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生涯(上下)

出版时间:2011-09-01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作者:王松苗 编  页数:1026  

前言

  八十年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作为革命政权的组成部分也随之建立,从此,人民检察事业开始了光辉曲折的发展历程。 八十年来,人民检察事业历经风雨,跌宕起伏,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在中央苏区,人民检察诞生之初,就把打击犯罪、惩治反革命作为重要任务,捍卫了新生革命政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检察机关把镇压汉奸反动派和保护人民利益作为中心任务,努力维护解放区的生产生活秩序,为保卫和巩固新生民主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检察在各地的实践为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检察机关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改造、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重大活动中,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加强新中国法制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一府两院”的国家机构体系,检察机关在宪政体制上的重要地位得到了明确。“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国家遭遇严重挫折和损失,社会主义法制受到严重破坏,检察机关被撤销,人民检察制度遭受空前的劫难和中断。1978 年《宪法》规定重新设置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随后全国各地的检察机关也逐步建立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检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揭开了当代中国检察制度崭新的一页。各级检察机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积极主动,保障民生、服务群众卓有成效,检察工作的法律监督属性更加凸显,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不断强化,深化检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基层基础工作得到明显加强,谱写了。人民检察事业新的篇章。 八十年波澜壮阔,八十年步履铿锵。回顾人民检察的光辉历史和成就,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民检察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检察工作服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检察工作迈出的前进步伐、取得的光辉业绩,无不倾注着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关心和爱护。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检察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人民检察史将永远铭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人民检察事业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 回顾人民检察的光辉历史和成就,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民检察的发展历史是马克恩主义法学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与中国检察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我国检察理论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人民检察的实践表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检察工作实际相结合,顺应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体系才更具生命力,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 回顾人民检察的光辉历史和成就,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民检察的发展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创立、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史。人民检察走过的光辉曲折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创立、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国情,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检察实践成功经验,借鉴其他国家有益做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表现了发展体系的开放性,发展思路的科学性,体系内容的合理性。这是检察发展历史的艰难与正确的选择,表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坚持检察权源于人民、属于人民,坚持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坚持发挥人民参与和监督司法的作用,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法律的形态确立,以维护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为使命,以法律规定的检察机关性质、职权、组织体系和行使职权的程序为基本内容,具有严格的法律性。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的有机统一,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纪念人民检察制度创立八十周年系列丛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编写并出版的。这套丛书,以开阔的视野,形式多样的题材,全方位、全景式地回顾了人民检察八十年光辉灿烂的伟大历程,集中展现了人民检察事业的辉煌成就。丛书探寻了中央苏区检察制度的诞生及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初创与发展,总结了人民检察制度发展的内在规律;丛书用大量珍贵的图片照片,还原了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为检察后人了解、学习检察历史提供了难得的素材;丛书也以史学的严谨、文学的笔触,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二十七位卸任副检察长的工作生涯,再现了历代检察人对伟大祖国的忠诚、对检察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人生境界;丛书也从新闻影视的角度,触摸和回放历史,解读了人民检察制度的历史变迁,缅怀了检察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盘点了人民检察事业的挫折与经验;丛书用严谨的学术思维,梳理了人民检察发展中的规范、律令,为进一步研究探索检察制度和检察历史提供了鲜活的资料。这套丛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融思想性、历史性、学术性为一炉,集宣传性、资料性、可读性为一体,既有对人民检察事业八十年辉煌成就的集中展现,又有对新时期检察工作的启迪和展望,是检察历史研究、检察理论研究和检察文化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更是广大检察人员宝贵的精神食粮。 今天,我们重温人民检察八十年的光辉历程,回顾人民检察诞生以来的曲折经历,梳理人民检察的发展脉络,总结人民检察的经验教训,就是为了铭记过去和历史,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传承优秀检察文化,弘扬检察精神,激发广大检察人员对检察历史、检察事业的认同与热爱,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历史必然性、内在合理性、体制优越性的认识,更进一步地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11年9月

