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制度.社会和民众研究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何友良  页数:48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苏区制度、社会和民众研究》运用在地方革命权力结构中的主导地位,采用铁腕方式推行意志和政策,乃至以反对保守主义、地方主义来排斥异议、清理队伍,保持革命的声势和理想。这是苏维埃革命中一个正误交错、最为复杂的问题,主要涉及外来领导者如何处理与地方领导者的关系。

作者简介

  何友良,男,1953年生,江西高安人,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毕业。现为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先后独立承担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独著《中国苏维埃区域社会变动史》、《江西通史·民国卷》,合著《中国苏区史》、《中央苏区史略》等。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人民日报》等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全省社科、全国党史部门优秀成果奖等20多次,是江西省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学者。

书籍目录

苏区史研究的视野扩展、方法运用与未来发展(代前言)第一章 苏维埃制度在中国的源起近代救国思潮下的制度选择中国苏维埃战略的形成促成苏维埃革命的现实条件中国知识界对苏维埃制度的介绍第二章 中国苏维埃制度的建立及形态革命委员会的临时组织形态由下而上的苏维埃制度创建中国苏维埃的制度模式中国苏维埃制度的特点与局限第三章 苏区社会的革命与再造从文献看农村“社会旧制旧制的摧毁与社会关系的变化社会组织的重建苏区社会的经济基础第四章 基层政权与苏区社会苏区的县政在转达与执行之间最基础的权力乡村权力新格局中的社团组织第五章 革命、政权、社会中的民众民众与苏维埃革命民众与苏维埃政治苏区社会治理下的各阶层第六章 苏维埃制度的取消苏区社会的危机外部的压力苏维埃制度的取消第七章 制度选择和社会改造的重要历程时代和历史的产物基本内容、特点与定位成果、经验与教训重要的启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曾洪易(后叛变)等外来干部在赣东北更是独裁,以致方志敏后来在狱中曾沉重地写下:“党的主要负责同志,个人独裁欲和领袖欲太重,不容易接受同志们的意见,若说肃反要慎重,就说你对肃反不坚决”,连他和邵式平建议肃反要慎重,对错抓吴先民表示不同意见,认为不应用刑讯逼供来定罪,也立“便受到党的处分”。②张国焘在鄂豫皖同样表现出强烈的专断擅权行为,美国学者马克·赛尔登在其著作《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中,也论述了陕北苏区的类似情况。③  显然,四种情况正误相杂,性质并不完全相同,但都直接导致了外来领导者对地方领导者的不满。外来领导者们把地方领导者的不理解、不配合或错误,当做对自身权威和革命事业的挑战,进而将其与改造领导机关的阶级成分和肃反联系在一起,演变成严厉的组织制裁,致使当初一同成功地发动组织了苏维埃革命的地方领导者,在浩大的革命声势下惨遭噩运。由此,革命仍然高歌行进,但却付出了应当避免的巨大代价,特别是开启了对干部队伍非理性估量和党内斗争敌对化处置的先河,影响所及,可称深远,直到改革开放时期才有根本性改变。这是苏维埃革命中一个值得认真总结的问题。  综合地看,外来领导者是在革命与农村相交结的背景下,身负特殊使命的一个中层领导群体。他们的身份构成、行为方式与群体特征,显示出中共领导苏维埃革命的基本特点和活动风格,是人们认识与理解苏维埃革命何以能够在十分恶劣的内外环境下发生与发展的一个独特的路径。外来领导者在苏维埃革命中,与地方领导者共同承担了革命发起人、组织者和推进者的角色。他们是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迅速深入农村、转变为现实革命运动的中介与中坚,没有他们的卓越努力,苏维埃革命与制度不可能在中国成为现实。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苏区制度.社会和民众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难得的佳作
  •   何老师的书写得还是有新决心意.但定价完全不符合实际,书的质量也不是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