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弛仙桥 等著 页数:384
内容概要
《中国老年社会学》是一部从社会学视角观察和探讨中国老年人、老龄化、老龄社会的社会学专著。它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即从老年个体的社会地位、角色、社会化,到社会群体、组织、分层、社区,再到社会价值、文化、制度、结构,由此扩展到整个社会静态系统。然后再从静态系统延伸到社会互动、调适、控制、变迁、发展这个动态系统。从而勾画出中国老年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交织的、较为完整的社会系统。全书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注重对中国处理老龄化问题经验与模式的概括总结,是一部可读性强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张仙桥,1925年生,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8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曾任研究室及社会调查基地负责人,1986年底离休。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发表《老年社会学与老有所为》、《关于劲松社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调查报告》、《对中国老年人居住意愿与住地环境质量的研究》及《从老年社会学看如何发挥老年人的作用》等论文。 李德滨,1944年生,原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从事社会学研究30年。曾任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人口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等。著有《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100题》、《老年社会学》、《跨世纪的人口流动浪潮》、《女人社会学》(合著)等。
书籍目录
构建老年社会学的学科体系——评析《中国老年社会学》的学术创新
第一章 中国老年社会学研究对象
一 老年人的社会概念
二 中国老年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 老年社会学是一门学科
四 学习和研究中国老年社会学的意义
第二章 老年价值
一 老年价值与价值观
二 老年价值的特征和内容
三 老年价值评价与定位
四 老年价值的实现
第三章 老年社会地位
一 现代化与老年社会地位
二 老年地位表现的社会层面
三 不同社会层面的老年人的地位变化
四 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章 老年社会角色
一 现实角色与戏剧角色
二 转型带来角色缺失
三 退休时角色冲突与角色转换
四 老年人的家庭角色的变换
五 退休后角色的重新选择
六 角色化应注意心性陶冶
第五章 老年社会化
一 社会化就是学习社会文化
二 不同年龄段社会化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
三 老年人还须继续社会化
四 老年人继续社会化带有再社会化特征
五 老年人继续社会化面临的问题
六 老年教育是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现代方式
七 五彩缤纷的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类型
第六章 老年基本社群
一 老年基本社群的特征
二 老年基本社群的结构
三 老年基本社群类型
四 老年基本社群的功能
五 老年基本社群特例分析:中国老年家庭
第七章 老年社会组织
一 社会组织概念与中国老年社会组织
二 老年社会组织特点
三 老年社会组织构成
四 老年社会组织类型
五 老年社会组织功能
六 老年社会组织参与和管理
第八章 老年社会分层
一 社会差别、分化与社会分层
二 社会分层标准
三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
四 中国老年人分层
五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特点和变化趋势
第九章 老年与社区
一 中国社区的发展
二 中国社区在老龄化中的功能、结构与功能变化
三 社会网络理论与社区老年工作
四 社区老年服务
五 社区养老
第十章 老年社会制度
一 社会制度、制度化及制度体系
二 老年保障制度是老年人制度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三 老年社会养老保障制度i
四 老年医疗保险制度
第十一章 老年社会文化
一 老年与文化
二 老年精神文化
三 老年休闲文化
四 老年死亡文化
第十二章 老年社会互动
一 什么是社会互动
二 社会互动的基本类型
三 符号互动与网络互动
四 人数与互动情境变化
五 老年个体与群体互动
六 老年人互动圈子
第十三章 老年社会调适
一 社会调适的含义和意义
二 社会调适的类型
三 老年社会调适的主要方面与内容
四 老年社会调适执行者
第十四章 老年社会失范与社会控制
一 社会规范的特征和功能
二 失范行为与老年人失范
三 社会失范理论解释
四 社会控制与失范行为
五 老年人失范及社会治理
第十五章 老年社会问题
一 什么是老年的社会问题
二 老年养老费用问题
三 老年婚姻问题
四 儿女孝敬问题
五 空巢老人问题
六 老年健康问题
七 老年人上当受骗问题
第十六章 老年社会工作
一 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特点和意义
二 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
三 老年社会工作的类型与对象划分
四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五 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六 老年社会工作模式
七 老年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
第十七章 老年社会照顾和社会支持
一 什么是老年社会照顾与社会支持
二 老年照顾与社会支持的理论模式
三 老年社会照顾体系
四 中国老年照顾的类型
五 养老机构照顾护理的内容和管理
六 特殊老人的照顾与服务
七 构建中国老年照顾护理体系
第十八章 老龄化与社会变迁
一 什么是社会变迁
二 社会变迁的形式与过程
三 老龄化是人口变迁的结果
四 中国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第十九章 老龄社会结构的挑战
一 社会结构与老龄社会
二 老龄社会是一个新的构成
三 老龄社会的基本问题
四 老龄社会结构中的失序问题
五 应对老龄社会的战略
六 未来老龄社会前景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从上述西方社会学对老年价值的探讨中可以看到,不同的理论对老年价值的衡量标准是不同的。由于衡量老年价值的尺度不一致,体现在老年价值理论上也就有了很大差异。功能理论是将功能(也可理解为作用、贡献)作为衡量价值的尺度;冲突理论是以权力作为衡量价值的尺度。采用不同的衡量价值的尺度,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理论。我们是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即把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用贡献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就是要全面地、历史地评价老年人,不仅要看他今天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包括社会劳动、家务劳动以及所创造的精神财富),还要看他在过去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今天中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以前多年创造和积累的结果,老年人分享劳动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完全理所当然的,是对老年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可。3.开展老年价值研究意义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老年人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对于他们的晚年生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正如帕森斯早期指出的:“价值是构成社会秩序的绝对必要的条件。”①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的规模在日益增大的前提下,老年价值观直接影响着社会现代化,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谐。研究老年价值和价值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发挥老年人潜在价值和活动能量,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 老年人是社会宝贵的财富。老年人不仅是消费人口,也是生产人口,是劳动力资源。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其身心蕴藏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和活动能量。老学者、老专家、老艺人、老技工、老匠人,他们的智慧和技能是几十年积累的结果,因为他们有经验、有知识、有能量,其潜在价值一旦被挖掘出来,就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数不胜数。老年人的知识与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极为重要。一些单位宁肯花重金也要聘用老工程师、老技工、老专家,就是这种价值的充分体现。很多老年人不仅在创造物质财富上显示价值,在创造精神财富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甘愿做“园丁”、“春蚕”、“红烛”,那种甘于奉献的精神,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