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新世界 作者:本尼迪克特 页数:281 字数:350000 译者:郑星季
Tag标签:无
前言
如果你讨厌一样东西,就先考虑赶走它或躲开它,若都不行,你就应该去了解它。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是讨厌日本人的,这种讨厌甚至包含着一定的仇恨。但中国人又是无法回避日本人的,中日是亚洲最强的两个国家,也是联系最多、矛盾最多的两个国家。中日两国的贸易与投资已经使彼此难解难分。 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你无论是要与日本为友还是为敌,都应该了解它。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在最近的畅销书《30而励:风暴主播思考中国与世界》中,作者芮成钢用了整整一章来写日本——这个我们最不了解的邻居。 日本是一个离我们最近,但我们却最不了解的国家.中国大多数青年人可能对欧美的了解远胜于对日本的关注。当然,日本不是一个容易了解的国家,日本人也的确存在着两面性。但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日本并不比中国更难了解。问题不是不可以了解,而是我们愿不愿意去了解。本尼迪克特著的《菊与刀》,赖肖尔的《日本人》,都是非常精辟的关于日本的著作。
内容概要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 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对于了解日本人,这是一本不错的合籍。四本书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日本: 《菊与刀》:从日本的国民习性看日本人 《武士道》:论述了武士道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日本论》:从历史文化视野看日本 《日本人》:从一个军人的角度分析日本
书籍目录
菊与刀 研究任务——日本 战争中的日本人 各安其分各得其所 明治维新 时代和世界的负恩者 报恩于万一 情义最为难 洗刷其名 人的情感世界 道德的两难困境武士道 第一版序 一种作为道德体系的武士道 武士道的渊源 义 勇 仁 礼 诚 荣誉 忠 自杀及复仇的制度 武士道的影响 武士道还活着吗 武士道的未来日本论 中国人研究日本问题的必要 神权的迷信与日本国体 皇权神授思想与神授思想的时代化 封建制度与佛教思想 封建制度与社会阶级 日本人与日本文明 武士生活与武士道 封建时代“町人”和“百姓”的品性 “尊王攘夷”与“开国进取” “军阀”与“财阀”的渊源 维新事业成功之主力何在 现代统治阶级形成的起点 政党的产生 板垣退助 国家主义的日本与军国主义的日本 军国主义的实际 中日国际关系与日本南进北进政策 桂太郎 秋山真之 田中义一 信仰的真实性 好美的国民 尚武、平和与良性生活日本人 序言 几个自然条件 几段历史事迹 明治大帝 欧战 军人思想之变迁 政冶 财政经济 外交 精神上的弱点 黄金时代过去了 这本书的故事
章节摘录
研究任务——日本 在美国所有全力以赴的战争中,日本是最让我们琢磨不透的一个民族。因为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以往的作战中,我们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对手,而如今我们却需要区别对待。 正如1905年日俄战争中沙俄曾经遇到的情况一样,我们作战的敌手——日本,是一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民族。他们竞公然向西方传统文化挑衅,无视西方国家强调的以人性作为基础的战争规则。这就使得太平洋战争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岛屿海滩登陆行动,也不仅仅是困难重重的后勤供应问题,而是如何了解、吃透“敌性”的问题。因为,只有了解了他们的行动,才能与之对抗,从而赢得最终胜利。 要想充分了解日本人的性格,困难是很大的。在日本的锁国大门打开以后的75年间,人们形容日本人时总是使用“但是,又……”之类让人极为迷惑的词。这类词句极高的使用频率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任何一位治学严谨的观察家,在论述日本以外的其他民族成员时,如果说他们彬彬有礼,就不会说“但是,他们又蛮横无礼,目空一切”;如果说他们做事刻板,就不会说“但是,他们又善于适应激烈的革新”;如果说他们性情温顺,就不会说“但是,他们又不太容易服从上级的控制”;如果赞美他们忠诚、宽厚,就不会同时诋毁——“但是,他们又不讲信用,满腹埋怨”;如果说他们神勇无比,就不会又描述他们如何懦弱;如果说他们从不顾及自己的面子,就不会又说“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如果说他们的军队拥有铜墙铁壁一般的纪律,就不会又说“他们的士兵如一盘散沙,不服管教,容易犯上作乱”;如果说他们倾慕西方文化,就不会细数他们冥顽不化的保守主义思想。作为一位治学严谨的观察家,他不会撰写一本书既描写某个民族如何爱美、如何给予演员和艺术家以最高的荣誉、如何醉心于欣赏菊花艺术,同时又笔锋一转,撰写另一本书补充说该民族如何崇尚刀剑和武士的最高荣誉。 这些说法看似矛盾,但却是构成所有研究日本的书籍的纵横交错的经纬。当然。这都不是凭空而说的。例如“菊花与刀”,就是日本现实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一组矛盾。日本人既争强好斗又性格温和;既穷兵黩武又天性爱美;既倨傲自尊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又随机应变;既温柔驯服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不二又易于叛变;既勇敢如虎又怯懦如鼠;既冥顽不化又善于尝试。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看法,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他们又会被自己的罪恶感所征服。他们的士兵表面上循规蹈矩,骨子里却蠢蠢欲动。 了解日本的国民性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当务之急,那么我们就不能对以上所讲的这些矛盾以及其他许多令人烦躁的矛盾视若无睹。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日本人下一步将采取什么行动?我们是否应该直接轰炸日本本土?要不要干脆直接轰炸皇宫?从日本战俘身上我们能了解到什么?要怎样对日军和日本老百姓实行舆论宣传才能将美国士兵的牺牲最小化,同时削弱日本人顽固抗战到最后一个人的决心和意志?如果和平来临,要维持日本这个民族的秩序就必须对其实行严格的军事管制吗?我们是否要和那些在日本山林的要塞中负隅顽抗的强硬分子决一死战?在世界和平有可能到来之前,日本会不会率先发起一场法国或俄国式的革命?如果发生,将由谁来领导?或者,干脆就此把日本消灭掉?这些问题的答案肯定是众说纷纭的。 1944年6月,我奉命从事研究日本的工作。命令要求我运用文化人类学家所能使用的一切技巧,来弄清日本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那年初夏,美国刚刚对日本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攻。