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张瑞才,范建华 主编 页数:366
内容概要
文化产业已经列入中国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如何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基本问题。张瑞才和范建华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正是从这一视角,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初步回答。从理论上着重概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从实践上着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力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性质、特征及内涵,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基本经验,新实践等九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作者简介
范建华男,汉族,1958年10月生,云南富源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3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1994年10月评聘为云南社科院副研究员,现任职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受聘为云南大学客座教授,云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约研究员。
张瑞才
男,生于1963年,云南省马龙县人。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1987~1993年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93年调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98年被选为院学科带头人,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2000年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2001年被评为享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出版专著《江泽民党的建设思想研究》、《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学》、《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生态问题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云南的实践》;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研究,主持完成云南省“九五”社科课题“邓小平科技思想与云南科技兴滇战略研究”;发表《简论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论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特征》、《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是党建工程的新纲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等学术论文100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基础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形成的历史进程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性质和特征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
二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三 坚持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重要途径
四 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六 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 思想理论建设
二 新闻舆论导向
三 文学艺术繁荣
四 社会文化建设
五 对外文化交流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 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
三 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文化生产机制创新
四 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
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工作方针
三 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
五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六 重在建设、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七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法宝
八 建设和谐文化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
九 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实践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三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四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机制创新
五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六 文化产业发展
七 实施中国文化开放与“走出去”战略
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