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上中下)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作者:薛衔天,金东吉  页数:848  
Tag标签:无  

前言

1917~1931年中苏关系经历了两个阶段。就国家关系而言,1917-1924年这七年为中苏建立外交关系阶段;而后一个七年则是两国关系逐步恶化、最后走向完全破裂的阶段。1917~1924年这七年中,中苏两国都受到协约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威胁,反帝斗争的共同需要便成为联系中苏两国人民的共同纽带。十月革命胜利不久,苏俄就受到协约国的联合武装干涉,经受了被孤立和封锁的最艰苦时期。但粉碎武装干涉之后,苏俄联合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接着开始打开与欧洲大国的关系,结束了在世界范围内被孤立的地位。这七年是苏维埃国家从立国未稳,到日趋巩固和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上升时期。而中国则是地方割据、军阀混战、南北对峙,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国力极其衰弱的时期。两国这种基本态势决定两国关系发展的阶段性。1920年9月,大总统发布停止旧俄使领待遇,苏俄发布第二次对华宣言,前者表明北京政府断绝与旧俄势力的“外交”关系,后者表明苏俄政府的对华政策从一般纲领转入了具体实施阶段。又经过三年多的艰苦谈判,中苏两国终于建立了外交关系。作为中国合法政府的北京政府,尽管当时处于非常虚弱的地位,但在全国普遍高涨起来的外争国权、内争民主的革命潮流的推动下,在与苏联建交谈判中做出了积极努力。以签订《中苏协定》为肇端,中国开始了修改不平等条约运动。

内容概要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1917—1949)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薛衔天先生所著,利用大量公开出版的回忆录、相关著述和史料,以及中国、俄罗斯双方的新近解密档案资料,全面叙述了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并对若干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对中苏关系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书史料扎实,观点中肯,既包含作者三四十年研究的积累和精华,又有开拓和补白性质的研究成果,既有学术价值,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部史、论、理、才兼备的著作,一部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

薛衔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本所学术委员、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1939年生,河北围场县人。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攻中俄(苏)关系史,旁及东北边疆史地。主要著作:四卷本《沙俄侵华史》(集体撰稿者之一);国家社科“七五”规划项目多卷本《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49)(主持者、编者之一)、《中俄关系中文文献目录(17-20世纪)》(主编之一);专著《中东铁路护路军与东北边疆政局》。《中苏关系史(1945-1949)》;译著《莫洛托夫秘谈录》(合译,统稿者之一)、六卷本丛书《20世纪的俄罗斯与中国·中俄两大民族及其领袖们》(审校),《十九世纪俄中关系》第一卷(1803-1807)(审稿);发表学术论文和提供内部研究报告100余篇;普及读物《中俄关系史话》。

书籍目录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1917—1949)上册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1917—1949)代总序 前言 引论  十月革命与中苏关系新问题 第一章  中苏建交   第一节  苏俄政府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     一、中国遣散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中东铁路出现新局势     二、中国参加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与设立中东铁路护路军     三、苏俄政府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   第二节  北京政府调整对苏政策     一、驱逐霍尔瓦特,收复中东铁路路区主权     二、派张斯麟代表团访苏     三、取消旧俄使领待遇   第三节  优林使团访华与苏军占领外蒙古     一、优林使团访华——中苏谈判的序幕     二、苏俄第二次对华宣言和北京政府的反应     三、苏军占领外蒙古与唐努鸟梁海   第四节  苏联代表团三次来华与中苏建交     一、裴克斯使团来华     二、越飞使团来华     三、加拉罕使团来华     四、《中苏协定》与中苏建交 第二章  联共(布)、共产国际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和促成国共合作   第一节  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一、通过旅俄华入党组织在华建党的尝试     二、帮助中国先进分子建立中国共产党   第二节  促成国共合作     一、帮助中共确定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二、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一促成国共合作 第三章    中国大革命与苏联   第一节  苏联与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一、蒋介石访问苏联     二、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第二节  国民军与苏联   第三节  统一战线初期国共两党斗争与苏联     一、统一战线的形成与斗争     二、从孙中山逝世到中山舰事件   第四节  第一次北伐战争与苏联     一、北伐时机问题与苏联的“喘息政策”     二、北伐胜利进军与“蒋汪合作”     三、苏联与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     四、四一二政变后的武汉政府与苏联   第五节    四一二政变到广州暴动期间的中共与苏联     一、中共召开五大,应对四一二政变后的新局势     二、南昌起义与八七会议     三、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最初尝试——广州暴动 第四章  中苏断交与边境战争   第一节  中苏断交     一、奉系军阀制造系列反苏事件,苏联撤使     二、中东铁路事件与中苏断交     三、“局部交涉”与柏林交涉   第二节  中苏边境战争与善后交涉     一、苏联入侵中国东北的边境战争     二、善后交涉——《伯力议定书》 附录   一、引用文献目录   二、主要参阅文献目录《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1917—1949)中册《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1917—1949)下册

