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日] 松永和纪 页数:245 译者:桑田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健康新知都是对的吗?》重在向读者说明“媒体宣传的健康新知并非都是正确的”,并举了大量例子进行说明。由于作者是专门采访农业,卫生,食品,环境领域的记者,所以本书的行文有着很强的现场感,可读性强。
当今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各样错误的健康新知,譬如“包治百病的绿豆”或“万能的大蒜”等等。而当真相揭晓后,这些错误信息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被誉为“社会的良心”的《健康新知都是对的吗?》的作者,由生活中所遇到的一般健康新知作为切入点,冷静分析、深入探讨这种错误的根源所在。在揭晓媒体报道背后的故事的同时,教给读者通俗易懂的科学方法,让读者从容鉴别健康新知的真伪。举一反三,不再困惑。
作者简介
松永和纪,1963年出生于日本长崎,京都大学农业研究所硕士,曾在每日新闻社做过十年记者,离职后从事自由写作。擅长撰写农业、食品、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文字。
自2004年4月起在食品安全网站开设专栏连载《松永和纪之丑话在前头》,著有《餐桌安全学——揭开“食品报道”的骗局》《跃动的“食品安全”——从农业角度所见的日本餐桌》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健康新知节目的谎言
第二章 非黑即白过度单纯化
第三章 时尚饮食主义者的无知
第四章 意图报道警讯的人们
第五章 食品添加剂的悲哀
第六章 追求“天然”的陷阱
第七章 都是怀旧心态惹的祸
第八章 别被伪科学给骗了
第九章 戳破学者的谎言
第十章 玩弄科技于股掌之间
第十一章 鉴别科学新闻的十大原则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十一章 鉴别科学新闻的十大原则衷心希望大家都能与资讯、新闻报道站在对立的立场,别再盲目地相信媒体与名嘴、名人的见解。是的,“怀疑”正是我们面对资讯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前十章的解说,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媒体为求“提高收视率”、“增加发行量”等私欲而造成的科学资讯单纯化、煽情化的社会现况,以及部分学者的沽名钓誉、民间团体的不良意图、国际间的政治博弈,扭曲了科学资讯的真实性。而媒体则因缺乏专业知识,难以解读这些资讯背后隐含的意义,便盲目听信,避开复杂的内容,将信息处理得简单易懂却是断章取义。对一般大众而言,的确,科学资讯往往因一些术语而显得艰涩难懂,事件内容错综复杂。而这些对媒体而言也是一样的。媒体工作者的职责,原本就需通过反复的采访与求证,经过深刻的理解和深思熟虑后,再将复杂的事件传达给大众了解。这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显然不是件容易的差事。然而,唯有新闻工作者用心工作,大众才可能获得最真实的科学报道。可惜至今,我仍未见到有任何改善的征兆。因为媒体始终无意投入心思,去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科学专业记者,也因专业知识的累积需要相当多的工作时间与采访经验,而科学资讯的采访工作又尤其需要经常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因此,眼前的科学资讯采访工作距离目标尚远。自由科学作者的荷包这里就以我个人这么一个科学作家的“遭遇”为例,让大家了解一下目前媒体采访工作的一些真实情况。先说收入。稿费是我主要的收入来源。杂志社的稿费会因为所属出版社的不同而异,一般行情是每页约1万~3万日元不等。这是按页计酬,不管内容如何皆是同样的价码。不论我所写的是必须四处采访、搜集最新数据的新闻,还是一则听听企业公关报告、直接照本宣科的报道,价码并没有太大的出入。再说撰写科学新闻的成本。一则科学报道究竟需要哪些开销呢?如果从网络下载学术论文,一般每篇是30美元。通常在读完几份论文之后,我会感觉有些内容太过零碎,这时就会需要读几本专业书籍。运气好时,已经有本国学者写的著作,但是每本至少要价3000日元,为了买几本好书,少说得花费8000~10 000日元。另外亲自登门拜访学者、企业、农户时的花费,则是另一笔支出。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些支出会由谁来负担呢?有些出版社愿意支付交通费,这就已经令我谢天谢地了。出版社不可能支付我下载论文与购买书籍的费用,最后,认真采访的结果就是,我的稿费大多已经所剩无几。不仅如此,一篇经过大量采访而写成的稿子,还必须经过出版社的第一关审稿,被退稿的事情如同家常便饭。如果我真心想为读者提供真实而正确的资讯,要我写出“××具有危险”、“××有害健康”的报道,实在是恕难从命。而且,假如写出一篇对出版社而言内容含糊不清、未抓到重点的稿子,出版社的编辑部很可能将不再向我约稿。