当时,在美国多数人都认为美日战争可能会持续三五年,或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日本人却普遍认为这场战争将会成为百年之战。他们认为,美军的胜利只是取得了暂时的、局部性的胜利,但是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距离日本本土还有几千英里呢!而日本官方的公报,根本不承认日本海军的失败,日本国民笃信他们是最后的胜利者。 然而到了6月,战争形势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在欧洲,盟军开辟了第二战场,对德战争已胜利在望,最高司令部两年半来优先考虑欧洲战场地位的决策已无必要了。而在太平洋战场上,我军在塞班岛顺利登陆,也预示着日军在这场战役中将彻底失败。在这之后,我军与日军短兵相接的次数日益增多。从瓜达尔卡纳尔、缅甸、阿图、塔拉瓦、比亚克以往这些战役中,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知道,与我们作战的是一个何等可怕的敌人。 因而,尽快搞清敌军特点,解开有关日本人的种种谜团,这项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我们不仅要关注日本人的军事、外交政策和最高决策方针,还要关注敌后方平民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舆论,看能否在敌后方散发传单。这都需要我们提出切实可行的富有洞察力的建议。 在这场全方位的战斗中,我们不仅要了解东京当局的动机和目的、日本的悠久历史,以及他们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统计资料,还必须弄清楚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感情习惯,以及由这些习惯所形成的行为模式,搞清这些行动、观念背后的制约因素。我们还不能根据我们的行动习惯想当然地认为,在某种状况下,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日本人也将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我接受的任务是相当艰难的,因为美国与日本日前正在交战。在战争中,把一切都归咎于敌国是相当容易的,但要从敌人的角度出发去探讨他们自己怎么看待人生就有一定难度了。然而,这正是我要进行研究的目标。我们要搞清日本人将如何行动,而不是处在他们的境遇时我们将如何行动。 我努力让自己明白,日本人在战争中的行为不但对我没有害处,反而能助我一臂之力。我也必须把他们进行战争的方式,理解为文化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不论是身处乱世还是在和平时代,日本人都有自己的行动特征。那么。日本人在战争中都表现出了哪些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呢?日本领导人都在做些什么呢?他们鼓舞士气、指挥士兵以及安定国民的方式又是什么呢?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他们在战争中会把什么视为自己最核心的资源。我必须认真研究战争中的各个细节并将其详加记载,以便让美国人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日本人。 可是,两军正在交战,这给我的研究带来了很大障碍,让我不得不放弃实地调查的念头——这是作为一个文化人类学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我无法亲自到日本去,无法在日本人的家庭中与他们一起生活,不能亲眼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并且区分关键性的和非关键性的。我不能看到他们处理问题和作出决策的复杂过程,也不知道他们怎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人类学家约翰·恩布里的著作《须惠村》对于日本村落、田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在1944年遇到的有关日本的许多问题,在这本著作里一点都没有提到。 尽管困难重重,但作为一个文化人类学家,我坚信其他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必要的条件也可以为我所用。起码我可以与研究对象面对面地交流——这是一个被文化人类学家最为倚重的研究方法。在美国居住着许多在日本长大的日本人,他们都愿意与我沟通。他们给我讲述了许多亲身经历的事情,从他们的叙述中,我知道了他们看待战争的态度、进行判断的依据。他们的观点填补了我知识上的许多空白。而这些知识对于一个人类学家了解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些社会学家从日本的图书文献、历史事件和统计资料,以及日本的文字或口头宣传的词句中寻求到了其发展变化。他们所企求的答案有很多都隐藏在日本文化的规则和价值之中,因此,同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一起研究,我们的答案会更加完美。 除此之外,我还请教了大量曾在日本生活过的西方人士,阅读了他们的著作以及论述日本的丰富文献。比起那些到亚马逊河发源地或新几内亚高原等地对没有文字的部落进行研究的人类学家们,我算是个幸运儿。那些民族由于没有书面文字.无法用文笔来记载历史,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过去和历史。西方人对他们的描述也是凤毛麟角、浮光掠影。因此,那些实地调查的学者们不得不在没有任何前辈的帮助下研究他们的经济生活方式、社会阶层状况以及宗教生活。而我在研究日本时却可以参考很多学者的文化遗产,那些论述日本的文献,以及在日本居住过的许多西方优秀观察家的言论,这一切无疑给我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媒体关注与评论
日本并不比中国更难了解。问题不是不可以了解,而是我们愿不愿意去了解。本尼迪克特著的《菊与刀》,赖肖尔的《日本人》,都是非常精辟的关于日本的著作。 ——央视风暴主播芮成钢 《武士道》:1899年,日本留学生新渡户稻造为日本民族之魂——武士道所作的辩护。 读了《武士道》,能充分了解日本人的特性。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亲购数十册《武士道》分送下属 《日本论》:1928年,民国元老戴季陶纵论近代中日恩怨时,对日本的近距离洞察。 外人研究日本,《日本论》堪称珠玉,甚至凌驾于《菊与刀》之上。 ——日本学者 《日本人》:一位中国军人在八年抗战伊始写下的文字,被视为抗日战略预言书。 一个中国人,来写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后结晶文字,有光芒使敌胆为寒。 ——黄炎培
编辑推荐
一个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的民族,一个离我们最近,但却最不为我们了解的强大邻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