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王晖龙、王爱民、 《绿色未来丛书》编委会 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06出版)
前言
上世纪60年代末,一位25岁的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在美国发起了一个覆盖全美各地的宏大的社区性活动计划。1970年4月22日这一天,有2000万人参加了一个叫做“地球日”的声势浩大的活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如此巨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20年后这一天,全世界共有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在各地纷纷举行多种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从此每年的“地球日”成为“世界地球日”。事实上,面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人类并非无动于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将保护地球环境问题作为最为重要问题来对待。特别是新世纪年来,已有一系列有关环境的全球公约得以通过并实施。2000年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的“千年发展目标”中有相当一部分与环境保护问题有关。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也就生物多样性及化学品管理等问题达成了协议。2004年国际可再生能源会议上,与会各国通过了一项可再生能源国际行动计划。全球瞩目的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生效。这一系列的国际公约有利于推动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并巩固和加强各国在环保目标上的承诺。然而,尽管人类保护地球的行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地球的命运却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显著改善,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挑战,依然十分严峻。联合国发布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显示,最近50年余年来,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破坏了全球生态环境,生态系统退化的后果正在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
内容概要
《阳光、空气和水:明天是否依然》内容简介:昔日的家乡山川秀美,江水清澈,林海雪原,风和日丽,我们眼中现实的家乡是黄土高坡,是长江浊浪,是荒山秃岭,是尘土飞扬。而我们憧憬、追求的未来,是绿色的未来,是绿色的家园。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大气污染与臭氧层破坏一旦空气污染导致臭氧屡的破坏,产生臭氧层空洞,就相当予在阳光中加入了“毒素”。没有了臭氧层的“隔离术”阳光对地球、生物(包括人类)来说可能就成了灾难的代名词。第一节 严重的大气污染/4第二节 臭氧层与臭氧层空洞/12第三节 臭氧层空洞成因/20第四节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30第五节 补注天上的空洞/39第二章 全球气候变暖有的人提出阳光减少可能是一件好事,这对减缓全球气候升温的速率大有裨益。由此论断,我们可以看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严重性。第一节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48第二节 全球变暖对生物的影响/57第三节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68第四节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76第五节 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生存/88第六节 给地球降温/96第三章 酸雨污梁酸雨成分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生产中能源结构的变化而改变。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增加,酸雨中的硝酸可能会逐渐占有更高的比例。第一节 酸雨污染概述/103第二节 酸雨成因及影响因素/112第三节 酸雨污染的危害/119第四节 治理酸雨污染/130第四章 水危机阳光、空气和水是支撑地球生命存在的诸多条件中最为基本的,如果对三者再作一番比较,就会发现水是最为稀缺的,尤其淡水是不容易得到的。第一节 水是生命之源/143第二节 缺水的世界/147第三节 严重的水污染/163第四节 藏污纳垢的海洋/174第五节 让水润泽生命/183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在平流层中,在太阳光照射下,氧气分离成氧原子。氧原子与氧气结合生成臭氧。臭氧又吸收紫外线,变成氧气和氧原子,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生产大量的臭氧。在大气层的上层,氧分子不断受到太阳光紫外线的辐射。当氧分子吸收了波长短于242纳米的光子时就会分解成两个氧原子,因而在海拔400千米或更高的地方,99%的氧处于原子状态;在高度低于400千米的地方,氧气的数量远多于氧原子;而在130千米左右的地方,氧气和氧原子的浓度相当。当氧原子跟氧分子碰撞,并有一个双原子物质如氮气或氧气吸收过剩的能量时,就产生臭氧。形成臭氧的这个过程在大约海拔30千米的平流层处达到了最高点。大气中所有臭氧几乎都集中在对流层与同温层底部这两层中。臭氧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地面上空20~25千米的空中,其最高浓度约10克/吨,即使在这里,10万个气体分子中也只有1个分子的臭氧。同温层中的臭氧有时可以下降到对流层中来,但对流层中的臭氧却不能上升到同温层中去。同时,强烈的太阳光不断地加热平流层,使其温度保持在-80%~-40℃,使平流层始终像一层臭氧薄膜,盖在我们头顶,使空气在对流中生成云彩和雪雨等沉降物,保护着我们的身体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后记
2009年6月,北京市的月平均气温达到28.8℃,而从1999年到2008年间,6月份的月平均气温为24.9℃,即2009年6月的月平均气温比常年高出近4℃。气温高直接导致用水量连创新高。随着气温持续升高,市区供水量也不断增加。6月1日,市区日供水量为260万立方米,突破2000年以来的最高日供水量,比2008年最高日供水量高出14万立方米。6月24日,市区日供水量为266万立方米。6月25日.市区日供水量达273万立方米。6月29日,供水量最高纪录再次被刷新,市区日供水量达到278万立方米,创出北京百年供水史上最高水平。气温升高、用水量陡增的情况何止只发生在北京,全国各地,全球各地,差不多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气温的升高可能是气候变化的自然起伏,但也不能排除人类活动对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人类活动造成大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导致紫外线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伤害事故增多;酸雨污染导致粮食歉收的报道,也频见报端。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酸雨威胁、水危机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编辑推荐
《阳光、空气和水:明天是否依然》:为了家园,我们一直在行动。如果我们再次来到太空回望地球,你能想象它失去蓝色的样子吗?一个没有水的星球,可能是火星、木星、土星,但绝不是地球。同样,人类能失去绿色吗?失去绿色的星球,将不再是人类的家园。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