事实上,在外包作家这一行业里,懂得下笔写些荒谬资讯的人,永远会比胸怀抱负、目标成为杰出科学作家的人来得更有“赚头”。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否则,大家可能因此三餐不继。记得有一回,某位学者与某位作家对谈,这位作家出版了一本内容轰动、类似“××有害健康”的新书。交谈中,该学者对这本书颇有微词。据说谈话结束后,这位作家对学者说了一段话:“您之所以可以坚持正确的理论,是因为您有一份稳定的在大学的工作。”许多出版“某某有害健康”这类书的采访作家,都会一再地修改书中的文字,其实内容不变,却重复出版。读者只需要去书店翻翻他们的“著作”,便可了解我所言非虚。辞去报社记者的工作后,我期待自己能同时兼顾正确的科学报道与生动有趣的内容,结果却事与愿违。自从担任自由作家以来,尽管收入不断,但扣除采访成本,稿费早已所剩不多,不,应该说已经是赤字压顶。不过还有另一个事实:在这么一个轻视用心撰写正确科学报道的环境下,不仅像我这类位居媒体最底层的外包作家如此;承包电视台制作节目的公司与报社等许多单位、组织,通常也都是认真采访而拿不到补贴、得不到赞美。也正因如此,造假事件才会接连发生。说穿了,大家不过是为了节省成本而已。专家学者的道德在科学报道的老问题依旧存在的同时,媒体外部倒是出现了些许变化。政府与学者纷纷主动提出“媒体之言不可采信”的意见,并且跨过媒体,开始通过其他渠道直接发言。近几年来,日本政府的行政部门在资讯公开方面,有了显著进步,提供给记者团体的资料,当天就会在网络上公开。大部分的议会资讯如此,就连议会的内容与记录也都会直接公开。由于许多国家行政部门也会将内部大量的资讯对外公开,因此经过比对,记者与大众便可了解大致的状况,并预测未来事件发展的可能动向。这在过去国家与地方政府较为封闭的年代,是绝对不可能办到的。科技界的变化亦然。过去专家学者的态度一向是“不与外行人言语”、“对错误的理论熟视无睹”。他们只求独善其身,专注个人的研究,交出论文即可,从根本上漠视社会大众的知情权。事实上,批评同行或媒体更是过去学界的一大禁忌。然而近几年来却出现了一群敢于主动发言的学者专家,愿意身先士卒,对抗媒体偏颇的报道与主张和视荒谬假设为既成事实的新闻,同时纷纷通过网络发布正确资讯,抑或在公开的演讲场合中主动批评。在第八章我曾提及有关“负离子”与“来自水的信息”,带头开炮的便是这类学者,包括日本国连大学副校长安井至,以及山形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天羽优子。有关化学物质方面的讹误报道,则有东京大学教授渡边正,与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化学物质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执行长中西准子等人,以通过出版著作等方式提出批判。对于违反科学常识的食品添加剂宣传,则由我在前文曾介绍过的千叶大学教授长村洋一、群马大学教授高桥久仁子等人,相继在演讲会中发难。这些学者专家都是因为无法坐视当前报道严重脱离事实的现状,而自告奋勇、主动出击的。事实上,纠正错误科学资讯的这一行为,在全球各国已有时日。例如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科学与健康协会”拥有数百位专家学者会员,他们不时会针对食品、化学成分、环境保护等各项话题,主动发布最新的科学资讯,以帮助消费者建立正确观念。科学与健康协会甚至早在2005年,就公布了一份记者作家该如何面对反对团体主张的指导方针。另外,达特茅斯学院学者也在2006年发表过一份关于媒体报道偏差现象的学术论文。美国对“理工学者”的道德要求也相当严格。1992年,美国卫生部增设“研究诚实办公室”,并制订出医学与生物学研究人员必须遵守的规范与指导白皮书。根据《ORI研究伦理入门》一书,研究诚实办公室明文规定,所有科技研究人员的共同价值观是:诚实(诚实发布信息,并对所发布的信息负责)、正确(发表正确观点,避免讹误)、效率(善用资源,避免浪费)、客观(举出事证,避免先入为主)等四项。比起美国,日本学者与学界的动作慢了不止半拍。日本过去从未对理工学者制订任何道德方面的规范,直到陆续发生几起论文造假事件后,才在2006年2月由日本学术会议订出所谓“理工学者行为规范”。其中一项特别要求科技研究人员必须“说明、公开”,另有一项明确要求理工学者在面对他人合理的批判时,应该谦虚倾听并交换意见。此项学者态度的改变,未来势将影响媒体的报道与节目内容的制作。目前媒体也确实有必要加速培养拥有专业素养与道德观念的科学记者与节目制作人。唯有当媒体不再受煽情主义的影响,开始愿意提供真正能够让大众了解、满足大众的好奇心与知情权的信息时,一些以科学报道与科学知识为主题的娱乐节目,才可能步入正轨。……
编辑推荐
《健康新知都是对的吗?》具有以下卖点:◆《健康新知都是对的吗?》,日本科学记者奖获奖作品◆《健康新知都是对的吗?》在日本一上市即受到欢迎,被评价为“这是一本有良心的书”,作者也获誉“社会的良心”。◆《健康新知都是对的吗?》将媒体宣传的健康新知去伪存真,教会读者如何用科学的眼光辨出电视报刊上的错误知识。角度新颖,论断有力。◆《健康新知都是对的吗?》配有插图,并同详细的文字说明。装帧精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