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拉伯文化交流史话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宋岘  页数:15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扼要介绍了7~19世纪阿拉伯与中国交往的历史,不仅讲述了杜环的阿拉伯之行、郑和下西洋时与阿拉伯的交流,而且介绍了中国与阿拉伯的古代贸易情况、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交流的情况,书中尤其重点介绍了阿拉伯医学对中国医学的影响。可以说本书对读者了解中阿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历史提供了基本的资料和知识。

作者简介

宋岘,1946年7月26日生于吉林省汪清县石岘造纸厂。毕业于北京育才学校、北京十五中学、洛阳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本科。1978年以来,相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从事中国阿拉伯学、中国伊朗学、中亚史及中外关系史研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伊朗友好协会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专著《回回药方考释》荣获第三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相继访问过利比亚、埃及、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及加拿大的温哥华。

书籍目录

引 言
一 中国阿拉伯的古代交通
 1.阿拉伯与中国之间的早期外交往来
 2.杜环的阿拉伯之行
 3.阿拉伯人谈中国
 4.中国典籍对阿拉伯的记载
 5.郑和下西洋与阿拉伯
二 中国阿拉伯的古代贸易
 1.中国同阿拉伯之间的海上贸易
 2.传统商品的种类与特色
 3.阿拉伯商人在中国
三 阿拉伯文化与中国
 1.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2.中国穆斯林的生活习俗
 3.阿拉伯文学艺术在中国
四 中国与阿拉伯的科学技术交流
 1.中国科学技术的西传
 2.传入中国的阿拉伯科学技术
 3.阿拉伯医学的输入与中国的《回回药方》
五 明、清之际的中阿文化交往
结束语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郑和一行还到蓦底纳(麦地那)进行了访问,瞻谒了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的陵寝。此外,他们还观看了伊斯兰教的圣迹渗渗泉。 此外,明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一行将中国的麝香和陶瓷器带到了阿拉伯半岛,同时从那里得到各色奇货异宝及长颈鹿、狮子、鸵鸟等。他们在麦加绘制了一幅《天堂图》,并将其带回北京。明永乐九年(1411年),郑和一行抵达阿拉伯半岛南端的海港城市——阿丹(亚丁)。由于它是印度洋上著名的国际商港,因此,那里的阿拉伯人显得格外富有,政权也很强大。国王头戴金冠,腰系金带。那里普通的阿拉伯男子衣锦绣、纻丝细布,足蹬皮靴。妇女穿长衣,脖颈上佩戴珍珠璎珞,耳朵上佩戴有大金耳环,手腕上戴着金宝镯钏,甚至在脚腕上、脚趾上也戴着金环,面部则用丝帨蒙住。郑和一行看到,也门亚丁通用的钱币是金质的哺噜黎,重一钱,面有文。“哺噜黎”原来是意大利人对其金币的称谓。由此可见,15世纪初的亚丁已受到新兴的意大利商业的影响,阿拉伯地区与地中海北岸的欧洲之间的贸易相当繁荣。郑和等人还看到,阿拉伯人在市场上交易主要用红铜钱捕噜厮。“捕噜厮”,至今仍然是埃及的铜币名。由于亚丁(阿丹)港是靠近非洲大陆的港口,因此,这里的商货比起麦加、麦地那等内地要丰富得多。除上述的与麦加相同的土产外,这里还产有米、麦、麻、豆、蔬菜。果子比麦加又多出松子、扁桃、葡萄干、核桃。兽类也比麦加多出一种大象。这里的货物还有紫檀、檐葡花(藏红花)、福鹿(斑马)。马欢《瀛涯胜览》言,“福鹿如骡,自首白眉。满体细间道,青花如画”。又讲亚丁的麒麟(长颈鹿)“前足高九尺余,后足六尺余。项长头昂,至一丈六尺,傍耳生二短肉角,牛尾鹿身,食粟豆饼饵”。可以说,这是中国汉文典籍对斑马和长颈鹿的首次记载。 由于依靠的是季风和印度洋的海流、潮汐之力,航海者受到天文、地理、气候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亚丁的阿拉伯人善识天文、水文并精通历法。马欢对此记述道:阿拉伯人“历无闰,以月出定月之大小,夜见月,明日又为一月也。有善推步者,定某日春,则花木开荣。某日秋,则花木雕落。日月交蚀,风雨潮汐,无不验者”,“其算历如神”。可见,阿拉伯通用的太阴历是以月之盈亏记年月。它能很方便地推测出太阳、月亮、地球之间的引力变化与潮汐之强弱。亚丁人的这些科学知识给郑和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编辑推荐

《中国阿拉伯文化交流史话》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阿拉伯文化交流史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可以,稍微有点简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