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军事小天才丛书》编委会 编 页数:200
内容概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加强普及国防知识,不仅是现代化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 本书是《军事小天才丛书》之《传奇的军事天才》,书中告诉你了一些军事天才的故事。
书籍目录
引言东方兵圣孙武拜占庭的常胜将军贝利撒留尽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忠武将军”李舜臣卓越的军事工程师沃邦“独目将军”库图佐夫“英国皇家海军之魂”纳尔逊总结战争艺术的大师约米尼西方兵学泰斗克劳塞维茨“军队大脑”的创立者毛奇海权理论的创始人马汉日本海军的偶像东乡平八郎“迟钝将军”霞飞总体战理论的创始人鲁登道夫制空权理论的奠基人杜黑英国皇家空军之父特伦查德装甲战理论创始人富勒美国最具争议的将军麦克阿瑟苏联工农红军元帅伏龙芝太平洋海战将星尼米兹“血胆将军”巴顿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蒙哥马利“闪击先锋”古德里安“水下魔王”邓尼茨“沙漠之狐”隆美尔美国陆军名将之花布雷德利“红军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中国“常胜将军”林彪越南“奠边府之虎”武元甲以色列“大棒将军”沙龙
章节摘录
东方兵圣孙武 孙武(前552~?),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学家。其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阐述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位列中国《武经七书》之首,并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国际军事理论交流的典范。 名言妙话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生平介绍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他的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子陈完。公元前672年,陈完因内乱逃到齐国,改称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因为攻打莒国立了战功,齐国国君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他作为采邑,并赐姓孙氏。这样,田书又称孙书。这位颇具有军事才能的孙书就是孙武的祖父。 后来,齐国发生内乱,孙武离乡背井,投奔到今地处江苏、安徽、浙江一带的吴国。在吴国,孙武先是过着一种半自耕农式的隐居生活。公元前512年,由于大臣伍子胥的竭力推荐,受到吴王阖闾的召见,孙武将他多年思考写成的“13篇兵法”呈献给吴王。吴王看了他的13篇兵法后,十分欣赏。不过,为了当面考察孙武的真才实学,吴王给孙武出了一道难题,将180名宫女交给他进行操练。 孙武把这批宫女分成2队,挑选吴王最宠爱的2个妃子担任队长,在向她们讲解动作要领、宣布军法军令后,下令击鼓演练。宫女们以为是做游戏,哄笑起来,根本不把军令放在眼里。孙武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下令再击鼓发令,宫女们东倒西歪,依然如故。孙武强压怒火,重申了军令军纪,并强调如再有不服从命令者,定斩不饶。他亲自操起鼓槌,用力击鼓,宫女们还是大笑不已,两个宠妃甚至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他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于是要斩左右队长。吴王忙阻拦,孙武回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遂斩杀二宠妃。吴王转眼间失去2位爱妃,心中自然不悦,但深知一将难求,而将才就在眼前,岂可失之交臂,遂拜孙武为将军,身居“客卿”。 公元前506年,吴王决定大举进攻其北部的强邻楚国。吴国的都城在姑苏(今江苏苏州市),楚国的都城在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两地相距千里之遥。孙武与伍子胥等人制定了以楚国郢都为战略目标,实施远距离袭击的作战方针。经过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之战,吴军重创楚军,并在追击中5战5胜,一举占领郢都。 10年后,吴王阖闾在同越国的战争中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继位。孙武义继续辅佐吴王夫差,和伍子胥一起整军备战,在公元前494年终于击败了越国。公元前484年,吴国发起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之战,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军队。公元前482年黄池会盟之后,吴国终于取代晋国成为春秋战国时代的霸主。 孙武虽然帮助吴国建立了霸业,但夫差日渐骄横,不听忠言信谗言,逼死功臣伍子胥。孙武见状寒心而退,知道自己想辅佐吴王统一南北的大志已无法实现,为免遭杀身之祸,便隐居深山去了。 公元前512年,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庐江县西)。这时吴王阖闾头脑发热,想要长驱直入攻克楚都郢。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进言道:“楚军是天下的一支劲旅,非舒国和钟吾国可比。我军已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孙武的主张,并向吴王献策说:“人马疲劳,不宜远征。不过,我们也可以设法使楚人疲困。”于是孙武和伍子胥共同商讨了一套扰楚、疲楚的计策,即组成3支劲旅,轮番袭扰楚国。当吴国的第一支部队袭击楚境的时候,楚国见来势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击。待楚军出动,吴军便往回撤。而楚军返回驻地时,吴国的第二支部队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轮番袭击,弄得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十分空虚,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从轮番进攻中抢掠不少,在与楚对峙中占据了上风。 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这给了吴国伐楚的借口。