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王京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06出版) 作者:王京烈 页数:36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包括八个部分,本着“求真”的宗旨,对错综复杂中东问题的起源、发展、变化,大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变化,以及中东诸多热点和重大问题进行了有很高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探索与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理论解读,构建了分析中东问题的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王京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中东研究室主任,2000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其他社会兼职: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图书馆顾问委员会顾问等,曾留学埃及(开罗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先后在英国埃克赛特大学、美国乔治城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机构做客座研究,已出版了多部专著并在国内外30多种期刊上发发表了上百篇学术论文、专论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考察中东问题的理论框架:从“三大要素”到“不稳定结构”
历史上大国对中东的争夺
全球化及中东国际关系
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回顾与思考
第二部分
从整体考查美国中东政策
中东与美国的“世界新秩序”
陷入两难境地的美国中东政策
第三部分
中东国家政治发展阶段与模式
中东国家政治发展主要特点
政治变故与继承危机
第四部分
中东政治思潮与社会政治发展的互动关系
伊斯兰宗教改革与中东社会变革
关于中东社会主义的几点看法
第五部分
马克思主义关于识别民族运动的标准
从巴勒斯坦战争到马德里和会
论阿以冲突矛盾中的角色转换
巴以冲突:相关制约因素及预测分析
第六部分
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目标和前景
伊拉克谁主沉浮?
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局势
充满变数的伊拉克政治局势
伊战5周年伊拉克局势分析
第七部分
伊朗神权政体和政治发展
伊朗核问题与中东地缘政治
全球安全视角下的伊朗核问题
第八部分
论中东国家的边界问题
论阿拉伯国家的合与分
困扰多国的库尔德问题
论海湾三角关系与地区安全
论沙特影响力:从《非斯宣言》到《贝鲁特宣言》
埃及外交政策分析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1920年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召开圣雷莫会议,公开肢解奥斯曼帝国。会议决定原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叙利亚、黎巴嫩由法国托管;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由英国托管,摩苏尔地区并入由英国托管的伊拉克。与会国还签订了《色佛尔条约》,在该条约中西方列强要瓜分的地域甚至扩及到土耳其本土约4/5的地区(后土耳其拒绝了该条约)。1922年协约国先后制定了《关于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委任统治书》、《关于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书》、《关于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书适用与外约旦的备忘录》等。1923年协约国又同土耳其签订了《洛桑条约》,该条约对土耳其的领土范围进行了调整,基本上形成今日土耳其的边界范围:它主要确定了从黑海到爱琴海的土耳其边界,其中包括与保加利亚、希腊的边界;确定了从地中海到波斯的土耳其边界,包括与叙利亚的边界,并规定在9个月内由英国和土耳其来确定土耳其与伊拉克之间的边界;对土耳其沿海的岛屿归属也进行了划分和确认,此外土耳其还承认英国在1914年对塞浦路斯的兼并。1924年又通过了《关于(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适用伊拉克的决议》等。上述条约使西方列强对中东地区的殖民统治披上某种“合法化”的外衣。中东各国如同西方列强餐桌上的蛋糕,被列强依据实力强弱和自身需要而任意宰割。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弱小民族被买进和卖出,被分割和合并,只要完全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就行”。①由于1917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俄国退出了列强瓜分殖民地的争斗以及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形成了主要由英、法两大殖民帝国争夺、瓜分中东并主宰中东的局势。当时英国在争夺中东中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其势力范围主要包括埃及、苏丹、沙特阿拉伯、伊朗、阿富汗、约旦、巴勒斯坦、伊拉克、塞浦路斯、也门以及海湾地区的酋长国等;法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包括叙利亚、黎巴嫩、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意大利控制着利比亚,西班牙控制摩洛哥的部分地区。美国没有直接占领中东国家的领土,但得到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巴林群岛的石油开采租让权和英伊石油公司的部分股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英、法殖民帝国的衰落,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逐步形成,加速了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1948年英国被迫撤出巴勒斯坦地区;1956年苏伊士战争爆发后,英国在军事上的失利使其不得不撤出苏伊士运河地区;在亚丁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英殖民。
编辑推荐
《解读中东: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是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