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美] 查尔斯·W·凯格利 页数:517 译者:夏维勇,阮淑俊
Tag标签:无
前言
放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厚实的国际关系学教科书——小查尔斯·凯格利的《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初读这本书,就不由想起了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斯坦利·霍夫曼在谈到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时说的话:“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学科。”哆广义的国际关系的特性在古希腊时期已经存在,而国际关系的学科化则较晚,自从E·H·卡尔在1939年出版《二十年危机》才初步奠定了国际关系的学科基础。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国际关系理论成为一门独立的完整的社会科学学科,时间不到100年。该学科的重要性,也是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梦魇而日益突出的。从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来看,起源于人们对于和平的一种期望。正是现实历史发展的迫切要求,使得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充满忧虑,对于战争的恐惧和对于和平的渴望使得所有的一切焦虑和担忧汇成一股强大的改变现实状况的思想趋向,这是理想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思想动力。诚如马克思所说,是生活决定意识,而不是相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国际关系理论对任何国际问题的学术追求,都是围绕国际关系思想史的回顾、反思与未来的追求而展开的。每当我们回顾和思考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成果的时候,内心深处始终无法摆脱对当时面临的现实国际问题的感悟和体会。只有对这些问题感同身受,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历代学人不懈追求的目标所在,才能真正体会理论的魅力和其中展现的人类智慧的伟大与学者工作的神圣。由此,我们也得出一个结论:学习国际关系和相关理论知识,不能脱离具体的时代剧情,不能摆脱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逻辑。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恩格斯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历史合力”理论。恩格斯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各个人的意志……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在恩格斯提出的关于社会历史的创造表现为一个合力的著名原理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是由无数个互相交错的力量融合而成的合力所推动的。国际关系的发展也是历史合力推动的结果,但是,在众多的力量之间,有一个主导性的力量推动着国际关系向前发展,这一力量就是历史发展的“大势”。国际关系研究应该从错综复杂的历史趋势之中找出决定国际关系发展方向的大势所趋,从而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并在其中释放理论家的理性、激情和智慧,推动历史沿着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
内容概要
本书是西方首屈一指的国际关系教材。它提供了一个框架,以期帮助读者全面而迅速地了解世界政治的理论与现实。全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第二部分介绍国际关系的重要行为体:争霸的大国、全球南方国家、非国家行为体、个人等;第三和第四部分各自关注国际关系中的一类议题:低度政治(经济、人口和环境问题),与高度政治(安全问题)。第五部分提出了关于全球未来的12个问题,对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该书视野宏阔,内容丰富,在结构上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展示出新世纪里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也给予读者认识、分析现实国际政治的方法手段。
作者简介
查尔斯•W•凯格利,美利坚大学学士,雪城大学博士,哈佛大学皮优学者。现为南卡罗莱纳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雪城大学麦克斯韦尔学院莫伊尼汉全球事务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获得国际研究协会外交政策杰出学者奖。著作四十多本。近期出版的有《新全球恐怖主义》(2003))、《国际关系理论之争》(1995)等。
书籍目录
倪世雄序:时代剧情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前言第一部分 世界政治中的趋势与变革 第1章 探索21世纪的世界政治 第2章 世界政治理论第二部分 全球行为体及其关系 第3章 对外政策的制定 第4章 大国的对抗及其关系 第5章 权力世界中的全球南方 第6章 国家体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 第7章 人道主义挑战与人权保护第三部分 全球福利的政治 第8章 全球化及全球治理的前景 第9章 全球政治经济下的货币和市场 第10章 全球环境的人口和资源压力第四部分 管理全球冲突 第11章 武装冲突的变化 第12章 军事权力、强制外交和国家安全 第13章 通过同盟、军控和均势实现安全的现实主义路径 第14章 通向和平的自由主义制度之路第五部分 问题重重的21世纪 第15章 21世纪关于全球未来的12个问题重要词汇延伸阅读网络资源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被接纳为国际共同体的一员,防止它的复兴;而英国却相反的更愿意鼓励德国重新武装,重振雄风,成为一个对抗法国或苏联统治欧洲大陆可能性的国家,从而保持新的均势。默许德国重新武装和其他军国主义的伎俩导致了绥靖(appeasement)政策,即以让步来安抚潜在侵略者的政策。希特勒这个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掌控了德国命运的独裁者,曾保证不使用武力扩张德国的领土。但是,他在1938年3月违背了这一诺言。他强迫奥地利与德国合并。之后不久,他又要求兼并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人口集中的苏台德地区。由于害怕德国进一步扩张,各国在1938年9月召开了慕尼黑会议,有希特勒、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以及法国和意大利的领导人参加(捷克斯洛伐克没有受到邀请)。基于错误地相信绥靖政策可以中止德国的进一步扩张,并能够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张伯伦和其他领导人同意了希特勒的要求。绥靖政策并没有让德国感到满意,反而刺激了德国的胃口,以及刚刚形成的德、意、日法西斯联盟的胃口。该联盟的目的是改变国际关系的现状。日本经济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受到严重影响,从西方的自由主义和巴黎的解决方案中醒悟过来,奉行军国主义。德国对于民族扩大的帝国主义要求创造出“强权即真理”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日本的民族主义者引导自己的国家走上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colonialism)的道路。日本在1931年入侵中国东北,在1937年全面侵略中国。此前,意大利在1935年吞并阿比巴尼亚,在1939年吞并阿尔巴尼亚。