孙武指挥训练有素的3万精兵,乘坐战船,溯淮而上,直趋蔡国与楚国的交战。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汉水为界,加紧设防,抗击吴军的进攻。不料孙武突然改变了沿淮河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他在3万精兵中选择了强壮敏捷的3500人为前阵,披坚执锐、轻装疾进。等到了汉水东岸,楚军迎击时,孙武又领兵后撤,引诱楚军追击,3战3胜。此后两军在柏举决战,孙武用先发制人的战术冲乱了楚军的阵脚,然后吴王率领主力攻击围歼,大败楚军,并攻陷了楚国的国都郢,楚昭王带着妹妹仓皇出逃。孙武以3万军队攻击楚国的20万大军,获得全胜,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孙武之所以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誉,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他指挥的具体战役。而在于他为后世奉献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兵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包括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13篇,约6000字。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孙子兵法》残简,除13篇外,还有《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见吴王》5篇佚文。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军事主张和战略战术思想。他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认真研究。孙武提出了道(政治)、天(天时)、地(地利)、将(指挥才能)、法(号令、组织、管理、训练)5个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并把道列在首位。他认为只有博得士卒和百姓的支持,才能获取战争的胜利。这是他在军事思想上的一个突出贡献。 在《孙子兵法》中,孙武还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著名科学论断,从而揭示了战争胜负的重要规律。他说:“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他强调“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因敌而致胜”、“料敌致胜”。要根据敌我双方政治、军事、经济、心理诸方面的情况,随时作出应变措施,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在作战指导思想方面,孙武主张争取战争的主动权,并正确判断情况,因势利导,克服自己的弱点,而造成敌人的被动。佯攻、诱敌、扰敌、怒敌、示弱、离间、疲敌、饿敌、乘虚、先机等,都是争取主动的重要策赂。另外,要灵活地使用兵力,不断变换战术。在作战方针上,他主张进攻为主,速战速决,强调“兵贵胜、不贵文”。在治军原则上,他主张“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既注意政治教育,又要有严格的军事纪律和法令,并提倡恩威、赏罚同时并用,这些思想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孙武对军事领域中的许多基本矛盾,如众寡、强弱、攻守、进退、胜败等等,一般都能从矛盾的两个侧面加以观察,并认识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必然规律。“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以及“避实击虚、避强击弱”、“神出鬼没、出奇制胜”、“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立足于多变的战术指导原则,说明《孙子兵法》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军事理论著作,而且是一部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哲学著作。 孙武的一生,除了立下赫赫战功外,更主要的是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论兵、论政篇章,其中尤以流传下来的《孙子兵法》最著名。战国时期的韩非曾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西汉司马迁则赞道:“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三国时期的曹操,亲自为《孙子兵法》作注,并高度评价:“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唐太宗李世民叹誉“观诸兵书,无不出孙武。”而且,《孙子兵法》在民间也广为传颂,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大约在公元7世纪,《孙子兵法》传人日本。18世纪后,又译成法、英、德、捷、俄多种文字。 孙武的军事理论并非完美无缺,但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兵法著作,以其卓越的见识深深影响了后世。即便是高技术战争,《孙子兵法》所论述的许多战争原理也没有因战争条件的改变而过时,因而依然受到当代中外军事家的广泛推崇。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在海湾战争中,指挥“沙漠风暴”行动的美国将军施瓦茨科夫运用《孙子兵法》中“重将治兵”的原则及各种谋略思想,带领装备着现代化武器的多国部队取得了战争胜利。如今,《孙子兵法》不但成为许多国家军事指挥员们在战场上角逐胜负的法宝,而且还被广泛运用到经济、科技等领域,成为中华文化傲立于世界之林的杰出代表。
编辑推荐
在上下几千年的世界战争舞台上,军事名人璨若河汉,不可胜数,因篇幅所限,难以将其一一叙述。因而,作者精心选编了30位代表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军事天才呈现给读者。这些军事天才在作战指挥、治军练兵、理论研究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和广泛影响;在各自生活的时代,为自己的国家、民族或阶级的利益,建立了赫赫功绩;在世界军事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