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王奎山|主编:杨晓敏//刘海涛//秦俑 页数:190
Tag标签:无
前言
浑然天成,大巧若拙——王奎山小小说印象 杨晓敏 沐浴在晨曦里的汤泉池是迷人的。叠翠的山林岚气四溢,清碧的水色,在船家桨楫的乃声里,漾动无边涟漪。如烟如雾的雨丝儿,给湖光山色轻笼一袭神秘的面纱,影影绰绰地透出万种风情来。乍离嘈杂的都市,我沿着寂静的湖畔徜徉,寻觅久违了的野情野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偶抬头,前方竟有人抚膝而坐,一如老禅入定的模样。如果披上蓑笠,甩一钓竿,无疑便入古诗的意境了。这幅天人合一的剪影,曾长久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这便是王奎山给我的印象。 1990年初夏,《百花园》和《小小说选刊》在汤泉池举行全国小小说创作笔会,我认识了王奎山。奎山长着一双细长的眼睛,用河南方言来说,犹如席篾子在脸上划了一道。不相称的倒是嘴巴奇大,在五官的比例中,漫画般地夸张。这一大一小,使奎山增添不少魅力。后来熟识了,我曾给奎山“看相”,信口胡诌说:“你相貌奇特,属于怪人,怪者,必身怀绝技也,不可测。你的眼睛细长而敏锐,说明肯思考;而口阔容拳,则气吞山河,这辈子操笔谋生,易成大器……”没想到一番神侃胡聊,竟使奎山有些动容,一点头,扬手在我肩上一拍,转身去了。像个谜,让人猜不透,也忘不掉。但这一拍,构成一个漂亮的小小说结尾,包含了认可和无须言传的意思。我们成了新朋友。笔会结束时,他交给我一组新作,说:“我想让你给我当一次责任编辑。” 奎山不爱说话,总喜欢听别人高谈阔论,极专注地消化着你的见解。尤其是室内聊天时,他会倚在沙发上,长时间盯着天花板,任手指夹着的烟卷燃烧。听着听着,会从狭窄的眼缝里,瞥过一道光亮来,似乎在问,你说的都是真话吗?一瞬间,会让你的某种骄矜和浅薄,消失得无影无踪,变得认真起来。 奎山“文化大革命”前大学毕业。教过书,当过县、乡级干部,长期生活在基层。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注定是一路风雨兼程的。厚实的生活基础加上娴熟的艺术技巧,使奎山的小小说每每出手不凡。他的小小说深深地植根于中原厚土,静静地观察着与他血肉相连的当代农民心灵变化的轨迹,以及生存方式的巨大变革,又时时深情回眸远逝的少年时代和田园生活。其作品构思、语言都富有特色,小小说集《加尔各达草帽》、《王奎山小小说》和《别情》便是极好的例证。他的创作不取材于理,而取材于情。比如《红绣鞋》,是一首感人肺腑的爱情绝唱,更是一曲荡气回肠的人性美的颂歌,麦苗不啻是民间英雄,她用一双红绣鞋证明着自己爱的坚定、执着和无私。再比如《一缕轻烟》、《母亲》等篇什,都能在看似平淡的人间烟火中,透露出作者丰沛的人生积淀,凸显出富有哲理意味的思考。朴素的文字里裹挟着岁月的风霜,让人一咏三叹;散文化白描式的语言显得恬淡优美。奎山在他的作品中,善于塑造两大类人物形象:一是知识分子,如教师、知青、艺术家等,让主人公们抚摸着历史在他们身上留下的一层层烙印,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此来反映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注重表现他们的情操和人格。二是乡村人物。奎山笔下那些普通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无不对生活充满希冀。他们纯朴憨厚、心地善良的天性,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引起作者由衷的喟叹和同情。 生活中的王奎山,甘居淡泊,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古人情趣,任云卷云舒,我自读书写作。