章节摘录

1918年2月5日日本田中参谋次长向中国驻日本公使章宗祥提出,中日两国应预先商定共同防范苏俄的对策。田中说:“德俘在西伯利亚一带不下十余万人,一旦解放,即成劲敌。此次维持东亚和平,其责任全在中日两国。微闻德国已有阴谋,一面从西伯利亚侵入东方,一面在甘肃、新疆一带鼓动回教徒肇事。万一见诸事实,中国国防吃紧,即日本国防吃紧……从军事上着想,两国国防实非迅速共同行动不可。”①所谓德俘,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俄国军队俘虏的德奥联军中的捷克军团。该军团不愿作无谓牺牲,投降俄军的目的是借道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回国。显然,这样的军队根本不会给中日造成任何威胁。所谓德国策划回教徒肇事云云,更是天方夜谭。日本所谓的威胁,完全是遮掩其不可告人目的的鬼话。其实,北京政府对日本对北满地区的野心,也了如指掌。在遣散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时,日本已经凶相毕露。因此,在讨论日本的建议时,一些政府要员对日本阴谋保持着高度警惕。外交总长陆征祥指出:“日本朝野思乘机扩充势力于北满”,“俄乱如炽,其必出兵干涉”;“将来用兵之际,深恐日本捷足先登,强迫假道,则北满不免为青岛之续,后患殊不可设想”;对策一是“一旦俄乱蔓延,即由我军单独抵御,日人无所插足”,二是“万一日人借口保护权利,强我共同防卫,我国力难坚拒,只有密商各国共同干预俄事,以为牵制之计……实较日人单独进行(干涉),厉害殊为悬绝”。②陆征祥的话道出了北京政府的苦况,明知日本存虎狼之心,但又不能不与它为伍。陆征祥分析十分准确,后来的事态基本上是按他的预想发展的。当时的情况,除了日本单独拉中国人伙之外,英、美、日已经决定联合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美国宣布介入干涉的理由是援救捷克军团,其实它也想乘机把资本打人中东铁路,因此也拉中国入伙。中国作为对德国宣战的协约国一员,除参加联合干涉外,没有其他选择。而参加联合干涉,正好可以牵制日本对北满的图谋。于是北京政府决定,与日本订立军事协议,与协约国一起行动。为防止日本侵入北满,确定与日本订立军事协议所适用的范围,只限于中国境外。

后记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1917一1949)》上、中、下三册现在终于同读者见面了。从论证立项到今日全书印行已经历13个春秋。1996年秋,课题组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随后又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组考虑到学科发展和资料开放情况,对课题研究做了重大调整:将研究时限扩大到苏联解体的1991年,将研究范围从中苏两国关系扩大到两党关系,以两国关系为主线、以两党关系为辅线,撰写中苏之间73年的政治关系史,计四部专著,分卷出版。这样,研究时限和研究内容都扩大了一倍,不仅工作量增加了,研究难度也加大了,课题完成时间不得不一拖再拖。期间课题组成员不断发生变动,有的生病,有的忙于其他事情,先后离去;现有课题组成员,年事日高,已无余勇可贾,实难按调整后的计划完成任务。经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院科研组织部门批准,课题仍按院科研资助项目,即“中苏国家关系史研究1917-1949”结项,最终成果为《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1917-1949》上、中、下三册,内容为阐述十月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中苏两国和两党政治关系的历史。课题遂于2008年秋结项,全书承蒙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本书下册为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苏关系史1945-1949》修改增订本(根据新搜集的档案文件增补了大量内容,对一些结论和论点做了修正)。本书从研究立项到出版得到近代史所领导的支持和所科研处同志们的帮助,得到所内外有关专家的热情支持和鼓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李春林同志主动帮助解决追加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问题,保证了课题后期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学者郦永庆和王晓东主动提供了他们在莫斯科抄写的档案资料,为研究提供了方便。黑龙江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晶为本书中册的撰写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谨对以上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媒体关注与评论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1917-1949)既包含作者三四十年研究的积累和精华,又有利用新解密档案所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开拓和补白性质。  ——章百家扎实的史料是成功的基础,本书对中苏关系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王建朗本书全面地叙述了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发展演变的历程,对若干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既有学术价值,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汪朝光一部史、论、理、才兼备的著作;一部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必读书。  ——李向前

编辑推荐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套装共3册)》为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上中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