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康保成 页数:58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文化方面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本书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以及关于生产性保护的问题,并在附录部分汇集了我国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目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录、相关研究机构目录、相关网站目录、研究专著目录以及2010年重要文件摘选。该书是一部较为全面的介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力作,具有较强的资料性与实用性。
作者简介
康保成,河南省郑州市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丁-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在古代文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三个二级学科任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戏剧形式论》《苏州剧派研究》《傩戏艺术源流》《中国古代戏剧形态与佛教》《长生殿笺注》(合著)《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合著)等,另发表单篇论文数十篇。曾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大学教学名师等奖项和称号。
书籍目录
总 报 告
2001~2010年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分题报告
民间文学保护发展报告
传统音乐保护发展报告
传统舞蹈保护发展报告
传统戏剧保护发展报告
曲艺保护发展报告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保护发展报告
传统美术保护发展报告
传统技艺保护发展报告
传统医药保护发展报告
民俗保护发展报告
2010年度热点
关于生产性保护的讨论
2001~201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事记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附录
一 2010年6月2日国新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况
二 UNESCO开展的保护活动和会议
三 相关法规目录
四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录
五 相关研究机构目录
六 相关网址汇编
七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
八 论文选登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
关于中国年俗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都市文化建设与非物质遗产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哲学问题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生态与衍生态
什么是文化遗产?——对一个当代观念的知识考古
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进一步深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认识
谁的原生态?为何本真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生态”现象分析
章节摘录
3月18日至4月3日,“中原古韵--河南(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淮阳县羲皇文化广场举办,此次展演由河南省文化厅、周口市人民政府主办,3月18日是首场展演,展演节目包括“战鼓舞”、“二鬼摔跤”等。3月19日进行第二场展演,主要内容有开封盘鼓、新乡马皮舞、偃师河洛大鼓、沈丘扑蝶舞、永城大铙、范县罗卷戏、许昌县铜器舞等。3月25日是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3月26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康道情专场《访苏州》,4月2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调专场《收姜维》,4月3日是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闭幕式。(《周口日报》) 3月18日,广东省文化厅与中山大学《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中山大学怀仕堂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五个专业领域深度合作,双方以文化为桥梁,在文物与博物馆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图书馆及信息平台建设和专业艺术合作五个专业领域,搭建起扩大交流、加强合作、共促繁荣的平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产业方面,双方将联合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专门人才和文化遗产产业开发与管理人才。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发挥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广东省文化厅提供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的信息;双方将对可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项目以及文化遗产产业园建设进行调查、论证和规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提供智力支持。(广东新闻网) 3月27日下午,文化部部长蔡武会见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部长第七次会晤的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部部长奥特根巴雅尔,会见后两国文化部部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部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两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合作打下了基础。(文化部) ……
编辑推荐
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的内在相互依存关系,承认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进程在为各群体之间开展新的对话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与不容忍现象一样,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在缺乏保护资源的情况下,这种威胁尤为严重; 意识到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普遍的意愿和共同关心的事项; 承认各社区,尤其是原住民、各群体,有时是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为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做出贡献; …… 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本公约。 ——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