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卢志丹 页数:362
Tag标签:无
前言
目前.“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国学班”、“国学院”遍地开,“国学大师”满街走。于丹、易中天、李零等成为大众喜爱的“学术明星”,各种祭祖活动此起彼伏,“孔子学院”开到了非洲大陆……短短数年间,国学由书橱里的“古董”,一跃为人人开口即谈的“显学”。 在这场汹涌而至的“国学热”浪潮中,人们似乎淡忘了一个人,淡忘了他终生不移的“国学情结”.淡忘了他对国学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他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从《尚书》到《诗经》,从《论语》到《孟子》,他都熟读成诵。写作谈话他引经据典,字珠句玑。 他对上下五千年的国史了如指掌。一部《资治通鉴》,他读了整整一十七遍;煌煌“二十四史”。被他翻破了。他的史论常常石破天惊,他的史识往往发人未发。有人填词评价他“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绝非虚言! 他是诗国盟主,从屈原到李白,从古体到近体,从唐诗到宋词,从豪放到婉约,名家名篇他讽咏成诵.挥洒自如。多少诗词歌赋让他如痴如醉,多少风流俊才让他瞩目萦怀! 他是文章妙手。从《昭明文选》到《古文观止》,从贾谊策论到韩愈古文,他反复读诵,揣摩摹仿。兴之所至,他又荐之于他人,“奇文共赏析”。 他是自创一体的书法家.他又是撰写传统楹联的高手;他是“古典小说迷”,他又是“国剧”的鉴赏家:他既读破了万卷“有字之书”,又踏遍神州大地的名山大川,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寻常巷陌,读透了中国国情这部“无字之书”!…… 他是谁? 他有一个震古烁今、传遍世界各个角落的名字——毛泽东。
内容概要
毛泽东是大中华山川奇气所钟的奇男子、伟丈夫,更是延绵五千年国学传统之精华所哺育铸就的“风流人物”!
集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书法家、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博览古籍,精通经、史、子、集,是当之无愧的无冕的“国学大师”。他对国学典籍的评说、批注和古为今用,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宝藏。
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
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甚至神话传说,毛泽东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办惊叹不已……
作者简介
卢志丹,字“照青”,笔名“蒲岩”。
生于1976年7月,来自大西北的深山僻壤。种过田,教过书,做过工,经过商,徒步重走过陕甘境内的长征路。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毛泽东眼中的国学
毛泽东论国学
毛泽东治国学之法
毛泽东式的?为今用
第二章 毛泽东与四书五经
“六年私塾”奠定国学基础
毛泽东对《论语》烂熟于胸
毛泽东妙用《论语》句典
从崇信到批判——毛泽东评价孔夫子
《孟子》的“民为贵”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引用最多的经典——《春秋左氏传》
毛泽东最钟爱的经典——《诗经》
《周易>与毛泽东的“两点论”
毛泽东活用《尚书》句典
毛泽东谈《中庸》中的思想
《礼记》大同理想?毛泽东的影响
第三章 毛泽东智品古代史籍
“掌上千秋史”
骋目于“二十四史”
《资治通鉴》读了十七遍
毛泽东的中国古史观
惊人妙语论帝王
见解独特评名臣
毛式历史人才观
史籍的“古为今用”
“古为今用”的正负面
毛泽东爱读地方志
一生坚持读“活页历史”
第四章 毛泽东智品诸子
毛泽东与《老子》
毛泽东与《庄子》
?泽东与《孙子》
毛泽东与《韩非子》
毛泽东与《墨子》
毛泽东与《列子》
毛泽东与《淮南子》
第五章 毛泽东说佛教谈佛经
虔诚信佛的“石三伢子”
研经访僧究佛理
推崇禅宗六祖慧能及其《坛经》
“《金刚经》值得一读”
倡导研究佛学
出神入化用佛典
第六章 毛泽东品读古典诗词
第七章 毛泽东品读古赋
第八章 毛泽东智品妙用古文
第九章 ?泽东品读古典小说
第十章 毛泽东与中华楹联
第十一章 毛泽东与中国书法
第十二章 毛泽东与中国姓名
第十三章 毛泽东与国剧
第十四章 毛泽东与国医
第十五章 毛泽东从“无字书”中读懂国情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毛泽东顺手拈来,恰切地引用《论语》中这两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对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晓以利害,督促蒋氏认清敌友,认真履行自己的诺言,将全部抗日救亡条件不折不扣地予以兑现。否则,如果言而无信,失信于全国民众,那么全国人民的革命浪潮必会将蒋介石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中。因为在祸急寇深、危及中华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假抗日,真反共”者无疑是历史的罪人,必将被历史的大浪所淘汰!4,己所不欲,要施于人1943年4月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身为中共华北局书记、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彭德怀。在一次关于民主教育的谈话中说,为了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应尽量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毛泽东看到这篇谈话后,认为这一提法不妥。他在给彭德怀的信中说:又如在政治上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口号是不适。当的。现在的任务是用战争及其他政治手段打倒敌人,现在的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这二者都是所谓己所不欲,要施于人。只有在阶级消灭后,才能实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消灭战争、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
编辑推荐
指点经史,激扬诗赋,看一代伟人品读国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学开国领袖活用典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