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郭志刚 页数:4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收集了郭志刚近几十年中对中国生育率及有关问题的30篇学术论文,系统反映了他在中国人口发展进入低生育率阶段以来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中国的低生育水平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包括他追踪借鉴国际人口学最新理论和方法,对生育率指标、方法与人口预测模型的探讨和改进,以及对中国人口调查数据的一系列应用分析的研究结果。
2004年.郭志刚率先提出中国时下的生育率很可能远低于当时的权威估计。郭志刚还认为,多年来人口统计陷入一个怪圈,即严重高估实际剩余水平,进而导致严重低估人口老龄化的风险。这事关人口发展战略决策和未来中国长期持续发展,是中国人口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之后,他认真地用数据和新方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多角度检验,并努力从多方面探索研究了中国生育转变过程的复杂性。
他还针对时下人口宣传中的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思想认识问题及其在生育率、老龄化和人口发展战略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进行了旗帜鲜明的学术批评。尽管他的学术观点提出后并未很快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却不断得到实际人口数据的验证,其中也包括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印证,因而来自学术界和社会方面的认同越来越多。
作者简介
郭志刚,1982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5年至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婚姻家庭、生育率、人口预测、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战略,以及社会统计分析的方法与应用等。 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人口发展与家庭户的变迁》、《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
书籍目录
我的低生育率研究历程(自序)
新形势下对中国人口发展的思考
人口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初步理论思考
中国近期生育水平的胎次递进研究
从近年来的时期生育行为看终身生育水平:去进度效应研究
时期生育水平指标的回顾与分析
开展学术创新,推动人口科学
总和生育率的内在缺陷及其改进
我国现行生育政策与未来的家庭结构
对中国1990年代生育水平的研究与探讨
关于中国1990年代低生育水平的再讨论
对五普和四普队列人口一致性的再检验
利用人口普查原始数据对独生子女信息的估计
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
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人口模拟方法探讨
孩次递进比的计算与调整生育指标的理解北京市生育水平和出生性别比及外来人口影响
关于京津沪超低生育率中外来人口分母效应的检验
关于外来人口分母效应的再探讨
中国当前生育水平与未来人口展望
人口研究发展过程的启示
认真做好当前生育水平的监测与研究
中国人口形势已进入低生育率新时代
再论队列平均子女数不能发作为当前TFR的估计
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近年生育率“回升”的由来
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相关人口研究问题
流动人口对当前生育水平的影响
上海市近年人口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视的人口
章节摘录
从1991年开始,党中央每年在全国人代会期间都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参加的计划生育座谈会,近两年来党中央陆续将环境与资源两个方面也列入了座谈会的主要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并“提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尽管研究文献中已经拥有很多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方面的论文、著作和教科书,也已经有很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但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这样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现有研究的理论框架仍然带有其产生学科理论结构的局限。比如,在人口资源环境综合研究中虽然对于各个对象之间联系有所理论表述,但显得比较牵强。又如,对人口、资源、环境某一对象的经济理论框架中虽然已经将这一对象与经济联系起来,但显得自成体系,互相割裂。显然,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学科尚处于其孕育形成的阶段,如何在理论上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纳入整体发展模型,如何在宣传和实践角度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政府、社会团体和公众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一人口、资源、环境的概念化 理论需要抽象。抽象是从对象的多种属性中选取一种属性,以便归“类”。而对象的其他属性在这一“类”中被视而不见。当然,抽象的属性是依据主体的需要而定的,是理性层次的认识。但是,“由于在现实中属性与实体是不可分的。其他属性可以在如此这般的归类被视而不见,但却无法取消。因而只要关注点有所转移,同一个对象物就可被归入另一类。这正是思维中的规定性与现实的多样性的矛盾产生的原因。”①但我们在做理论工作时,总是必须经过抽象,否则不可能将认识推人事物的本质。 在我们将人口、资源、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时,因为人口、资源、环境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对象,所以首先要进行抽象。通常所说的狭义人口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和性别年龄结构,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影响仍可以通过一套换算权数折算为人口数量,因此人口在理论框架中成为其统计学定义的人类数量总体。至于人口的地理分布问题,实际上在缩小具体研究的地域口径时便可以得到反映。资源也包含多种,环境也存在不同方面,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它们也可以通过各自的换算方法折算为一个量或指数。在这三个对象具有单纯形式后,一方面便相对于各自的理论概念,便于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得到了量化的表述,形成了量化分析的基础。 这种研究对象概念化是理论研究的必要。否则,我们便不能确定我们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于是便很难展开理论上的演绎。比如,人口作为理论的研究对象,成为有关人口的研究中最基本的范畴。所以,它的定义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国许多有关人口理论的著作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将人口与人、人类、社会等概念混淆的现象,这无疑阻碍了有关理论的发展。② 当然,在实际应用理论做具体问题研究时,我们仍需要还原三个对象原本比较复杂的具体形态来加以分析。因此,我们应当承认,理论研究和实际研究在定义的抽象层次上不同。此外,实际中的具体问题研究在地域范围的口径上也有特定的限制。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经济过程得以建立 如何将人口资源环境作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对象联系在一个理论框架中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