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吴小如 编  页数:30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现存中国古代文献可谓浩如烟海,正确使用这些工具书,对于文史工作者或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本书便是着重介绍有关文史范围工具书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并对其整个发展过程追本溯源,给读者提供一些线索和门径;对于某些工具书中的一些重大缺点和错误,也提纲挈领地约略谈及。本书的主要对象为文科各系的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对于一般读者,也是一个不错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吴小如(1922-),当代著名学者,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历任津沽大学中文系教员,燕京大学国文系助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要》,代表作有《古典小说漫稿》《古文精读举隅》《读书丛札》《吴小如戏曲文录》等二十余种。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讲 广义的工具书
 1.1 “经”书——《十三经》
 1.2 史书
  一、《二十四史》
  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1.3 子书
  一、《百子全书》和《诸子集成》
  二、宋元明清《四朝学案》及其他
 1.4 有关古典散文、诗歌、词曲、戏曲、小说等方面的资料书
  一、《文苑英华》
  二、《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四、《全唐文》
  五、《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六、《全唐诗》
  七、《全宋词》及其他
  八、《全元散曲》和《散曲丛刊》
  九、《历代诗话》及其他
  十、《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及其他
  十一、《六十种曲》
  十二、《缀白裘》
  十三、《古本戏曲丛刊》及其他
  十四、《太平广记》
  十五、《说郛》
  十六、《古小学钩沉》、《唐宋传奇集》及其他
  十七、《晚清文学丛钞》和《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集》
  十八、《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第二讲 几种检字法
 2.1 按字形检字
  一、部首检字法
  二、笔画检字法
  三、笔顺检字法
  四、四角号码检字法
 2.2 按字音检字
  一、按声部分类
  二、按韵部归类
  三、注音字母检字法 
  四、汉语拼音字母检字法 
第三讲 一般综合性的字典和辞典
 3.1 《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
 3.2 《同音字典》和《新华字典》
 3.3 《辞源》和《辞海》
 3.4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和《四角号码新词典》
第四讲 查人名的工具书
第五讲 查地名的工具书
第六讲 年表和历表
第七讲 关于文字、声韵、训诂、方言俗谚方面的工具书
第八讲 查古典文学作品词语的工具书
第九讲 类书和政书
第十讲 书目和索引
附 录
附录一 《康熙字典》部首
附录二 《广韵》二百零六韵韵部
附录三 “诗韵”(即“平水韵”)一百零六韵韵部
附录四 韵目代日表
初版后记
三版后记
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建国以后,这一大批文化遗产才得到了适当的保存和利用。原藏在北京图书馆的敦煌遗书八千卷,以及以前流失在外或零星散佚的卷子,迅速集中起来。现在北京图书馆藏的敦煌遗书已接近一万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曾经通过交换方式,把人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的七千卷敦煌遗书统摄了一套微型胶片,这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由商务印书馆编印,于一九六二年五月出版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就是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而编制的。据统计,全世界收存的中国敦煌遗书,总数在二万二千五百卷左右,这部《总目索引》,已全部收录在内。著录的遗书曾经尽可能地检核了原卷的书名和卷数,材料比较准确可信。部分遗书还附有题记或简单的内容提要,甚至著录了部分原文,给各部门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敦煌遗书总目索引》的内容共分三部分:(1)总目;(2)索引;(3)附录。总目共分为四卷。第一卷:《北京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简目》。北京图书馆旧藏敦煌遗书八千卷,陈垣曾编印《敦煌劫余录》,著录极详。此书依照北京图书馆原藏号码,另编《简目》,而把《敦煌劫余录》原书的页码注在后面,以备参考。第二卷:《斯坦因劫经录》。这一部分共七千卷,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由刘铭恕根据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交换得来的全部缩微胶片的原卷内容,编成此卷。第三卷:《伯希和劫经录》。这一部分共两千五百卷,现藏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虽曾有目录发表,既不完备,且有错误。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八年问,王重民在该馆曾统阅一遍,编成了这份目录。第四卷:《敦煌遗书散录》。除以上三部分外,分散在国内和日本的还有三千卷左右,这里根据旧有的分散书目汇编为第四卷。

编辑推荐

《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浓缩中国古代文献之精华,循“面”到“点”,由“点”及“线”的治学理路,洞悉源流,论从己出,做到对每一种、每一类文献准确把握,使读者大受其益。《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针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进行精心甄选,详略得当,以为文史工作者提供寻检资料的便利为原则进行介绍,以达到导读和提供线索的目的。吴先生以其精湛学识,归纳出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同一类书籍往往会提及多个版本,并指出其中优劣及错漏之处,供读者自主选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0条)

 
 

  •   这个书不错。作为学习的参考书,还是不错的。
  •   导师推荐的,应该不错
  •   经济能力不错的话可以买本
  •   还好,比较实用,很适合古代文学的孩子们
  •   先生好书,赞一个~
  •   很喜欢的一本书,质量很好,关键是本书本身的质量就属上乘
  •   我和老公都喜欢
  •   此书真是经典,可见吴小如学力深厚!
