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六辑 全三册)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宋] 司马光 著,黄锦鋐 主编  页数:全三册  字数:1500000  译者:台湾二十七位教授  
Tag标签:无  

前言

宋治平三年(1066),北宋第五位皇帝英宗赵曙,任命龙图阁直学士侍读司马光领衔编纂历代君臣事迹。命在崇文院内设专门机构,允许司马光任意挑选官吏参加编纂,下令龙图阁三馆珍藏秘籍任由编纂者借阅,编纂所需,尽由库钱支出。治平四年(1067),刚刚即位的北宋第六位皇帝神宗赵项,认为司马光等所编史志,记述了以往明君、良臣,记载有议论精要的话言,天人相通的分际.美恶诸事发端的征兆,权柄福泽盛衰的原因,良将的方略,循吏的教化,判断邪曲正直的标准,政事治乱的关键,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资治通鉴”。元丰七年(1084),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进资治通鉴表》,《资治通鉴》完成,历时十九年。在司马光之前,历代史书已卷帙浩繁,且均文字繁多,体裁各异,布衣尚且“读之不遍”,曰有万机的人君更是无暇周览。司马光因之属意于编纂一部编年通史,意在“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世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以方便君王大臣阅览、借鉴。后遇英宗皇帝下诏令编写,得以遍选当时优秀史家相助,因缘际会,乃成此三百余万言大著。司马光一生勤学博读,对经史尤有心得。编纂《资治通鉴》时,年已近五十,已是当时文史大家。他年仅二十即考中进士甲科,进入仕途,历任地方、朝廷官职。中国历代史家所长大多在于文、史,如司马光这样的政治家甚少;而像他以政治人物,兼具文、史,并属意于史事的就更少了;他上得君王鼎力支持,下得众史家襄助,编纂之时,正当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改革年代,也是他与王安石等变法派盘旋相抗的十数年,这种际遇,历代无两。他领导当时史家刘救、刘恕、范租禹等,历十九年枯坐,所编《资治通鉴》兼具历代史家之长,自不待言,其剪裁、熔铸史事之政治眼光,则是其他史家所缺乏。司马光主持编纂之《资冶通鉴》,其意在于“冶道”,故对史事裁选,极为明确: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以及才德并高、行为世范、与国休戚的人物.都叙述详明,以作为当时和后世的借鉴。而于骚客吟咏、隐士高蹈等无关政治民生的人物言行,均不予记载,故像屈原、陶渊明、李白这等隐士高才,均不见采。《资治通鉴》贯通历代之书,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两晋、南北朝学者所篡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续古今的大编年史,为中国史学的一大创作。后代史家所作,仅能得其一体,或为专史.或为断代,气具规模,已判然不如。

内容概要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的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必读之著作。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其记人记事,原则鲜明,为历代帝王大臣及学人所乐读。  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当时文言与当下所用的白话文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有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初,由台湾学者黄锦铉先生领衔主持,集台湾各大学27位著名教授之力,历时3年,将这部大著译成白话,深受中文世界读者所喜爱。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政治大家,其识见:才能早有公论;他与当时最优秀的史家一起,枯坐19年,抉摘幽隐、荟萃熔铸,用功极深,而成此煌煌大著。成就之’一高,后人难以企及。故此,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典雅,紧贴原著,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如此以拙御巧,实为明智之举。  本书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全书共计800余万言。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将其分为七辑出版。分辑仍依原书次序,大体以朝代为别。第一辑为战国、秦、西汉(含王莽新);第二辑为东汉、魏(含更始);第三辑为东西晋;第四辑为南北朝;第五辑为隋唐(其中唐至安史之乱起);第六辑为安史之乱至唐灭亡;第七辑为五代十国。此分辑纯粹是为了排版阅读方便,不含任何对原作的理解之义。  本辑所记,起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迄于唐昭宣帝天祐三年(906),讲述中唐、晚唐凡151年之史事。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自幼嗜学, 20岁中进士甲科,踏入仕途。宋治平三年(1066),领衔编纂《资治通鉴》,其时司马光年47岁。元丰七年(1084),《资治通鉴》完成。元丰八年(1085)

