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法学研究论丛(第1卷)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郑州大学俄罗斯法律研究中心、 刘向文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刘向文 编  页数:388  

内容概要

  在中国百年以来的法学发展史上,苏联(俄罗斯)法学一直都是影响我国法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伴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法学对我国的影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不仅在法学研究的概念和方法使用上,而且在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和建制上,都很大程度上直接模仿和借鉴了当时的苏联,可谓影响重大。尽管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学研究开始倒向西方法学,苏联法学对我国的影响随之日渐势微。但是,由于之前苏联法学一度的优势地位,时至今日,它对我国的影响依然清晰可见,挥之不去。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检察权基本理论研究检察公信力的宪政解读——含义、渊源与制度建构论检察权能及其转型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分析论检察权的宪政地位列宁的检察权思想理论及其中国化检察权在宪法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及其性质研究中国检察权的独特品性与中国检察制度的发展取向从宪政角度看检察权的属性第二编 检察制度研究更加注重从制度上反腐败的深刻内涵——从十七大报告看检察领导体制的重构论检察机关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我国铁路运输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双重领导还是垂直领导?和谐社会语境下铁路检察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宪政视角下的中国专门检察制度改革设立未成年人专门检察机构的思考监所检察制度的建设与改革检察机关介入公益争议解决程序探析谈我国检察机关干部的培训制度第三编 检察制度比较研究俄罗斯联邦检察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俄罗斯检察机关的转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俄检察制度及其改革比较中俄检察监督制度不同之述要我国检察制度改革路径探微——以俄罗斯检察制度改革为样本中俄法律监督机制比较中俄检察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宪法原则之比较分析中俄检察长维护犯罪被害人权利职权之比较分析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的机构改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俄罗斯联邦运输检察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俄罗斯联邦运输检察机关的历史发展——以俄罗斯联邦立法的最新修改为视角俄罗斯联邦军事检察院的产生和发展俄罗斯联邦军事检察机关的发展变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四编检察制度研究综述转型期国家检察制度的建设与改革——2009年“转型期国家检察制度建设与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要点透视回归宪法,回到常识上——在“转型期国家检察制度建设与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在完善检察机关活动的问题上,绝不允许采取任何“革命式”行动中俄美三角关系的变化及中国的应对策略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而检察和公信力的结合,强调检察权的行使必须适用公信力标准。从权力运行角度分析,检察公信力是检察机关在行使法定权限的过程中应当以公平、正义作为衡量标准,能够通过特定的制度设计满足社会公众对检察权的期望,从而获取公众对检察权的认同,体现为一种让他人信服的能力,强调内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是一种权力能动性的视角。而从公众的角度而言,检察公信力实际上体现了公民对检察权信仰的程度,即什么样的检察制度才是符合社会需求、令社会满意的。可见,检察公信力的建设难题在于如何在权力的正当性和公众的满意与信服之间达致一种平衡,既维系了检察权的价值取向与基本运行模式,又能对社会公众的期望值作出一种交代,满足其对检察权本身的一种实质需求。“社会各阶层,各个不同社会主体在社会变革中所反映出的利益要求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此情况下,司法所面临的任务与其说是法律规则的适用,毋宁是在不同利益之间寻求平衡”。②检察公信力的二元构成要求检察权获取来自市民社会的伦理认同感,但这种认同感绝不是以牺牲检察权的独立品性为代价,进而博取社会广泛认可的一种无条件求同。而是检察权在行使中必须考虑到法律所具备的基本价值观,⑧进而体现其自身所具备的一种价值维度和公众对这种维度的一种认可。具体而言,包括对权力来源合法性的认同,即检察权是否具有法定性和权威性;对权力运行方式的认同,强调检察权在行使过程中是否具备沟通的桥梁,让公众能够审视、督察检察权;对权力运行结果的认同,即检察权是否符合公众对正义和公平的向往。因此,结合中国现行法治框架之内的检察权限配置,我们认为检察机关公信力可以分解为检察拘束力、检察运行力、检察沟通力和检察判断力,并分别可以用检察权威、检察效率、检察公开和检察公正等诸多要素作为评判标准。

编辑推荐

《俄罗斯法学研究论丛(第1卷)》是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俄罗斯法学研究论丛(第1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