  •   因为喜欢京剧,买过不少小如先生的剧论专辑。小如先生的国学专著是第一次买。
  •   今年吴小如先生90大寿,书除了不少,最便宜的好像就是这本。没的说,对我考文献学是有帮助的好书。
  •   没仔细翻过
  •   此书内容很好
    但是所收资料略显陈旧
    此书错误比较多,校对不精
  •   这是一部读国学书的必备工具书,书中对各类工具书大体内容,作用,用法均有详细说明,此书甚好.
  •   书的内容不错,既可以作为文史研究查找资料的工具书,也能作为阅读文史类书籍的指引。
  •   早就在图书馆发现这本书了,很不错,呵呵 终于拿到手了
  •   语言平易,所涉较广而有条理;作为“工具书举要”必与解题书(个人原先是与其他文献学要籍的解题书同读的)不全相同,对各书的体例、特点落墨嫌少,但亦可称扼要,确实精到而实用,重在指导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书、又如何翻检之,以助对古代文史的研读和研究;且作者(其实也可以算是名家了)于各书大致都曾亲炙,能有一己之见,并从书中抽取例子,更形象地说明查法及应用上之优劣。
  •   这不是一本为了写书而写的书,是作者实实在在用过,并且有所感悟的书。这样的书,能为我们提供真正的帮助。如果在弟子的帮助下,再进行一些修订就更好了。毕竟后来大陆出版了不少古籍。
  •   正如郑玄乃是一代思想者,却不幸在今天变成了文献学家。张舜徽“功”不可没啊。
    有些地方,经典不去占领,自然就被不好的东西占领了。
    注疏的境界,就是根本不用言说自己的思想,把经史的文本往被注释的原典下面一列,读者自然就知道他的思想,知道这是宋学还是汉学,是今文还是古文了。这才是文献的境界啊。
  •   我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极端扯~~~
  •   文献学。。。。
  •   你读的是属于历史还是中文……
  •   文献学,我喜欢,是真的喜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这个专业啊,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力”是不容小觑的。
  •   喜欢标题党以及极端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文献学是什么?文献学要做什么?文献学是像文学史学哲学那样对传统学问的某一部类做出现代化表述的学科吗?这种现代化表述何以必要和可能?即使必要且可能,所针对的那一部类又是否真的存在? ”
    这些诚然是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现在,新一辈的学人尤其不能视而不见。我也常常为类似的问题而困惑,有些不成熟的看法在此说一下。我以为文献学主要还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如楼主所谓的技术层面的工作,形而上的问题或在其次。只要正在从事实际的文史研究工作的人能因此书而得到帮助,就不必过于计较其中一些比较陈旧的提法吧。时代风气的熏染,在所难免,哪怕是现在非常确定的认识,将来也未必不受到质疑,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然而我们在今天仍然要做出努力,方才是负责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对待前辈学者,我想至少要保持敬重。我觉得把一切都消解为文献固然让人很郁闷,也是现代学术的一大问题,但也因为如此,让已经成为工具性学科的文献学来为形而上的问题负责,是不是太苛刻了?
  •   我还是觉得,没有经学的“死亡”,就不会有文献学的诞生。虽然说,早在清代就有了“目录学”的说法了。
    文献学是经学的现代变体,可惜相见隔世,纵使相逢应不识。
  •   答放今:兄认为文献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可本文想要说的就是这不可能。目的和工具手段是彼此决定的。你不妨去想,文献学是工具,是谁的工具呢?我并不想让已经成为工具性学科的文献学来为形而上的问题负责,但为什么这个就是工具性的学科,这个规定性有没有问题?