但在作品中,无论褒贬人物、针砭时弊或讴歌生活,其笔触不失犀利、透彻和热情,毫无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态,渗入一个作家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负责态度。奎山的笔,如今显得更为老辣。《割韭菜》把村干部利用职权,用蝇头小利来中饱私欲的丑恶嘴脸,把村妇贪慕虚荣的蹩脚表演,刻画得惟妙惟肖,勾勒出一幅活脱脱的乡野风情漫画。《刨树》言近旨远,通过树根树干的无奈纠缠,透视出中国农村亘古封闭的乡间邻里关系,于斤斤计较中显宽容,牵扯出人性的藕断丝连般的黑色幽默感。此类作品中,我最欣赏《偶然》与《布袋子》。前者布局绵里藏针,寓意深长,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地拷问着俗世中的人性。面对生活,一个人应持怎么样的生活态度,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敬业爱岗和敷衍塞责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距。一个字的简单纠错,何以如此繁冗甚至需付出昂贵的生命代价。我倒认为,不能动辄把所有的恶果,都无端归咎于社会问题、机制问题,而应该在我们自身的素质上,查找一下我们还缺失了什么。后者的故事很有意思,一个妇女从电视上看了英国人用布袋子取代塑料袋的做法很受启发,竟效仿起来推广。没想到不被认可,连遭碰壁后只好暗自流泪。我们当然要问这究竟怎么了,难道人们不知道绿色环保的重要性了吗?可很多时候,有关部门宁肯用很长时间花费精力把这样的人和事树成典型、模范来宣传,却极少动脑子把它转化为条例、条令让人依律遵循,其结果往往只能事倍功半。 2007年5月的“中国郑州·第二届金麻雀小小说节”上,评论家韦妙才在少林寺抓拍了谢志强、王奎山、沈祖连、刘国芳的合影照,并取名曰“小小说的‘四老”’。我乍看照片的瞬间,脑海里便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他们为代表的“小小说专业户”们,为小小说这种新文体的成长,一路风雨兼程,不弃不离,如影随形,立下了汗马功劳。 奎山的乡村风情系列、国芳的青春哲思系列、志强的先锋魔幻系列、祖连的三岔口人物系列,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文学阅读中,曾倾倒了两代读者。可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小小说的开拓者、奠基人和红色记忆。他们是小小说的脊梁,是后学者的楷模。他们是一个个闪烁在夜空的文曲星,是小小说长河里手持红旗的弄湖儿。以他们为代表的小小说中坚力量,埋头耕耘,淡泊名利。照片上的“四老”,那种从心底流露出来的恬淡、自信和安详,着实让人感慨万千。自“汤泉池笔会”以来,我和“四老”有着割舍不断的情谊,从开始的编作关系,到文友,到朋友,无论书信往来、电话问候或笔会聚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萦绕心头的,永远都是浓郁的小小说情结。 进入新世纪之后,奎山由早期的对知识分子和底层小人物的写作,逐渐转入对社会问题、人类自身问题的思考,以低姿态的进入,尤显贴近生活。谈到我们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时,有人戏言,国外许多“贵族作家”是通过写作把自己变成了平民,而中国的许多平民作家,则是通过写作,试图把自己变成 “贵族”。这话放在奎山身上,起码不太合适。奎山曾说:“书是有生命的。书的生命就存在于被人阅读中。”他一直保持着“为弱势群体”写作的人文情怀。有人说,小小说是一种机智的艺术,信然。但王奎山不属于机智型的作家,乍一看,作品中似乎也少了些“天才”的成分。然而好作品都是浑然天成的,有时需吟诵再三,才能欣赏到它深藏的美,由此而论,谁说大巧若拙不也是一种境界呢? (杨晓敏,现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主编,曾荣获“小小说事业家”等荣誉称号)
内容概要
