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虚拟社区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赵联飞  页数:262  字数:28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总序  推进中国社会学的新成长  中国社会学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更新换代的阶段。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上大学的一批社会学人,已经陆续到了花甲之年。中国空前巨大社会变迁所赋予社会学研究的使命,迫切需要推动社会学界新一代学人的快速成长。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面临拨乱反正。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以紧迫的语气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繁重的任务,思想理论工作者当然不能限于讨论它的一些基本原则。……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我们已经承认自然科学比外国落后了,现在也应该承认社会科学(就可比的方面说)比外国落后了。”所以必须急起直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力戒空谈,“四个现代化靠空谈是化不出来的”。此后,中国社会学进入了一个通过恢复、重建而走向蓬勃发展和逐步规范、成熟的全新时期。  社会学在其恢复和重建的初期,老一辈社会学家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并继承了社会学擅长的社会调查的优良传统。费孝通先生是我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他带领的课题组,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的农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小城镇的发展对乡村社区的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表的《小城镇·大问题》和提出的乡镇企业发展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议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受到当时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也随之成为中央的一个“战略性”的“大政策”。社会学研究所第三任所长陆学艺主持的“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形成了100多卷调查著作,已建立了60多个县(市)的基础问卷调查资料数据库,现正在组织进行“百村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集体撰写了第一本《中国社会发展报告》,提出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的同时,也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从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在社会学所的主持下,从1992年开始出版的《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即年度“社会蓝皮书”,至今已出版20本,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并受到有关决策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我主持的从2006年开始的全国大规模社会综合状况社会调查,也已经进行了三次,建立起庞大的社会变迁数据库。

内容概要

《现代性与虚拟社区》回顾了虚拟社区在中国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用扎根研究的方式对虚拟社区交往和表达行为进行了类型学划分,并以个人现代性和个人传统性为观照,分析了虚拟社区内的各种交往和表达现象。同时结合城市社区的变迁,作者赵联飞分析了虚拟社区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在线政治参与、在线民族主义、公共空间与自媒体等问题。此外还从技术和社会双向互动的角度出发,展望了虚拟社区在中国发展的未来,指出了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互联网实名制实施力度的加大对虚拟社区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
《现代性与虚拟社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赵联飞,1972年生,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互联网社会、社会统计学和青年问题。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节 虚拟社区发展概况
第二节 相关研究概述
第三节 概念和范式
第四节 关于本研究的说明
第一章 作为观念、心态和行为模式的现代性
第一节 关于现代性
第二节 现代性的生成途径
第三节 对中国语境下现代性的理解
第二章 虚拟社区交往和表达的定性分析
第一节 虚拟社区中的身份管理
第二节 虚拟社区中的交往
第三节 虚拟社区中的自我表达
第四节 虚拟社区交往和表达的动因
第五节 从“现实”到“虚拟”的策略
第六节 影响虚拟社区交往和表达的因素
第三章 对虚拟社区交往和表达的定量分析
第一节 样本的社会人口特征描述
第二节 调查人群若干上网行为的描述
第三节 对个人现代性和个人传统性的测量和描述
第四节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第四章 现代性与虚拟社区
第一节 社交网络与个体化
第二节 虚拟社区交往和表达与当代思潮的勾连
第三节 自媒体时代
第五章 虚拟社区发展展望
第一节 技术及基础设备的发展
第二节 网络监管及实名制
第三节 虚拟社区的未来:互构论下的社会与技术
第六章 结语
附录
附录Ⅰ 定性研究对象背景资料
附录Ⅱ 抽样调查方案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表6—5揭示的数据关系基本上没有变化。居住一年以上的人员不管在社区成员的交往还是参加社区活动方面,比居住年限少的人略好一些,这实际上从侧面也说明居住于共同地域有利于社会交往的建立。但总体来说,和邻居交往水平较低的情况仍然很普遍。比如,居住了一年以上,仍然不知道同一幢楼其他住户姓什么的比例在四个城市都在70%以上。 上述讨论的还仅仅是地缘关系。同样,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传统的社会交往网络赖以发生的业缘和血缘关系的作用也正在弱化。随着家庭的小型化、离婚率上升、晚婚晚育以及人口向大城市的大规模移民,城市中的核心家庭户和单人户比例越来越高。在中国有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据有关统计数字,中国流动人口在2010年高达2.1亿,占到总人口的15%左右。流动人口中,“80后”估计占到60%的比例,并且大部分处于未婚状态。对大部分的流动人口来说,其家庭往往因为人口的流动而处于事实上的分离状态,个体和家庭的联系被不同程度地弱化。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流动加剧,也导致城市中人口基于业缘关系所形成社会网络被弱化。总的来说,上述的这些情况均加剧了当今中国社会中个体的“原子化”生存状态。 (二)“原子”的网络化 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指的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此外,对SNS还有另外两种解释,一种是SNS即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就是社会性网络网站(SNS网站)。还有一种解释是Social Network Soft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是一个采用分布式技术,通俗地说是采用P2P技术构建的下一代基于个人的网络基础软件。在本书中,我们主要是在第二种理解上来讨论社交网络。 按照六度空间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一理论最初源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设计的连锁信件实验。米尔格兰姆把信随机发送给住在美国各城市的一部分居民,信中写有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并要求每名收信人把这封信寄给自己认为比较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这位朋友收到信后,再把信寄给他认为更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

编辑推荐

《现代性与虚拟社区》适合相关政策制定者,社会学、社会政策研究者,理论宣传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性与虚拟社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