    答danyboy:文献学是经学的现代变体,完全同意。不过还得问怎么变的。二三十年代时,科学主义、民族主义渗入,通经致用的精神流出,成就了国学;五十年代后意识形态化的唯物史观渗入,文化解释的功能、文化重构的意图流出,才成就了文献学。
  •   经学还能起死回生么?
    呵呵,我还有这个渴望。
  •   文献学,好熟悉,莫非和我是同道中人
  •   还有一个挺有意思

    叫图书馆学
  •   上学期刚被文献学折磨过的人飘过...
  •   果然很扯 鉴定完毕
  •   甘肃紫云轩古旧书店期待你的光临 书店网址:mfmwwxq.shop.kongfz.com
  •   下学期就将要被文献学折磨的人到此一游
  •   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楼上某几位拜托不要把中文系的古文献学方向和图书馆系的图书馆学方向与信管方向乱扯在一起好伐啦,谢谢啊
  •   竟然还有图书馆系。。。。
  •   有的。信管专业看学校了,有单设的,也有附设在历史系里面的。但本质上和文献学方向根本不是一路的。
  •   顶楼上。据说和档案学是一路的,不知道是不是。
    但是和古典文献学不沾边。
  •   还有很扯的把图书馆学那些叫情报学… 文献学到现在连个统一的名称都没有,有的算到历史有的算到文学。我觉得不仅是文献学,像史学文学哲学这些人文学科全弄得像自然科学一样,很有问题。
  •   曾经有一个很时尚的提法:以批判眼光,科学地整理古典文献
  •   科学地这个词有点异化,好像不仅仅是对待自然科学的那个方法,而更多的含有实事求是的意思。
    因为,中国近百年来有不实事求是的传统,且很难根除之的传统。
    所以,科学,才屡屡被使用。企图用一种语言优势来解决问题
  •   这就是语言暴力
    对研究对象的了解浮皮潦草,连赞美都词穷了
  •   史料和史著的区分从前我也和老师谈过,我觉得他对于史料的划分非常之无聊。我要是写上古史的论文,那么史记肯定只是史料,但我要考察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史记就是史著了。因此,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只有对实际研究者才有区别。
  •   我是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不幸考上了古典文献学的研-_-!还有比我更扯的人吗
  •   楼上务必注意我的留言...
  •   ls的留言令我回忆起我那忧郁惨烈的本科~
  •   (名号一个月内只能修改一次?!) 是真的嗎。。
  •   有啊,数学教育学,这个专业的博士,也是数学博士,但是数学水平跟应用数学方向和纯数学方向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甚至数学教育学博士的数学水平,还不如一、二流大学数学本科僧。但算起来,算是数学博士啊,他们的博士生导师,也是数学系教授、博导,数学水平就...不说也罢啦,哈哈哈~
  •   有。文艺学。
  •   我觉得吧,大家还要干一行爱一行。
  •   我想知道福柯说的那个时代之前,人们管文史哲作家和纯小说作者分别叫什么?
  •   读完感觉文献学就是清儒考据的遗物啊,历代都有人考据,为什么清儒名声最大,一是在时间上死的最晚,二是在无聊程度上有效ID最多。至于这些教授,我认为不要说国家顾不上,即使顾得上把这个专业封了,这些教授也随时可能改行。
        
    另:个人认为情报学是非常严肃且有趣的工科专业,之所以叫做图书馆学大概是为了更加专门,怎么能跟文献学比呢。
  •   在无聊程度上有效ID最多... ...
    楼上你可牛。
    文献学和图书馆学还是有关系的。图书馆学史讲到古代部分,其实就是目录学史、文献学史。图书分类就是知识分类的外化呀。
  •   问题就在于,传统的图书馆学、文献学、目录学、校雠学这些概念之间的不同同一水平面的并列学科,而是或彼此重叠、或彼此包涵、或历时、或共时的一片混乱,没有人理出一个系统来。
  •   沖著標題來的:我正打算往這個坑裡跳呢!