书籍目录

卷第二百一十八 唐纪三十四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卷第二百一十九 唐纪三十五 唐肃宗至德元载~二载(756~757)卷第二百二十    唐纪三十六  唐肃宗至德二载~乾元元年(757~758)卷第二百二十一 唐纪三十七  唐肃宗乾元二年~上元元年(759~760)卷第二百二十二 唐纪三十八 唐肃宗上元二年~唐代宗广德元年(761~763)  卷第二百二十三  唐纪三十九  唐代宗广德元年~永泰元年(763~765)卷第二百二十四  唐纪四十    唐代宗永泰元年~大历八年(765~773)卷第二百二十五  唐纪四十一  唐代宗大历九年~大历十四年(774~779)卷第二百二十六 唐纪四十二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唐德宗建中二年(779~781)卷第二百二十七 唐纪四十三 唐德宗建中二年~三年(781~782)卷第二百二十八  唐纪四十四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卷第二百二十九  唐纪四十五  唐德宗建中四年~兴元元年(783~784)卷第二百三十    唐纪四十六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卷第二百三十一 唐纪四十七 唐德宗兴元元年~贞元元年(784~785)卷第二百三十二 唐纪四十八 唐德宗贞元元年~三年(785—787)卷第二百三十三 唐纪四十九 唐德宗贞元三年~七年(787~791)卷第二百三十四  唐纪五十    唐德宗贞元八年~十年(792~794)卷第二百三十五 唐纪五十一 唐德宗贞元十年~十六年(794~800)卷第二百三十六 唐纪五十二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1~805)卷第二百三十七 唐纪五十三 唐宪宗元和元年~四年(806~809)卷第二百三十八  唐纪五十四  唐宪宗元和四年~七年(809~812)  卷第二百三十九 唐纪五十五 唐宪宗元和七年~十一年(812~816)  卷第二百四十    唐纪五十六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十四年(817~7 819)卷第二百四十一  唐纪五十七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唐穆宗长庆元年(819~821)卷第二百四十二 唐纪五十八 唐穆宗长庆元年~二年(821~822)  卷第二百四十三  唐纪五十九  唐穆宗长庆三年~唐文宗太和二年(823~828)卷第二百四十四 唐纪六十    唐文宗太和三年~七年(829~833)卷第二百四十五  唐纪六十一  唐文宗太和八年~唐文宗开成二年(834~837)卷第二百四十六 唐纪六十二 唐文宗开成三年~唐武宗会昌二年(838~842)卷第二百四十七 唐纪六十三 唐武宗会昌三年~四年(843~844)  卷第二百四十八  唐纪六十四  唐武宗会昌四年~唐宣宗大中三年(844—849)卷第二百四十九  唐纪六十五  唐宣宗大中四年~大中十三年(850~859)卷第二百五十    唐纪六十六  唐懿宗成通元年~八年(860~867)卷第二百五十一 唐纪六十七  唐懿宗成通九年~十年(868~869)卷第二百五十二  唐纪六十八  唐懿宗成通十一年~唐僖宗乾符三年(870~876)  卷第二百五十三  唐纪六十九  唐僖宗乾符四年~广明元年(877~880)卷第二百五十四  唐纪七十    唐僖宗广明元年~中和二年(880~882)卷第二百五十五  唐纪七十一  唐僖宗中和二年~四年(882~884)  卷第二百五十六 唐纪七十二 唐僖宗中和四年~光启三年(884~887)卷第二百五十七 唐纪七十三 唐僖宗光启三年~文德元年(887~888)卷第二百五十八 唐纪七十四  唐昭宗龙纪元年~大顺二年(889~891)卷第二百五十九 唐纪七十五  唐昭宗景福元年~乾宁元年(892~894)卷第二百六十    唐纪七十六  唐昭宗乾宁二年~三年(895~896)卷第二百六十一 唐纪七十七 唐昭宗乾宁四年~光化二年(897~899)卷第二百六十二 唐纪七十八 唐昭宗光化三年~天复元年(900~901)卷第二百六十三  唐纪七十九  唐昭宗天复二年~三年(902~903)卷第二百六十四 唐纪八十    唐昭宗天复三年~天祜元年(903~904)卷第二百六十五 唐纪八十一 唐昭宗天祜元年~唐昭宣帝天祜三年(904~906)

