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沈玮  页数:240  
Tag标签:无  

前言

  沈玮的专著力图用交叉学科文艺民俗学的知识理论,对汉语俗语特有的文学性和图像性作一新的透视和缕析。  “文艺民俗学”作为文艺新学科的研究领域,是为了能在当代全球化浪潮中,用现代意识、多元化文化眼光、交叉学科理念,对于一国固有文艺和文化的关系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应用,从而认清文化多元化语境下中国文艺的本土本色,以便进一步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多元文化的发现和发展是当代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文化的多元化是指各民族大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依旧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和精神特质,并在全球化中汲取营养,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包括文艺的发展,从来都是依附在民族固有的、一定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的。一国固有的文化,如同潜在的河床,总是规范着一国文艺的走向。因此不同的文艺从来总是有相对应的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基础。由此而言,文艺是文化的产物,文艺本身也是一定多元文化的展演。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化特征,也是多元文化中独特中华文化的文学化语言的结晶。  自人类问世以来,记录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文化符号,一度聚集于各类文字的表达。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现,相伴于人类进化的文化符号还有行为和图像等其他形态,特别是图像。一个人生活在人间一天24小时,对事物的认识和信息的交流,不少是非文字的图像、影像的传送和思维,尤其是进入当今多媒体的“读图”时代,形象化的图像思维更为发展。然而传统的文字思维和图像思维并不是对立的,实际上,两者的内在是衔接在一起的,本专著研究的问题与这两者也有关联。

内容概要

  《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从文艺民俗学的视角出发,以文艺作品中的汉语俗语及其下属类别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与文艺和文化的相互关系。作者综合运用语言学、文艺学、民俗学等学术视角和理论成果,深入阐释了汉语俗语背后的文学审美与民俗文化内涵,拓展了俗语研究的视野。  《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适合语言学、文艺学、民俗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者,以及对俗语感兴趣的相关人士阅读。

书籍目录

序绪论 汉语俗语研究综述及相关问题第一节 汉语俗语的研究现状第二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一章 汉语俗语的界定与范畴第一节 与俗语相关的概念及其关系第二节 汉语俗语的定义与分类第二章 汉语俗语的文学基因解析第一节 汉语俗语的民间文学本体特性第二节 汉语俗语的文学语言特征第三节 汉语俗语的文学修辞表现第三章 汉语俗语的历史演进与特征第一节 汉语俗语与中国文学作品第二节 汉语俗语与中国戏曲、曲艺第四章 汉语俗语与文艺联姻的基础第一节 汉语俗语进入文艺的合理性第二节 汉语俗语进入文艺的优越性第五章 汉语俗语的语言图像机制第一节 汉语俗语的语言图像性及其特征第二节 汉语俗语图像机制在文学中的表现与作用第六章 汉语俗语文学化的现代嬗变与传承第一节 草根化与“雷人”的网络流行语第二节 图像化与书面文学的视觉追求第三节 狂欢化与“噱头”的海派清口第七章 对外汉语俗语教学第一节 对外汉语俗语教学的现状第二节 对外汉语俗语教学的意义第三节 对外汉语俗语教学的内容第四节 对外汉语俗语教学的方法结语附录一 QUESTIONNAIRE附录二 1980-2008部分汉语俗语研究论著与辞书索引附录三 图片来源说明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1.现有标准无法准确界定成语  如果单从音节来看,成语虽以四言为主流,但也有非四言的成语,如:“莫须有”、“坐山观虎斗”、“迅雷不及掩耳”等;而惯用语或一般短语中也有不少是四个音节构成的,如:“捅马蜂窝”、“江湖骗子”、“小道消息”、“万紫千红”、“改革开放”等等。  如果单从文体出发,成语虽多用于书面语,但也不排除在口语上使用的可能性;而惯用语的口语性虽强,但也常在书面作品中出现。  即便是把这两项标准结合起来,还是会因为缺少更客观的标准或个人主观判断标准的不一致而产生界定上的困难或者不统一。这时,时间节点就是比较客观并容易执行的标准。  2.“五四”白话文运动带来中国书面语的变革  在“五四”之前,白话文就已经发展起来,像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等,这些都是用当时的白话书写的,但文学的正宗还是文言文。  “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旨在以接近口语的白话文取代传统的文言文。它动摇了文言的统治地位,实现了书面语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变,使白话逐渐取得了文学语言的地位并最终彻底取代了文言,在汉语书面语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白话文运动促进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1918年,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目标:(1)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2)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3)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文学语言自此开始由儒雅向通俗过渡。因此,将“五四”白话文运动作为界定成语的时间标准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四、“格言”  《辞海》将“格言”定义为“可为法式的言简意骸的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宋史·吴玠传》:“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  格言包括的内容不是太广泛,一般是人生经验和规律的总结,侧重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所有格言的内容都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如果是消极的,就不能称之为格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