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韩冬临 页数:29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当代世界与中国国际战略·想象的世界:中国公众的国际观》以全国性的社会调查资料为基础,描述和分析了中国公众国际观的基本状况、主要特征及其来源,进而讨论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转型,现代化和国际化对于中国民众国际观的影响。《当代世界与中国国际战略·想象的世界:中国公众的国际观》的研究发现,公众对于国际问题的认知有限。但是现代化、国际化带来的公众国际观的变迁,将对中国未来的国内政治和对外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
作者简介
韩冬临,浙江桐乡人,先后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2003),香港科技大学(2009),获社会科学博士学位。曾任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2008),哈佛一普林斯顿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项目博士后(2009-2010)。2010年开始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中国与世界、政治态度和定量研究方法等议题,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国际观察》、TheChina Quarterly、Asian Survey、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等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
书籍目录
导论 中国与世界 和平发展之路 本书的重要性 数据 本书的结构 第一篇 国际观总论 第一章 公众国际观:分析框架 对内态度与对外态度 国际观的来源 总结 第二章 媒体与国际观 媒体与公众态度:理论 新闻政策与变迁 媒体的内容分析 小结 第三章 政治成熟度 政治成熟度:概念 测量 数据分析 政治成熟的来源 教育 性别 年龄 党员 社会阶层 收入 地区差异 城乡差异 政治成熟度趋势比较 小结 第二篇 国别观 第四章 外国国家形象 理论综述 回归分析 小结 第五章 美国观 美国观的历史考察 美国观的实证考察 对美国的好恶感 “先进发达”和“霸权主义” 小结 第六章 日本观 日本观的历史考察 对日好恶感 日本观:多方面分析 日本观与美国观比较 小结 第三篇 国际关系观 第七章 国际信任 内涵 对外国国家的信任 对国际组织的信任 小结 第八章 国际秩序观 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公众国际秩序观实证分析 小结 第九章 新国际主义 对外援助 维和行动 国际主义价值观 控制变量 数据 模型与分析 小结 第十章 国际贸易态度 中国国际贸易历史 国际贸易态度:理论 数据分析 宏观因素 小结 结束语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全球化与现代化具有同源性和同步性。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国际的维度,国际依存加强就是中国现代化的特征。对于中国未来发展而言,世界的全球化和本国的现代化是其发展中的重要背景。因此,两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 全球化带来的通信革命将民族国家中的个人联系到一起并且创造了全世界范围的“世界主义”文化。根据这种观点,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是认同;国家反映的是领土,是主权的概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与国家之间紧密的关系开始分离。根据萨斯基亚•萨森(Saskia Saseen)的说法,传统的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了巨变,民族主义会逐渐地被世界主义的文化所取代,因此会导致全球的文化趋同。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包括经济贸易的自由化,特别是文化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因特网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以及新媒体新技术的产生和推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技术大大推动了全球的跨国通信与交流。国家的边界大大地被淡化了。例如,电子邮件、短信、手机通信、网络、博客、微博等都促进了跨国的信息传播,并且往往超越了国家的控制。“文化帝国主义”的观点体现了媒体对于个人态度的影响。总之,随着全球化的深化,整个国家会出现“去民族化”的倾向。正如吉尔平所指出的,“无论是支持全球化的人还是批评全球化的人都认为,各国的日益一体化导致了民族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独立程度的降低或者国家主权的丧失。各种团体和个人都说全球化引起经济独立的结束、政治民主的消融和文化趋同的衰弱。他们甚至指责说,各国经济一体化意味着本国团体,甚至整个社会,不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而要受制于外部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力量。”
编辑推荐
《想象的世界:中国公众的国际观》是一本关于中国公众国际观的书,分析中国公众对于国际事务的态度和看法。《想象的世界:中国公众的国际观》以全国性的社会调查资料为基础,描述和分析了中国公众国际观的基本状况、主要特征及其来源,进而讨论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转型,现代化和国际化对于中国民众国际观的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