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李孟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12出版) 作者:李孟刚
内容概要
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实行经济干预最基本的出发点,研究产业安全问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合理布局,增加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安全度,从而有效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能源是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动力基础,它涉及战略资源、领土主权、国家安全、环境变化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成为带有全球性的经济、政治、外交乃至军事问题;它关系各国的经济命脉和民生大计,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至关重要。能源安全可以理解成为解决国家能源问题,对能源安全战略、能源开发安全、能源消费安全、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法规等方面进行引导和调整的宏观管理工作。在这一管理体系中,由大到小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国际能源安全、国家能源安全、能源产业安全、能源企业安全。在能源安全保障过程中,本国能源产业被认为是根本和基础,而本国能源安全的最主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能源产业安全。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全球能源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组织形式和所有制形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国家对能源产业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多项改革。国内外专家从产业政策、外部环境、环境约束、区域合作、国家政策、产业结构、企业所有制和监管体系等多个角度对能源产业安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能源产业安全可以从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和产业生存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李孟刚主编的《中国能源产业安全报告(2012版2011-2012)》共分为五部分。
《中国能源产业安全报告(2012版2011-2012)》第一部分:能源产业发展概述。
世界能源形势比较复杂,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及其他方面热点的“策源地”。“十一五”期间,我国迅速发展为世界能源大国,在国际能源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提升,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大能源工程,建成了一批重要的能源基地,安全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异军突起,能源结构和生产布局明显优化。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务院陆续发布17项能源规划,鼓励发展清洁能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出新招。
第二部分:常规能源之一次能源产业。
我国煤炭产业安全。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到70%左右,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本部分选取产业环境、国际竞争力、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四个维度,产业政策环境等14项指标对2010年我国煤炭产业安全进行评价,得出“与2009年相比,2010年我国煤炭行业处于安全状态”的结论。
我国石油产业安全。本部分分析石油资源量及开采状况、供需、对外依存度、价格、产业规模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等影响石油产业安全的关键因素,细致地介绍了我国石油产业政策、金融和技术环境,产业控制力和国际竞争力,产业集中度和资产并购等情况,提出我国石油产业安全对策建议。
我国天然气产业安全。天然气能有效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大气环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缓解石油供应压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本部分分析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形势、价格定价机制、产业政策等环境,主要企业的竞争情况,介绍了我国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业发展,最后展望我国天然气产业前景,从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两方面指出提升我国天然气产业安全对策建议。
第三部分:常规能源之二次能源产业。
我国电力产业安全。电力产业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本部分从宏观经济、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煤炭开发、金融环境、技术进步以及自然环境七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环境。根据2006~2010年的电力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分析电力企业竞争能力。从产业控制度和产业控制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电力产业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四部分:新能源产业。
我国风能产业安全。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风能新增装机产量及装备制造能力居世界首位,风电成为能源投资热点。本部分从产业政策、投融资环境、技术水平以及成本构成来分析我国风能产业发展环境。从产业竞争力、产业依存度及控制力及产业发展力分析我国风能产业安全。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安全。近年来,我国光伏电池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从硅材料、器件、生产设备到应用系统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本部分从产业发展环境、产业竞争力及依存度分析了我国光伏产业安全,指出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安全。本部分研究产业化程度比较高的生物质能发电、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燃烧垃圾发电产业。
第五部分:能源科技。
能源科技发展。我国能源科技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在勘探与开采、加工与转化、发电和输配电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在技术创新、装备国产化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本部分介绍了我国煤炭产业、油气产业、电力产业以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科技进展,2015年能源科技发展目标,能源科技发展各领域的重点任务,以及我国能源科技发展保障措施。
作者简介
李孟刚,男,1967年4月出生,山东省博兴县人;经济学博士,交通运输工程和理论经济学双博士后;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CCISR)主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省部级科研平台)负责人、首席专家;兼任中国产业安全论坛秘书长,《管理世界》常务编委,《管理现代化》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国情国力》编委会副主任,《中国流通经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会委员。2009年12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博士学位论文《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入选“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专著《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先后获得2008年度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部级)二等奖、200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权威学术报刊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主持或积极参与撰写各种高水平内参报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门批示,相关政策建议多次被有关部委采纳。 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研究课题“我国‘十二五’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2008年作为首席专家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与构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对策研究”,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还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国家商务部部级课题、教育部重大研究专项课题、国家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部级课题等。
书籍目录
B I 能源产业发展概述B.1 2011年世界能源形势B.2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状况 B Ⅱ 常规能源之一次能源产业B.3 我国煤炭产业安全B.4 我国石油产业安全B.5 我国天然气产业安全 B Ⅲ 常规能源之二次能源产业B.6 我国电力产业安全 B Ⅳ 新能源产业B.7 我国风能产业安全B.8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安全B.9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安全 B V 能源科技B.10 能源科技发展B.11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国际竞争的发展进程中,民族产业具有持续自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能源是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动力基础,它涉及战略资源、领土主权、国家安全、环境变化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能源问题与大国争夺、地缘政治、地区利益和民族纠纷等矛盾相互交织,成为牵涉到国家战略经济和发展利益以及总体对外战略的多层次的政治和安全问题。 李孟刚主编的《中国能源产业安全报告(2012版2011-2012)》包括能源产业发展概述、常规能源之一次能源产业、常规能源之二次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能源科技五个部分,研究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风能、光伏、生物质能七个能源产业的产业安全问题,数据及出处翔实,可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实际工作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