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刘志文 页数:266
内容概要
《转型与构建:网络教学变革的理论研究》前三章对传统学校教学到网络教学的媒介形态、内容组织和交互方式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在分析中努力将教学技术变革的分析与教育价值变革的研究相统一,并以技术带来的新方式、新观念、新思想为重点。《转型与构建:网络教学变革的理论研究》后三章对网络教学理论分类和体系构建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作者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构建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主导概念”为核心构建网络教学理论体系的方法。然后,具体探讨了“以媒介为主导概念”、“以内容为主导概念”、“以交互为主导概念”、“以整合为主导概念”四种网络教学理论的内容构成,并分别介绍了这四种网络教学理论的发展状况。
作者简介
刘志文,男,1972年7月出生,江西上饶人,高等教育学博士,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持过国家社会基会、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基本原理、高校课程与教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教学媒介形态的转变第一节 语言媒介:从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到数字语言第二节 存储媒介:从印刷文本到“超文本”第三节 交互媒介:从“热媒介”为主到“冷媒介”为主第二章 教学内容组织的转变第一节 知识观和课程观的转变第二节 教学内容选择方式的转变第三节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的转变第三章 教学交互方式的转变第一节 从边缘走向中心的教学交互研究第二节 信息交互方式的转变第三节 社会交往方式的转变小结第四章 网络教学理论的构建方式第一节 传统教学理论的构建方式第二节 现代教学理论的构建方式第三节 以主导概念方式构建网络教学理论第五章 以主导概念为核心的网络教学理论体系第一节 以媒介为主导概念的网络教学理论第二节 以内容为主导概念的网络教学理论第三节 以交互为主导概念的网络教学理论第四节以整合为主导概念的网络教学理论第六章 网络教学理论的发展展望第一节 以主导概念构建网络教学理论的优势与不足第二节 网络教学理论的生长点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网络教学内容的建构性和非线性特点。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无法将标准化的、预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必须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与他人协商、会话、沟通,在交互质疑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不再看成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而已”。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不再被看成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在网络环境中,知识的建构过程不是以线性方式,而是以非线性方式实现的。在网络环境中,知识系统是开放性的、知识的排列方式是非线性、非序列的。“它没有起点和终点,但它由各种交叉点予以界定,形成充满相关意义的知识网络。内容越丰富,交叉点越多,构建的联系性越多,随之意义也就越加深化。”知识交叉点的每一次转变,都意味着一次新的知识选择,知识交叉点不断增加、知识联系不断增加的过程,也是师生对知识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 第三节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的转变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使学习产生累积的效应,还需要对选择出来的教学内容加以有效的组织,使其起到相互强化的作用。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历代教育家们所关心的事情。关于如何组织教学内容的问题,泰勒提出的三个基本准则在20世纪40、50年代曾有过相当大的影响。它们是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教学内容;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整合性是指各种教学内容之间横向联系,以便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教学内容统一起来。布鲁纳在其《教育过程》一书中,则明确采用结构主义的概念、方法和模式来阐述课程知识的组织方式。泰勒和布鲁纳的理论成为传统学校教学中课程知识组织的基本准则,但是,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超文本、超媒体、互联网络的出现对课程知识的组织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科的、文本的、封闭的、逻辑的、直线的结构主义的知识组织方式受到挑战,而超文本的、开放的、非线性的、动态的、网络的后结构主义的知识组织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