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杨凤城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3-04出版) 作者:杨凤城
内容概要
《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以作者曾发表过的文章为基础和核心,那么作为专著便有其特点,在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问题上,并非面面俱到,而是在不遗漏大的问题、不影响宏观历史脉络清晰的基础上,主要在自身有思考和见解的方面着力。
书籍目录
导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的两次转型 第一章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一元化的文化建设 一、文化重建的方向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文化重建的动力机制之一:思想改造 三、文化重建的动力机制之二:思想批判运动 四、组织化与单位化:文化转型与重建的制度保障 小结:一元化新文化形态的确立 第二章 :在一元指导思想与多样化文化发展之间的探索 一、“双百”方针与文化的“春天” 二、“政治挂帅”与“演中心、唱中心、写中心” 三、文化政策的调整、反复及其影响 小结:阶级斗争与文化之殇 第三章 :极左的文化理论与文化建构 一、“文化专政论”与“斗私批修” 二、“文艺革命”与“教育革命” 三、影射史学 小结:革文化之命的“革命” 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二为”方向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和阐释 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与“新启蒙运动”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小结:在政治与文化、主旋律与多样化之间保持张力 第五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壮大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 三、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四、科学把握文化前进方向、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 小结:与时代同步,通过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发展 第六章 :从知识分子问题到人才问题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典中的知识分子问题 二、革命视角与阶级分析中的知识分子问题 三、在知识分子阶级定性问题上的摇摆 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与“人才强国”战略 小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结语:经验与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以“样板戏”为创作典范的文艺作品,构成了“文革”期间的主流作品。除革命现代京剧以外,其他作品,如电影《创业》、《海霞》,晋剧《三上桃峰》,湘剧《园丁之歌》,话剧《万水千山》,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虹南作战史》、《牛田洋》、《沸腾的群山》、《海岛女民兵》、《万山红遍》、《闪闪的红星》、《万年青》、《大刀记》等,以及《理想之歌》、《放歌集》、《忆向阳》等诗歌,这些文艺作品,一方面受“文革”时期流行的极左思想观念和“三突出”等创作模式的影响,在作品的题材、主题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是人物的塑造、事件的发展与冲突的展开,都要反映阶级和阶级斗争;人物形象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性格行为亦程式化。这样的文艺所表现的人物,没有个性、没有深度,并非现实生活中所有,而是现实社会所需要的。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也多少能尊重创作规律和现实主义艺术传统,在某些方面多少反映着时代生活,在艺术上也有程度不同的成绩,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之间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历史性桥梁。 “文革”时期还有一类作品可名之为帮派文艺和阴谋文艺。如话剧《风华正茂》、《宣战》、《盛大的节日》等,电影《春苗》、《欢腾的小凉河》、《反击》等,以及打着工农兵群众创作旗号的《小靳庄诗歌选》等。《风华正茂》歌颂的“革命闯将”是一个类似白卷英雄张铁生式的人物。《宣战》否定建国17年的教育成绩和教育方针,把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对立起来,成为极左教育思想的吹鼓手。《小靳庄诗歌选》则赤裸裸颂扬极左政治、颂扬江青。到1976年,随着江青集团篡党夺权步伐的加快,阴谋文艺应运而生。是年2月,张春桥、江青先后提出了“写与走资派作斗争”作品的任务。
编辑推荐
《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研究》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