内容概要

  《检察生涯:高检院二十七位卸任副检察长访谈录(套装上下册)》收录了蓝公武;梁国斌;谭政文;高克林;李士英;张苏;陈养山;冯锦汶;张灿明;王晓光等人的访问故事。

书籍目录

序言他曾是“中国三少年”之一——原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蓝公武一、激扬文字反对帝制二、五四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三、对中国宪政体制的曲折探索四、在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现出的铮铮铁骨五、沧海横流中的选择六、刚直不阿的人民检察官正直到刻板的老人——原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高克林一一、来到高检的日子二、腥风血雨的革命生涯三、一个正直到刻板的入生若直木,过如利剑——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谭政文一、十年磨剑,保卫革命二、国家安危,民福所系三、持平如水,不直去之四、心如火热,情似水柔劫波渡尽丹心存——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梁国斌一、英雄岁月——赤胆忠心写传奇二、共同缔造——第一个“检察黄金时期”三、老骥伏枥——幸存白发志未抛两度从检,一生传奇——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李士英一、锄奸反特二、矢志东归三、烽火公安四、检察岁月五、防“左”纠偏军检事业开拓者——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兼军事检察院检察长黄火星一、走上革命道路’二、亲历皖南事变三、参与渡江战役四、投身检察事业五、风雨飘摇岁月六、在“山尖”与“山谷”间胸怀坦荡,高风亮节——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周兴一、延安前期:革命熔炉铸就忠诚卫士二、延安时期:竭力保护党中央安全三、解放后:创造性开展政法工作四、封疆大吏的艰难岁月腹有诗书气自华——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张苏一、流动的革命者和教育家二、抗日战士三、走向共和四、法治之路五、墨如其行忠诚清廉传佳话——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喻屏一、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成长二、投身高检院恢复重建工作三、参与“两案”审理如烟往事里的飞爪鸿泥——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王甫一、革命熔炉百炼钢二、七十高龄担大任三、老骥暮年仍伏枥龙潭虎穴铸传奇——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陈养山一、从钱庄学徒到职业革命家二、为情报保卫工作出生入死三、“文革”前的工作四、出任高检院副检察长五、他是一个这样的人与经济检察结缘——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郗占元一、参与新中国劳动法制建设二、初到高检院,四处调研摸家底三、高检院首任经济检察厅厅长的心思四、在办理“渤二”翻沉事故中的甘与苦五、“经济检察”的手该伸多长六、离开领导岗位,脚步并未停歇去日苦虽多,未敢忘忧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关山复一、革命生涯二、检察岁月三、民族情结四、退隐岁月特别公诉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江文一、站在公诉席上二、洪湖赤子三、检察岁月四、学习、做人和育人五、廉洁自律,一身清白青山远望岁月稠——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冯锦汶一、参加革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二、抗战锄奸,“为人民伸张正义”三、解放战争,“人民战争气势磅礴”四、福州三十年,“直面敌特前线”五、进入高检,“审查首例抗诉案”六、“严打”斗争,“从重从快也要依法办事”七、“两高”《通告》,“彰显反腐决心”八、监所、铁检工作,“从无到有,从初创到成熟”九、检察建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秋至红彤更艳馨——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张灿明一、壮志青年奔赴延安二、敌后抗日斗争和整风运动三、外交战线三十年四、检察岁月五、红霞映晚世上就怕认真二字——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王晓光一、“增辉,你为何不来一封信”二、到沈阳去!