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孙瑞雪 页数:30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继承并发展了《爱和自由》的核心思想,进一步讲述儿童如何在成人创造的外在世界中创造“自我”,如何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关爱儿童的同时看到儿童自我成长的力量,将其培育为—个完整的人。它提倡对儿童生命的尊重,诠释完整的人与完整的成长的真正内涵。本书最后还介绍了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过程。
作者简介
“15年前,故乡宁夏的第一批家长,把心爱的孩子送到我这里,我从此起步。接着是北京、广州、上海、郑州、昆明、西宁等各地的家长,他们关注着远在宁夏的这个教育,并热情传播它,帮动我一路走到现在。
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他们引领我回到了心灵的故乡
书籍目录
儿童自己创造自己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感觉的主人
儿童的自己心理的主人
儿童的自己认知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精神的人
精神胚胎的引领
一切创造始于儿童的自我创造
自我的创造的历程
做自己的主人
完整的人
再感觉
不同角度的洞见
附录:释词
章节摘录
(一)唤醒身体婴儿必须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发现身体,让身体醒来,他才能够使用自己的身体。比比40天时已经可以把手放在嘴里了。口的吮吸使比比的手一天一天地苏醒了。有一天,他的手偶然抓到了正上方的木环,当他摇晃木环时,拴在另一头的挂铃突然响了起来。对于婴儿来说,这无异于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令人兴奋。那是在比比40天时,比比的妈妈在绳子的一端给他系了一个小木环,另一端系了一个响铃悬挂在空中。木环吊挂在比比躺着的正上方。偶然的碰撞之后,比比开始想用手去抓木环,但他的手颤抖着,不受他愿望的支配,他抓不到木环……努力了很久,他偶然抓到了,当他摇的时候,系在绳的另一头的铃就响了起来……从偶然抓到,到他逐渐可以控制他的手去抓……终于,自己的手被自己使用了。这以后比比见绳就摇……手原来可以“自己”动,手就被感觉到了。手被感觉到了,接着,手就跟随了意愿。意愿也开始萌芽。手就在重复和不断的使用中被支配和使用了。用手可以达到目的或者实现一种愿望。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最早的智力萌芽。他不停地用手脚做动作,做各种动作,反反复复,达到感知、熟悉它们,并熟练地使用它们,最后忘却它们,最终手和脚的动作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自动和自由,走到了意识之外。婴儿的手首先被含入嘴中。婴儿的嘴感觉到了手,嘴和手就开始协调。虽然刚开始他只能使用他的嘴,但这个举动似乎也是无意识的使用。他就从嘴开始起步,纯然的用嘴唤醒他未来通向智慧的手;然后爬起来,开始尝试直立形态的生活而成为人的形状;他还要逐渐把所有身体的功能在活动中协调起来,以便建构自己的协调能力。曼曼刚1岁,学会了走路,只是步履比较蹒跚。他来我家做客,先在我家来回地蹒跚……“视察”了一番后,他扬着头。双眼聚焦在我家书架的第二层。他静静地凝视了一会儿,然后举手指着上面……他要什么呢?书架的书上放着一顶红色宽边、镶有一圈黑色丝带的呢帽,是帽子吸引了他。
后记
金色的希望一切均源于童年。童年当是人生基础的奠定。大多时候童年的心境延续至永远——可助他愉悦人生,取得成就,度过逆境,抵抗险风,也可使他软弱无能,心理多病,没有建树。这个意义上,人不过活一个童年。除了爱情的补偿,高校的打造、工作的阅历、金钱的填充都难得根本收益。改变童年的环境!就可改变人生,改变社会,兴盛国家,优化民族。但人们的童年是怎样的景象啊!在望子成龙的背后,成人不经意地、潜意识地、频繁地强制和干扰儿童,向儿童宣讲成人的观念和功绩以及对他们训导,似乎认为这样能“教育”出人才。而每一个童年都在人们所说的“教育”中,在其中成长、求知、快乐、苦难.甚至毁灭。“教书育人”型的那原来的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真的存在吗?“训导和指教”真是起过积极作用的吗?教育当是创造人自身的事业,而基础教育更当是创建人自身之基础的事业,那是一种至深基础和无限高远的事业,但它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真正的重视。才高志远的人们远离着基础教育,人们不愿去造就人而更愿意去制造物。在发达国家,教育思想早在半个世纪前就从旧有的转了一百八十度,但我们的旧教育思维既没有寿终更没能正寝,新教育理念也没能顺利成长和主流化。教育,如果我们还继续用这个词的话,应该赋予怎样的新内容呢?首先,它不能是“教”,一位老师说,“孩子不能教,一教就教坏了。”其次,它不能“育”,又一位教师说:“我终于相信,儿童是自己成长的。”
编辑推荐
同《爱和自由》一样,《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同样是一本让父母和孩子一同成长的好书,是值得永久放在书架上的珍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