章节摘录

插图:骁勇的骑兵轮番挑战。走了三天.到达行唐,贼兵疲敝,才退去。郭子仪乘机追击,又在沙河把他打败。蔡希德到洛阳,安禄山又教他率领步兵骑兵两万人向北到史思明处与他会合;又教牛廷玠征调范阳等郡兵一万多入帮助史思明,合计有五万多人,而其中五分之一是同罗兵和曳落河(勇腱之士)。郭子仪到了恒阳,史思明也跟着到达,郭子仪深挖壕沟,高筑营垒等待他;贼兵来进攻,就坚守不出;贼兵退去,就从后追杀;白天就炫耀兵力,夜晚就偷袭贼兵军营;贼兵无法休息。过了几天,郭子仪、李光弼商议说:“贼兵已经疲倦了,可以出城作战。”壬午日(二十九日),在嘉山交战,把贼兵打得大败,杀死四万多人,俘获一千多人。史思明掉下马来,露着发髻赤着脚徒步逃走.到了傍晚,拄着断枪回到军营,逃到博陵去。李光弼到博陵把他包围起来,军队的声势大振。于是河北十多个郡都杀死叛贼的守将而投降。反贼往渔阳的道路又断绝了.贼兵来往的人都轻装骑马偷偷地溜过去,多被官军捕获。家在渔阳的将士们心意都动摇了。安禄山非常恐慌,把高尚、严庄叫到面前骂道:“你们多年来~直教我反叛,以为万无一失。现在潼关坚守,几个月都不能前进,北方的道路已经阻断,各路兵马从四面会攻我们,我所统有的只有汴州和郑州等几个州,万无一失在哪里?你们今后不要再来见我!”高尚、严庄很害怕,好几天不敢见安禄山。田乾真从潼关来,替高尚、严庄游说安禄山说:“从古以来,帝王经营大业,都有胜利和失败,怎么能够一举而成功呢?现在四方的军营虽然很多,都是一些新招募来的乌合之众,未曾经过训练打过仗,怎能和我们蓟北坚强有力的军队相抗衡,哪里值得深为忧虑!高尚、严庄都是辅佐王命的元老功臣,陛下一旦拒绝他们,使各将军听到了,哪一个内心里不害怕?假如上下离心,臣私心觉得陛下如此做很危险!”安禄山很欢喜地说:“阿浩。你能使我心事开通。”马上召请高尚和严庄,摆设酒席大家一齐欢乐饮酒,自己做了歌来劝酒,像以前一样待他们。阿浩,是田乾真的小字。安禄山商议抛弃洛阳,奔回范阳去,计划没有决定。这时,天下的人以为杨国忠骄傲放纵才招来这次大乱,莫不咬牙切齿痛恨他。而且,安禄山起兵时也是以杀杨国忠为名义,所以王思礼秘密地劝说哥舒翰,教他上表请杀杨国忠,哥舒翰不答应。王思礼又请求用三十骑把杨国忠劫取来,到潼关再把他杀死。哥舒翰说:“这样做.倒是哥舒翰造反,而不是安禄山造反了。”有人劝说杨国忠:“现在朝廷的大军都在哥舒翰的手里,哥舒翰如果带兵向西来,对您来说不是很危险吗!”杨国忠非常畏惧.就上奏说:“潼关驻军虽然很盛大,但是后面没有接应.万一失败了,京师很值得忧虑,请选择监牧小儿三干人在苑中施以军事训练。”皇上答允了他,使剑南道的军将李福德主持其事。又招募一万人驻扎在灞上,任命他的亲信杜乾运率领他们,名义上是抵御叛贼,实际上是防备哥舒翰的。哥舒翰听到了,也怕被杨国忠谋害.就上表请将灞上的驻军隶属潼关。六月,癸未日(初一),召请杜乾运到潼关,借故把他杀了。杨国忠更加恐惧。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上下若干年间,安危治乱之机,情伪吉凶之变,大者纲提领挈,细者缕析毫分。心目了然,无适而非吾处事之方。读此书,尤能开涤灵襟,助发神观。”  ——朱熹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书直到清代乃至今天,还是一部学历史的人所必读的书。”  ——钱穆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第6辑)(共3册)》以流畅典雅的白话译文+完整原文,全新的分辑形式,以助巨著走出封闭,走近现代读者。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金庸文白对照,按朝代分辑,破除阅读巨著的障碍。畅销千年,英雄豪杰纵横天下的“帝王之书”,名臣良将从政经略的“权谋之书”,芸芸众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书”。“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清·王鸣盛)柏杨曰:“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它(《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因一直封闭在艰深的文言文中,影响不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六辑 全三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2条)

 
 

