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作者:吴江 主编 页数:213
内容概要
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做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是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件大事。 本辑围绕科学发展发表了四篇文章。其中,《论共享型增长——促进就业扩大和收入平等的新发展模式》从促进就业和收入平等的理论角度思考了我国经济新的发展模式;《完善制度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出通过完善制度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我国义务教育均等化与绩效评价》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讨论了我国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绩效评估的层面提出改进的建议;《“亚洲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国际坛”综述》对亚洲国家公共服务的前沿理论和实践分析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我国的公共服务提供借鉴。 如何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国际人才竞争时代:中国面临的挑战》一文分析了当今世界国际人才竞争的现状与趋势,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与国际人才竞争现状,提出了一些改善我国国际人才竞争力的建议。《中国“海归”人才30年发展报告》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海归”人才的发展成绩,分析了目前“海归”人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海归”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的政策建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省级区域评价实证研究》则从加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目的出发,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一套科学的人才强国战略省级区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省级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来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 本辑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区域人才发展问题,主要就东部和中部地区展开讨论。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人才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人才国际化程度较高,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独有或普遍的问题。在《上海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和《上海人才强市战略中的户籍“瓶颈”研究》两篇文章中,作者从当地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的角度对上海人才战略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部地区人才发展还相对落后,《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策略探讨》对部省区人才资源配置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初步的对策;《我国中部科技人才状况分析——兼与江浙两省比较》对中部六省与江、浙两省科技人才的数量特征与工作绩效进行了比较。 本辑专门对管理创新实践进行了研究。如,关于企业“多梯制”人才发展通道的研究,以及在企业实行全面薪酬管理的理念,都是促进企业人事人才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当然,政府作为管理的主体,其政策出台和公共服务提供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才工作的成效,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影响是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注意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本辑提供了关于美国的人才强国之路与中国的人才强国战略比较研究,还对苏格兰卫生与社会保障服务中的私营部门参与问题及瑞士基层公务员的绩效观等进行了介绍。这将有利于我们在了解国外相关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判断和参考,从而使政府更好地开展公共服务。
书籍目录
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 论共享型增长——促进就业扩大和收入平等的新发展模式——赖德胜 完善制度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李长安 我国义务教育均等化与绩效评价——马国贤 任晓辉 “亚洲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国际论坛”综述——于欣 牛昆仑 张丽红战略论坛 国际人才竞争时代:中国面临的挑战——王辉耀 中国“海归”人才30年发展报告——岳文厚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省级区域评价实证研究——王通讯 孙锐 任文硕区域人才 上海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毛大立 徐坚成 上海人才强市战略中的户籍“瓶颈”研究——高子平 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策略探讨——殷杰兰 我国中部科技人才状况分析——兼与江浙两省比较——吴慈生 袁建明 王庆军 戴景源管理创新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影响——王君玲 我国企业“多梯制”人才发展通道研究——程明 程金风 叶双慧 全面薪酬的理念基础及本质——王朝霞国际比较 美国的人才强国之路与中国的人才强国战略——赵永乐 苏格兰卫生与社会保障服务中的私营部门参与:对风险的评估——德琳卡·阿瑟诺娃威廉·斯坦克莱尔·麦 卡恩麦金太尔·马歇尔 快速变革环境中瑞士基层公务员的绩效观——伊夫·埃默里 卡洛尔·威舍诺艾米·马丁 杰勒·桑切兹
章节摘录
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 论共享型增长——促进就业扩大和收入平等的新发展模式——赖德胜 30年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增长保持了高速度,年均增长率达到9.8%,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的速度,世所罕见,誉为奇迹。但期间问题不少,影响日益显现,下一阶段经济按照何种模式才能实现持续发展,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有三:一是对经济增长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作一简要描述;二是提出下一阶段经济增长所要遵循的念——共享型增长(inclusive growth)及其内涵;三是对如何实现共享型增长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一、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30万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大河满小河自然受益,我国城乡人均收入也增幅明显。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15781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4761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与此相应的是,贫困人口数量大为减少,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了2008年的4007万多(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数)。这说明,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30年,是广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30年,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成就和基础,我国进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个30年。 但经济的高增长也伴随着诸多问题和隐患,这是我们在新阶段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时需要给予认真对待的。 首先,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包括定义、衡量和数据收集等,因此,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判断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根据长期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专家李实教授的估计,改革开放以来,除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过几年下降外,我国的收入差距一直处于扩大之中全国的基尼系数1986年超过了0.3,1993年超过了0.4,2002年超过了0.45,现在则在0.48—0.50之间。这其中有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扩大,也有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扩大,有地区的收入差距扩大,也有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但主要的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1988年、1995年和2002年城乡人均收入比分别为2.69、3.08和3.13,其对全国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则分别达到了37%、41%和46%。 基于两个原因,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一是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盛行,显性的收入差距很小,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先富起来,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市场化改革和融人全球化,也内在地具有诸多扩大收入差距的因素,比如人力资本价值得到尊重和客观评价,教育收益率不断提升,不同受教育层次者的收入差距就会不断扩大。二是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和城市化的早期,根据库兹涅茨假说,在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变的过程中,在人口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流动的过程中,收入差距会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变化轨迹呈倒U形。我国最近30年,工业化迅猛,城市化加快,人口流动加速,收入差距扩大也符合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变动的轨迹。但这种过大而且还在持续扩大的收入差距毕竟会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实际上其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副作用已经显现,因此,如何扭转这一扩大趋势,事关经济的持续增长。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