面微风摇曳生姿,犹如杨柳般婀娜多姿。这就生动地描绘了裙子的式样,不但能显得女子丰腴,而且使少女纤纤的细腰隐约可现。    唐人女装崇尚明艳的红色,裙子更不例外。白居易的《小曲新词》写道:“红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时。好向昭阳宿,天凉玉漏迟。”一个穿着红裙的少女,在初秋皎洁的月色里徜徉,月色和裙色相映生辉,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元稹的《晚宴湘亭》也说:“花低愁露醉,絮起觉春狂。舞旋红裙急,歌垂碧袖长。”这是红裙舞女旋转翻飞的动态之美。这些诗句恰巧表明红色的罗裙为各个阶层的女子所钟爱。    ……    P2-7

编辑推荐

唐诗是大雅,所谓“琴棋书画诗酒花”;生活是大俗,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潇洒豪迈如唐代诗人,是怎样度过凡尘俗世的生活的?而五万首意境迷人的唐诗,又是怎样透露了最为繁琐的生活细节的呢?且看由莫丽芸编著的这本《唐诗里的衣食住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唐诗里的衣食住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以前读唐诗,有些地方会让人很费解,因为不了解唐人的生活。看了这书,发觉古人的生活很多地方真是瑰丽多姿,对唐人对唐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   对里面的衣食住行讲得不是很细。感觉比宋词里的衣食住行那本好些
  •   同时买了《宋词》和《唐诗》,宋词那本看得更仔细些。因为想了解古人的生活场景与器物,这两本书虽然不深入,对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而言,也算开了扇小门。并不是肆意堆砌辞藻的作品,比较有诚意的吧。
  •   图片丰富,适合闲读。但错误不少,编辑质量不高。
  •   不错不错,读完了。这是我真实的阅读体验。再推荐一本更妥帖悠远的 最是诗经惹情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