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贾滕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借鉴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重新阐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农村土地改革。历史学日益成为一门开放性的学科,一方面是不同学科的学者走进历史,探讨历史上存在的属于本学科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历史学者借用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历史上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土地改革运动就是这样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改革,研究者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史学理论功夫,也需要不同学科的综合素养。《乡村秩序重构及灾害应对》作者贾滕也试图在这方面作一点尝试,如对社会学中的集体行动理论的借用,就是一个典型。
作者简介
生于1971年,河南南阳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周口师范学院豫东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史、农村社会史。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和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三 几个概念的界定第一章 危机中的乡村 第一节 经常性的水患 一 商水县境内的沙河、汾河 二 经常性水害及旧政府的应对 第二节 持续的匪患 一 近代以来豫东的匪患 二 土匪的成因及危害 第三节 传统权威蜕变下的乡村秩序 一 旧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演变 二 基层政权组织及其组成人员的蜕变 第四节 日益恶化的农户生存状况 一 生存环境恶化 二 生活入不敷出 小结集体行动困境视角下的乡村危机 一 集体行动的逻辑 二 乡村危机下的集体行动困境 三 何以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第二章 新政权对乡村的初步控制 第一节 新政权的初建与武装斗争 一 革命政权的建立 二 武装斗争 三 商水县与郾商西县合并 第二节 “急性土改” 一 新政权领导的“急性土改” 二 “急性土改”的停止及其原因 第三节 以“支前”为中心的乡村初步动员 一 对战勤与财粮工作的部署 二 初步动员下乡村的反应 小结 国家介入下乡村集体行动的初步尝试第三章 国家对乡村秩序的全面重构 第一节 剿匪反霸、清算与基层组织的建立、巩固 一 剿匪、反霸清算与减租减息清算 二 基层组织的建立与巩固 第二节 土改、复查与民主建政 一 土改 二 土改复查与民主建政 第三节 “草根精英”的兴起与乡村文化的重构 一 “草根精英”的兴起——以农村干部和农村党员为例 二 乡村文化的重构 第四节 乡村社会秩序变动中的恐慌与希望 一 变动时期纷传的谣言 二 不觉悟群众的言行 三 翻身农民代表的意见与提案 第五节 一个村庄的革命实践 一 三里长村的基本情况 二 新政权的初步介入与斗争(1947年秋至1949年8月) 三 全县的剿匪反霸重点(1949年8月至1950年春) 四 剿匪反霸后到土改前的情况(1950年春至1950年10月) 五 全县的土地改革重点(1950年10月后) 小结 国家建构之下乡村集体行动困境的突破 附表第四章 新秩序对灾害的成功应对 第一节 新秩序运行的运动机制 一 基层党政组织状况 二 宣传下乡 三 中心工作与群众动员 四 积极分子的关键作用 第二节 乡村秩序重构后的传统灾害应对 一 土改后农户生存状况的改善 二 新中国成立前后依然严重的灾害状况 三 动员-运动机制对传统灾害的应对 小结 集体行动的救灾成效及其对运动一动员机制的强化第五章 国家意志下的“集体行动”:有效性取向的乡村革命 第一节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演变的革命逻辑 一 选择革命 二 革命选择 第二节 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 一 乡村新秩序的两个维度 二 达成集体行动 余论 革命逻辑及其重陷集体行动困境的隐忧 一 土地改革及其革命逻辑 二 集体行动逻辑对革命的解释力度 三 革命逻辑、集体行动逻辑的契合与背离附录1附录2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借鉴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重新阐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农村土地改革。历史学日益成为一门开放性的学科,一方面是不同学科的学者走进历史,探讨历史上存在的属于本学科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历史学者借用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历史上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土地改革运动就是这样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改革,研究者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史学理论功夫,也需要不同学科的综合素养。《乡村秩序重构及灾害应对》作者贾滕也试图在这方面作一点尝试,如对社会学中的集体行动理论的借用,就是一个典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