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张进 页数:356 字数:319000
内容概要
太谷学派是清代至民国期间的一个民间学派,作为“徘徊于学派与教派之间的活化石”,是考察近代民间学派和民间宗教之间相互影响和流变的珍贵“样本”。《李光炘与太谷学派南宗研究》由张进著,李光炘是太谷学派南宗的创立者,本书对李光炘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作了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李光炘与太谷学派南宗研究》是系统研究李光炘的第一本专著,具有原创的价值。
作者简介
张进
1971年生,江苏句容人。1989~2011年就读于扬州大学,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师,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0多篇。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李光炘的生平与著述
第一节 李光炘的生平
第二节 李光炘的著述
第二章 李光炘受学“悟道”的经历
第一节 李光炘的受学之路
第二节 李光炘的“悟道”之路
第三节 李光炘的“得道”之因
第三章 李光炘“传道于南”的历程
第一节 李光炘“师名”之由来
第二节 李光炘“门徒”之来源
第三节 李光炘“传道于南”的历程
第四章 李光炘及太谷学派南宗与黄崖事件
第一节 黄崖事件
第二节 李光炘应对黄崖事件之策略
第三节 李光炘对太谷学派北宗的收容
第四节 李光炘之后的太谷学派南宗
第五节 李光炘时期太谷学派南宗基本属性辨析
第五章 李光炘与张积中、王艮之比较研究
第一节 李光炘与张积中之比较研究
第二节 李光炘与王艮之比较研究
结语
附录 李光炘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遗经十三篇,百世犹可风”一句表明,李光炘认为太谷“圣功”高深莫测,完全值得自己为之付出青春年华和全部精力。同时,他也将周氏遗命作为个人奋斗的人生坐标,为之任劳任怨,鞠躬尽瘁,“大任自天降,曷敢不鞠躬。两度游匡山,寒暑惊飞蓬”。即使李光炘历尽千辛万苦,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甚至唯恐自己力所不及而有辱师命,“斯文恐将坠,忧心常忡忡”。因此,李光炘与张积中互相支持,相互勉励,以期实现周太谷之遗志,“勉我同心友,愤志开屯蒙”。 李光炘四次登临庐山,试图依照周太谷的悟道方法和路径,领悟太谷“圣功”的思想内涵和学术体系。李光炘之所以步周太谷之后尘,是要通过追寻周氏求学悟道的遗迹,亲身体验先师的证道之路。 当年周太谷在庐山自我悟道,也是十年磨一剑,“夫子在庐山用功,十年不解带”。由于周太谷在年少之时,“嗜为金、陈之艺,班、马之文,青莲之诗,长门之赋,旨穷理尽性之学以为迂”,直到“嘉庆丙辰(1796),道经匡庐,见石镌茂叔志伊尹之志,学颜渊之学,语始检孟子之仁义,子思之诚明,曾子之明德,颜渊之博约”,结果却是“反复观思,了无所得”。两年之后,周太谷方才豁然开悟,自成一家,“戊午(1798)续游匡庐,复检仲尼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能近取譬语,熟观沉思,豁有所得,忆孟思曾颜之学其义一也”。 另外,李光忻游庐山也是遵循和体验周太谷对于“成道”的教诲,因为周氏认为学道成道的关键在于参与社会实践和学术体验,反对一味读书,闭门造车。周太谷认为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一种“善读”之法。周氏曾对李光圻坦言,学道不能脱离社会实际,成道也不必拘泥于形式。“师初见太谷问日:‘世之学道者众矣,然而有成有不成者,何也?’太谷曰:‘吾欲文言之,恐天下后世误会吾意也。今为尔质言之,嫖也成,赌也成,当家三年永不成。”言下之意,李光J圻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真实感受和切身体会到所谓“道”的存在及其规律。 李光炘之所以数度游匡庐,也是其效仿周太谷,追求所谓神秘“悟道”体验的表现。据说,周太谷的“开悟”过程,是一种豁然得道的神秘体验,周氏在庐山洞中“暝向石壁,枯坐数十日。
编辑推荐
《淮扬文化研究文库•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丛书:李光炘与太谷学派南宗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