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作者:刘方权 页数:264
内容概要
《侦查程序实证研究》共分8个章节,主要对侦查程序实证知识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认真对待侦查讯问、刑讯逼供发生的物理环境与看守所内的“非正常死亡”、搜查制度实证研究、取保候审实证研究、刑事诉讼实证研究中的数据误读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刘方权,男,1972年生。1993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刑事司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福建警察学院法律系副教授,法学学科带头人。在《中国刑事法杂志》、《刑事法评论》、《诉讼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并有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个人专著、译著各一部,合著两部,主持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一项、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项。2010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二届优秀青年法学人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认真对待侦查讯问导言:问题、材料与方法一、侦查讯问中的犯罪嫌疑人供述率实证研究二、口供与证据的关系实证研究三、侦查讯问功能实证研究四、功能与规范双重挤压下的侦查讯问改革第二章 刑讯逼供发生的物理环境与看守所内的“非正常死亡”导言一、刑讯逼供发生在哪里二、“牢头狱霸”是如何“炼成”的三、如何才能不再“躲猫猫”结语第三章 搜查制度实证研究一、人身搜查和场所搜查二、有证搜查和无证搜查三、现实空间均搜查与虚拟空间的搜查四、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搜查和对第三人的搜查五、中国侦查实践中的搜查证六、搜查实体要件的实证研究七、搜查审批程序实证研究八、技术与法律双重视野下的电子证据搜查扣押——以“肉食者”系统引发的争议为例的分析第四章 取保候审实证研究一、取保候审审批决定过程实证研究二、取保候审保证方式实证研究三、取保候审执行程序实证研究四、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的理路第五章 犯罪嫌疑人身份的确认与撤销导言一、从“人”到“犯罪嫌疑人”:模糊的制度与实践二、“现行犯”/“非现行犯”:“犯罪嫌疑人”身份确认的两种模式三、从“犯罪嫌疑人”到“人”:权利的视角第六章 “两面一体”:公安机关行政权与侦查权关系研究——基于功能的分析导言一、主体同一,如何分别二、侦查权对行政权的功能期待三、权力一体:现实主义的取向结语第七章 刑事诉讼实证研究中的数据误读一、立案数为何在2000年猛增二、85%的案件哪里去了三、撤销案件制度存在的真正问题是什么四、结语第八章 侦查学研究现状之检讨——以三届全国侦查学术会议论文集为对象的实证分析一、侦查论坛所刊发的文章主题结构分析二、侦查法治化文本中的关键词三、侦查学研究群体与他们的研究方向素描四、论文的引证分析五、研究方法六、余论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二)如何改变:技术的角度 通过样本信息的简单分析,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侦查实践中一些正在发生着的改变,如案卷中的供证数量之比、证据种类的总体结构、物证种类结构、书证种类结构、证人证言数量的变化。如果仅从数量上看,这些变化中也有值得我们乐观的内容,如物证、书证、鉴定结论、现场勘验检查笔录数量的增加,当然也有让我们表示担心的东西,如证人证言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当然,这种乐观和担心都仅仅是基于一种简单的证据数量的表面分析,正如前文所阐述的那样,一些表面上让我们乐观的数量增加对于反映侦查机关客观证据获取能力而言,并不具有太多的实质意义,而更多的只是一种程序方面的意义,我们并不能从这种数量增加上得出肯定侦查机关客观证据获取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的积极结论。另一方面,我们却从这种表面变化的后面看到了二十年都未发生改变,或者说改变不大的方面,即侦查对讯问的依赖,对口供的依赖。 1.为什么“技术”:理论话语 提高破案率,加大对犯罪的打击力度一直以来都是侦查机关的主流话语,侦查机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断地从宏观的战略层面、中观的体制层面、微观的侦查运行机制和侦查技术层面进行着努力。从宏观层面上看,以“严打”为典型,并已经上升到了刑事政策的高度,此外公安机关在不同阶段还针对特别突出的某种类型的犯罪、特定的时问阶段组织“专项行动”①;从中观的体制层面上看,公安机关的侦查体制改革一直被决策机关寄予厚望,希望通过侦查体制的改革来提高侦查能力,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侦防机制改革”、“侦审合并”、“责任区刑警中队建设”等举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针对犯罪的专业化特点,设立专业的犯罪侦查机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