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唐踔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主要收录了世界交往与生产力的保存和发展互相促进、世界交往促成各民族间的整体运动、世界交往是形成世界历史的根本力量、世界交往造成世界范围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和对抗、世界交往为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和革命提供条等内容。

作者简介

唐踔,湖南省永州市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法学博士,贺州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副教授。为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广西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广西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会的会员。近年来,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0篇,并有多篇文章被“人文复印资料”、《文摘报》、人民网。新华网等转载。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曾先后被邀请出席“2009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北京年会”、“2009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2012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2010第三届广西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011广西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沦研讨会”以及“2011广西第四届文化论坛”、“2012广西第五届文化论坛”等重要学术活动。

书籍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研究现状 (二)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未来的研究趋向 三、本书的创新点 第一章马克思“交往”观:范畴与涵义 一、“交往”何谓 二、马克思“交往”观的基本内涵 (一)交往是人的本质体现 (二)交往和生产互为前提 (三)意识和语言是交往的产物 (四)资本与交往密切相关 (五)货币作为交换的尺度 (六)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七)交往的世界化是交往活动扩大的必然结果 (八)交往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九)人类只有在交往中才能生存和发展 (十)交往促使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与消亡 三、交往类型(形式)的多重维度 (一)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二)人与自然的交往 (三)内部交往与外部交往 (四)地域交往与世界交往 第二章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架构 一、何谓“世界交往” 二、世界交往理论的形成 三、世界交往的领域 (一)经济交往 (二)政治交往 (三)文化交往 (四)社会交往 四、世界交往的形态(形式) (一)国际分工 (二)世界市场 (三)国际战争 (四)向外移民 (五)对外贸易 (六)近代外交 (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八)世界革命 五、世界交往的特点(特征) (一)世界交往是普遍的交往,具有不可抗拒性 (二)世界交往是新式的交往,具有直接性 (三)世界交往是东西方的交往,具有不平等性 (四)世界交往挑战和机遇并存,具有双重性 (五)世界交往中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交织,具有复杂性 (六)世界交往进程本质上是人的解放过程,具有人本性 六、世界交往的作用(影响) (一)世界交往与生产力的保存和发展互相促进 (二)世界交往促成各民族间的整体运动 (三)世界交往是形成世界历史的根本力量 (四)世界交往造成世界范围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和对抗 (五)世界交往为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和革命提供条件 (六)世界交往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和途径 (七)世界交往为个人解放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 第三章对世界交往典型形式的深层解读——以世界市场和对外贸易为例 第四章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中的空间意蕴 第五章世界交往思想与全球化思想的共性 第六章 世界交往与三个重大理论问题 第七章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交换跨越不同民族和国家产生国际交往。作为资本的货币在开辟世界市场、攫取超额利润方面具有强大的力量。资本反映了市场经济中的交往关系。资产阶级以国家的形式通过资本输出和不平等交换,摧毁了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基础,使之成为原材料的供应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有两个:要有大批人身自由的劳动力;要有为资本主义企业生产所必需的大量的货币资本。这两个前提需要瓦解自然经济以开辟交换通道,需要剥夺小生产者使之成为雇佣劳动者,需要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来为资本主义生产集聚财富。马克思考察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商品交换的类别和价格差之后发现,那是一种在垄断支配下的不平等交换,受益的是发达国家,受损的是落后国家。 (六)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交往形式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是基本适应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原有的交往形式(分工和交换)之间的不适应逐渐增加,社会矛盾积累引发的冲突就会暴露。原来的交往形式就变得基本不适应了,于是,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就造成了历史的冲突。这种冲突的解决就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成为桎梏,然后又为别的交往形式所代替。”人类社会就是在新旧交往形式的不断更替中向前发展的。“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由生产力引起的新旧交往形式的更替,导致人们社会关系的改变。当旧的交往形式不能满足人们的交往需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代表新的生产力要求的社会革命就会爆发,从而打破原有的交往形式,建立新的交往形式和新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没有排除思想斗争、政治斗争等和平手段,但认为“生产力和交往关系的关系在军队中也特别显著”。战争是非和平手段,是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冲突的外化,是交往的另一表现形式。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作者原本积累有较系统的历史知识的学科基础,鉴于其任教工作的需要,博士求学阶段转而攻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以“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作为学位论文选题,这一转向及学科跨度不可谓不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