中国小小说30年心血结晶,23位名家殿堂级作品,精短文学的至高水准,值得一生珍藏的经典文丛。由王奎山编著的《乡村传奇》为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之一。 《乡村传奇》收录了割韭菜,刨树,柴垛,大火,露天电影,助人为乐的王孬,瑞香,水仙,风桃,村主任评理,丢羊,偷鱼的贼,乡村传奇,游戏,马车,打野猪……
作者简介
王奎山,1946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68年毕业于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中文系。其后,在湖北省汉川县沉湖军垦农场和河南确山农村劳动锻炼。1972年至1985年先后在确山任店高中和确山一高任中学语文教师多年,1985年调入确山县文联工作。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1987年创作小小说,已发表小说、散文、随笔多篇,结集出版了《加尔各达草帽》、《王奎山小小说》、《偶然》等。曾获《小说月报》百花奖,多次获小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佳作奖,2003年获首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
书籍目录
第一辑 红绣鞋别情红绣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羽绒服雨中的玲母亲这辈子野樱桃狗皮褥子领个女人回家相亲青苹果秀打工的憨宝第二辑 乡村传奇割韭菜刨树柴垛大火露天电影助人为乐的王孬瑞香水仙风桃村主任评理丢羊偷鱼的贼乡村传奇游戏第三辑 打野猪马车打野猪初恋一对红借书捉鱼怎样和一只狗相处三门闸在黑夜里大声歌唱苍凉洗澡第四辑 红唇印儿画家和他的孙女语文老师丁善元红唇印儿红夹克老人冬天里王芫骑车去拉萨饮料瓶小椅子蓝围巾蚂蚁第五辑 公鸡进城扶贫经历公鸡进城偶然在田野上到处游荡风气是怎样形成的鸟巢的蠛马套和老外布袋了驴车爱情秘诀幸运者春之声第六辑 用心歌唱情歌王子田四娃用心歌唱一缕轻烟棉窝走路水果糖冰雩雕像家事熊的帮忙驴子的歌哗变别野看电影划过天空的“信天游”——王奎山小小说创作沦
章节摘录
别情 莽子回部队那天,小娥进城送他。到了车站,看看离开车的时间还早,两个人就在车站前的广场蹲着说话,说着说着,莽子就不说了,只是痴痴地看着小娥。小娥说:“你别这样痴痴地看我好不好,一副馋相!”莽子就笑了。莽子说:“你要不痴痴地看我,咋知道我痴痴地看你呢。” 莽子突然小声说:“我想再亲你一下。”小娥说:“你疯了?”然后,小娥就站了起来。莽子也只好站起来。莽子站起来后,就在那里来回地走动。后来,莽子仿佛下了决心似的,说:“这趟车不走了!夜里十点多还有一趟。”小娥说:“说得好好的又不走了,一会儿一个点儿。”莽子坏笑了一下,说:“等天黑了,我得再亲你一下再走。不再亲你一下,走了也不安生。” 两个人就逛商场。逛商场的时候,莽子看到那些城里的情侣们手挽手地走,也想学人家的样儿,但试了几试也没敢伸出手来。后来又逛公园。 公园里的长椅上,一对对的恋人相依相偎着,有的还搂着抱着亲嘴。小娥一看这阵势,吓得扭头就走。莽子见小娥一个劲地往回走,有些发急,就大声地叫:“娥儿,娥儿!你甭走,你甭走嘛!”莽子说的是山里的土话,又用了那样大的声音,结果引得旁边的游人哈哈大笑…… 两个人重新回到了火车站的广场。小娥说:“五点多有一趟车,你还是走了算了。”莽子发狠地说:“不走,坚决不走!非坐十点多那趟车不可!” 小娥想了想,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走了,我咋办?黑更半夜的。”莽子说:“你不会住旅社嘛。” 小娥说:“说得轻巧。没个十块八块的,你住得上旅社?”莽子说:“ 十块八块就十块八块,又不是掏不起。” 小娥白了他一眼,说:“烧包!”莽子嘿嘿地笑。 突然,有人叫:“莽子!莽子!”两个人一扭头,见是莽子他爹。莽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忙问:“爹,你咋来了?” 爹说:“不是说好上午九点的车嘛,咋还没走?” 