德国和意大利一起干涉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支持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领导的法西斯主义势力,而苏联则支持反法西斯主义的力量。在德国于1939年3月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余领土后,英国和法国组成了联盟保护下一个可能的受害国波兰。两国也启动了与莫斯科的谈判,希望说服苏联加人这个联盟,但是谈判失败了。之后,在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承诺互不攻击,令世界震惊。这样,希特勒相信不会受到英国和法国的干涉,于是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为了他们誓言保卫的波兰人民的荣誉,在两天后对德宣战。“二战”开始了。战争迅速扩大。希特勒接下来把军队指向巴尔干、北非和西线。德国的机械化军队入侵挪威,进军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德军绕过了法国吹嘘无法突破的东部前线的防守屏障——马其诺防线,向前挺进。尽管德国军队在数量上要少于法国及其盟国的军队(仅仅由于法国人有缺陷的决策和对技术的过分自信,使得德国人的突然袭击能够成功——参见2000年5月),但是法国在六个星期内便投降了。德国令人惊恐而又几乎是兵不血刃的胜利,迫使英国从法国的敦刻尔克海滩撤出将近34万人的强大的远征军。巴黎于1940年6月沦陷。同时,为了使美国不参与日渐迫近的战争,日本于1940年9月与德国和意大利缔结了三国军事同盟条约。该条约规定,如果三个轴心国中的任何一方遭到未参战的大国如美国的攻击,其余国家将援助被攻击的国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德国空军连续不断地轰炸英国,企图迫使英国也投降。然而,纳粹军队没有入侵英国,而是在1941年6月对苏联这个前盟国发动了突然袭击。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几乎是立刻,德国也向美国宣战。日本的不宣而战和德国的挑衅结束了美国的超然态度和孤立主义政策,并使罗斯福总统能够与英国和苏联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后记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我们身处一个“后”时代,后冷战时代、后20世纪时代、后“9·11”时代等。这些挂靠在另一个时代的命名方式,源自我们这个时代本身性质的含糊不清。作为一个过渡时期,冷战中明确的两极格局已经成为历史,新的秩序却依然尚未浮现。可以看到许多变化在不息地发生与演变,种种旧的或新的势力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腾挪,但它们将导向何方,人们仍然无法明确地作出乐观或悲观的预言。非到未来世界出现,我们无法确切的命名和认识这个时代。然而谨慎地探讨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种种变化,评估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则或许我们对现在以致未来,都能有更准确的理解与把握。“大学堂”编辑部从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阐明各种传统和新兴的学科,导向真理和智慧”,对于此点关注已久,故有如今《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的出版。《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是西方首屈一指的国际关系经典教材,英文原名为World poli-tics:trend and transformation,直译应为“世界政治:趋势与变革”。我们最终定名为“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则是因为作者在最后一个章节所提出的疑问:“新的世界秩序或者新的全球混乱?”作者以洋洋七十万字、数百张地图与图表,多层面地论述了20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政治的种种趋势与变革,在终章则扼要地讨论了12个决定21世纪全球未来的重大问题。它并未给出最终的结论,但它提供了一个合用的框架,由此出发,读者可以自行分析研究,从而对未来世界作出自己的结论。此书的结构很是清晰,共15章5个部分,依照概念、行为主体、主要议题和趋势展望的顺序进行编排。第一部分讲述了国际关系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尤其是盛行至今的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也包括由此衍生而来的建构主义。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国际关系中的几大行为主体:大国、全球南方、非政府组织与个人。第三、第四部分分述世界关系中的两类议题:高度政治与低度政治,前者指关于安全与冲突的议题,一贯是国际关系关注的重点;后者则为关于经济、人口和环境的问题,如今日渐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其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第五部分提出了影响21世纪的12个重要问题,对未来的趋势做了分析与展望。这样的安排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首先,世界政治现象纷繁复杂,20世纪下半期的政治变革也丰富多样,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呈现出多种主题,而又不让读者迷失在信息的洪流中,丧失对于时代潮流的把握,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作者将世界政治的主要议题划分为高度政治与低度政治,借助此框架,几乎一网打尽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它将低度政治与高度政治等量齐观,低度政治在以前的国际关系研究中相对属于次要,但在20世纪后半期其影响力开始逐渐增强。忽视这个明显的新变量,预测21世纪的政治走势便难称准确。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小查尔斯是美国国际关系学术界相当有影响的学者。《世界政治》是一本抓化当今时代剧情和国际关系发展趋势的重要教科书,不仅在北美,而且在欧洲干大洋洲一直颇受欢迎,广受认可。 ——倪世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前院长
编辑推荐
《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插图第11版)》:呈现国际关系纷繁各象,剖解未来世界政治走向,时代取向,20世纪下半期以来国际关系有何重大变化?国际关系研究呈现怎样的趋势?《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插图第11版)》抓住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围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对于正在不断变革的世界政治秩序进行了富有价值的分析,引发读者更加深入的思考。全球视野,打破国家与国际事务的界限,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待国际关系的各个层面。对于国际关系的行为体,不但关注主权国家,也强调政府间组织(如联合国、欧盟)与非政府组织(如跨国公司、宗教组织)等的重要性;对于国际关系讨论的议题,不但阐述和平、战争、冲突、外交等问题,更侧重经济、贸易、金融、人口、能源、环境等问题。内容丰富,作为一本经典的国际关系教材,全面细致地介绍了世界政治的基本内容:理论与概念,行为体,主要议题,包括低度政治(经济、人口和环境问题)与高度政治(安全问题)。并辅之以数百张图片、表格、地图,以及各种最新的统计资料,进一步丰富了此书的内容,加强了分析的信服力。结构明晰,在内容编排上采用以问题为线,以理论为纲,以对策为目的方式,成功的做到了将理论与事实紧密串联,在系统地介绍各学派的理论观点的同时,也帮助读者了解各流派在实际分析中的方法应用。此外,将行为体与议题相结合,高度政治与低度政治议题相结合,反映出当代国际政治内容的新变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