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卢建筠  页数:347  

内容概要

  《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从实体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以中国传统的老子生成哲学思想为基本原则,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中的核心概念“生成”为主要视角,并采用以实体性哲学思维与生成性哲学思维相对照的基本方式,为解读教育提供两个参照系或两种透视方式。研究方法是以实体性和生成性的认识论和本体论相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通过本体论的透视方法和思维分类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以期通过以广度达到深度的途径对现代教育的性质进行探索。

书籍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第1章 导论:教育思维方式转变概论1.1 问题的提出与本文研究的方法1.1.1 问题的提出1.1.2 本文研究的方法1.2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背景1.2.1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社会背景1.2.2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哲学背景:两种思维方式的哲学历史回顾1.2.3 两种思维方式转变的科学背景1.2.4 两种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教育上体现1.2.5 两种思维方式发展的时代走向1.3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基本假设1.3.1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基本内涵1.3.2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一种教育范式的大转变1.3.3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基本体现:价值观的转变1.3.4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中的学习观转变1.3.5 教育思维转变中的发展机制观1.3.6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中的学生观1.3.7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中的教师观、学校观和管理观1.3.8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中的课堂观、教室观和班级观1.3.9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中的家庭观、社区观与社会观第2章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内涵之一:实体性思维参考系中的教育2.1 实体性思维教育观的总体性假设2.2 实体性思维视野中教育的特征2.2.1 实体性思维在教育理论价值取向上的特点2.2.2 实体性教育在教育实践价值取向上的基本特征2.3 实体性思维的教育之反思与评价2.3.1 关于实体性教育的反思2.3.2 约翰·杜威对传统的实体性教育的反思与批评2.4 实体性教育的模型之建构第3章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内涵之二:生成性思维参考系中的教育3.1 生成性教育的理论假设3.2 生成性教育的特征3.2.1 生成性教育的基本特征3.2.2 生成性教育的模型之建构3.3 生成性教育的机制3.3.1 自我教育的自组织生成机制3.3.2 丰富模式的他组织教育生成机制3.4 生成性教育的核心指标3.4.1 生命力指标3.4.2 自主性指标3.4.3 联系性指标3.4.4 转变性指标3.4.5 流动性指标3.5 生成性教育内涵的探析一不同视角下的生成性教育3.5.1 怀特海过程哲学视野中的生成性教育3.5.2 老子生成演化哲学中的生成性教育3.5.3 复杂性科学哲学视野中的生成性教育3.6 相关教育理论与实践变革对生成性教育的支持3.6.1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实践的历史性启示——重视教育中的生命力之典型3.6.2 杜威教育实验的革命性启示——重视个人与世界经验性联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代表3.6.3 生本教育的现实启示——探本求源的的中国教育变革之里程碑3.6.4 因时而化的德育观——鲁洁教授的德育理论变革3.7 生成性视野中的教育人生之构想第4章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外延之一:教育思维转变的大趋势及其结论4.1 教育思维变革的方向与大趋势4.2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结论第5章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外延之二: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复杂性及其讨论5.1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复杂性5.1.1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在观念与理论上的复杂性5.1.2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在实践上的复杂性5.2 关于教育思维方式转换的讨论结束语:关于教育与教育学性质的讨论参考文献后记(一)来自内心的感谢(二)感谢之外的话(三)写在出版前夕

章节摘录

  众所周知,中国的山水画非常讲究布局,特别是空白的运用。可以说,空白在这里影响甚至决定着一幅画的成功与否。这也就启示我们:未必实在的东西才有价值。看不见的东西有时也有着意想不到的奇妙。联系到人的发展,也可以启示我们,那些关于人的发展现状都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最重要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挖掘其潜力,重视其未来,而未来是不可限量的,即所谓的“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古代的名言“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也表达了相似的意思。而重视未来也就是要重视想象的价值,而不只是现实,因为“人类只有通过想像才能领略未来世界的模样”。特别是在教育之中,决不能用对待客观物质的观点来看待教育,而要看到其未来性,看到其潜能的转化。  其实许多伟人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伟大的哲学家康德也认为,“教育艺术的一个原理……就是:孩子们应该不是以人类的当前状况,而是以人类将来可能的更佳状况,即合乎人性的理念及其完整规定——为准进行教育”。并认为好的教育是这样的:“被放进人之内的那些萌芽,必须得到更大的发展”。康德的观点已经类似于杜威的教育生长说了。伟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更是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讴歌儿童的未来:“由于儿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就像他是人类的创造者一样也完全能够成为人类的改造者。儿童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新的前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