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庾建设 李兆宏 王旭东 主编 页数:368
内容概要
本书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列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国家皮书系列”,由广州大学与广州市政府研究室、广州市统计局联合主编,在全国公开发行。本报告由总论篇、行业篇、产业企业篇、亚运经济篇、转型升级篇、市场消费篇、区域篇、物价篇、借鉴篇和附录十个部分组成,汇集了广州诸多研究经济问题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广大科研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了解当前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指出:2010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大跨越,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全年农业生产平稳,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持续畅旺;产业与投资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财政收入与工业企业利润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财政对民生支出较快增长,民生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展望2011年,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了不确定性,广州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消费增长、加大对民企扶持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外需、改善民生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作者简介
涂成林,生于20世纪60年代,湖南省岳阳市人,哲学博士。曾先后在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主编《开放时代》杂志多年,并数度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研修,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唯物史观、科学学等方面研究,先后在《哲学研究》、《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数10篇学术论文,专著有《现象学的使命》、《理性与实在的思维意象》等,主编和参与撰写著作数十种。现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软科学研究所所长。所著《现象学的使命》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成果专著类优秀奖(最高奖)、第三届广东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系“广州市优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庾建设
1961年4月生,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泛函微分方程与离散系统的定性理论及其在经济学、人口学、生态学与神经网络等领域的应用。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曾荣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现任。Advance
of Difference Equations,Appl Math E-notes,Ann of Dif
Eqns,《应用数学》等杂志编委。……
书籍目录
Ⅰ 总论篇
1 2010年广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和2011年展望
Ⅱ 行业篇
2 广州市工商经济“十一五”时期发展情况分析及2011年展望
3 广州市“十一五”及2010年对外经贸形势分析和2011年展望
4 广州与国内中心城市的比较研究
Ⅲ 产业企业篇
5 关于广州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6 关于广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7 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下广州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研究
8 广州黄埔区船代和货代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9 广州市海珠区检测和认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Ⅳ 亚运经济篇
10 亚运会对2010年广州经济影响的预测分析
11 2010年广州亚运会对广州番禺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12 亚运背景下广州番禺石楼镇社会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Ⅴ 转型升级篇
13 建设低碳广州的情景分析和战略思考
14 广州市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方案
15 广州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成效分析与对策建议
Ⅵ 市场消费篇
16 关于改善广州市消费环境的对策研究
17 广州市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Ⅶ 区域篇
18 关于借鉴天津、上海经验加快发展广州南沙临港现代物流业的调研报告
19 广州市荔湾区“十一五”规划实施和“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调研报告
20 广州市荔湾区贯彻落实“三促进一保持”工作的调研报告
21 广州增城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框架构想
22 关于将增城建设为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的对策研究
23 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委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Ⅷ 物价篇
24 价格波动对广州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25 广州物价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26 2010年广州物价状况的公众评价
Ⅸ 借鉴篇
27 广东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Ⅹ 附录
附表1 2010年广州市主要经济指标
附表2 2010年全国十大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附表3 2010年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章节摘录
指出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行业。 广州应以此为契机,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要结合广州已经形成的以信息、生物、新材料为主体的新兴产业良好集群化态势,依托知识城、科学城、大学城,打造集知识生产、传播、运用和营销于一体的知识创新区,打造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要加快研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在财税补贴、政府采购、成立专项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支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集聚化、高端化、融合化和国际化发展。(五)开拓新兴市场,稳定扩大外需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努力巩固传统市场。在巩固韩国、日本、美国、欧盟等传统市场的同时,要全力开拓东盟、中东、俄罗斯、南美及非洲等新兴市场。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扩大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要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完善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同时积极扩大进口,鼓励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竞争优势强的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优先引进现代产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六)谋划“后亚运时代”广州大发展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广州,也向全世界展示了广州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通过亚运会,广州城市整体形象和城市环境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广州的城市建设加快了5~10年。 谋划“后亚运时代”广州大发展,一是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以此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要充分利用亚运积极效应,深入挖掘广州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牌效应和城市文化品位。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形成配套政策和管理机制,重点培养一批骨干企业和引进专业人才。进一步制定优惠措施,拓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和广度,尤其要注重对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或机构的扶持。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