    很多學科都是方法論命名的,真正的研究方向是自己填充的,有什麽好嫌棄的!
    要找到你的自性!
  •   @danyboy 张舜徽先生算是曲线救国吧,他一身的经史旧学,拿新式分科怎么套?干脆搞个不伦不类的大框子,什么都可以装进去,这就是文献学了。文献学的要点就在于模糊性,借助这种模糊性来保存旧学,给旧学以模糊的合法性。
    于是,康成就成了文献学家了,而张先生一生立命的学问也算有了着靠。
  •   孟子字义疏证自然不是词语训释啊。。。借题发挥的太明显了。
  •   文献学和经学是两个不同的分类标准吧。经学中的小学一部分,有文献学。但是文献学所涵盖的统贯四部,甚至还包括佛老。在现代分科中,文史哲各自有各自的文献学,也算是各自学科的一个基础。但这不妨碍它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吧。因为它还是有自己独立的方法论。。。
  •   我错了……大伙还是散了吧,我现在想开了,文献学扯不扯,且由他去,我就想干好手里的活儿。要想报仇,吐槽是没用的,要么彻底扒皮抽筋地收拾一顿文献学,要么就做出不扯的文献学来,然后指着扯过淡的人鼻子告诉他,这事儿压根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   @脱脱不花 你的思考很有意义啊,我其实特别想知道,你的硕论延续了本科的选题没。
  •   还原每个时代文献创作与流传的状态是文献学的基本工作之一。所以楼主提出的比如孔子时代没有著作权的观念,真理、真实的区分都很有意义啊。。。楼主继续思考~
  •   @葛山 我靠您还记得,硕士论文完全无关了。无谓的牢骚太多。
    @炎文 好像完全架空地说这些事儿意义不大,落实到具体的文献学实践才好。诶,越直接处理材料,就越觉得之前空话说得太多。
  •   文献学。。。
  •   如果文献学只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那它根本就谈不上学术,从事的人员也不过是技术人员,谈不上学者。所以,我觉得所有的问题不在于文献学这个学科扯不扯,而在于你怎么去看待它。我只把文献学当成读书的学问。目录明,源流就明,方知了解一门学问该从何书入手。对版本了解,方能选择善本。而读书到了一定的境界免不了要校勘。这是读书人做的事,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础。我们老师是这么教的。故而我不觉得这门学问有什么不妥之处,文献学的命名或许概念模糊,又或许有人能提出无聊的伪问题,但那是人的事,是一些人怎么做文献学的事,那跟文献学本身没关系。
  •   @脫 脫兄你當年可是告訴我不習慣用“您”的啊,到北京變了啊,哈哈。我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吧,我建議不用文獻學這一名稱,這是在受到近代以來變經為史,一切文字皆史料思想影響下提出的學科名目。導致這門學科長期被看做方法,看做工具。其實所謂的方法和工具,是文獻整理工作的方法。本學科的獨立性,我以為是由本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表達範式決定。本學科的研究對象應該被嚴格限定在古書(簡帛古籍算不算,我還沒想清楚)上。研究方法應該是廣備眾本,考訂版本,校對異同,謄清繕寫,編撰目錄等一整套古籍整理方法,其目的是為當代人或後來者提供一部比較可靠的古籍定本,以便於利用。研究表達方式,應該是以整理前言+古籍整理本+專書並作者研究。一般學問使人受益,本專業還屬書受益。章學誠等人講到得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是整套工作完成下來後,自然得出的結論。本專業研究學術流變,是從著述角度進行考察。它跟學術史有重疊,但又在方法、成果和對象上區別於學術史。
  •   對了,忘說了,我比較主張用校讎學或者古籍整理學。
  •   ls靠譜。
  •   我感觉学问应分为理、象、数、用四大类别。理是研究意义问题、原则问题、范畴问题等,是形而上方面的,是某一学问成为学问必要的立足之处;象是研究历史流向、横向演变、关键人、问题及物料的呈现,是某一学问形成、发展、变化的问题;数是研究内在规律及逻辑的,是某一学问归纳、演绎及总结的抽象过程和发明;用是研究实际运用、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是某一学问对现在文明、文化及生活的实际作用或影响。
  •   文献学感觉如同材料学,是在“象”的类别中重点关注材料的真、善、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