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的重建

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海因茨·科胡特  译者:许豪冲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几个方向上,这本书超越了我之前关于自恋的作品。在以前的书中,我主要以古典驱力理论的语言来提出自体心理学的发现。本书所引入的关键理论概念就是“自体-客体”(self-object);而在治疗领域中与自体-客体概念相关联之最重要的实证发现,就是我描述的自体-客体移情的现象。最后,当联结理论与临床观察,以及重建发展与治疗的理论,先前的作品引入转变内化作用(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的概念,与自体领域的结构形成相关联的理论。    和我以前的著作相比较,这本书更清楚地表达了我对于神入-内省作为立足点的信赖,而这一立足点已经从1959年以来定义了我概念上与治疗上的看法。这个步骤——对以下事实结果的充分接受:心理领域的定义,是借着观察者对于内省-神入取向的投入——造成一些概念的精练,也显示在术语的改变上,就像我用“自体-客体移情”的术语取代之前用的“自恋移情”。我不认为术语的改变是本书最首要的贡献;而是迈向更清楚定义的自体心理学的表达——或者稍后我会更清晰地陈述,是迈向两种彼此互补的自体心理学。

内容概要

自体心理学最后终将证明不仅是有价值的,且是不可或缺的,即使是关于如今的驱力与防御心理学所适用的领域。
——科胡特
在《自体的重建》这本书中,科胡特对于他在《自体的分析》这本先驱之作中所提出的理论,不仅加以扩展,同时也加以澄清。在古典的精神分析传统中,专业地耕耘了一辈子之后,科胡特已经认知到古典分析理论的某些限制。如今他无畏地增加一个新次元,以补古典理论的不足。
自恋,在科胡特的用语中,不是贬抑的字眼。健康的自恋相对於自恋型人格障碍来说,好比一个可以提升我们的生命享受与能力的发挥,而另一个则反之。自恋在发展上来说,不只是为了通往客体爱而必须克服的暂时阶段;它有朝向成熟的单独发展,与客体爱的发展并肩前进且彼此纠缠。如今科胡特勾勒出自体心理学的大纲。他以这个新的心理学来解释症状与症候群。他把自体摆在人格的最中心,检视它在健康与疾病中的起源、成分与发展;并引以为跳板,来讨论自恋型人格疾患的精神分析的治愈与结案阶段的概念。
科胡特以丰富的临床资料细心地支撑其综合论述,因而对于传统既定的理论所无法充分含括的临床观察,他不惜与传统决裂。《自体的重建》这本书中,包含了很多具挑战性的想法。自体心理学与冲突理论的关系究竟如何?与自我心理学呢?与俄狄浦斯情结呢?精确地说,什么才是心理健康?分析师如何知道,何时他的病人已经被“治愈”了?这些只是作者所回应的问题中之一部分。
这本书是为了那些不满意其临床治疗结果的人而写的。这样一本书证明了,自体心理学观点的应用如何让分析师在与其病人的沟通中,发现新的与常常想不到的意义,因而提供其诠释全新的治疗支点。这本书尤其是为了那些有这样理解的人所写的:科学如果要保持其活力,就必须维持其开放的心态。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 译者:许豪冲  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自体心理学创始人,前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会长、前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副会长、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档案馆副馆长以及奥地利科学院成员。曾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荣誉十字勋章。他坚持认为心理缺陷而非冲突是许多人患病的原因,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传统美国自我心理学的主要挑战者。 许豪冲,台大医学系毕业、精神科专科医师、台北市立仁爱医院精神科主任。

书籍目录

系列策划主编序 译者序 推荐者序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自恋型人格分析的结案 第二章精神分析需要自体心理学吗? 第三章对于分析中证据本质的省思 第四章双极的自体 第五章俄狄浦斯情结与自体心理学 第六章 自体心理学与精神分析情境 第七章后记 案例索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当然,弗洛伊德确信以下的事实:精神分析对被分析者具有有益的( wholesome)效应;分析所构成的过程的动量应该被维持;而且分析的进行应该尽可能地深入。然而,虽然他提供我们这个过程的原则大纲,而其简洁的定义就是,以认知言,要让潜意识的成为意识的;或以结构言,要扩展自我的领域。但他从未以主张的形式来详细阐明——至少不是以科学的严谨,也就是以理论的术语——他对分析的有益效应的确信;而这个主张就是精神分析可以治愈心理疾病、可以奠立心理健康。弗洛伊德主要重视的价值并非健康。他相信尽可能求知的本身就有价值:在那时代的主流世界观与他个人的偏好(毋庸置疑地被早年的生活体验所决定),二者的汇集与相互增强,把科学的世界观转化成他个人的无上律令,他个人的宗教——他绝不妥协地投身于真理的求知任务中,面对真理,更清楚地理解现实。 关于弗洛伊德的生活的感人故事中,其中一则与他人格中这个深植的面向相关联。当他获悉对于是否应该被告知得癌症的事,其他人有一些怀疑时,他的反应是极度的生气。“任何人有什么权力不让我知道?”他问道。对于他是否应该被告知这个噩耗的事实,完全不顾及他人短暂的怀疑背后,可能有的善意与关心,而非家长式的傲慢(参考Jones,1957,p.93)。 弗洛伊德的文集提供很丰富的证据(1927b;1933,Chapter 25),可以说明他的最高价值是勇敢的现实主义以及勇敢地面对真理。对于一件重要真理甚至曾经考虑不让他知道,弗洛伊德对此事实的生气,当然可以用很多的方式加以诠释。我相信,很多具有分析师训练背景的观察者,会倾向于怀疑弗洛伊德所表达的生气是一种替代;他真正生气的是对于他罹患癌症、面对死亡的事实——他如今能表达这样的生气,是因为他把生气的反应合理化为真理可能被隐瞒的可能性。我强烈地倾向不同的解释。我相信弗洛伊德的自体核心,比较关联于感知、思考与求知的功能,而非关联于身体的存活;他核心自体的威胁主要来自知识被隔绝的危险,而非身体破坏的危险。

编辑推荐

《自体的重建》是为了那些不满意其临床治疗结果的人而写的。它这样一本书证明了,自体心理学观点的应用如何让分析师在与其病人的沟通中,发现新的与常常想不到的意义,因而提供其诠释全新的治疗支点。这本书尤其是为了那些有这样理解的人所写的:科学如果要保持其活力,就必须维持其开放的心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体的重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非常好的书!看到武志红老师在微博上推荐此书,我就在该书上架的第一时间买来了。作者对于自恋的剖析非常精辟,我认识到了:正常的自恋不应该被压制,它是从对自体的爱转到对客体的爱的一个必经的过渡过程!力荐!
  •   精分自体派,科胡特当然必读
  •   比科胡特的其它两本易读些,值得看。
  •   通俗易懂,物美价廉,喜欢!
  •   我特喜欢,希望大家也喜欢!
  •   还没开始看,感觉应该会不错~
  •   很多老师推荐这本经典书,读起来感觉受益颇多啊
  •   专业书籍,只能评论下质量,印刷啥的都很好,至于内容,这么专业一般人不会买吧。
  •   是一本较专业的书,如果是想奔着解析自我的话 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话,先看点具体的书,这本书的理论有点干,如果你自己本身没点专业理论什么的,看了就比较枯燥,除了心理学,更多的是从实验,神经构造去讲,个人感觉,
  •   发货速度与实际时间不大符合,慢一点啊~~~书有毛边
  •   买的书太多,还没顾上看
  •   自体心理学必看的书,以前是复印的台湾版,现在有大陆版出了,就买来收藏。
  •   非常非常的独到!深受启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