造飞机!三、重返北河沿大街147号四、创业艰难百战多五、请来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师六、抓基层,打基础,大练基本功七、不添麻烦,更不能添乱高检十八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梁国庆一、关于干部培训工作的几件事二、关于检察业务工作的几件事三、关于起草《检察官法》遇到的几个问题四、关于检察外事工作的几件事五、卸任前经手的两件事一个法律人的家国情怀——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肖扬一、童年是难忘的二、中国人民大学的青春岁月三、逆境中的磨砺四、第一个举报中心挂牌五、新中国第一个反贪局诞生六、严有度、宽有限,宽严相济,依法办案七、受命主持起草反贪法八、解放思想与严格执法的辩证统一九、奉命创办《中国检察报》十、律师改革是“重中之重”十一、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首倡者十二、亲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过程十三、改革应该也必须保持“一贯性”十四、法律命题:收回死刑核准权十五、司法改革必须坚持符合中国国情十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十七、执著的理想主义者,坚定的实践者忠诚坦荡,勤奋求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陈明枢一、从土改队员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地委书记的岗位二、转行检察工作,是一位合格检察官三、肩负重担,出任高检院副检察长四、到全国人大仍不轻松·五、退休之后,家在心里才有了位置不负春天的嘱托——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王文元一、迎来生命中的春天二、监所检察,三年大变样三、文明执法,切实维护人犯的合法权益四、教育培训,得心应手五、参政议政,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六、从容淡定、诚实宽厚的人格魅力三十年剑胆琴心——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赵登举一、颠沛流离中艰难求学二、税官生涯三、破格提拔成省院副检察长四、调入高检院组建民行厅五、强力打开反贪污贿赂工作新局面六、反贪展览提振反腐影响力七、亮相媒体获好评八、反贪局全面发展的有力推手九、十三年的反贪一线指挥员十、以提高侦查能力为抓手十一、走出预防新天地十二、助推预防职务犯罪立法十三、让“阳光”照进高墙内每个角落十四、力主纠正超期羁押全因浓酽有浓情——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赵虹一、少年胸怀文学梦想二、会计生涯丰富人生阅历三、善于思考的法院秘书四、在革命前辈身边工作的日子五、善于用人的党委副书记六、最年轻的省级检察长七、“琐碎繁难的事务让我来管吧”八、坚持“严格执法,狠抓办案”的方针,积极参加案件督办工作九、法纪检察不能软十、巩固和发展民行检察工作十一、监所检察:集中80%的精力抓好20%的工作十二、倡导和推动信息化建设十三、殚精竭虑,心系检察忠实的法律职业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张穹一、歌乐山畔的法律学子二、检察理论的践行者三、国务院法制办的新人四、挥杆之余思考人生铁的康乃馨——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胡克惠一、童年,少年,青年二、阴雨绵绵的贵州是我的家乡,为她工作我感到光荣三、真切领略了总书记的领导风采四、我在人民中间最安全五、只要带着感情,带着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六、说真话容易得罪人,但这个秉性我不会改思想是一片海洋——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王振川一、从红墙到黑土地二、华丽转型三、重任在肩四、掌舵检察官基金会九万里风鹏正举——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张耕一、从陕南到首都二、值得回味的工作三、在检察院的日子四、壮心不已五、不把自己当官后记