  •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部通史。原著自然没得说,文白对照的形式也很好,译文的质量也不错。比柏杨版的好。图书的装帧也很朴实大气。
  •   中华书局的《资治通鉴》,是文言文的,逢看必携字典,不是很方便。而这套文白对照全译的《资治通鉴》,采取文白对照的方式,通俗易懂,适合非历史专业的人看。既有阅读的快感,又能领略古文的精炼,里面丰富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如果21本书全部看完,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资治通鉴》是一部非常具有阅读价值的好书,以前对于原版的《资治通鉴》在阅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意间在当当网发现有文白对照,买了几本发现很通俗易懂,不错,我还想继续再买几本,购置一全套的文白对照阅读的《资治通鉴》,物美价廉,为何不捷足先登,一睹为快呢。
  •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已经购齐。
  •   这套资治通鉴不错
  •   一整套的《资治通鉴》,今天终于买齐了!慢慢看吧,很有收藏价值的一套书。谢谢
  •   先买的这一辑,2009年1版1印,有塑料封,很好!京东一直没货,买200送200卷的,一套一套凑齐吧。这次当当外包装用纸箱的。
  •   一部帝王之书,谋略之书,生存之书
  •   买给老人看,岳父很喜欢!也值得收藏。看了一辑,要我再买其他的。
  •   没有套装,只能一本本凑着买,因为离出版日期比较远了,凑齐真不容易。总体来说,这套书的编校质量还是可以的,白话文通俗易懂。可以比较完善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个人感觉比《史记》更为丰富,作者的评论也更为客观。好书!
  •   要的就是这种感觉,书是正品,发货很快,一买来就如饥似渴的读上了
  •   纸张很好 书看起来 很有感觉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全都读完
  •   当当送货快,服务好,继续支持当当!!!收到本书特开心,窃以为台湾学者翻译之本书最具中国韵味,更兼有版画插图,图文并茂,值得购买!!!惜纸张及印刷上大需改善。。。。。。。。
  •   以前看的全是有删减的版本,这套书真的不错,不仅可以留着自己学习,而且还能作为遗产留给下一代。
  •   我觉得这个比柏杨那个纯白话文的更好,更利于爱历史的人领略历史原貌。
  •   这套书翻译的不错
  •   字迹清晰,文白对译很好,质量也不错。可以收藏,慢慢阅读。
  •   书的内容和质量没得说,当当的送货速度很快,3天就送到了,送货人员的服务也很好。
  •   一直在看电子书,总感觉缺了什么,拿到实体书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   书是好书,当当送来也很新。还没看完。
  •   三天看完的,巨著!
  •   正在慢慢看,这套书是准备收藏的,经典中的经典
  •   不错 全5分
  •   正品书,你值得拥有
  •   书好,但还没来得及看
  •   图书正版,速度很快,比别的全都快,质量也好。买书就是当当了。
  •   没事读写史书
  •   经典图书,翻译得还不错
  •   是本好书,是一位女朋友要买来看看的。
  •   自家的历史 就是好 博大精深
  •   不错是本好书可惜出版的太慢不可以一次买齐
  •   包装精美,朋友很喜欢
  •   买了很多次了,送朋友
  •   这个版本的质量不错
  •   我爸全都看了 不错 我已经买完全套
  •   留着慢慢看了,希望能有收获
  •   但是不是可以再优惠些,还要买其他的。
  •   很多忙点,一扫而光。
  •   收集齐了
  •   支持国学,支持传统文化!
  •   买来收藏的。纸张不错,拿到手上很有感觉。是想要的那种。
  •   质量很好!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   g o o d
  •   我已经看完前五辑,觉得很不错。
  •   全套都凑齐了,慢慢看,翻译到位,不急功近利,原文译文上下分列、相互对照一目了然,珍藏佳品!
  •   台湾知名老教授翻译,比较踏实于原著,不错,可以作为学习的重要参考。
  •   书里的字颜色有些浅,看久了眼睛痛
  •   这是一本好书,应该是职场的人都该读的,对您的人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毛泽东当年就很喜欢这本书。可以读一辈子。
  •   书不错,很实用,好喜欢
  •   不要迷信“专家”的翻译,还是要自己看原文。总体上翻译的还不错。
  •   就是封面比书店买的要淡一些,好像在太阳下晒了很久的感觉。
  •   还好,因为是多人翻译,在质量上有所差异!
  •   帮忙朋友买的,朋友好象也是听人推荐的
  •   好书,先买了再说
  •   书是好的,但包装很不好,箱子都破了,希望当当网以后发货包装包的好点!
  •   书包装还过的去!外表还过的去,里面质量怎么样,还没看过。
  •   感觉有些失望,首先买回来时就发现封皮有点脏,看了几页后就开始掉页,而且翻译得也不好。
  •   文白对照,孩子挺喜欢看
  •   雖然翻譯上有些瑕疵,但是文白對照看起來很方便,排版也很好,希望多多出版這類對經典文獻的全譯。
  •   非常好的历史书,有必要在家珍藏一套。
  •   书质量很好,卖家发送速度很快,超出预料。
  •   扬弃了柏杨式有色眼镜的读史方法,这一部资治通鉴的确令人耳目一新。译者说“要还给读者一个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大部分程度是做到了,也留了很多空间去给读者自己理解。但是我以为,干干净净不能完全是直译,某些“春秋笔法”还是应该适时点出,这也才是真正的司马君实。如果译者不想强加自己的观点于读者,可以举古例、旁证,只要不是灌输式的“批注”,我相信绝大部分读者都是可以接受... 阅读更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