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程志强,潘晨光 主编 页数:250
内容概要
全书客观地总结了各地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的经验,详细论述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从多个角度对新时期加快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进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书的一大亮点在于:加大了实践篇在全书中的比例,总结了当前各地探索的经验,力求探寻我国城乡统筹的制度创新机制和具体的政策体系,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
作者简介
程志强,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先生和厉以宁教授,曾荣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并担任第十九届北京博士后联谊会理事长,目前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联合会主席。
潘晨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央组织部《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专家组成员等。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书籍目录
Ⅰ 总报告
1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探讨
Ⅱ 实践篇
2 开放改革创新
3 发展微型企业促进共同富裕的探索
4 农地入股、股份制合作社与农户权益增进
5 农村劳动力非农产业就业情况分析
6 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
7 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回乡创业
8 贫困地区缩小“三个差距”的路径探索
9 以城市战略经营破解贫困的陷阱
10 牧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11 城乡统筹过程中的养老保障制度变迁
Ⅲ 理论篇
12 产权交易激活全部要素城乡统筹搭建重要平台
13 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问题浅议
14 发展农村中小企业缩小城乡差距
15 物联网背景下我国城乡“农超对接”发展模式研究
16 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途径与经验
17 对信息化技术缩短城乡医疗服务差距的探讨
18 论政府在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难题中的作用
19 非正规就业、中小企业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20 弥合城乡文化鸿沟促进农村文化消费整合城乡文化体系弘扬农村文化精髓
21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章节摘录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社会化养老保障的核心和基础。但是,现有的“新农保”政策确定5种档次作为缴费标准的办法,显然易于理解和方便保费征收。然而。这种缴费办法,如前所述,缺乏调整缴费水平的自动机制,往往导致农村养老金替代率偏低,降低了农民养老保障水平。此补贴标准过于平均、数额小、不具弹性,交费档次不一样,但政府补贴标准一样,对农民参保不具有吸引力。 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是提高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与高参保待遇水平的关键。为激励广大农民参保,政府可按缴费的百分比实行弹性的补贴,这样可大大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基础养老金发放的标准也应是弹性的,应保持三个“一致”: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一致;与上一年的农民年均收入相一致;与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相一致。这种弹性的补贴制度及弹性的基础养老金是激励农民参保的最有效措施,可以确保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的稳定,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三)继续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从目前来看,我国“新农保”养老金的整体替代率仍然较低,仅仅依靠“新农保”农民还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同时,尽管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已经呈现弱化的趋势,但就目前的文化、国力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家庭养老还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下去,并继续担当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力量。只有继续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才能切实保障农民的养老水平。 ……
编辑推荐
收入差距包括个人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这三种收入差距通常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它们有共同的原因。为了寻找缩小这些收入差距的对策,我们要从三种资本概念和三种资本配置的非均衡谈起。、开放改革创新是一个地区、一个社会加快发展不竭的动力,过去三十多年中国靠改革开放创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后三十年中国也同样要依靠改革开放创新,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更深层次发展。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这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将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