章节摘录

  1949年9月,和平解放不久的北京城充溢着祥瑞之气,秋夜的中南海,怀仁堂常常是灯火通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最高领导人和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代表,紧锣密鼓地磋商着新政府机构组成人员的重大事宜,准备迎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议及即将建立的最高人民检察署的负责人选时,大家斟酌再三,除了确定罗荣桓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和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李六如任副检察长之外,还确定了另一位副检察长人选,他就是以刚直和气节闻名的无党派知识分子——蓝公武。 20世纪20年代以前,蓝公武是一位著名的报人,早年属于梁启超门下政治流派,此后既和国民党毫无瓜葛,也和共产党并非同侪。这样一位旧知识分子,为什么能被选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这一要职呢?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给蓝公武的一封信或可让我们侧面了解这位民主人士在我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力。 1948年4月,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经晋绥到达河北平山县陈南庄时,听说蓝公武在北岳行政区公署工作,遂派车函请蓝公武。信上说:公武先生: 三十年前,拜读先生在《晨报》及《国民公报》上的崇论宏议,现闻先生居所距此不远,甚思一晤,借聆教益。兹派车迎候,倘蒙拨冗枉驾,无任欢迎。敬颂大安 毛泽东 一九四八年四月十七日于陈南庄 毛泽东所说30年前拜读先生崇论宏议,是指蓝公武在五四运动前后在《国民公报》连续发表的多篇政论。这些政论发表在《国民公报》这样一份具有广大读者的报纸上,极大地促动了五四运动的进发。 蓝公武是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早年曾是梁启超组建的宪法研究会 (通称研究系,一由进步党改组而成)主要成员。从研究系主要成员到共产党员,蓝公武一生所走的曲折道路,一方面表明他对于中华民族走向的不懈探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共产党对于当时知识分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蓝公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追随者的代表人物,和当时许许多多苦苦探寻中国出路的知识分子一样,他从近代中国的曲折历史和个人的坎坷经历中,深谙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并在抗战胜利后面临两个中国之命运决战前夕,毅然进人解放区,先后任察哈尔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厅长、北岳行署民政厅厅长、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兼民政部部长,以党外人士的身份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献策献力,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署副检察长。蓝公武走向共产党走向革命,完全是他进行历史性选择的结果。因而,新中国领导人对于这位共和国检察署副检察长人选的确定也就在情理之中。 蓝公武祖籍广东大埔。父亲蓝国祺在太平天国运动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加入太平军,曾转战闽、赣、苏、皖,并小有军功,当上了太平军管军需的小官——“排尾”。后来太平天国失利,部队被打散。蓝国祺在江苏吴江县同里镇安顿下来,隐瞒身份,受雇在一家周姓豆腐店里当伙计。老板欣赏他精明能干,把独生女周寿玉嫁给了他。他们在1887年1月23日(光绪十二年腊月三十)生下长子。蓝国祺给儿子起名公武,字志先,意思是让他立志继承先人(太平军)的大业。岳父母去世后,蓝国祺从吴江迁到苏州开一杂货铺度日,生意勉强过得去。 蓝公武刚一懂事,就时常从父亲那里听到太平军的故事,接受了不少排满思想。他7岁进私塾读书,聪颖过人,过目不忘,深得私塾先生的钟爱。 苏州大户张举人家子弟张东荪和蓝公武同岁,张家很想找一个聪明的孩子做伴读,以促进张东荪的学业,蓝公武被选中,于是他这个平民子弟得以进入举人府的家塾。从此蓝公武和张东荪成为好友,后来两人一同考入教会学校,一同去日本留学,一同开展社会活动。然而造化弄人,后来两人在政治上发生巨大分野,以至于张东荪于抗美援朝期间被控向美国人泄露了国家机密而被最高人民检察署法办,而当时蓝公武是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这样的经历可谓充满了戏剧性,让人欷欺。 20世纪初,蓝公武和张东荪一同考进当地天主教会的福元小学作为插班生进入高年级,由于学业优秀,蓝公武被推荐去上海震旦学校读书,其间他初步阅读了严复等人翻译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理论著作,兴趣开始转向社会科学。 从震旦学校毕业,蓝公武与张东荪一同东渡日本留学。出国前,父亲能做的只是给他筹得几十块银元,去掉路费便所剩无几。张东荪和其他同学不时在经济上给他援助,但也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他的处境。无钱进正规学校,蓝公武只好先在房东家向一位失业女教师学习日语,以致后来他刚进入学校时讲日语总带女腔,常常被人讥笑。吃饭买不起菜,吃酱油泡饭是常态。出门没有得体的衣服,就j阳另一个穷学生共买一套,谁外出谁就穿上。半年后,经教师介绍,他给一家为中国短期留学生举办的政法讲习所当口头翻译,每天可得一元钱的收入,经济状况才有好转。又经过半年的刻苦学习,年满19岁的蓝公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获得官费留学生资格。 在此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涉猎各种新思潮,时常参加政治活动。其时,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统治的活动处于低潮,孙中山本人亦避难日本。蓝公武多次听过孙中山和黄兴的讲演,在同盟会会员征集簿上签过自己的名字。20年后,他在《国民努力之方向》一文中回忆说:“我年十七即为排满革命潮流所激荡,中风狂走,屡欲试其流血之辛味。”(《改遣》第一4卷第6号)  ……

编辑推荐

  《纪念人民检察制度创立八十周年系列丛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编写并出版的。这套丛书,以开阔的视野,形式多样的题材,全方位、全景式地回顾了人民检察八十年光辉灿烂的伟大历程,集中展现了人民检察事业的辉煌成就。 这本王松苗的《检察生涯:高检院二十七位卸任副检察长访谈录(套装上下册)》是其中一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检察生涯(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