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上、下册)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孙中山基金会,澳门地区中国科平统一促进会 编  页数:全2册  字数:100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上下)》编著者孙中山基金会等。
本论集是2011年9月孙中山基金会与澳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为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联合主办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的结集,其中收录了80余篇两岸四地及国外相关学者的论文,内容涉及孙中山思想、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思潮与历史事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历史人物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研究现状与回顾五个方面。该论集无论是资料发掘还是思想观点都呈现出一定的前沿性和创新性,颇具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上)
上册
孙中山思想研究
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论
新形势下管理思想的应用——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为例
孙中山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孙中山先生的远见:要致富,先修路——论今日大陆的铁路公路建设
孙中山思想中的功利主义色彩
论孙中山的国民观
论孙中山行政伦理思想
“中山先生之痛”及其反思——孙中山知行关系学说再评析
试探孙中山的立国精神——文化及道德观
孙中山的国家统一理念与实践
孙中山中国近代化的理论、纲领和方案
孙中山民主思想与中小学校园民主教育
孙中山思想历程之检视
弘扬中山先生国家统一思想助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思潮与历史事件
孙中山革命与清末社会思潮的嬗变——以报刊舆论为视角
辛亥革命时期严复的思想演变及其抉择
中国社会转型的坎坷之路——兼论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急速推进
孙中山与民初宪政
清末民初香港报刊的孙中山形象研究
论国民观在清末的兴起
从《大同报》看满族留日学生的政治认同
同盟会改组与民初政党政治诉求
《民报》是宣传社会主义的刊物
美国形象与近代中国人的共和梦
孙中山民主革命历程的区域化解读——以山东为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的沪上行踪——以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警务报告》为线索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在美国和欧洲的活动
孙中山对革命建国受挫的原因之反省
辛亥前孙中山在日本和南洋革命活动的比较
庚子、丁未惠州起义再审视
丁未惠州七女湖起义之特色与影响二二!
孙中山与辛亥云南起义
清末军事变革与辛亥革命
辛亥前期欧榘甲革命自立主张探析——以《新广东》为中心
下册
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浅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回到“革命”的原点看辛亥革命的“革命”的伟大意——兼评析当今流行的“革命不如改良”、“告别革命”
等说的实质
革命教育与教育革命简论
五权宪法的文官体制——以辛亥革命为核心的论述
辛亥革命及其思想的民族特色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觉醒——兼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贡献及当代价值
辛亥革命的根本意义与价值取向
辛亥革命的再诠释
辛亥传统、中山思想的澳门视角
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
缅怀先烈伟业、促进和平统一——辛亥百年感言
两岸大融合可成和平统一
纪念辛亥革命推进祖国统一
同语同文合作共赢
历史人物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与英国及英国人之关系初探
革命与建设难两全:孙中山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孙中山与于右任
孙中山与杨崇伊父子
孙中山与香山翠亨杨氏
孙中山与杨心如在台湾的革命情谊
护法时期的林祖密与孙中山、陈炯明关系初探
论孙中山的友好及同志
论孙中山革命与天地会、客家之关联
章太炎与辛亥革命——兼论孙中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当然领袖
辛亥革命对宋庆龄毕生的影响
辛亥时期胡汉民的排外观
辛亥革命的参与者范鸿仙烈士
有关梅屋庄吉援助中国革命的几个问题
澳门华人与孙中山和同盟会——《革命史系卢公怡若传》述略
澳门华人支持孙中山国民革命
辛亥革命与美国广东籍华侨
湘籍志士群体与辛亥革命运动——兼论湘籍志士群体在拥戴和捍卫孙中山领袖
地位中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青年与革命
香山华侨与辛亥百年
民初广东女性之争取职业权利
中国基督徒与辛亥首义前的鄂湘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研究现状与回顾
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与学术交流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二题
武昌起义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大陆学界对武昌何以成为首义之区的研究
对孙中山地域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下)
上册
下册

章节摘录

  孙中山所构想与追求的大同社会建设蓝图虽是对传统儒家大同理想的继承,但同时也有所超越,他既把“大同世界”作为他的政治理想,又把它作为其政权建设、社会管理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一方面,孙中山秉承儒家大同理想的核心理念“天下为公”,倡导儒家的“民本”思想以及政权建设与经济建设中的“公”、“平”伦理思想,提倡平等的“仁爱”道德,满足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人和社会的幸福与发展。另一方面,孙中山又在继承中有所发展与创新,创立了三民主义来表达新时期的大同理想,突出“政权之公天下”以取代君主专制的“家天下”,把孔子的“天下为公”演绎为“民权主义”,“对大同理想进行了现代诠释,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孙中山借用儒家的大同理想和“天下为公”来阐发自己的新思想,憧憬一个“政权公之天下”的新世界。为了将孔子的大同理想由理念变为现实,孙中山设计了实现大同理想的政治、经济、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举措,在中国大地上推行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和社会建设蓝图,并为“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能够变为现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2.继承儒家“为政以德”的伦理思想  孙中山对儒家“为政以德”、以德辅政的伦理思想十分推崇,认为德政是中国特有的“政治伦理”,因为德政是以仁义道德、“正义公理”来感化人,是“要人怀德”,而“不是要人畏威峋”。孙中山认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道德规范是儒家文化中的精华,主张革命党人应学习古人,将政治建设和行政管理与伦理建设结合起来。为了适应国内政治斗争和建设新型的行政管理组织结构的需要、寻求政府行政管理的合理格局和新型的行政管理道德秩序,孙中山对传统的“忠孝、仁爱、信义”等道德规范作了新的阐释,注入了新的内容。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