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标准预测试卷及专家详解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页数:76  字数:96000  

内容概要

  《中公教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标准预测试卷及专家详解(高级中学)(2012中公版)》由权威专家根据教师资格考试试点省份的真题进行命制,帮助考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使考生避免陷入漫无边际而收效甚微的题海苦战。
  通过全面深入研究各科最新考试大纲,在全面囊括教师资格考试最新试点题型的基础上,从最基本、最重要的考点入手,将常考知识点糅合于各种不同题型中,做到创新求变,高度契合考试,从微观角度剖析教师资格考试之精髓,还原教师资格考试之全景。

书籍目录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
标准预测试卷(一)专家详解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
标准预测试卷(二)专家详解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
标准预测试卷(三)专家详解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
标准预测试卷(四)专家详解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
标准预测试卷(五)专家详解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六)
标准预测试卷(六)专家详解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七)
标准预测试卷(七)专家详解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八)
标准预测试卷(八)专家详解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九)
标准预测试卷(九)专家详解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十)
标准预测试卷(十)专家详解

编辑推荐

  《中公教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标准预测试卷及专家详解(高级中学)(2012中公版)》特色:  权威专家编著,深度契合大纲;  精选海量试题,涵盖试点题型;  解答精准透彻,高效实用应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标准预测试卷及专家详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考试什么的,还是练习很重要,中公的预测题和详解答案都不错。
  •   讲解的比较系统,值得好好参考学习,但愿能顺利通过这次考试
  •   不错 正在看 希望可以通过考试`!
  •   很喜欢,希望能过教师资格证
  •   话说 多年不做题 还是有点难 错误率还蛮高 希望能考过
  •   帮朋友买的书,据说包装不错,数的质量也可以
  •   跟真题挺像的。。。。。
  •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一定体积的物质的质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C.钠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约为22.4 L
      2.下列有关127 53I和13153I说法,正确的是( )。
      A.12753I和13153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B.12753I和13153I的中子数分别为127和131
      C.12753I和13153I互为同位素
      D.12753I和13153I是同一种核素
      3.右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在t1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速率的变化都符合示意图的反应是( )。
      A.2SO2(g)+O2(g)■ 2SO3(g) ΔH<0
      B.4NH3(g)+5O2(g)■4NO(g)+6H2O(g) ΔH<0
      C.H2(g)+I2(g)■2HI(g) ΔH>0
      D.C(s)+H2O(g)■CO(g)+H2(g) ΔH>0
      4.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
      A.将HBr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成无色
      B.Fe(NO3)2溶液中存在平衡:Fe2++2H2O■Fe(OH)2+2H+,加入少量盐酸后,溶液浅绿色会加深
      C.SO2有漂白性,将SO2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
      D.Fe2(SO4)3溶液显酸性,NaClO溶液显碱性,两种溶液混合后会产生红褐色沉淀
      5.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含有大量Al■的溶液:Na■、NH■■、SO■■、Cl■
      B.c(H■)=1×10■ mol•L■的溶液:Na■、Ca■、SO■■、CO■■
      C.含大量Fe■的溶液:Na■、Mg■、NO■■、SCN■
      D.含大量NO■■的溶液:H■、Fe■、SO■■、Cl■
      6.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下列类比正确的是( )。
      A.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CaSO3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
      C.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D.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7.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 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奥运火炬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B.丙烷的沸点比正丁烷高
      C.丙烷、空气及铂片可组成燃料电池,在丙烷附近的铂极为电池的正极
      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g),ΔH=-2221.5kJ/mol
      8.关于二氧化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是由二氧化硅分子组成的,熔点高,硬度大
      B.二氧化硅用于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
      C.用二氧化硅与水反应可制得硅酸
      D.二氧化硅晶体——水晶可用于制造电子部件和光学仪器等
      9.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 nm;若其它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 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nm。
      A.450 B.225
      C.900 D.375
      10.正丁基碘化镁与水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是( )。
      A.正丁醇 B.正丁烷
      C.二正丁基镁 D.正丁基氢氧化镁
      11.下列化合物中不具顺反异构的是( )。
      A.CH3CH=CHCH3 B.(CH3)2C=CHCH3
      C.CH2=CHCH=CH2 D.CH3CH=CHCHO
      12.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 )。
      A.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
      B.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
      C.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
      D.实践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
      13.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
      A.各自孤立地设计 B.先孤立设计,在整合
      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 D.突出“任务”、整体设计
      14.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根据是( )。
      A.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类型
      B.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性质和类型
      C.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性质
      D.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
      15.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
      A.化学课程目标 B.化学教学内容
      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 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16.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的是( )。
      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
      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C.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17.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 )。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18.化学学习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是( )。
      A.以实验为基础 B.在分子和超分子的微观层次上研究物质
      C.化学知识再生产过程 D.由简到繁、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
      19.化学课程目标的陈述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是( )。
      A.主体 B.行为
      C.条件 D.程度
      20.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是( )。
      A.纸笔诊断性测验评价 B.纸笔总结性测验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
      二、简答题
      1.以“金属活动顺序表”为例,设计一个课堂教学问题。
      
      
      
      
      
      
      
      2.请说明化学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
      
      
      
      
      
      三、诊断题
      下列变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NH4+—NH3 B.C—CO2 C.SO2—S D.Cl2—Cl-
      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不少学生会出现错选。
      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 ,解题思路为 。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四、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满足于传授知识,无暇也不想做研究,导致在教学日益模式化的同时,自己也沦为教书匠。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其角色,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向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与“学者型”教师转变。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2.化学研究过程由哪些阶段和环节构成?
      
      
      
      
      
      3.谈谈化学教学研究的意义。
      
      
      
      
      
      
      五、教学设计题
      请阅读下列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主要讨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这两个根本问题,这是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当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应用于实际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思考与交流
      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炸药爆炸 金属锈蚀 食物腐败 离子反应 塑料老化 溶洞形成
      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定性的比较,通常要确定一个参照物。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进行定量的描述或比较,这就要使用同一定义或标准下的数据。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得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 min内由6 mol/L变成了2 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 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2-5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 mL~3 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 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 ℃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 ℃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
      实验2-6
      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 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 mol/L 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
      ■
      从实验2-5我们观察到,升高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减小。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规律性。因此,通常可以采用调控温度的办法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从实验2-6我们观察到,MnO2、FeCl3可以加快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应用十分普遍,新的催化剂的问世,常常意味着化工生产工艺的一次革新和进步。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并不只是温度和催化剂。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生活里和化学实验中采取的很多措施都是用来调控反应速率的。
      思考与交流
      1.为什么要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如电冰箱)?
      2.实验时,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并混匀后再进行反应。原因是什么?
      3.人们常把固体试剂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化学实验,原因是什么?
      4.实验室常用约30%左右的硫酸溶液(约3.7mol/L)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气泡变得稀少了(锌粒还有剩余),如果添加一些适当浓度的硫酸溶液到反应容器中,气泡又会重新增多起来。原因是什么?
      从上面的实验和事例可以看出,温度、固体的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等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调控化学反应速率。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请写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请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