莽子脸一红,说:“没买上票。” 爹说:“你娘见娥儿一直没有回去,恐怕出事,就让我来接一下。” 莽子一下子火了:“大天白日的能出啥事!” 爹见莽子火了,嗫嚅着说:“是你娘硬叫我来的嘛。我也说没事,你娘硬叫我来。” 莽子没好气地说:“你回吧!” 爹说:“既然来了,我回个啥?等送你上了车,我跟娥儿一块儿回。” 莽子听爹如此说,知道自己的计划彻底破产了,就气鼓鼓地站起来,径直往售票厅买票去了。小娥忙跟了上去。 在莽子排队买票的时候,小娥看着四下里乱哄哄的,就假借往莽子手里塞手绢,把自己的小手悄悄地递给了莽子。不料,莽子却不领情,一下子将她的手拨出好远。小娥笑笑,往他腰里捣了一下,重新把自己的手递了过去。这一次,莽子没有拒绝。莽子抓住小娥的手紧紧地握,小娥疼得直吸气,也不动,就那样让莽子握。 莽子是坐五点多那趟车走的。临进站的时候,莽子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咱乡下人,办个事真难哪!” 爹瞪了莽子一眼,说:“难啥?从乡里到城里有汽车,从城里到部队有火车,难个啥?要搁往先……” 小娥偷偷地笑了。 红绣鞋 一大早,七婶就起来了。今天是麦苗出嫁的日子。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麦苗出嫁的日子。她想简单地弄点饭吃吃,就到黄瓜园贵他姑家去。她想躲过这一天,免得自己看到麦苗出嫁伤心,也免得麦苗难受。 刚刚做好饭,麦苗就一头撞了进来。麦苗进了屋冲她叫了一声“婶”。 就到西间里去了。 她没有往西间里去。平日她就不常往西间里去。那是贵住的房间,贵参军前就住在西间里。 过了一会儿,麦苗从西问里出来了。七婶抬眼看了一下麦苗,见麦苗脸上竟是出奇的平静。她知道麦苗是个挺有主见的闺女,就放心了。 麦苗说:“婶,做饭了没?” 七婶说:“做了,刚做好。” 麦苗说:“婶,我来晚了?” 七婶说:“看你说的。今儿个是啥日子!” 麦苗麻利地将平日吃饭的小方桌用抹布擦净了,又在桌边放一把小靠椅,就拉七婶往上坐。 七婶明白麦田的意思了。七婶明白麦苗的意思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肯往上岗子上坐。 七婶说:“苗儿,你看你。” 麦苗说:“婶,你上坐,你上坐。” 七婶说:“这妮子,你看你。” 麦苗说:“婶你上坐,我有话说。” 七婶说:“这妮子,哪能那样哩,不兴不兴。” 到底没有麦苗的力气大,被麦苗连推带拉按到了小靠椅上。 七婶说:“屋里有爹有的,那可不兴。” 麦苗不答话,麻利地抹了一只碗,盛了一碗红薯稀饭,又拿了一个馍,一双筷,小心地来到七婶面前,庄重地跪下。 七婶仰起头,闭上了眼,眼泪却止不住地淌了下来。 麦苗说:“娘,吃饭吧! 麦苗说:“麦苗今儿个就要走了,再给娘端一次饭。” 麦苗说:“往后,娘再想吃麦苗端的饭,就难了。” 七婶只好睁开眼,将饭接过来,放到桌子上。抬眼去看麦苗时,见麦苗早已哭成了泪人儿。两个人遂抱在一起,畅畅快快地哭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七婶首先止了哭,又扳起麦苗的头,用手给她擦脸上的泪。 七婶说:“苗儿,今儿个是你的喜日子,高高兴兴地走。” 七婶说:“啥也不怨,怨俺贵没福。” ……
编辑推荐
众所周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麻雀能被誉为“空中的平民”,是因为它生存能力极强,有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天性。无论春夏秋冬,天涯海角,处处可见其灵动活泼的身影;啼鸣说不上婉转,却是内心的歌声;离人间烟火最近,却又不愿被关在笼子里,是飞翔活跃在五大洲的唯一鸟类。小小说雅俗共赏,言近旨远。 由王奎山编著的《乡村传奇(精)》主要内容为别情,红绣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羽绒服,雨中的玲,母亲这辈子,野樱桃,狗皮褥子,领个女人回家,相亲,青苹果,秀,打工的憨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